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

张寿的为什么一向很多,九章堂和半山堂的学生都深有体会。有时候你自己听着那些很难的内容,已经在发懵的时候,人还会突然甩出来一堆为什么,让你猝不及防地再发懵老半天。而且最可气的是,在为什么之后,张寿大多不负责解答,而是让你自己回去思考!

有的时候,张寿会在他们思考了好几天却依旧不得要领之后,在课上大发慈悲加以回答,但更多的时候,他都只是继续点拨诱导,让他们继续去思考,去琢磨。用张寿常说的一句话,世界的神奇和玄妙,不是靠别人解答,而是靠没事就问为什么,然后去思量,去领悟。

可是,今天这种场合,张寿总不会还这么恶劣地耍人玩吧?

陆三郎心里七上八下,很不确定,只能期冀于三皇子和四皇子兄弟能够给力一点,别让下头那些人继续自己想。果然,三皇子作为勤奋好学的太子殿下,此时真的在那仔仔细细地揣摩为什么,可四皇子这个熊孩子那却是毫无顾忌地直接反问。

“那老师可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见底下已经彻底冷场,众多读书人那张脸上不是呆就是懵,岳山长本打算自己来起这个头开口请教,却没想到四皇子竟然又抢了过去,他就好整以暇地坐下了。要知道,他这个召明书院山长涉猎杂学颇多,但很多现象他固然注意到了,要解答道理却仍然力有未逮。

如果张寿真的如他自己所说,有很多很多的老师,那么人家此刻敢当着这么多天文术数人才以及各地举人的面,直接以这样一个话题开场,那么肯定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答。否则那不是耍人玩吗?

张寿并没有立刻回答四皇子的问题,而是继续问道:“为什么金铁石块入水会沉底,为什么有的木材能够浮于水面,有些木材却会沉于水底?为什么同样是液体,油会浮于水面,但水银却会沉于水底?”

又是三个为什么之后,见底下人已经是起了一阵阵骚动,仿佛还有人在说,这都是世间常理,有什么好探究的,他就气定神闲地说:“不要觉得这些随处可见,却一向被人觉得司空见惯的现象,那就不足为奇。世间真理,其实全都隐藏在日常所见之中。”

“要知道,昔日我当众解决藏有太祖皇帝手卷的那块九章堂牌匾时,其中原理也和这其中的道理差不多。”

“物体在水面,又或者其他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这些物体以及液体各自的密度,而纯水、盐水以及油之类的液体,它们也有各自的密度。所以,密度大的物体在密度小的液体中就会沉底,而密度小的物体或液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就会漂浮在表面。”

“而如果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几乎相同,那么,很可能就会发生其完全浸没在水中,但却不是沉底,而是悬浮在水中央的一幕。当然,如果还有人觉得这是妖法,那么回去之后,都可以好好验证一下。只要一点一点加盐,溶解,应该不但可以验证悬浮,也可以验证漂浮。”

再次丢下一颗重磅炸弹之后,张寿看到不少人都跃跃欲试,很显然真的打算回去之后就验证这个极其简单的实验,他就笑吟吟地继续说道:“现在,我们继续说密度。什么是密度,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那就是密度。而密度这样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有用吗?”

“答案很简单,当然有用。且不说在铸钱时,常常因为铜的比例太低,而造成铜钱太轻,因而百姓难以信赖,可铜的比例若是太重,则朝廷负担大,矿工的工作量则是更大,而若是掌握好密度,那么不但可以铸铜币,还可以铸银币,甚至金币。”

“当然,钱乃是国之重器,今天我们不谈这个,说另外一样东西,那就是量具。”

张寿一面说,一面扫了一眼旁边听得极其专注的三皇子,这才不慌不忙地继续。

“先人曾经发明出称量米面以及粟米、高粱等等粮食作物的量具,比如斛、斗、升、合、勺之类,至今,这些量具仍然是朝廷收取赋税,乃至于地主收租,平民买粮食等等的凭据。而这些量具,是称米面的重量吗?不是,这些量具实际上测量的,是各种粮食的体积。”

“也就是说,用量具称量粮食,和集市上用秤称量猪肉羊肉等等,完全不同。”

“太子殿下曾经在考核东宫侍从的考题中,出过一道关于农事的策问,我想这消息如今应该已经散布了出去,此时此刻,应该不至于再有人问什么是斛、斗、升、合、勺,而这些量具又到底是怎么称量粮食吧?”

他顿了一顿,见有些人会心一笑,可也有些人在遮遮掩掩脸上的茫然,他就知道,这些一心圣贤书的读书人当中,恐怕没见过升斗之物的人非常多,当下不由得微微一笑。

“量具原本是官制,但到了某些心黑家伙的手中,往往就会拿出自己的一套东西来,比如说,大小斗。大斗收,小斗卖,以此牟利。今天我先不说这个,只说另一种手法,那就是所谓的,淋尖踢斛。我想问问,这四个字,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三皇子顿时眉头紧皱,却完全想不出来,甚至连这四个字具体是哪四个字,他都不太确定。见底下嗡嗡嗡议论声一片,虽说大多数人都极力保持面色镇定,可那飘忽的眼神却表明,某些人和他一样,都是第一次听说这四个字,而某些人,也许是知道其中的猫腻。

想到这里,今天本来就不打算仅仅做一个旁听者的他立刻开口问道:“老师问的淋尖踢斛,真的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见依旧无人响应,他干脆自嘲地笑道:“看来是各位宁可让孤做个孤陋寡闻的人了?”

话音刚落,三皇子就只见底下一个年轻人霍然起身,大声说道:“回禀太子殿下,所谓淋尖踢斛,那是税吏们收粮食时的一种弊政!百姓挑着粮食去上交的时候,官府不是用升斗,而是用斛来称量的。所谓斛,就是能装五斗粮食的量具!”

四皇子发现人竟然是认得的,曾经在国子监九章堂质疑过自家三哥解题有猫腻,后来又被张寿留在张园的方青,他也顾不得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赶紧附在三皇子耳边嘀嘀咕咕又提醒了一下。而三皇子登时哑然失笑。还用得着你解释?我又不是不认识!

而方青一时义愤站起身揭开此事,虽说已经觉察到下头宋举人正在拼命拉扯自己的衣角,他也没理会。毕竟,想当初他还没功名时,家中便是遭此盘剥,后来有功名少纳粮才好些。

“论理,一斛也就是五斗粮食,应该是装到斛口平齐为准,但胥吏为了能够多得损耗,往往要求百姓在平齐后继续往上装粮食,直到粮食在斛口堆起来冒出尖尖为止。这叫淋尖。”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淋尖,哪怕是弊政,但也算是为国储粮,可是,这些胥吏往往还有更厉害的一招,那就是踢斛。要知道,斛是平放在地上的,一旦淋尖之后,一脚踹上去,自然会洒落下来不少粮食,这就可以明目张胆地当成损耗,自己中饱私囊!”

“有那些心更黑的,为了收更多的粮食,踢斛之外,再次让百姓淋尖,等收进仓库之后,再按照平斛重新称量……”

方青这绘声绘色一说,三皇子的脸色终于渐渐变了。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小小的收取税粮,竟然还会有这么多名堂。眼见方青就这么坐下,他忍不住对张寿问道:“老师刚刚说的淋尖踢斛,可是这么一回事吗?”

“是,但也不完全是,我刚刚想说的,还有淋尖踢斛中隐藏的另外一点。”

张寿若无其事地一笑,随即就轻轻拍了拍手,不多时,后头就只见阿六一手提着一个斛,一手提着两个米袋,轻轻松松地走了过来,随后把东西放在张寿旁边。只不过,那咚的一声闷响响起,底下众人方才意识到,这两样东西赫然分量沉重。

“两个袋子里,都是用官斛量过的,五斗,也就是半石谷子。现在,阿六,你再装在这官斛中,给大家看一看。”

阿六素来是张寿说什么就怎么做的人,当即依言解开袋子的绳子,单手轻轻松松将其提起后,就控制袋口往那大斛中一倒。

底下众人虽说看不见具体情形,但谷子一泻而下的动静,那却还是能听见的。而在旁边聚精会神看着的四皇子那更是忍不住叫道:“六哥你小心点,快满了快满了,千万别撒出来!”

阿六一边看着倾泻而下的谷子,一边鄙视地瞄了一眼大呼小叫的四皇子,很想说从前在融水村时,收地租时都不是靠老刘头那不靠谱的家伙,全都是靠他。就这种往斛中倒粮食的勾当,他是老把式,还用得着提醒?

果然,快到斛口时,他直接悄然一收袋口,一时谷子掉落的速度慢了许多,而他巧妙调整手腕和袋口方向,不多时就将袋中谷粒全部倒完,继而随手一抹一平。这时候,一旁的三皇子和四皇子就瞧见,谷子竟是恰恰好好和斛口平齐。

四皇子可不比三皇子矜持,见状立刻出声嚷嚷道:“六哥好手段,平了平了!”

见有了兄弟俩这个见证,张寿就笑道:“这就是真正的一斛,也就是半石粮食,现在,我也不淋尖,阿六,你踢上一脚。给我收着点劲,不许踢倒,不许有谷粒洒出,更不许把这官斛给踢坏了!”

此话一出,一旁本来打算拾遗补缺,却根本没找到机会的陆三郎顿时大汗,而四皇子也忍不住想到了自己屁股曾经遭过的罪,一时只觉得那官斛就是自己,慌忙直接闪到了自家三哥背后。至于其他讲读官,以及下头那些来听讲的人,那是发怔的发怔,发昏的发昏。

他们长这么大也听过无数讲学,可何尝经历过这种别开生面的讲学?

虽然无数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但阿六却依旧很淡定,他并没有和官府那些税吏似的做什么太多的准备工作,甚至连退后一步都没有,而是随随便便抬起一脚就踹在了官斛上。四皇子甚至发现那官斛连动都没动一下,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道:“六哥,你这一脚也太轻飘飘了吧……”难不成是因为今天没吃饱吗?

他这话还没说完,就被三皇子直接打断了:“四弟,你不懂就别瞎嚷嚷!他这一脚,刚刚和斛口平齐的谷子没有撒出来一粒,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看看现在这官斛里头的谷子!”四皇子微微一愣,再往里头看时,他就瞪大了眼睛:“真的,好像一下子少了!”

虽说今天拿着请柬过来听课的人里,确实都是清一色的读书人,所以就连淋尖踢斛这样的伎俩,也少有人得知——否则,在太子殿下面前出风头的事情,未必轮得到方青,哪怕有人会顾忌到风声传开后会招人恨,但这天下从来就不缺敢搏一搏的赌徒,可是,对于此时这种情况,却还不至于没人有所预计。

此时此刻,下头立时就有人出声嚷嚷道:“用箱子盒子之类的装东西不都是这样吗?明明装得很满,但只要敲一敲拍一拍,那就还能再装!”

“说得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张寿在其话音刚落之时就一拍讲台赞叹了一句,可赞过之后,他却词锋一转道,“但有没有人想过,这又是为什么?”

再次听到为什么三个字,陆三郎已经是头皮发麻,就连四皇子也懵了。还是三皇子一直都努力跟上张寿的节奏,此时没注意其他人大多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却是自顾自若有所思地说:“是不是因为踢了这一脚之后,就如同用手压过似的,那些谷子在斛中更紧实了?”

“差不多是这个道理。谷子是不规则的物体,所以倒在斛中,谷子和谷子之间往往会存在空隙,所以占据的体积其实会相对比较大。而这么狠狠踢上一脚,斛中的谷子受到一个强烈的撞击,彼此之间排布会发生变化,那些原本较大的空隙就会被填补一些,它们中间的空隙既然缩小了,那么,原本平齐斛口的谷子,自然就显得不那么满了。”

“所以,同样一斛谷子,重量却不同。测量如谷物这种非整块性状的物体大致密度,可以像淋尖踢斛这样,反反复复踢打,最后抹平,但也可以仅仅是装满后就加以计算。然后,称量谷物的重量,除以官斛的体积,这就是密度,但我们大多数时候可以将其称之为,容重。”

第六百二十九章 今非昔比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汹汹第一百七十一章 易如反掌第一百零九章 问君心意第八百一十一章 兴师问罪第一百零一章 知道你听不懂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里的事第两百二十九章 理直气壮第四百六十九章 颠倒的兄弟第五百二十四章 裂痕第四百五十八章 任是无情也动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将和打赌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道和家教第九十八章 拯救陆三胖第七百零五章 巡弋,拦截第四十九章 赏乐做题,饕客恶客第五百一十三章 双重暴击第七百八十八章 武人之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双重暴击第八百七十章 舍弃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数理气自华第两百章 有我在,怕什么鬼第五百六十五章 成婚如赶集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进第一百九十二章 死对头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七百七十二章 好老师第一百八十一章 狗屁不通!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七十八章 薪火传承靠阉党?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堂聚贤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过……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九十六章 表决心和不知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情难自禁第五百八十六章 请君入瓮第六百七十四章 星象为虚,农事为实第六百零七章 没钱没势,思路清奇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五十二章 曲项向天歌第三百三十一章 孝子顶罪?第三百八十一章 就为了买绸缎?第三百一十三章 男儿当自强第一百八十七章 婚事和锻炼第六百五十四章 快刀斩乱麻第四百九十七章 肃然起敬第四百三十章 当年糗事,循循善诱第七百五十七章 称呼,谗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观刑漫话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辈子白活了第一百零五章 不简单第七百八十一章 怨气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婵娟第七百二十三章 软硬兼施第五百零三章 迂腐老夫子,记仇熊孩子第三十二章 打击一大片第六百九十六章 陪罚站的小伙伴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事疑云第二十八章 激将第一百三十六章 赵园本是大观园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战国子监第八十一章 我想当斋长!第七百九十章 意难平,过不去第三十二章 打击一大片第五百五十七章 饿货败家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太过火了!第三十二章 打击一大片第二百三十三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第七百九十七章 求知若渴第七百六十五章 夜行第一百零五章 不简单第五百七十七章 石破天惊第一百四十六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四百四十四章 进击的赵帮主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八十七章 当卤煮开始掉书袋第七百六十六章 心有灵犀第七百七十五章 捧场,头铁第七百二十二章 嘴甜心明最机灵第一百五十一章 夹道看张郎第三百八十三章 从公式到建港第二百八十三章 吓唬还是忽悠第一百八十二章 赐给你吧第二章 童养……婿第七百二十八章 识诈第八百二十八章 启智第七百二十二章 嘴甜心明最机灵第五百五十七章 饿货败家子第五章 说好的退婚呢?第一百三十一章 先立业,后成家第七百一十九章 爹坑……第五百零三章 迂腐老夫子,记仇熊孩子第六百五十五章 太子的三道题第四百一十六章 我看好你!第三百三十五章 心累……第三百三十六章 孽缘天注定第四百三十四章 虚惊一场……而已?第三百零三章 考试第三百零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