第二百四十四章 历法和伤痕

尽管朱廷芳恼怒地瞪朱莹,但朱大小姐又不是吓大的,他的怒视一点作用都没有。不但没理会朱廷芳的怒视,朱莹甚至又跑到皇帝身边,有些懊恼地埋怨皇帝不应该用头疼病犯了这借口来叫太医院陈院使过来,结果却挨了皇帝龙目一瞪。

“得了便宜还卖乖,不说你头疼,难道说朕头疼,说张寿头疼?也就是为了你,朕才能急急忙忙把陈院使叫过来!”

张寿见朱莹顿时讪讪的,而柳枫则是快步应命而去,他知道自己用不着再操心什么,当下就在那默默思量吴阁老提出,自己又认同的那个建议。

对于邓小呆要跟着王杰去趟那样的浑水,他自然免不了担心,可他更知道,王杰不在,邓小呆在顺天府衙中,哪怕有其舅舅的照料,可绝对不会受到新任府尹的待见,说不定那些同僚也会暗中排挤,还不如跟王杰走,看看能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至于九章堂的其他人,可以说其中多数都是做过帐房之类的营生,如果每次分拨三五个人去辅佐王杰,那么也算是术业有专攻。然而,这些人的课业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脱节,既然如此,他不但需要让他们带上课本,而且恐怕还需要把相应习题也布置下去。

除此之外,他要不要把齐良也先派过去跟着王杰?当然,如此一来,他就算把自己的头两个学生都送去给王杰当左膀右臂了,换作是王杰之外的官员,绝对会认为他是安插私人。

张寿这一走神,正在和皇帝胡搅蛮缠的朱莹没注意到,朱廷芳却注意到了。可正因为发现了这一点,他心里着实有些纳罕。他毕竟是世家子,从小见皇帝的次数挺多,在皇帝面前能够冷静自若一点,那也不奇怪,但张寿刚刚谈吐自如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还敢……走神?

当朱廷芳一而再再而三往张寿看去时,皇帝也因此发现了张寿的发呆。他心念一转,这就笑眯眯地说:“张寿,前些天葛老师和朕说过重修历法的事,你怎么看的?”

一面想自己的心事,一面少许分点神注意一下另一边的动静,以防别人问自己的时候,他却只能呆愣以对,这是张寿从前在学校的时候就练出的绝学,那会儿他常常能够做到这样的壮举,明明在打盹,可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后,突然点他回答的时候,他却能对答如流、

此时,张寿便在皇帝直接叫出他的名字时清醒了过来。然而,这一次的问题他却没法回答,不但没法回答,他甚至不得不苦笑道:“皇上,臣对历法没什么研究,这种事情,不是理应交给钦天监吗?臣这个外行人不好置喙。再说,老师不是已经请求四海测验了?”

皇帝却不紧不慢,不依不饶地问道:“你的意思是,朕最好让你在钦天监也挂个职,你才好去和钦天监的人一道重修历法?要是朕不发你这份俸禄,你就不给朕干活?”

“臣不是这个意思。”见皇帝分明是蛮不讲理了,张寿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当下他干脆把心一横,直截了当地说,“历法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且,任何一个历法都需要一个归元点,就比如上元积年里的上元,这个点很难计算。”

说到这里,他就用更诚恳的态度说:“臣虽说在算学上小有天赋,但很遗憾,不包括历法,因为臣对天文没什么研究。”

“哦?”皇帝眼神闪烁,突然似笑非笑地问道,“不是因为之前朝廷对钦天监为官者不许任他职的禁令,以及对民间天文星象学的禁令,你才不愿意去碰历法?”

“当然不是。”张寿满脸的正色,“臣的老师葛太师不是曾经执掌过钦天监一阵子吗?齐太常不是也曾经执掌过钦天监一段时间吗?英宗皇帝和先帝睿宗皇帝都已经破了这个禁令,而且钦天监如今也有不少精通算学和天文的人,不用外人来指手画脚。”

见皇帝似乎不那么相信地端详自己,他就索性轻描淡写地说道:“如果让臣这种外行人来编历法,臣就只能用一个省事的法子,比如说,统一每年天数,一年十二个月,一三五七八十腊,这七个月每月三十一天,二月每月二十八天,其余月份三十天,正好三百六十五天。”

他只当没瞧见眉头都快拧成一个结的朱廷芳,自顾自地说:“然后,每逢四年为闰年,闰年的话,二月加一天,为二十九天,一年三百六十六天。而每隔百年,不能被四百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二月仍为二十八天,能被四百年整除的就是闰年。”

反正说都说了,他自然是说得头头是道:“至于起始点年份怎么算,唔,可以把新历和现在历法对照一下,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日子而定。这个简易历法,每月四五号一个节气,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左右,又是另一个节气,十二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正好二十四节气齐全。”

说到这里,张寿就一摊手道:“这样一个简易的历法,就是臣一个历法门外汉的能力极限。皇上如果让我去和钦天监那些官员一道重修目前通用的那种复杂历法,臣大概只能做一件事……装病,或者说,装伤。”

“张寿!”朱廷芳终于彻底听不下去了,怒喝打断了张寿的话,“历法乃是何等重要的东西,耕种渔猎往往全都要靠历法而行,你怎能如此儿戏!”

谁让皇帝竟然要问我历法的?这次去算了历法,下次是不是还要我算日食月食?再下一次是不是还要算某些彗星出现的日期?我哪有这种经验!再说,这种玩意预测太准也许会引起朝臣惊骇甚至提防,预测得不准,却会成为别人攻谮我的借口。我干嘛自己给自己挖坑?

张寿腹诽的同时,脸上却淡定地说:“皇上,臣刚刚说过,臣只有这样省事的法子,朱大公子都说臣儿戏了,请皇上务必另寻高明。”

皇帝又好气又好笑地盯着张寿审视了好一会儿,见人依旧淡然若定,他便突然侧头问朱莹道:“莹莹,你觉得你家张郎这历法瞎掰得如何?”

“皇上都说是瞎掰了,那还问我干什么?”朱莹不满地哼了一声,随即就嗤之以鼻道,“我又不知道历法是根据什么东西编的,我只知道,反正那大明历挂在那,每天撕一页,我也就知道今天是哪天就够了,其余的我才懒得管,平常人也就是婚丧嫁娶看看吉日而已。”

可说到这里,她突然话锋陡转道:“但是,阿寿这也就是随便说说,别说钦天监,朝中那些老顽固也是绝对不会接受这种新的简易历法的,所以皇上你就别难为阿寿了。他又不是无所不能,哪里就真的擅长所有要求计算的东西?”

她可是看到张寿悄悄对她打手势了,要不,她铁定帮着张寿说话,死也要把现在的历法改成张寿说的那种。可既然张寿自己都不希望趟浑水,她当然要帮人推掉这个麻烦差事。

要是去钦天监和那些整天看星星的白发老头儿打交道,张寿的空闲时间岂不是更少了?

皇帝本来也只是在等太医院陈院使来临之前,突然想到了历法这件事,于是随口一问,谁知道张寿竟然真的煞有介事提出一个想法,尽管他听着只觉得匪夷所思,但却也感觉到,张寿并不是随口那么一说,而是仔细考虑过的。

虽然他不会真的采纳,可对照张寿从前那些有趣的主意,他还是决定回头和葛雍说说,嘴里却调侃道:“既然你一再推辞,那就当钦天监没这缘分,朕也正好可以少发你一份俸禄。”

一听这话,朱莹顿时不干了:“皇上,你说得像真的似的,除却冬至的特赐,阿寿是拿了三份不假,可他的俸禄,户部那却是只发一份六品的,哪里有三俸?”

努力想要保持沉默的朱廷芳终于听不下去妹妹的胡说八道了,当下咳嗽一声道:“本朝官员兼任他职的不少,但一般除非特旨,也就是发官阶最高那个官职的俸禄。张寿年纪轻轻就已经官居六品,正是皇上殊恩,莹莹你怎可非议?”

皇帝原本就只是一句玩笑话,朱莹使小性子反驳,对他来说也就是聊为取乐的小插曲,可朱廷芳这么义正词严地责备,他反而就觉得没意思了。

朱泾这位长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太直……难不成都是和前兵部侍郎刘志沅学坏了?

然而,当太医院陈院使匆匆赶过来之后,皇帝方才发现,他还是低估了朱廷芳身上的伤。

尽管之前逃过了祖母和继母的检查,可在陈院使已经赶到,皇帝又是沉下脸坚持的情况下,哪怕朱廷芳再不情愿,也只能磨磨蹭蹭地解开了身上外袍,继而又脱去了内层夹袄和贴身丝衣,随即又除去了几乎包裹整个胸腹和右胁的大量白绢。

当那纵横交错,有的愈合,有些却依旧还能看出鲜红色的伤痕显露出来时,每一个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朱莹更是下意识地就想冲上前,却被张寿死死拉住。

“大哥,你难不成是在千军万马当中独自冲阵吗?怎么会受这么重的伤!”

见朱莹嚷嚷的时候已经是气得带出了哭腔,张寿看了一眼面色同样难看的皇帝,他不禁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而太医院陈院使满面惊愕地盯着那些伤痕看了好一会儿,随即才赶紧上前仔细查看,不一会儿就做出了判断:“一处最深的伤口是右胁穿刺伤,尚未痊愈,多处劈砍伤,胸腹这边伤口最长,另外几处倒是不太打紧。但剩下的这些纵横交错的伤痕……”

陈院使踌躇了一下,这才接着说道:“剩下的伤更像是挨了鞭笞。而且这鞭笞乃是含恨而为,下手很重。”

怕不得挨了几十下!可谁会对这位赵国公长子,未来的赵国公府继承人下这样的狠手?

难不成是赵国公朱泾本人?不至于啊,朱廷芳品行操守在京城贵介子弟当中可以说是顶尖的,文才武略也相当出众,朱泾吃饱了撑着要这么折腾自己的儿子?就算是在军中犯了军法,也不至于动皮鞭啊!要知道,因为鞭笞比军棍更容易出现死伤,太祖的时候就严禁了!

听到鞭笞两个字,朱莹一张脸顿时变得杀气腾腾,哪里还想不到大哥这伤是怎么来的?毫无疑问,那绝对是被北虏俘获过去之后经受的苦!因此,她根本没心思听陈院使在那小心翼翼对皇帝说的医者废话——无非是不妨事,小心敷药调养,直接怒气冲冲转身就走。

可一出乾清宫,她踉跄往前走了几步,就毫无淑女仪态地一屁股在那高高的台阶上坐了下来,随即把头埋在双膝之间,眼泪禁不住掉了下来,却是死挺着没有放声。

这一刻,她忘了皇帝是以她犯了头疼病为由,把太医院陈院使给请了过来,她这匆匆出来,这么一哭,无疑让皇帝的苦心化作了乌有。

她只知道,自己这一刻恨极了狠心的爹,恨极了那些见死不救的将领,更恨那些下手毒辣的北虏,一想到大哥如果这次不跟着爹出征,也许就不会陷入绝境,她就更难受了。

可就在她自怨自艾的时候,她突然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轻抚自己的发角,眼神迷离地微微侧头一看,她才发觉是张寿,而他的手指间,赫然缠绕着自己那燕尾髾。可是,她却一点都没体会到从前那种旖旎,使劲咬了咬嘴唇,竟是再次低头伏在双膝之间。

“莹莹,别使小性子,皇上都为你特意请了太医院陈院使来,你这一走,他岂不是尴尬?”

张寿干脆伸手按在朱莹肩头,见她微微颤抖,却仍然没有回答,他就低声说道:“你气恼那些之前诋毁你爹和你大哥的人,这份心思,皇上当然能理解。这世上是有些人不上战场,不干实事,成天只是以喷人为生,可你生气也不能和自己过不去。”

他一面说,一面用眼角余光扫视了其他人一眼,见不远处把守乾清门的侍卫依旧身姿笔挺,背对他们的身子动也不动,而院子里寥寥几个宫人也都在认真洒扫,似乎并没有人在看他们,仿佛对他这个借口置若罔闻,他就顺势伸手去拉朱莹。

这一次,朱莹没有反抗,很轻易地就被张寿拽起身,随即被拉进了乾清宫。等到重新回到东暖阁,她的眼圈还有些发红,尤其是看到陈院使正忙着重新为大哥包裹伤口时更是如此。

而皇帝也听见了刚刚张寿在外头那明显是说给别人听的话,此时就淡淡地说道:“因言降罪,到底容易引人不服,但朕会给赵国公父子一个公道的。”

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发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托“理财”?第八百三十六章 超强求生欲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人意料的挟持者第四百四十六章 太过火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嫁给我吧第一百一十九章 差点进司礼监和领袖潜质第七百七十四章 威胁?妥协?第七百五十八章 另辟蹊径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乔迁见闻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护短的第五百零五章 题海无涯,陪衬难当第八百二十六章 吃人嘴短,村人趋利第六十七章 婚约由来第七百五十四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一百五十二章 曲项向天歌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里的事第六十九章 “二”少爷第九十九章 密信和密码第两百零九章 劳烦张博士多多费心第六百五十章 嫁妆,土木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乱第八百一十章 交心第两百零六章 终非同路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慈父和严师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捣黄龙,绝妙捧哏第一百二十四章 唐时有个和尚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家子气第七十章 负荆请罪第七百一十八章 忠厚君子秦国公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商圈和正名第三百一十一章 骇人听闻第七百五十六章 降伏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托“理财”?第八百四十一章 有心计和没见识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兴师问罪第五百零一章 双去双来君不见?第三百八十四章 心虚的小贩第二百七十一章 儿女亲家第三百零六章 原来是他第六百五十四章 快刀斩乱麻第三百一十三章 男儿当自强第五百六十二章 向往天空的燕雀第六百二十五章 针尖对麦芒第一百八十四章 通风报信的大小姐第五百一十六章 祥瑞和奇葩第七百三十一章 动之以理第三百三十七章 将死之……树?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四百四十九章 风波度尽生辰到第五百五十五章 反客为主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难记第七百六十六章 心有灵犀第八百三十七章 突发第二百五十章 众星捧月第七百三十一章 动之以理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声势和敲竹杠第二百五十四章 遣将不如激将第一百四十一章 甩锅和背锅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礼监的底子,纷争的源头第六百六十五章 紧急任务第三百三十九章 没出路的武人第八十七章 当卤煮开始掉书袋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人带刺第二十六章 唱作俱佳第五百三十三章 跟踪和会面第五百零六章 闻名不如见面第三百零五章 棍下留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探视第四百三十九章 学生易哄,孺子易懂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人带刺第七百九十五章 神坑第五十九章 乡下小郎君进城第两百二十章 驸马和仪宾第三百三十四章 木鱼脑袋要靠砸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百六十七章 其疾如风第四百七十一章 慈父和严师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魔王驾到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剑!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家子气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挂东南枝第一百零九章 问君心意第二十五章 前驱和搭档第二百八十八章 乔迁见闻第五百六十一章 雷霆暂消第一百七十四章 各寻长辈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码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四百四十二章 堵不如疏第三百四十章 山中迷宫?第五百四十九章 抢先报喜讯第一百四十一章 甩锅和背锅第一百四十三章 声声惊堂木第三百三十五章 东渡漂流记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拥第八百八十二章 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