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浪子回头今成才

大老远从沧州回来,连家都没回就先在公学里逛了一圈,张琛和朱二当然没醒悟到他们已经有点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的风范。

他们见到了最简单的幼学班——张寿简称为通识班,除却乡间社学也教的识字和诗礼诵书之外,据说教授的还有最简单的算数和自然地理等等;此外则是会计核算班、排字刻字班、看图制图班……用张琛开玩笑的话来说,将来难不成还有厨子班、木匠班、铁匠班?

而张寿的回答,却很坦然:“公学之所以突出一个公字,就是因为针对的是贫民,所以和私塾不同。目的是让学生能写会算,而相比社学,更希望他们掌握技术能力。厨子也好,木匠也好,大多能够师徒相传,而且不少都对识字要求不高,所以就不用在公学中特设了。”

“当然,现在这些都是极其初级的教育,而若是遇到资质极佳的学生,那么就会遴选出来,比如解元唐铭和谢万权这等饱读诗书的老师,其实本来是给这些有文章天赋的学生预备的。当然,如果对数字有很高敏感度的学生,那也一样会作为九章堂监生后备……”

蒋大少跟在后头听着,心里不由觉得,自家老爹虽然从前也有捐资助学,但那都是用来资助有望将来进入官场的年轻才俊,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去资助那些困顿科场几十年考不出个秀才的穷措大,说不定人也会时来运转,至于泥腿子的儿孙,只要给义学社学捐钱就够了。

张琛和朱二出身显贵,只要不作死就有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更有寻常人奋斗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地位,因此,他们虽说并不觉得对公学的老师对学生谈名利有什么不对,其实他们自己却无所谓名利,至少,他们更倾向于能够做点事来证明自己,而不是追求什么飞黄腾达。

于是,两人这一番转下来,对公学那些各式各样的班级都兴趣颇高,甚至还饶有兴致地在那出主意想法子,早就把刚刚得知的,张寿竟然和陆绾联手坑陆三郎的事忘了。

直到夕阳西下,两人跟着张寿往外走,已经累计想出了不下于十个的新鲜点子。张琛甚至还使劲握着陆绾的手,热情洋溢地说:“陆伯父,从前因为那死小胖子的关系,我老觉得你太阴沉,没想到你这么能做事,善做事!这公学多亏有你,换谁都成不了这场面!”

一贯桀骜的张琛都这么会说话,如今乖觉很多的朱二哪还不会拍马屁?他顺口就是一大堆奉承话砸上去不说,还拉了蒋大少上前,信誓旦旦地声称,自己想在沧州也开一座公学,请陆绾一定要帮忙题个匾额挂上……三言两语把昔日陆尚书今日陆祭酒给说得心花怒放。

而陆绾也确实心花怒放。

从前兵部尚书固然位高权重,但站队不容易,合纵连横更不容易,今天的盟友兴许就是明天的对手,而明里的后台说不定也是暗中筹谋对付的敌人……如今自己鞠躬下台的同时,还把江阁老也顺便拉了下台,他重新博得了皇帝信赖,却把自己从曾经那个圈子里摘出来了。

又不掺和朝廷大事,又得到了皇帝的鼎力支持,自己开创了现在的场面,看似淡出朝堂,却始终哪都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传说,这种神仙似的日子过下来……他却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至少年轻了十岁!

所以,此时此刻他想都不想就答应了朱二的所谓在沧州建公学和题匾要求,甚至还笑吟吟地勉励了朱二两句,对其在沧州的那番作为大加表扬——哪怕他也只是道听途说的。

等到看见张琛虎着脸上前,一手拖着朱二,一手拽了蒋大少,立刻到一边商量这临时起意的细则去了,陆绾就看着张寿笑道:“我那胖儿子也好,张琛朱二也好,昔日京城诸害,现在转眼间就都成了做事的栋梁。”

“从前陆筑也就是在京城捣腾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我只觉得他不过是一丁点小聪明,可如今看看张琛和朱二,出了京城竟然也能凭自己的本事造福一方,张博士,我现在才算是服了你。天下师长要都是你这样因材施教,也不会有这么多让父母不省心的儿孙。”

张寿顿时哑然失笑,这就是当没法管住孩子的父母,遇到一个能管住孩子的老师之后,于是发自内心的怨念和感慨吗?

他并不觉得自己真是什么世间罕有的好老师,如果勉强要找优点的话,他只能说,他比较擅长看人。

从四皇子这小一号的熊孩子,到张琛朱二等等这一群大一号的熊孩子,他在一段时间相处后,看出这些小子们都有极强的上进心和表现欲,只不过平时总是被压制了而已。

因此他当下就爽朗地笑道:“归根结底,无论陆三郎还是其他人,其实本质就是好的,只不过从前优点都被缺点掩盖了。”真要是本性太烂的学生,他天大的本事也没办法扭转。

见陆绾顿时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眼看快到了公学大门口,张寿就对后半程一路陪同,刚刚更是一路送出来的这位公学祭酒笑道:“今天我们贸贸然过来叨扰了这么久,还劳动陆祭酒你亲自相陪,都到这里了,就不用送了。听陆三郎说,你如今可是大忙人。”

“呵,他还敢说我?”刚刚说到陆三郎时,还用了捣腾乱七八糟的事这样一个评价,此时陆绾自然是一点都不客气,“他翅膀硬了会飞了,如今连国子监中的号舍都没了,却不肯回家,居然就赖在了刘志沅隔壁,他干嘛不认刘老头当爹!这个不孝子,一个月才回来几天!”

虽然年纪不算大,但陆绾的火气此时却挺大。而听到这话,刚刚计议停当,又拉着蒋大少转回来的张琛和朱二,立刻不约而同地嗤笑了一声,可随之他们就从陆三郎想到了自己身上,一时又干笑着各自别过头去。别说他们,就连蒋大少那张脸,也显得表情很微妙。

别看张琛之前出京,秦国公张川又出钱又出人,之前他也是天天和老爹闹别扭的儿子。

朱二就更不用说了,比起他那文武全能样样优秀的大哥,他一向很被老爹嫌弃。

蒋大少现如今是被沧州百姓齐齐道是孝子,人道是蒋老爷后继有人,可不久之前,他还在家里混吃等死,对继承家业一点概念都没有。

所以,这会儿陆绾骂陆三郎不孝子,他们三个想到自己也孝顺不到哪去,最初的幸灾乐祸一过,也就赶紧慢走几步吊在后头,省得被陆绾的话扫进去。

而张寿则是有点意外陆绾这态度,就当初他第一次去陆家拯救小胖子时,陆绾看陆三郎还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如今这口气,怎么好像是……吃醋了?

而且,还是和刘志沅那一大把年纪的老人吃醋……人家刘志沅是朱廷芳的老师,又没说要收陆三郎做学生,陆绾这么火大干什么?难不成当初在兵部的时候,两个人有过龃龉?

张寿心里转过了一出出恩怨情仇的大戏,随即才寻思怎么说两句话宽慰一下这位受伤的父亲,可他突然就听到了刚刚一直都没说话的阿六出声提醒:“陆三郎来了。”

张寿本待抬头望去,可随即就瞥见陆绾率先看向了公学大门。暗想这当爹的还真是口是心非,从前看小胖子各种不顺眼,如今人成才了,立刻就摆出一副那是我儿子的理所当然。不过,当初陆绾在大皇子对上陆三郎和刘晴那件事时,站出来维护陆三郎,总算还是慈父。

相比之下,反而秦国公张川……要不是之前人对他吐露心扉,张琛能闹别扭一辈子!

他一边想,一边朝匆匆赶来的小胖子看去,就只见陆三郎正一手抓着袍子下摆,一溜小跑地往这冲。等人到了近前,这小胖子不顾自己正在气喘吁吁,就开口说道:“小……小先生,爹,那……那本《金陵艳》……”

陆绾一听到陆绾竟然把张寿放在自己前头,登时就气不打一处来,再听到人竟是直接先提那本书,哪怕他本来的用意就是让这小子急一急,这会儿就气得更够呛了。

于是,不等张寿说话,他就板着脸说:“你这么急匆匆跑过来,就是为了这书?”

“是……咳,不是!”陆三郎这会儿正上气不接下气呢,被陆绾这么厉声一逼问,他委屈的同时,却又有些不忿,可被张寿一瞪,再加上张寿身后,阿六那一对幽深的瞳仁正瞪着自己,他本来就只有五分的气焰顿时更少了三分。

于是,他立刻满面诚恳地说:“我是听人说,爹你和小先生一块培训出了一批会刻木活字,更会排字的人?不知道总共有多少人?有实习的地方没有?这京城那些经史典籍,还有八股文选集等等,全都有固定的书坊印制,要印书的话,没有练手的业务可不成……”

小胖子一面说,一面掰着手指头把各家有名的书坊每年雇员情况、印书状况、盈利状况娓娓道来,那就犹如心中刻着一本明帐似的。

而他仿佛没看到陆绾那有些惊诧的目光,把这些经营状况滔滔不绝这么一讲,随即就笑容可掬地说:“爹和小先生培训这么一批人,想来是打算要印书的吧?这公学的教材,以及对外的某些宣传材料,再加上各位师长的文章结集又或者其他,确实是不少。”

迅速瞥了张寿一眼,见人不置可否,陆三郎不禁有些失望,但还是立刻就打起精神来:“但对于印书、宣传、铺货这一系列事宜,小先生和爹肯定都不如我在行。再说,这些学会刻字和排字的学生也需要一个历练的舞台。其他书坊要不起那么多人,顶多每处要几个人!”

“但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出这四个字,小胖子脸上满满当当尽是信心和气势,“印书这行当,我是专业的,而如何把文字转变成书,转变成剧目,我虽说才刚开始,但也是专业的!只要爹和小先生能够让我和唐解元还有谢公子接触接触,他们会比现在名声更大……”

还没等陆三郎把最后头那更大一百倍几个字说出口,就陡然只见老爹阴着脸一个箭步抢上前来。从小到大多年历练出来的躲闪技巧在这一刻发挥到了极致,他想都不想就直接往张寿身边一闪,随即更是把阿六给拽到了前头替自己当挡箭牌。

预料到老爹可能会说什么,他立刻理直气壮地说:“我知道爹和小先生突然印出了那《金陵艳》第一卷,不是为了和我打擂台,肯定是为了看看我如何应对!我肚子里可不是满腹肥肠,我陆三郎胸有沟壑,志存高远,又怎么会在意这一时一地一书的得失。”

“即便是遇到突发事件,我也都有预案的。而整个京城优秀的传奇写手,我手中网罗了十之七八。而八股文选家之中真有水平的,也大多和我合作。我的书坊的编校,不像其他书坊用的都是落魄书生,我那儿都是九章堂的同学们出力,我给他们工钱……”

“至于总编审,现如今是刘志沅刘老先生友情担当,挂了他编校名头的书可好卖了……当然,那些传奇之类的杂书,我不会拿给他去看,让老先生气出个好歹就不太好了……”

如果只看小胖子此时那信心十足的模样,谁都不知道半个时辰前他才去刘府喊过救命。

就连很熟悉陆三郎的张琛和朱二,此时此刻也被这样一个侃侃而谈的小胖子给镇住了,更不要说这还是平生第一次见陆三郎的蒋大少。

这位沧州西城首富的大少爷,就这么瞠目结舌地看着陆三郎大秀口才,把自己那书坊的多年盈利增长率、雇员增长率、铺货渠道、辅助业务,以及其他别人没有的人脉渠道等等一一道来,他听到那一个个国公、伯爵、太师之类的名头,那钦佩之情真是如同滔滔江水。

别说是蒋大少了,就连张寿知道陆三郎那八面玲珑的个性,此时也知道人带着吹嘘的成分,可看到陆绾都听得一愣一愣,明显被唬住了,他还是忍不住想笑。

明明是被他和陆绾联手坑了一记,可现在小胖子跑来谈合作,秀优势,这小子要是放在后世,说不得就是一个优秀的忽悠家……不,出版人!

因此,眼看小胖子口若悬河的宣讲终于告一段落,陆绾纠结地揉了揉眉心,突然一言不发转身就要走,他赶紧一把拖住了这位前兵部尚书,随即笑眯眯地说:“陆三郎,不错,遇到突发事件不急不躁,没让你爹失望。那帮人主修排字,辅修刻字,回头就去你那实习吧。”

“他们也正好可以拿着报酬贴补家用。至于之前你爹在这公学印书的转轮木活字,你去找严老,那是他多年闲来无事用边角料刻出来的,总共不下三万颗木活字,这次因为印的册数多,很多常用字他还每样多刻了十几份备用。你要是有诚意,他肯定愿意和你合作。”

第一百八十一章 狗屁不通!第四百八十九章 办学办报,出人出钱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音,兄弟第六十七章 婚约由来第三百八十四章 心虚的小贩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三百八十七章 吃穿二字第四百九十九章 愿为前驱第四百零四章 不争这口闲气第四百二十八章 管家何人,选拔大赛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门?第三十一章 既见君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务实的教育第四百零六章 民以食为天第三十九章 关门弟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话剧吧第二百三十三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第六百零二章 乘龙佳婿要靠抢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家亲第七百八十二章 诱之以利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调无人听第五百八十六章 请君入瓮第五百零九章 不避嫌疑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后第六百二十六章 强词夺理第六十九章 “二”少爷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捣黄龙,绝妙捧哏第三百八十五章 君子坦荡荡?第七百三十六章 自尽,送礼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悟第七百八十二章 诱之以利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堂聚贤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辈子白活了第六百八十二章 题海无涯,马蜂窝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过……第七百六十一章 鹰犬和评判第五百六十八章 谁是奸佞小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分家第六百七十七章 天惊第八百七十九章 意外的援兵第三百一十章 鲶鱼第三百二十五章 礼贤下士?第四百五十九章 好时光第一百六十四章 九章堂的第一个课题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如辞京去?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错能改陆尚书第六百零五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七百七十七章 揠苗助长,一呼百应第二百七十八章 打人者朱莹?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变老第七百三十九章 美人棰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四百五十四章 从人参果到芋圆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会审,著书立说第六十二章 免费赠阅第五百九十五章 瓜熟蒂落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百三十三章 朱莹激公主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第五章 说好的退婚呢?第十六章 人人都道好姻缘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言不逊引祸来第四百六十六章 外乡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打人者朱莹?第四百一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膳房第三百三十五章 东渡漂流记第八百六十九章 将心比心,继续忽悠第八百二十七章 撒泼遇铁板第七十章 负荆请罪第一百四十三章 声声惊堂木第两百二十二章 恤孤贫第二百五十三章 别苗头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七百三十章 虚惊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发第六百一十七章 求情和管教第八百六十七章 准女婿登门第七十六章 没功名没出身?第三百八十九章 通风报信,意外之喜第五百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第三百七十二章 善地?恶地?第五百八十五章 谁难倒了谁?第五百五十五章 反客为主第四百六十九章 颠倒的兄弟第七十八章 薪火传承靠阉党?第三百二十七章 特立独行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诱,连消带打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爷第七百四十三章 早生贵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师常背锅第七百一十五章 赶鸭子上架第七百五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五百零一章 双去双来君不见?第四百七十九章 务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