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谁难倒了谁?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张寿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桀骜不驯,盛气凌人的年轻人形象。而那声音带着几分嘶哑,一时有些分辨不清楚年龄,可根据此时此刻这时机,以及人说话时的口气,他就大体推断,这仿佛是青少年变声期时的嘶哑。

如果他记得没错,男子应该是十四岁到十六岁变声,当然有早有晚,但最晚应该也不会迟于十六岁到十七岁。也就是说,来人有可能和陆三郎以及他同龄又或者略小。

而这么猜测的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猜对了。因为昂首直入的四个人当中,神气活现走在最前头的那个,确实看上去很年轻,身材也迥异于小胖子的圆滚滚,而是匀称而挺拔。如若仅仅是如此,那也就罢了,而人在拥有极佳身材的同时,一张脸却是非常讨喜的圆脸。

这和陆三郎还不同,陆三郎想当初是嚣张跋扈的话张口就来,可此时的这圆脸少年,那却是很明显的笑口常开,两个小酒窝甚至这会儿还挂在脸上,就这么一副喜洋洋的形象,和此时人那大摇大摆走在最前头的样子一点都不相称,和这挑衅上门的举动就更不相称了。

圆脸少年仿佛也注意到了众人看他的表情,眼神竟是有些飘忽,清了清嗓子才开口说道:“我是广平府的叶孟秋!今日我知道自己来得冒昧,但我听说执掌九章堂的国子监张博士今天在此为九章堂斋长陆筑加冠,所以就贸然进来了!”

“皇上下诏召集精通天文术数的人才,想要修改历法,听说还要取消闰月,敢问张博士,这是真的吗?”

张寿顿时无语了。他斜睨一眼皇帝,见这位天子若无其事地低头喝着那香甜的米酒——毕竟冠礼后的宴席按照礼法就是喝这个——回避了他的目光,他哪里不知道,这无稽的风声是皇帝散布出去的!

想当初他是开过玩笑,说把历法改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三五七八十腊月各三十一天,二月二十八天,其余月份三十天,每四年给二月加一天,每百年则按照初始年份的四百倍进行试算,对二月天数进行核定……简而言之就是公历。可那也就是提过一次就忘在了脑后。

因为在后世天气预报发达的年代,传统的农历除却春节清明中秋放假这点功用,再加上朔望日的月亮盈亏,其他用处已经很少了,人们并不是太需要看节气来增添衣物,播种育苗。可在如今这个时代,动不动就会多出个闰月的农历虽然麻烦,到底还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皇帝这简直是坑人啊!

他甚至都不知道皇帝到底是怎么放风声出去的,又究竟说了些什么,待要否认吧,眼下这些家伙气势汹汹地来到这里,他如若推搪,却又实在是显得示弱。因此,只一思忖,他就淡淡地笑道:“高远,还是你来说吧。”

刚刚被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人直呼自己那个最不喜欢的名字,陆三郎简直是气得七窍生烟,因而张寿这一声高远,他听着只觉得浑身上下都仿若泡在温泉里那么舒服。

当下他就直接一按桌子,霍然起身,疾言厉色地喝道:“皇上重修历法,因而召集天精于天文术数的人才,这是本朝太祖年间修历以来少有的盛事,所以不免有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在外散布,因为这些真假不明的流言擅闯我的冠礼,质问我的老师,尊驾也太目中无人了!”

他才不管人究竟是怎么进来的——是被陆府那些看不惯他的下人,又或者是他兄嫂授意进来的也好;又或者老爹有什么样的算计,于是故意放任人闯进来的也罢;甚至是张寿乃至于皇帝有什么样的安排,他都无所谓——他在乎的是来人那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态度!

而不把张寿放在眼里,那就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怒喝过后,还不等对方重振旗鼓,他就连珠炮似的说:“我家老师乃是国子博士,东宫讲读,却虚怀若谷,附议岳山长之请,建议皇上召集天下算学人才齐聚京城,为重修历法做准备,就算他有所提案,那也是出自公心,供皇上揣摩参考,什么取消闰月,我都没听说过!”

一口否定的陆三郎迅速瞥了一眼张寿,心想取消闰月这么要命的事,甭管张寿是否真的说过,他先帮人把这一条挡回去再说,否则回头别说这么些人,就连朝中老大人也会炮轰。

“我华夏算学自夏商周以降,名家辈出,典籍无数,自然独步天下,而从春秋秦汉到魏晋南北朝,这算学一直都是不断发展,然则到了隋唐,号称国子监中加入了算科,甚至还钦定了算经十书,实则却是不进反退,直到宋元方才盛极一时!”

小胖子说到兴起,不知不觉就露出了之前张寿对他将中国数学史时的某些说法。而他这么一说,那带头闯进来的圆脸少年叶孟秋顿时不干了。

之前那些话,是他身后某位师兄教他的,他虽说背得滚瓜烂熟,但因为不符合他的性格,说出来还是有些别扭,可此时陆三郎说隋唐算学不行,他立刻就炸了。

“隋两代而亡,但也出过算法名家王孝通,而到了唐时,钦定算经十书不说,王孝通入朝,他和李淳风全都是最杰出的算学大家!”

“算学大家个屁!”陆三郎也顾不得皇帝还在上头坐着,自家父亲和老师以及亲朋好友都在,直接出口成脏,“李淳风也就算了,王孝通说魏朝刘徽‘未为司南,然亦一时独步’,说‘《缀术》时人称之精妙,曾不觉方邑进行之术全错不通,刍亭、方亭之间,于理未尽。’”

“他竟然还有脸说,‘贺循、徐岳之徒,王彪、甄鸾之辈,会通之数无闻焉耳。但旧经残驳,尚有阙漏。自刘徽以下,更不足言。’敢情这天下就他王孝通能耐!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钻寻秘奥,曲尽无遗。代乏知音,终成寡和。’啧啧,他干嘛不说自己是古往今来最厉害的算学宗师!”

“哦,他已经这么说了,否则也不会写出了一本《缉古算经》,就得意洋洋地对皇帝说,请求让人来读,要是改动一字,就愿意付出千金……我呸,他的《缉古算经》刻意炫耀疑难,远不如《九章算术》深入浅出。看不懂前人的东西,就斥之为荒谬,我看是他才荒谬!”

圆脸少年叶孟秋被陆三郎说得简直有些措手不及。他这辈子就没怎么和人打过嘴仗,尤其是这种贬损别人人品的嘴仗。就算是推崇王孝通如他,也不能像陆三郎这样把人的语录都挂在嘴边——尤其是人很讨厌这种语录,却竟然倒背如流,他更是始料未及。

虽然他也觉得如若陆三郎没有捏造语录的话,王孝通这位初唐算学大家确实有些太过狂妄,但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可王孝通那《缉古算经》二十问,你敢称都能解?”

“我当然都能!不信你随便问!就他那点对算学的贡献,也配说大话拿出来显摆?”

见小胖子得意地扬了扬眉,张寿不由得无语。为了当好这个九章堂的算学博士,他虽然采用的是自己借着葛雍名义编纂的全新教材,但为了当好这个国子博士,算经十书也没少去翻。他虽说对初唐数学家王孝通的狂妄很不以为然,但他不可能否定人家对数学的贡献。

更何况,祖氏的《缀术》那是失传了,但《缉古算经》好歹还留存着,那二十问不像九章算术中部分题目相当浅显,而是一上来就一棍子砸懵你——王孝通那是一上来就显摆,就炫技,二十问里压根就没有适合普通人的简单题!能用几何法列方程,那也是王孝通首创!

要知道,《缉古算经》的第一问,就是求半夜时月球的赤道经度!这玩意高数学得好的同学们,有几个能解出来?陆三郎还没学到天文呢,这海口怎么夸的?

接下来叶孟秋问,陆三郎答,陆三郎的表现却让他不得不惊叹,因为叶孟秋一口气问了《缉古算经》的前五问,陆三郎竟然把王孝通的解题思路说得头头是道。

面对小胖子那口若悬河的自信和架势,就连他都不禁讶异地摸着下巴,突然却察觉到有视线落在了自己的脸上。

他顺着视线看了过去,就只见皇帝面色古怪,而旁边的朱莹则是在那偷笑,他就知道,皇帝定然是对陆三郎的举动又好气又好笑。

朕是让你们师生给朕甄别一下这些应召而来的人才,不是让你们出风头!

陆三郎此时此刻确实风头十足,见叶孟秋不得不在前五问之后跳着提问,他却依旧答得从容自若,直到那圆脸少年满脸郁郁地住了嘴,他这才神气活现地呵呵一笑。

“今人胜古,不足为奇,而今人若是不如古,那才是奇耻大辱!因为我们吃得比古人好,穿得也比古人好,要是研究出来的东西却还不如古人,那岂不是对不住我们现在这好日子?”

“至于异邦小国的算经值不值得学……谁不知道我师祖葛老太师当年最反感那些阿拉伯数字?就算太祖皇帝开始推行,也在全天下用了这么多年,算得上是深入人心,可他老人家最初一直都不愿使用,可一旦发现那些符号系统有助计算,他就立刻想都不想地用了!”

“葛祖师不但用了,古今通集库中那些元书,那些被人束之高阁,据说是元时色目人从异邦算经中翻译出来,结果却从元时到本朝就都被束之高阁的书,他也一一都去研读了!”

“取彼之精华,弃彼之糟粕,这才是扎扎实实做学问的态度!不迷信前人,不轻视异邦小国,去芜存菁,这才是做人的态度!只求算学能步入平常百姓家,这才是为人师的态度!”

就连对陆三郎也算知之甚深的工部刘侍郎,此时此刻也不由觉着这个未来女婿这一刻实在是光彩夺目。如果不是那个圆脸少年说不过陆三郎,仿佛都要被气哭了,如果不是人背后那几个年长者一个比一个脸色阴沉,他甚至以为这是一出陆家父子安排好的戏码。

而看到接下来陆三郎的表现,他终于进一步确定,这一出绝对不是安排好的!

因为,陆三郎在随口回答了叶孟秋足足十问之后,突然在回答到最后时词锋一转道:“这位兄台,你考问了我这么久,是不是现在也该我问问你了?既然是应召上京,精通天文术数的算学人才,那么,想来有些简单的问题,你应该不在话下才对?”

小胖子笑得就如同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甚至还轻轻拍了拍手。然而,随着他这拍手声送上来的,却是两块空白的……黑板!

送黑板的阿六见陆三郎先是瞪大了眼睛看自己,随即就嘿然一笑,道了声谢谢六哥,喜形于色地接过了他手中的笔,继而大步上前笔走龙蛇地就开始在其中一块上书写。他见状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但并不是出门,而是直接退到了张寿身边侍立。

面对这两人一搭一档配合默契的一幕,张寿忍不住哑然失笑:“阿六,你这是给陆三郎通风报信了之外,还事先就和他串通好了?”

“师长有事,不是弟子服其劳吗?”阿六先是一本正经说了一句,随即又补充道,“弟子出风头,师长更出风头。”

张寿顿时莞尔。很好,这个在融水村一贯显得老实憨厚的小子,现在已经越来越腹黑了!

至于其他人,此时见陆三郎刷刷刷写满整块黑板,上头全都是龙飞凤舞的符号,几乎找不到几个汉字,此时那怀疑人生的感觉就别提了。甚至连作为父亲的陆绾,作为未来岳父的刘侍郎,此时此刻也不由得揉着眉心。

以后千万要记住,算学这种小胖子擅长的领域,千万别去惹……因为实在是惹不起!

当叶孟秋看到对面脸比自己还圆的陆三郎潇洒地扔掉了笔,随即亲自把黑板搬到了他面前时,他不禁一张脸涨得通红。果然,接下来就只见陆三郎拍了拍手,随即冲着黑板一脸得意地努了努嘴。

“刚刚我回答了《缉古算经》中十道题中,王孝通的解题思路,具体答案也都说了出来,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我是囫囵背下来的。而眼下这道题,乃是《四元玉鉴》中的一道题。我知道立时三刻求解很难,麻烦你现场给大家解说一下,该怎么用四元术求解。”

说到这里,他就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你要是不行,你身后这几位来解一解也可以!” ● ттκan● C 〇

第五百零二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零六章 寻人司礼监第五百五十六章 变味的大考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鸡用牛刀第七百七十五章 捧场,头铁第六百九十九章 丧第一百一十二章 请君再上轿第二百七十三章 婚期何日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语?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愤和蹭饭第二百八十八章 乔迁见闻第四百九十三章 别多一分钱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钟双制?第九章 小先生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发第一百二十八章 唾面自干?第五百四十六章 人小鬼大第七百四十六章 嫁妆和迎亲第七百零六章 一搭一档第四百二十章 兜来转去坑自己第七百零四章 领命第四百七十四章 乌鸦嘴和宋混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投名状,叹苦经第八百二十一章 赐金第四百四十三章 楼上吃饭不要钱第七百二十五章 非专业扮鬼第四百二十四章 撒手放养第四百八十七章 陪客和眼光第六百四十八章 故意第五百五十六章 变味的大考第三百二十章 赠剑,耿直第三十三章 扯起虎皮做大旗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言不逊引祸来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圣驾第三十九章 关门弟子第五百二十章 找麻烦的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不争?第八十章 告慈母第四百五十四章 从人参果到芋圆第六百四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五十二章 先尝后买第二百四十九章 拜年和骗婚第七百五十二章 上梁不正下梁歪第五百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将和打赌第三百八十七章 吃穿二字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小姐的起床气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会审,著书立说第八百三十六章 超强求生欲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二百三十六章 字付张卿第三百一十一章 骇人听闻第八章 嫌弃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养废物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在堂中坐,官从天上来第七百九十五章 神坑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径第十八章 最是难负美人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第八百一十八章 家庭教师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行我素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三百三十七章 将死之……树?第八百六十八章 分家第二百五十七章 忍无可忍第七百三十六章 自尽,送礼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也很绝望啊第一百一十九章 差点进司礼监和领袖潜质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祖手札第六百一十二章 这个位子,你来坐第四十六章 跑还是打第五百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话剧吧第八百七十四章 老乡遇老乡?第六百七十七章 天惊第四十七章 葛氏新书和多事之秋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捣黄龙,绝妙捧哏第三百九十四章 姑爷和育种第一百八十四章 通风报信的大小姐第五百零三章 迂腐老夫子,记仇熊孩子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一百六十七章 临阵换将第一百六十七章 临阵换将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张旗鼓,退避三舍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华殿里话异邦第七百一十八章 忠厚君子秦国公第一百四十五章 做人不能咸鱼第三百九十八章 治个病换心情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阵仗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挂东南枝第七百一十四章 相似却不同第六十九章 “二”少爷第一百六十七章 临阵换将第一百九十九章 听你的第六百一十六章 决裂,负荆第四章 美食解人忧第四百八十五章 贵客云集兴隆来第七百五十八章 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