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正宾和陪客

尽管已经在国子监和兴隆茶社接连见过皇帝两次,但当正式召见的旨意传到了那国子监附近专门辟给他们这四位受召大儒那宅院时,作为召明书院的山长,岳不凡还是不得不从头到尾思量了一番届时应该如何应对,当晚就早早睡下,生怕明日精神不济。

而次日一大清早,他就起床洗漱,却还特意在院子里打了一通据说是太祖皇帝遗留下来的太极拳,确信已经神清气爽,这才去用早饭。召见他的时辰是在早朝之后,而且会派车马来接,所以他并不担心会耽误了。

至于最让他得意且欣慰的是,因为他到得早,其余三人全都尚未抵达京城,因此他这头筹算是占定了。而且如今这偌大的地方只有他和两个学生两个随从作为住客,宽敞雅静,当他装束一新,穿了一件剪裁得体的天青色儒衫走出屋子时,立刻就迎来了两位学生连声赞叹。

虽然早已过了在意相貌仪表的年纪,但岳山长知道,人靠衣装马靠鞍,第一眼印象尤为重要。哪怕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见皇帝了,却也不会更不能马虎以对。然而,这种虽说重视,总体却还算轻松的心情,却只维持到他登上马车为止。

因为那车厢中竟然不是空空荡荡,而是还有另外一个陌生的中年人稳稳当当坐在其中!

岳山长原本还以为,那是来接自己的某位小官,又或者干脆就是宦官,可看到对方稳坐钓鱼台的姿态,他又觉得不像。带着几分惊疑坐定之后,他就只见马车外刚刚迎接自己的那个锐骑营卫士笑容可掬地对他举手一揖。

“原本这车是专门接您进宫的,但因为这位豫章书院洪山长刚刚抵达京城,皇上得知之后,就吩咐顺道接了洪山长和您一道入宫觐见。”

乍然听说对面这个长须冷面的消瘦中年人,竟然就是那个上书请求皇帝尽快为大皇子和二皇子纳妃,同时还推荐自家女儿贤良淑德,堪配皇长子的豫章书院洪山长,岳山长登时心里咯噔一下,起头的意气风发和从容不迫几乎一下子烟消云散。

好在他也是见识过大风大浪的人,此时竭力维持住了脸色,只是淡淡点了点头。等到车帘落下,他眯起眼睛端详了对方片刻,就笑呵呵地说:“洪山长大名,我早有耳闻,没想到今天会这么巧在这车里遇上。要说你抵达京城的时间,这还真是算的刚刚好。”

洪山长就仿佛没听出岳山长这话中的嘲讽之意,面上同样纹丝不动,异常冷淡地说道:“我一路坐船而来,漕运繁忙,且走且停,自然比不得岳山长带学生周游天下走得飞快。只可惜我不能早到几日,没有看到九章堂招新,也没有看到皇上亲自莅临兴隆茶社。”

“天下制度,有的能变,有的不能变,尤其礼法二字,素来是国之柱石。想来岳山长也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儒,不会连这个都不懂吧?”

洪山长仿佛没看到岳山长那一下子僵硬起来的脸色,一字一句地说:“皇上不能因为一时偏爱,日后给乱臣贼子留下可趁之机!”

“这天下太平,哪来的乱臣贼子!”岳山长哪里肯让洪山长在言语上占了上风,眉头一挑就正色说道,“再者,皇上何尝变了什么制度?应该是这些年来,朝中某些贤达为了一己之私,坏了太祖皇帝的祖制才是!”

洪山长哂然一笑,针锋相对地说:“太祖皇帝乃是一代雄主,昔日祖制大多乃是雄才大略,不可变易,但唯有一条立嗣……那却是想岔了。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此乃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继嗣之法,历朝历代全都用血的教训证明这是没有错的。”

“唐太宗迫父杀兄诛弟,则天皇后不但杀子,还大杀宗室,唐玄宗同样也是迫父杀子,于是纵观唐时两百年,真正安定的日子,不过短短几十年,其他时候都在内斗。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唐太宗给后代开了个坏头!我朝至今亦是如此,若不想延续这场面,自当严明制度。”

岳山长死死盯着洪山长,难以置信此人竟然会在外间全都是锐骑营将士的这马车车厢中,如此放肆地谈什么立嗣,谈什么制度。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终于冷静了下来。

“皇上春秋鼎盛,洪山长不觉得自己杞人忧天了吗?更何况,身为外臣却贸然提及天家内务,甚至推荐自己的女儿,如今却又说什么长幼有序,嫡庶有别,你又敢说自己不曾有私心?大皇子之罪,皇上已经公诸于天下,你莫非还在想放太甲于桐宫?”

“就是因为皇上已经公诸于天下,方才要让天下人知道,这样一个不贤不孝之子,虽不可继嗣,却不可弃之不顾。至于太甲……岳山长还请自重,太甲乃是商汤之后正经继位的天子,可大皇子却连太子都不是,如今不过是有罪在身的庶长子而已!”

岳山长虽说没见过大皇子,但他很确定,如果大皇子人在此地,听到这庶长子三个字,一定会气得一巴掌直接甩在洪山长脸上,更绝对不会要这样一个岳父。

难不成眼前这个人,真的愿意牺牲一个女儿来成全皇帝当个仁德之君?而不是想要作为岳父来辅佐大皇子东山再起?

马车之外,随车而行的卫士当中,装束很不起眼的花七听着车中动静,忍不住微微嘬了嘬牙,心想这天下心思最复杂多变难测的,果然就是这些读书人。

说什么嫡庶有别,长幼有序,刚刚就连他听着都觉得洪山长是希望皇帝立嫡立长,可结果呢?人家现在对岳山长说的话那简直是坦坦荡荡!

大皇子只不过是有罪在身的庶长子,算不得嫡长,更不要说入主东宫了。也就是说,正如坊间那种最不流行的传言,这位豫章书院洪山长只是纯粹希望有一个贤惠能干的皇子妃看住大皇子,规劝或者说管束其不要继续堕落。

如此一来,给长子挑选了一个贤妃的皇帝,就无需背上一个苛待儿子的名声。而为了其他那些不想嫁女儿给大皇子的人家为难,提出这个建议的洪山长就主动把自己的女儿作为人选报了上来。

听听这话,那简直是光伟正,高大全,就差没在脸上贴圣人两个字了!

如果这位洪山长知道皇帝在收到这样一道奏疏之后,本来就糟糕的心情更是坏到无以复加,气得深夜出宫,去了一趟当年业王之乱时那座曾经遭劫的佛寺凭吊死者,还会这样理直气壮吗?这幅坦坦荡荡,无愧于心的气势,到最后见了皇帝之后,还能剩下几分?

想归这么想,花七今天只是受皇帝之命来看看洪山长和岳山长这两位名士兼名师,顺便瞧瞧两人在私下相对时会是怎么个光景,如今看也看了,他就记在心里,脸上却分毫不露。

护送着马车到了东华门,见前来迎接的一个司礼监随堂笑吟吟地迎上了洪山长和岳山长,他四下里一瞥,看到楚宽一个人站在最不显眼的角落里,一跃下马的他就走近了过去,笑呵呵地问道:“楚公公若是想观察这两位,该到乾清宫中去才是,站在这远看有什么用?”

楚宽和花七也是老相识了,睨视了人一眼后,他就轻描淡写地说:“皇上给皇子们请来的老师,当然是皇上亲自考校,何必我一个阉奴在旁边杵着多事?再说,不是有更合适的人在御前陪着掌眼吗?”

花七顿时诧异了起来:“更合适的人陪着皇上掌眼?你是说葛老太师?”

“老太师什么身份的人,要是皇上召见的四位一块齐集京城,那兴许还能劳动他老人家来看一看,如今请了他来,皇上可不好意思。”楚宽嘿嘿一笑,见花七露出了若有所悟的表情,他就耸了耸肩道,“皇上已经派出人去反反复复探听,结果却还是混进来一个假道学。”

花七顿时莞尔,随即低声把自己听到的洪山长对岳山长那番话对楚宽复述了一遍。而楚宽听完之后,又问了召明书院岳山长的应对,得知人最初反唇相讥,可之后就干脆冷笑以对,他就微微颔首道:“和那个哗众取宠的假道学比起来,这个岳不凡倒是聪明得多。”

洪山长并不知道,自己在楚宽的嘴里已经变成了假道学。此时和岳山长并排走在领路的那个宦官之后,他就不像在马车上那般言辞锋利了,一路沉默是金。而他都不说话,岳山长就更没有兴趣说话了,一面走一面在心里思量,这位洪山长到底是几个意思。

于是,当心思各异的两人进了乾清门时,那一个个犹如钉子似的钉在地上的侍卫,心事重重的两人甚至都没有注意,直接跟着引路的那个司礼监随堂来到了正殿前。随着门前有人高声通报,他们只不过是默立了片刻,就听到里头传来了宣见的声音。

可正当岳山长迈开步子打算往里走的时候,他就只见洪山长昂首挺胸,硬生生抢在了他前头。虽说对此大为光火,可此时冲上去和人相争,那却也不符合自己一贯为人处事的原则,因而他索性就任由洪山长打头阵,自己冷着脸紧随其后。

就他和皇帝两次打交道之后的体悟来看,若是洪山长觉得竭力表现就能博得天子信赖,那绝对是小看了当今天子!

当岳山长跟着洪山长踏进乾清宫之后,他并没有和洪山长似的,恭恭敬敬地低头垂手,显得谨守礼仪,恭敬谦卑,而是大大方方迅速观察了一下四周围。紧跟着,他就注意到了两个意料之外的人。

一个是皇帝右下首站着的,满脸气定神闲,仿佛只是陪家中长辈见客的张寿!

一个是张寿背后探头探脑的小孩子,那赫然是他已然在国子监和兴隆茶社见过两次的四皇子,今天已经是第三次见了,足可见皇帝对这个幼子的喜爱。

事实上,如果不是张寿在人进来之前主动起身,这会儿岳山长和洪山长看到的情景,应该是他正气定神闲地坐在皇帝右下首第一张椅子上。考虑到岳山长和洪山长的年纪比自己大一倍有余,陪坐在一边见人的景象不太好看,张寿这才站起身来。

而就在外头通报时,四皇子更是突然从皇帝宝座之侧一溜烟跑到了他身后,这也让他有些始料不及,摸不清楚这个小号的熊孩子到底是几个意思。

皇帝将四皇子的放肆举动看在眼里,却只当没瞧见。事实上,他找了张寿来替自己掌眼,原本就是想用常常会有出人意料之举的张寿来刺激一下面前的两人,借此观察他们的反应。果然,此时此刻,他敏锐地注意到,一前一后进来的两人反应截然不同。

走在前头的洪山长头也不抬,眼观鼻鼻观心,那与其说是恭敬,不如说是肃穆。而走在后头的岳山长,则是不但坦然和他对视,甚至还在发现张寿之后,含笑冲人微微点了点头。

这一对比,想到自己前两次见岳山长,人一直都表现得不卑不亢,皇帝不知不觉在心里就有了偏向。虽说据楚宽所言,召明书院一个学生曾经在国子监和兴隆茶社两度大放厥词,但皇帝在听说张寿竟然收留了那个心直口快的年轻人后,他也就一笑置之,并没有太在意。

此时此刻,见两人并肩上前施礼,皇帝就淡淡吩咐了一声赐座。眼见洪山长当仁不让地在自己左手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而岳山长却也不争,在其下首的第二张椅子上坐下了,他不由得更是在心里给两人打出了截然不同的评分。

而当看到张寿已经施施然坐下,而四皇子却依旧呆在人身后不肯过来时,皇帝就忍不住笑着冲其微微摇了摇头,这才开始了今天的正式召见。

相对于之前的非正式见面,今次召见,皇帝自然不像之前那样平易近人到随便了。他先是询问了召明书院和豫章书院如今有多少学生,学生课业如何,贫富如何,科举状况如何,自食其力与否,乃至于学中费用、师资状况等等细节,也全都不曾放过。

而这一次,不论是岳山长还是洪山长,全都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山长的特质,对于自家书院的情况了若指掌,如数家珍,甚至还趁着这召见的机会不遗余力地推介自己的学生。

对于这样的场面,从前也常常借机向皇帝推荐学生的张寿终于觉得遇到了竞争对手。可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就只听皇帝笑容可掬地问道:“张寿,你觉得你为人师长,可比得上这召明书院岳山长和豫章书院洪山长吗?”

第六百五十九章 居心不良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人人争先第六十四章 府试第七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实相符第一百四十二章 母亲第一百一十二章 请君再上轿第七百九十五章 神坑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镖团?第十章 数学和八股一点都不搭第四百二十五章 奉旨试吃?第三百二十八章 夫唱妇随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哥归来第一百零九章 问君心意第五百七十三章 经筵开场第八百四十七章 第二只落地的靴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废后大赢家第一百一十章 十万火急第九十三章 帝王心术……和诗第八百四十五章 父子夜游第六百九十八章 穷追猛打第一百四十二章 母亲第三百三十章 无耻的境界第三百零六章 原来是他第三十三章 扯起虎皮做大旗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辈子白活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两百零九章 劳烦张博士多多费心第三百二十八章 夫唱妇随第四百二十八章 管家何人,选拔大赛第四百八十九章 办学办报,出人出钱第七百三十五章 跌宕起伏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条道走到黑第二百九十六章 闲居轶事尾声1 兄弟第十四章 三面受敌?第八百七十三章 纷纷乱乱第三百二十五章 久违的味道第四百三十六章 废后大赢家第两百零四章 辈数乱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藏书和借书第两百二十五章 狮子大开口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闹事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会审,著书立说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进第七百六十一章 鹰犬和评判第七十章 负荆请罪第四百零三章 小……师娘?第一百二十三章 今人胜古第六百五十二章 职责所在第八百三十二章 指点迷津?第三百三十三章 顶尖的吃货第一百六十五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第一百五十三章 十四环密钥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马和伯乐第六百四十章 婚礼贺客忙第一百七十五章 原来如此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限风光第八百四十四章 不情之请第三百零七章 鸡毛飞上天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圣驾第六百九十五章 抱大腿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会审,著书立说第五百九十一章 贤王和闲王第二百七十五章 打探和分班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脾气第三百九十章 利口如刀第五百六十九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洋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咬狗第五百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第四百七十章 方程第七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大礼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六百三十章 同袍之谊第一百章 二进制?第二百六十一章 从不甩锅王大头第三百章 钱能解决的都是小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字付张卿第六百三十五章 册命第四百八十九章 办学办报,出人出钱第三百八十章 自家人第五百七十章 有其徒必有其师第八百六十四章 蛊惑第两百二十章 驸马和仪宾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数理气自华第四百二十四章 撒手放养第三百六十六章 将死亦可从容第六百八十八章 婚宴那些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即日定东宫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洋人?第六十五章 进府之前第八百六十七章 准女婿登门第三百四十章 山中迷宫?第四十九章 赏乐做题,饕客恶客第四百五十八章 任是无情也动人第两百三十二章 为时已晚第七百七十五章 捧场,头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