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

县衙二堂,张寿找借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溜了号,葛雍气得拍扶手大骂,然而,等他老人家同样想溜的时候,那就没那么便宜了,别说吕禅绝对不肯放走这位在天子面前能够一锤定音的老太师,就连朱廷芳也不会放人走。

已经放走了张寿,要是再放走葛雍,岂不是他得一个人独自面对吕禅?

然而,吕禅所求甚大,偏偏是直截了当提出来的,态度诚恳而真切,朱廷芳和葛雍虽然不至于轻易答应又或者做出承诺,但也不至于如同那些对宦官严防死守的文官似的,一口回绝。一阵来回扯皮过后,他们俩最终只是答应吕禅,姑且会仔细考虑这件事。

可等礼送走了吕禅,朱廷芳刚刚那副淡然却至少客气的面孔,顿时就变得冷冰冰的:“葛先生,我朝从太祖开始就限制宦官数量,更限制宦官出外为监军税监等等,这是作为祖制传下来的。如今吕禅这作为,理应并不是代表他一个,他背后还有楚宽,还有其他太监。”

见葛雍老神在在不做声,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皇上登基这些年,因为太后严防死守,他身边女官少,宦官多,以至于如今女官职权大多为宦官侵夺,司礼监外衙的手也越伸越长,而这真的是出自皇上授意?而吕禅刚刚提出的,算不算揣摩圣意,妄图干政?”

“太祖的祖制多了,最清楚的人还是常常钻到古今通集库里去翻太祖手卷的莹莹,你问问她,如今剩下真正还被人严格执行的,到底有几条?”

葛雍反问了朱廷芳一句,哂然一笑,这才喝了两口茶润嗓子,看也不看朱廷芳那张阴沉的脸,自顾自地说:“祖制这种事,别人不知道,你还不清楚?那就是屁,需要时想扔就扔,想捡就捡,敬天法祖算什么,只有传了几十上百年的利益才是真正不能动的。”

“就比如皇上,放在十年前,你觉得他就算抓住了太祖牌匾被束之高阁的把柄,但可能重开九章堂吗?不可能,别说张寿了,就是我在朝堂亲自呼吁也不能。为什么那会儿不可以,现在却可以?很简单,他栽培了二十年,希望能够扫除掉江老头那一批老人的家伙起来了。”

“于是,就算有人非议,但也有人会支持,所以去年重开九章堂才会这么容易。”

“但就算江老头此次真的落马,新的那一批人粉墨登场,你觉得这朝中就是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地方?绝不可能。有些人还会一如既往地作为他的喉舌,有些人却早已有了自己手底下那一大批人,不能罔顾党羽的利益。可以同患难的人,同富贵时就分道扬镳的多了。”

半辈子宦海沉浮的葛雍说到这里,随手把那茶盏在旁边高几上重重地一放,这才一字一句地说:“而在吕禅他们看来,只有他们才是捧着太祖祖制作为金科玉律的人,在他们看来,他们才是太祖祖制的坚定支持者,皇室最忠实的鹰犬,而不像外臣那样索求无度。”

葛老太师难得一口气说这么多,此时觉得有点累,他就站起身来,舒舒服服伸了个懒腰。可还没等老爷子掸了掸衣服预备往外走,就突然听到朱廷芳问了一个他意外的问题。

“这番入木三分的剖析,葛先生可有对张寿说过?”

“那个惫懒的小子,我和他说这些,他敢捂着耳朵溜之大吉,你信不信?”

葛雍没好气地吹胡子瞪眼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那关门弟子,你那个未来妹夫,虽说鬼主意多,手段也不错,可他是别人惹上门才会一巴掌打上去的性子,没什么升官发财青云直上的野心。所以楚宽和他认识不是一天两天了,你看他和人有什么额外的交往吗?”

朱廷芳顿时哑然,而接下来葛雍的嘀咕,更是让他有些尴尬。

“所以这沧州出了事,皇上问他,他却推荐你来,认为你杀伐果断能够收拾局面。要不是你硬把他拖下水,他肯定不会来。可他既然来了,还是全心全意为这里的百姓做了挺多事情。但那不是因为他觉得做好了回去会受赏,是因为他这小子心软,觉得心中负疚。”

“你信不信他刚刚敢丢下我们直接扬长而去,这会儿说不定已经上书请求回京了?哦,应该是说,打着送我这老人家回京的旗号?”

没等朱廷芳说信与不信,老人家又懒洋洋地打了个呵欠。

“我这次下来,是替他这个关门弟子背黑锅的,以免他那细胳膊细腿背不了这个偏袒乱民的罪过。如今事情收拾完了,我当然也打算回去了,这沧州没有褚老头齐老头,不是做学问的地方。我估摸着他要请求回京,那是肯定能成功的。”

“至于你……冼云河那几个没启程去琼州府之前,这长芦县令一职,朝廷是不会派人的,你得一直坐在这兼着,顶了天我回去和皇上说说,给你派几个属官属吏来帮一把手。换人来谁能保证不把你好好的故政推翻?”

“朝中某些人,最不满太祖皇帝的一条,便是不立嫡长,更有人认为这是后来继位时常出现动乱的缘由。所以大皇子再有千般不好,仍然有一批死抠着礼法的人支持他。你信不信一旦县令人选不当,冼云河等几人非刑而死都有可能?”

“再加上皇上想在沧州建港,这更是动了一堆人的利益。反正无论是长芦县令也好,沧州知州也好,又或者是吕禅说的沧州知府也好,总而言之,这个人选很难出炉。别说朝中那些人,就连皇上还有你那老爹,肯定都正在找可以过来给你接班的人才。”

见葛雍撂下话就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随即负手慢悠悠往外走,朱廷芳不禁有些烦恼地揉了揉眉心。自从杜衡听到沧州有望建港的消息,这位曾经试图表现一下的杜指挥使立刻就安分守己了下来,还悄悄给他出了一大堆训练水军的主意,全都被他一股脑儿送去了皇帝面前。

而沧州这边他也确实干得得心应手,就连最初只是简单粗暴解决的词讼,如今也已经轻轻松松就能解决。否则,如果真的仅仅是凭借出身资历,他能震慑此地一时,却不可能长久。

可如果他一走,哪怕张寿留下张琛,留下朱二,真的不会人亡政息?就算朝中能选出合适的人选,能够延续他和张寿的举措,治理好沧州,将来真的建港,那一位能顶得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吗?

尤其是一旦吕禅所求真的成功,宦官成功突破曾经的禁令,出任监军甚至税监,这位沧州的地方主司又能压制其人否?

说起来,沧州如果升格为府,沧州知府便是正四品官……哪怕没有升格为府,却也是正五品知州。秦国公张川都尚且能以勋贵兼任顺天府尹,他若要以武转文,谋一个五品知州甚至四品知府,却也是并不困难。可这值得吗?

而且,他如果想要留下来,朱二恐怕就不能留在这里了,否则长兄为主司,二弟却纠合了一群棉农集什么社,那像什么话?如此一来,朱二这些天来那顶着烈日的辛苦也是白费。

所以……还真是棘手的难题!

朱廷芳轻轻眯了眯眼睛,随即无声地叹了一口气。张寿如果能留下,那就好了。只可惜,张寿对地方治政似乎不感兴趣,资历也还不够。

如果张寿知道,未来大舅哥竟然在考虑两人中谁留在沧州的可能性,他一定会觉得人是吃饱了撑着,瞎操心。

他从来都不会杞人忧天,觉得这天底下没有顶尖人才,只有自己才行——在后世那种学霸满天飞,科狗满地走的年代,自视太高的话,分分钟都会有强人把你的自信心碾成粉碎。至于在如今这个年代,他更感兴趣的是发掘人才,有事学生上,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

所以,当回到自己那屋子里,带着阿六整理行装的他,突然听到一声重重冷哼的时候,他就想都不想起身笑脸相迎。果然,阿六快步出门,不消一会儿恭恭敬敬把他那位老师搀了进来。而葛雍一面走一面还骂道:“你这不肖弟子,每次都让我老人家给你背黑锅!”

张寿想都不想张口就来:“谁让老师天赋绝顶,算学无双,名满天下,英明神武……”

没等张寿这一大串乱七八糟的四字成语……甚至还不能说是成语的奉承说完,葛雍就受不了了。他没好气地瞪了人一眼打断:“你那未来大舅哥什么事都想自己扛,看你这么清闲就满身不舒服,我倒更担心没你的九章堂不成样子,看你这样子,这是打算随时启程?”

“没错。”张寿呵呵一笑,见葛老师再次瞪他,他就诚恳地说,“我这也是担心九章堂那些学生。而且,算算日子,我觉得也该招收第二批学生了。日后一年招生一次,四年结业,当为永制,如此九章堂一直长长久久开下去,老师就再也不用担心算学后继无人。”

葛雍原本到了嘴边的教训顿时给噎了回去——尽管他那教训本来也就是做个样子。对于张寿这个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就是某种脾气让人没法说的得意弟子,他早就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了,本来人也不是他教育成现在这样子的。

于是,他只能走上前去,气咻咻地拿出了对待小孩子的那一套,直接弹了一记张寿的脑门,见人不闪不避,他就虎着脸说:“行了,我还不知道你么?你都丢了四个学生在沧州和邢台,有什么事你就算在京城也能解决,确实不必留沧州了。”

知道葛老师跑过来也就是发泄一下背锅的怨气,张寿也就自觉自愿地挨了一记,直到送了老人家离开,眼看刚刚已经把两个箱子收拾妥当,他这才突然若有所觉地摸着下巴问道:“我来的时候是跟着杜衡骑马赶路,几乎连大腿都磨破了,好像没带这么大两个箱子吧?”

阿六早已经习惯了张寿那奇怪的关注点——因为在某些方面,他和张寿很类似。此时,他真的因为张寿这番话冥思苦想了一阵子,紧跟着,他的脸色就变得极其微妙了起来。

“大小姐上次来的时候,随车带了一大箱衣服来,我收了之后也没多想,每天给你换一套。她还拿着你的尺寸在沧州让人现做了四套,所以这箱子里应该是总共十二套衣衫,全都是各种青色的。”

“……”张寿一拍脑袋,尴尬得无以复加。

怪不得他明明记得自己临走匆忙,只带了两套换洗衣服就被不得不出发,直到这会儿阿六提醒他方才想起,朱莹来了之后,他好像衣服行头确实没断过……

否则就这年头的衣裳那不经洗,洗了就褪色缩水那架势,他那两套夏装来回换洗,这会儿恐怕早就要袖子衣摆短一大截了!

而因为他根本没在意身上的行头,反正莲青、石青、天青……各种青,一来颜色不扎眼,二来颜色形制都差不多,他甚至都没注意自己换过多少套衣服!

“那这两箱衣服要带回去吗?”阿六见张寿一脸哭笑不得的样子布说话,他就补充道,“反正大小姐肯定早就在京城给你预备了十套八套衣裳,这些旧的直接捐助给沧州本地穷苦读书人也正好,还能减轻马车负重。”

张寿不由斜睨这一脸认真的少年。为了减轻负重就扔衣服,这败家子的习性好像在融水村时还没有吧?十几套衣服总不可能每一套都褪色缩水,总有还能穿的……他这个钦使从沧州走之前和送福利似的送人衣服,传出去像什么话?

不过想想也是,阿六从来不考虑身外之物。可还没等他训人呢,就听到外头传来了小花生的声音:“六哥,千万别浪费东西!改一改可以给我穿!”

随着这声音,小花生急急忙忙冲了进来,见阿六神色古怪地看着他,他还误以为人家不愿意,正想赶紧解释一二,却不想阿六大步走上前来,和他比了比身材,随即就直接拍了拍他的脑袋:“我倒忘了,其中几套已经缩水褪色,连我都穿不了,小花生倒正好,还不用改。”

张寿这才笑了:“也不用乱送人了。而且,沧州的那些读书人,需要的不是几件旧衣服。那位徐翁的闻道义塾招收的好像都是贫寒学生吧?让朱二张琛和蒋大少联手捐助一笔,我也捐个百八十贯,最重要的是,趁着还没走,我去挑挑有没有算学的好苗子,带几个上京!”

第一百四十三章 声声惊堂木第八百四十六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八十二章 赐给你吧第五十二章 难得糊涂第三百二十九章 宴无好宴第四章 美食解人忧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讲学第八百四十一章 有心计和没见识第七百九十章 意难平,过不去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寻常路的大戏第四十三章 下次天上掉什么?第一百九十章 杜撰第两百一十三章 天子赐第七百零二章 歪打正着第三百二十九章 托之以家业妻儿第六百零七章 没钱没势,思路清奇第七百八十九章 谁干的?第五百四十五章 真正的盛世第五十九章 乡下小郎君进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偏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不是内定的?第四百八十八章 商圈和正名第八百五十五章 除夕第四百四十六章 太过火了!第四十九章 赏乐做题,饕客恶客第六百零一章 贵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词典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马和伯乐第两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绵绵情话第二百五十七章 忍无可忍第三百零一章 哄抬,咸鱼第两百零五章 家有大哥压力大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错能改陆尚书第六十章 葛府堵门事件第一百一十九章 差点进司礼监和领袖潜质第三百零五章 棍下留人?第七百二十四章 近墨者黑?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挂东南枝第七百八十九章 谁干的?第二百六十八章 丈人见女婿第五百六十五章 成婚如赶集第七百三十九章 美人棰第一百七十二章 戏到一半乱纷纷第一百零六章 寻人司礼监第四百六十六章 外乡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楼上吃饭不要钱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婵娟第五百五十一章 母子连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五百零一章 双去双来君不见?第九十一章 太祖题匾藏密卷?第六百七十六章 郁郁第七百四十四章 连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堵不如疏第五百八十四章 诏告尔字第一百零八章 丈母看女婿第七百六十三章 择日不如撞日第四百八十三章 谁爱嫁谁嫁!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码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托之以家业妻儿第三百零七章 鸡毛飞上天第五百零五章 题海无涯,陪衬难当第三百七十九章 犹如阳光第二百五十三章 别苗头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谈第八百一十八章 家庭教师第两百零四章 辈数乱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课题的代斋长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错能改陆尚书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汤团第五百一十四章 为女须强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行我素第六百零五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四百八十五章 贵客云集兴隆来第五章 说好的退婚呢?第一百六十章 真·小黑屋第二章 童养……婿第七百二十三章 软硬兼施第一百二十一章 放手做,别要钱!第七百一十四章 相似却不同第一百五十四章 念头通达第五百一十四章 为女须强第两百二十二章 恤孤贫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渡陈仓第五百五十四章 初相见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五百六十一章 雷霆暂消第五百八十四章 诏告尔字第七百七十八章 曲高和寡第七百九十八章 最佳捧哏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学生”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限风光第四百五十八章 任是无情也动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红叶第五百三十二章 虚怀若谷求教忙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子报仇,从早到晚第三百三十六章 孽缘天注定第五百八十五章 谁难倒了谁?第三百一十六章 确实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