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教子

皇帝这个天子有情无情尽在一念间,张寿又不想着升官发财,又不想着争权夺利,不过是兢兢业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因此,他对张寿的容忍度当然很高。江都王回来一禀报张寿的这个新主意,他就立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又不要他出人,又不要他出钱,他要承担的,只不过是张榜公布名次的那点风险而已……可这点风险对于身为一国之君的他来说,那又算得了什么?

既然想要跻身东宫侍从,近水楼台先得月,让现在的太子,未来的天子,能够记住你的名字,那么,就得付出让人知道你真正斤两的代价,这不是很正常吗?

于是,皇帝只对江都王带来的张寿这个建议,做出了一丁点微不足道的小改动——那就是把每次遴选东宫侍从的月考改成季考。

虽然张寿显然很愿意带着学生来月月忙活这么一场,陆绾这个身家豪富的主儿也不缺那点张榜的纸,但他还是要考虑到一个月来一次,会不会把人吓住,以至于立刻就没得玩了。他还指望着用这件事来搅混朝堂的那一潭死水呢,当然希望监生们知耻而后勇,前赴后继,争先恐后,千万别一蹶不振,至少得几百个人参加吧,否则怎么玩?

当消息传到东宫时,刚刚告别了今日讲读官的三皇子,不由得在自家皇叔的注视下发起了呆。好在他须臾就回过神来,毕竟左手挨打之后的疼还没完全好,没事走神的教训还牢牢记在脑海中。因而,他很快就歉疚地对江都王笑了笑。

“皇叔,为了我的事,有劳你辛苦了。父皇和老师的主意都很好。我没什么意见。”

江都王见三皇子身边侍立的四皇子正在扭来扭去,似乎有一大堆话要说,他可不愿意和这个熊孩子多打交道,当下就打哈哈道:“太子殿下既然同意就好,那我就这么办了。要说今天这三道题目着实是出得高,国子监那些学官听了之后,脸都绿了,哈哈哈哈!”

四皇子喜上眉梢,正要说话,却不防三皇子一声威严的咳嗽,他只好怏怏憋住。

可等到江都王告退了出去,他就再也懒得忍懒得憋了,在那围着三皇子叽叽喳喳八卦个不停,又是猜测回头榜单名次如何,又是嘲笑国子监学官竹篮打水一场空,到最后……

三皇子不得不直接把自己这个弟弟给轰了走,这才总算是耳根子清静了一点。

此时没有其他人可以商量,他就看向了连日以来始终都安安静静,谨小慎微的楚宽,却是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问道:“楚公公你觉得,老师提出这样的建议,父皇答应了之后,又改成了季考,国子监那些学官和监生会有何反响?”

楚宽已经习惯了这几日三皇子当自己不存在的态度,此时突然听到人这询问,他默然沉吟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如果奴婢没猜错的话……他们不会有什么反响。”

对于这个自己没料到的回答,三皇子顿时愣了一愣,可在仔细一想,他又觉得似懂非懂,可继续问楚宽缘由,他就知道不太合适了。

因此,他生硬地岔开这个话题,却是有些突兀地问道:“老师几日后要在公学继续开课供人观摩,孤作为九章堂学生,原本打算去看一看。”

他特意强调了原本两个字,就是想突出自己还没决定是否要去向父皇请示,更没决定是否和当初陆三郎成婚一样,让四皇子代替自己这个哥哥去。不负他期望,楚宽总算没有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来敷衍他。

“太子殿下若是真的想去观摩,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样的话,恐怕声势要大一些。”

楚宽说着顿了一顿,见三皇子一副你继续说的态度,他就垂下眼睑道:“那就是把东宫其他讲读官全都带去。毕竟,张学士也是东宫讲读,同僚之间互相观摩,本来也是应有之义。此外,控制其余旁听观摩的人数,再加上有朱大人掌管五城兵马司作为戍卫,安全无虞。”

三皇子最想听到的就是这样的赞成,此时终于忍不住露出了极其满意的笑容。但他很快就立刻藏起了这幅表情,矜持地微微颔首道:“孤知道了。”

虽然态度仍旧有些提防和生硬,但是,当这一天他离开慈庆宫时,最终还是忍不住说道:“司礼监之前被黜的那两个秉笔派人在外造谣生事,混淆视听,父皇虽说将他们撵去皇陵思过,但也已经查明了很多事,楚公公你之前虽说有过错,但将功赎过,也应该足以抵偿了。”

楚宽就仿佛不知道宫外发生过哪些事情似的,先是微微错愕,随即就苦笑道:“太子殿下言重了,若不是当年的功勋,奴婢怎么可能执掌司礼监?如果说是将功赎过,功过相抵,奴婢现在也已经很知足了。司礼监有钱公公在,足以统揽全局,用不着奴婢。”

因为皇帝说楚宽做的那些事情都是故意的,三皇子心里的结原本就没有打开,此时听人这么说,他也没有再多言。

只是在回到乾清宫见到皇帝时,他请示过公学开放日之事,果不其然楚宽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允准之后,他禁不住又问了之前内外城那连场风波的后续。

“父皇,只是处置了那些闻听司礼监人事变动而闹腾的人,这样真的可以吗?那些人背后的指使不是更可恶?难不成是先让他们放松警惕,而后徐徐追查?”

“顺天府衙和宛平大兴二县衙都已经快刀斩乱麻,打过之后当众晒腚,然后把人给放了,还怎么徐徐追查?派几个人没事盯着那几个被放出去的家伙,看他们是不是被人灭口了?”皇帝哂然一笑,继而就提点着自己一手扶上储君之位的太子。

“这些家伙不过是别人怎么说他们怎么做,知道的也就是别人告诉他们的那些话,至于供述出来的东西,那也是乱七八糟,不足为信。朕之所以把那两个前任秉笔撵去皇陵,那是因为花七已经查到,他们确实首尾不干净,这次的事情和他们脱不了干系。”

“朕可以容忍太监贪贿,但如果连一点分寸都没有,擅权到在善堂上动手脚还不算,甚至打算贼喊捉贼,那就绝不能人忍了!之前北征,赵国公从北边带回来三百幼童,等一一教导之后,资质好的就入内书堂,朕会让秦国公和渭南伯推荐两个人来教导。”

“当年太祖皇帝以为,阉宦制度并不是上古就有,实在有悖人伦,所以即位初年就定下了宫中宦官定额两百的规矩。故而,那些收养民间弃儿的善堂,并不是太祖年间就有的。”

“那时候天下荒废,人口凋零,按户分田,奖励生育,还颁下政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生子多者更可得奖赏,百姓无不多生,哪里还需要善堂?太祖太宗年间,几乎所有宦官,不是来自北面,就是来自高丽,又或者来自交趾,中原百姓,哪里舍得让家中丁口净身入宫?”

三皇子曾经听父皇说过很多次太祖旧事,可关于宦官的,这却还是第一次,自然而然就听得聚精会神,最后忍不住问道:“那如今宫中宦官出身的那些善堂,又是从何时开始有的?”

“是高宗时候的司礼监掌印王安。那时候天下承平,人口渐多,滋生人口不加赋,但并不是不加税,所以不少人家人多难以养活,渐渐弃儿之风又有抬头。王安自己就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颠沛流离之后,因为撞上了出身高丽的养父,这才得以净身入宫。”

“后来他为司礼监掌印,宫中有人为了讨好他,提议他寻找父母,结果被他怒骂了回去。他说,昔日被遗弃时已经六岁,他对自己被父母抛弃,流落街头的往事刻骨铭心,生育之恩和遗弃之仇互相抵消,不报恩,也不报仇,他已经很公道了!”

“所以,那些开设在北直隶各地的善堂也好,对那些弃儿从小灌输君恩,让他们仇视丢弃他们的父母亲人也好,都是从王安开始的。然则他素来极其忠心,再加上又对太祖遗留下来的典籍精心呵护,传达圣训,高宗自己也觉得对弃儿谈孝道不免可笑,所以就听之任之。”

“到了如今,呵呵,楚宽也是弃儿,从来就不曾在朕面前提过找寻父母,又或者认养子,绵延香火这种事。别看吕禅说是他的干儿子,那只是个称呼。不止高宗皇帝,朕其实最初也很认同遗弃儿女的父母不配为人父母,可后来才知道,很多人是实在没法养活多余儿女。”

“而且,正因为有开在各地的善堂在,所以很多人丢弃儿女那简直是心安理得,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丢在善堂门口,又或者富贵人家门口,至少还有条生路!但首先得善堂真善!”

“所以,之前外城那些善堂藏污纳垢,已然清理干净,司礼监这边传承了八十多年的善堂,却也要好好清理一下了。司礼监之前被朕贬黜的那两个秉笔,想要把脏水全都泼在朝中某些人身上,期冀于东山再起,朝中某些人又想演一场贼喊捉贼,啧,简直是比烂!”

皇帝嫌恶地冷笑一声,随即就教训三皇子道:“你记住,朝中这些官员,全都杀了不免有冤枉的,但两个里头杀一个,却又不免有漏网的。只要他们能有个度,朕也不是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身边的宦官却不可纵容,因为那是天子最常用的人。”

“如楚宽曾经打理皇家产业时,数以亿万的钱从手边过,却不曾染指,因而,房宅、田地、银钱,朕都给足了他,而他回报朕的是忠心耿耿。你对他可以谨慎,却不必疑他忠心。”

三皇子对自家父皇向来信服,当下就凛然点头道:“儿臣一定谨记于心。”

父子俩又说了一会儿,话题就渐渐转到了改日三皇子去九章堂这件事上。想到自己可以光明正大地去九章堂听老师讲课,三皇子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浅浅的笑容。

虽然现如今在慈庆宫,也并不是他一个人枯燥乏味地听人讲课,还有侍读陪着,可到底场合太过肃然,他总觉得有些遗憾。而且,平日里父皇从来都不叫他的名字,太后和母妃也一样。从今往后,大概没人会像九章堂同学那样叫他郑鎔了,就连老师也早已不叫了!

见三皇子竟是当着自己的面,就这么微微发呆了起来,想到之前自己听说那天慈庆宫上课的景象,皇帝突然似笑非笑地问道:“手上的伤好了吗?”

一个激灵清醒过来,三皇子登时吓了一大跳,好半晌才结结巴巴地说道:“父皇……父皇您……您知道了?是四弟还是楚宽告诉您的?”

“用不着谁告诉我,朕在慈庆宫可没有眼线,楚宽既然去了你那里,那就是慈庆宫的人,事事向朕禀报的话,这岂不是成了吃里爬外?至于你四弟就更不用说了,但凡你的事,他就算发现了,嘴也很紧。”皇帝见自己的爱子一时咬紧了嘴唇,他就笑了起来。

“这几天你左手老是缩在袖子里,每次来见朕的时候就特意遮掩,朕要是再看不见,那岂不是成了睁眼瞎?让朕猜一猜,是不是你那天问过朕之后,一时想不通,于是到上课的时候也在想,然后就走了神,张寿气不过就罚了你?”

“张寿说的,倒是金玉良言。想当初……”皇帝微微眯起眼睛,随即呵呵笑道,“朕最淘气最逆反的那会儿连太后都管不住,多亏了有老师。除了太后,也就是老师敢教训朕!你性子比朕沉稳,但是,别钻牛角尖,有些事想不通,那是因为还没到时候……”

三皇子一边听着父皇的教训,一边在那点头,冷不防皇帝突然重重一巴掌拍在了他的左手手心上。猝不及防之下,他登时痛得叫出了声,等反应过来之后,他就听到了父皇的笑声。

第四百三十六章 废后大赢家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与不服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一百九十三章 事无不可对人言第五百七十一章 求生还是作死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头第五百七十三章 经筵开场第两百零二章 女孩子?第六百二十九章 今非昔比第五百二十五章 传话请讲学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有道理第两百一十一章 倒啃甘蔗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三十五章 颜值不够,衣服凑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条道走到黑第四十章 师徒闹翻?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径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五百三十章 差役亦法吏第二章 童养……婿第八百一十九章 淡然强势第四百三十三章 坤宁宫下毒事件?第七百七十六章 姜太公钓鱼第八百二十章 学习使人进步第八百一十四章 善解人意第八百六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六十章 葛府堵门事件第二百四十五章 让轿第八百三十七章 突发第两百一十四章 你儿不如我儿,他爹胜过我爹第八百三十二章 指点迷津?第八百一十一章 兴师问罪第八百章 证明第七百一十六章 虎口夺食第五百四十五章 真正的盛世第七百零一章 性情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拥第一百八十一章 狗屁不通!第五百七十六章 妖法……第五百六十九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错能改陆尚书第六百一十二章 这个位子,你来坐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七百七十二章 好老师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责以大义第五百一十四章 为女须强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调无人听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人带刺第三百四十章 山中迷宫?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道和家教第七百七十一章 陪衬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汹汹第一百九十四章 纨绔擅长的领域第六百三十八章 思路清奇第三百三十六章 孽缘天注定第八百三十三章 高丽贡女第九十九章 密信和密码第四百三十九章 学生易哄,孺子易懂第七十二章 八股文大会?第三十二章 打击一大片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一百九十二章 死对头第两百二十九章 理直气壮第四百六十章 生辰夜第两百一十三章 天子赐第八百一十三章 轻松和紧张第五百七十二章 为人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教训熊孩子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间亲第五百五十四章 初相见第七百五十四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欢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过……第三百七十二章 善地?恶地?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万千难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头第两百零八章 历法是个坑第七百八十七章 荒谬推演第六百一十七章 求情和管教第三百三十章 深藏不露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明正大!第二百三十三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第六十四章 府试第七第四百零一章 逞强就灌安息汤第四百八十三章 谁爱嫁谁嫁!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第一百四十四章 自己蠢就不要找借口第五百七十三章 经筵开场第四百八十三章 谁爱嫁谁嫁!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华殿里话异邦第一百七十七章 清早呼上朝第一百二十章 不良劝学记第五百零五章 题海无涯,陪衬难当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欢第六百三十一章 负重前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录取和升留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