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为女须强

因为太后下了懿旨,点了洪氏为永平公主侍读,一应品秩和待遇,比照亲王友。

尽管唐代王府官中,就有亲王友这样一个官职,但除却最兴盛那些年代时最显赫的几位亲王,大部分时间这个职位都是徒有其名。

尤其是后来那些可怜巴巴被丢在十王宅甚至十六王宅中自生自灭的亲王们,根本就连王府官这种建制都没怎么见过,王傅和长史尚且没有,更不要说什么从五品下的亲王友。

而到了大明,所谓亲王友这样一个官职,同样是一会有,一会无,再加上皇子封爵往往很谨慎,能在有太子时封亲王的很少,分封在外的那些亲王反而都是些过气无所谓的角色,所以王府官中亲王友这样一个官职有没有,亲王本人不看重,而被点到的官员更会大叹倒霉。

于是,不少人得知消息后都是紧急翻书,这才最终发现,洪氏此番担当公主侍读,却比照的亲王友这个官职,到底应该按照几品算。而发现之后,他们全都觉得有些玄妙。

大明的亲王友,竟然也是从五品!

这对于一般官员来说,一点都不低。然而,如果按照大皇子妃这个目标来看,却又似乎差得很远。当然,大多数人都觉得,大皇子妃这名头固然听着光鲜,其实却是深不见底的大坑,反而是永平公主侍读这个名号,既能享受从五品的待遇,又能接近帝后,岂不是美哉?

在无数人关注点都集中在了洪氏这桩事情上时,原本奉旨安抚沧州的朱廷芳回京,顺便还把几个水匪丢去兵部这一档子“小事”,自然也就少有人关注了。

毕竟,沧州事已经在朝堂上过了一次又一次,然后又被一件一件层出不穷的事情给压了下去,比如突然冒出来的废后,比如什么御厨选拔大赛,比如那座兴隆茶社周围突然形成了一个很热闹的商圈,比如突然又冒出来外城也要造一座公学……

以至于朝官也好,民间百姓也好,都有了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就连据说昨天陪着皇帝见洪山长和岳山长,今天又和朱莹一块陪着太后见洪氏的张寿,朝臣们听说后也都懒得发表意见了。

作为去岁到京城后就从来没有淡出过人们视线的俊逸闲雅迷之穷公子,如果有朝一日人和当年的萧郎和弄玉一般,和朱莹双双弄箫飞升,他们也不会有任何新奇。

然而,面对那一匹潞绸,面对那一卷敕命,被安排住进了雅舍的洪山长却是大失所望,等钦使一走,他就忍不住对着洪氏暴跳如雷。

“怎会这样,是不是你今日觐见太后时应对失当,这才落得这幅田地?洪氏诗书传家,多年的耕读门第,太后竟然赐你一匹潞绸,这是讥讽你的才学品行只值这一匹庸俗不堪的潞绸吗?”

“那永平公主以女子之身去主持什么文会,简直是牝鸡司晨,狂妄大胆,太后和皇上如此放纵她,却还让你给她当侍读?她的年纪该嫁人了,还需要什么侍读!定然是她在太后和皇上面前进谗言,这才坏了你的功德……”

如果她嫁给了大皇子,当了那个负责劝谏管束夫君的大皇子妃,这就是一桩大功德吗?

面对一个痛心疾首,喋喋不休的父亲,洪氏显得异常淡定,既没有去劝,也没有去辩解,因为她早就习惯了这样一个严于律己,更严于律人的父亲,于是干脆放任父亲在那发泄失望。每到这个时候,她就很庆幸,父亲没有出仕做官。

如果人去做官,会不会气得上司一佛升天,二佛出世,然后恨不得整死他?会不会气得下属天天在背后扎他的小人,然后想方设法炮制证据,把这样一尊瘟神给扳倒?

注重礼法,精通经史,德行无可挑剔,却偏偏太不懂人情世故的父亲,多亏是在豫章书院这样一个规矩严明的环境之中,又得到了上一任老山长以及不少豫章书院出身的名儒以及地方世家支持,这才能安安稳稳走到了现在。

因为那些背后靠山都认为,要维持豫章书院一贯培养台谏清流的风气,这样一位严格的山长很有必要。当然大权的话,那就分头把持吧……

至于她……她深刻领会那些人的用意,是最不遗余力规劝父亲远离仕途的人,没有之一。

因为无论老山长还是那些名儒以及世家,谁都不好意思去劝她父亲断绝仕途之念。而她做到了他们所不能做的事,那些江西的上层名流方才会对她这个知情识趣的大龄女子尤其满意,投桃报李,力捧了她一个孝女的名头。

他们就差在没有朝廷旌表的前提下,给她建造一座孝女牌坊了!

而这些年里,她在父亲那些规矩礼法的缝隙之中,救下一个个可怜妇人,从中挑选出能够接受点拨的人,对有些人教授以技能,对有些人教授以学识,让识文断字却不懂世故的人能够领会人情,让无端受辱的妇人开阔眼界,知道这天下并不仅仅是娘家和夫家……

同时,她这些年又在召明书院悄悄寻找某些特别的人才,潜移默化地引得他们去关注那些道学君子不屑于去关注的杂科学问。当然,这很难,因为她自己也不懂这些,只能在代表父亲给人赠书的时候悄悄做点手脚。当然,她是绝对不会遗留任何文字给人当证据的。

就算她万一对人看走了眼,诸如《梦溪笔谈》之类的书也无法作为指摘她的把柄。

因为她早年就从父亲的抱怨中得知,当今皇帝很喜欢标新立异,所以只希望有天资非凡的学生从这些书里得到启发,写出什么奇特的文章,做出什么特别的东西,能让人注意到召明书院。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她总算是成功了。

至于如今太后的懿旨,虽然和她预想中还相差甚远,可至少还能算是成功的一步。

因为父亲固然讲风骨,讲体统,此时还一副极不情愿她去当那个公主侍读的样子,但绝不会真的义正词严拒绝太后美意,因为太后嘉赏她的那八个字,也算是给父亲脸上贴金。

洪氏默然伫立,直到洪山长说够了,说累了,她正打算顺势委婉规劝两句,给父亲一个台阶下,外间却传来了一个声音:“洪兄,苏州太湖书院的肖山长,松江华亭书院的徐山长都到了,大家约好了出去聚一聚,所以请我来问一问你的意思。”

刚刚洪山长说得兴起,根本没顾得上外头的动静,此时听出这声音的主人是岳山长,他冷哼一声,正要拒绝时,却只见洪氏上前一步,对他低低说出了一句话。

“爹,群贤齐聚京城,这是难得的盛事,您何妨去会一会各方贤达?”

洪山长对这种交往并没有多大兴趣,此时顿时眉头大皱。可洪氏却又声音柔和地劝道:“咱们出来的时候,老山长不是就对爹说过,希望您广交朋友,多多了解其他书院的风流人物,日后彼此结交,互有助益吗?”

恪守礼法的洪山长当然也是极其尊师重道的人,对于自己的授业恩师,把豫章书院交给自己的那位老山长,他是发自内心的敬重。所以这些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

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的他素来最不齿那些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假道学,妻子亡故后不钠婢妾,全身心投入书院,至于家里,他完全丢给了女儿去照管。至于儿子,他早就和儿女成群的长兄说好,临死时过继一个就完了,压根不担心贞节名声在外的女儿将来会受人欺负。

当然他更知道,临走时老山长对他的原话是,尽力了解其他书院有什么杰出人物,然后做好相应的预备,免得自家书院英才在此次会试和殿试时意外受挫。

须知明年这大比之年,豫章书院的目标是,倾尽全力也得拿下三鼎甲之一!

所以,在门外站着一个是敌非友岳山长的情况下,洪氏这样委婉的提醒确实没错,但洪山长就是觉得心里不那么舒坦。于是,他撂下洪氏径直走到门边,拉开房门,见是岳山长正笑容可掬地站在那里,他就冷冷问道:“现在就去吗?”

岳山长之前在院子里时就听到了洪山长那一番丝毫不知道谨慎和克制的话。他知道自己甚至都用不着想办法告密,在这里伺候的人就自然会禀报相关人等,因此这会儿非但丝毫没有流露出异色来,反而显得更为客气而亲切。

“没错,此番受召的人都到齐了,大家坐而论道,恰能浮一大白。”

“老夫不会喝酒。”洪山长丝毫不顾自己这是不是直接把天给聊死了,硬梆梆地说出这么几个字后,他就轻哼道,“正好趁此机会,我也去领教一番各方贤达!”

见洪山长这么说着就大步出门,洪氏心中苦笑,面上却还不得不露出温婉的笑容对岳山长屈膝一福。眼看这位最先抵达京城的召明书院山长竟是客客气气对她拱了拱手,随手才不慌不忙转身跟在了父亲后头,她不动声色上前关了门,随即就揉了揉眉心。

父亲大概不知道,得知皇帝竟然召见父亲的时候,老山长就立刻以其夫人的名义请了她过去,随即在亲自见她时,那张极老的老脸皱得和苦瓜似的。

“元娘啊,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就和我孙女差不多,你跟着你爹上京,千万要看着他一些,别让他那张嘴惹祸!哎,我根本就不指望他能去当皇子师,就凭他那个性,只适合呆在书院里。因为他名声清正,纵使家世不凡的学生,也断然不敢对他这老师如何。”

“可一旦给皇子当老师,那就不同了。你爹立身持正,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看不惯的问题就要说,他那些学生们大概都没他这么愣头青!可他这脾气适合书院,却不适合官场。”

“我当然知道他没有立于君王侧的意思,恐怕到了皇上面前也会一力请求放归,可我就担心他那张嘴到了京城得罪人!你千万千万看着他一点,时时刻刻规劝他!”

洪氏再次深深叹了一口气,随即就到了那张书桌旁边,蘸水磨墨,又翻开一张拜帖,提笔在上头写下了娟秀却又不失锋锐的一行小楷——“赵国太夫人懿鉴……”

她运笔如飞,须臾一封拜帖写完,最终以“晚辈洪氏百拜”作为结语,等写完之后,眼看墨迹渐干,这才亲自拿了出去,却命此行带的一个妈妈去叫来雅舍中执役的一个仆妇,赏了一把钱,请她找人代为去赵国公府送信。

洪氏没有支使此次带来的小厮去送信,而是把拜帖交给了雅舍里的区区一个仆妇,因此这封拜帖第一时间就出现在了司礼监外衙。吕禅拿着拜帖反反复复琢磨了老半天,最后还是老老实实拿去送给了楚宽。可他出乎意料的是,楚宽压根看都没看就直接递了回来。

“找一个低调的人送去赵国公府,多余的话一句都别说。”

见吕禅满脸惊讶,楚宽就淡淡地说:“豫章书院洪山长大概没有留京教授皇子的意思,所以即便他再迂腐,皇上也会优容他一些。至于这洪氏,她既然坦陈了此行的目的,那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太后的懿旨都下了,她这孝女二字,算是板上钉钉。”

“可万一太后还是让她当了大皇子妃……”吕禅欲言又止。

“当就当吧,就大皇子那烂泥扶不上墙的德性,你当他娶一个贤妻之后就会变成齐宣王?说实话,就连那位废后现在都不至于做这样的美梦!”楚宽毫不留情地讥讽了曾经的皇后,如今的敬妃一句,这才微笑道,“洪氏是要开女学,何妨看看她怎么做?”

“如今皇后废了,大皇子和二皇子也等同于废了,三皇子四皇子正当幼龄,还在可塑的时候,如果洪氏真有那本事……皇子师里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个女人?总不能张寿一枝独秀!”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课题的代斋长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护短的第七百七十五章 捧场,头铁第一百五十九章 谁家千金慕贤郎第七百六十三章 择日不如撞日第七百九十二章 今夜不能眠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一百五十一章 夹道看张郎第三百七十七章 撒手掌柜最轻松第七百七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一百五十四章 念头通达第五百零六章 闻名不如见面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处无芳草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咬狗第八十六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讲规矩,不讲人情第两百一十四章 你儿不如我儿,他爹胜过我爹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条道走到黑第六百一十三章 初雪夜话第八百六十四章 蛊惑第六百二十七章 熊孩子同盟第五百二十章 找麻烦的天子第九十四章 温厚竹君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愤和蹭饭第一百九十五章 被“请”来的客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愿为前驱第六百四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一十一章 风景这边独好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变老第四章 美食解人忧第五百六十二章 向往天空的燕雀第七百七十六章 姜太公钓鱼第六百二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七十五章 原来如此第两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书房第五百四十章 礼未行而行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向往天空的燕雀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七百六十一章 鹰犬和评判第五章 说好的退婚呢?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家子气第二百九十七章 骑牛和农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七百一十八章 忠厚君子秦国公第四百七十九章 务实的教育第四百八十一章 浪子回头今成才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将和打赌第四百八十七章 陪客和眼光第三百八十二章 投名状,叹苦经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圣驾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挂东南枝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七百八十九章 谁干的?第七百九十一章 谁善解人意?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话剧吧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光词话第三百九十四章 姑爷和育种第五百六十九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第二百五十八章 残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你老师是正人君子第八百章 证明第三十二章 打击一大片第七百七十一章 陪衬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实相符第三百二十九章 托之以家业妻儿第六百三十六章 慈心不慈第三百三十三章 陷阱?都杀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余韵第七百八十一章 怨气第八百四十三章 没完没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能说的都被老师说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语?第一百零八章 丈母看女婿第五十八章 往事和决意第五百零四章 就是赖你!第七百六十九章 偏袒第五百六十六章 夜深人不静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信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脾气第九十九章 密信和密码第四百八十八章 商圈和正名第四十六章 跑还是打第七百二十二章 嘴甜心明最机灵第三十四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六百五十二章 职责所在第八百二十三章 西北发展基金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第七百零二章 歪打正着第二十七章 何方高人?第六百九十章 拎出熊孩子第二十五章 前驱和搭档第一百零三章 闲极无聊的出题第二百五十二章 刮目相看第七百四十六章 嫁妆和迎亲第七百六十三章 择日不如撞日第四百三十一章 请君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