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孝子,忠仆?

我是不是又坑大哥了……他才刚新婚燕尔,结果也就休了一上午,下午就去衙门了,就连那些出镇边关的将军,也没他这么勤勉。

现在要是皇帝真的打算把这一连串事情抽丝剥茧的任务交给大哥,轻描淡写说不如查个水落石出的我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朱莹走出乾清宫时,不由很烦恼地晃了晃脑袋。当听到身边传来一声笑,她侧头一看张寿恰是笑得乐不可支,她就嗔道:“阿寿,你还幸灾乐祸!我不就是说了一句请高手去追查吗,怎么就非得要我大哥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明有的是查案子的人才!”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三法司固然有的是人才,但查这种事,谁不是顾虑重重,瞻前顾后?除非宣大总督王大头回来,否则要论担当,满京城还有人能比得上你大哥吗?所以,莹莹,你这可以称得上是坚定坑大哥,永远不动摇。”

朱莹终于被张寿调侃得恼羞成怒,一个箭步跃上去就想让他好看,可却没想到张寿一闪身就躲在了某人身后。

一看那是从乾清宫里出来的三皇子,再见其面色黯然,欲言又止,她看到张寿正双手按在这位小太子的肩膀上,她那一颗心不知不觉就软了。

“太子殿下,能够查到那样的结果,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接下来就交给专业的人去经手。虽然阿寿说我坑大哥,但谁要我大哥有手段,有担待呢?我就是不说,皇上也会想到他的。”

虽然朱莹这话听着像是犯错之后再死鸭子嘴硬,安慰别人的同时也安慰自己,但张寿却知道,虽然皇帝还有花七这样的心腹可用,但暗地里的调查结果,是需要明面上的人做配合的,更何况这个明面上配合的人要具有说服力,还要承担大部分责任。

秦国公张川论身份地位资历当然可以胜任,但是,这位毕竟一贯以柔示人。朱泾当然地位更高,更能压服人,但朱泾那是兵部尚书,不是刑部尚书……

因此,察觉到自己双手按着的那肩膀有些僵硬,虽说看不见三皇子的正脸,但张寿还是温和地说:“太子殿下,那些案子为了能有个结果,早就快刀斩乱麻地结案了,如今就算真的重新查,也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所以,别想这么多,不要觉得什么事情都是你的责任。”

“刚刚我在皇上面前说的话也并不是为你开脱,其实我真的一直都觉得,你那两个兄长固然不是什么好鸟,亡故的废后也是死有余辜,但其中一些事情,指不定是别人栽在他们身上的。就犹如历史上不少赫赫有名的奸臣恶党,也常常会背很多不属于他们的黑锅一样。”

说到这里,张寿却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很多历史上被人唾骂的奸臣,其实都是给皇帝背黑锅的。

有好下场的比如秦桧,那至少身前还能够风光无限,甚至还封了王爵,哪怕死后一度被追夺谥号,可后来照样又神奇地被另一个奸臣平反。而诸如严嵩这种一度权倾朝野的,却是根本没能寿终正寝。皇帝一股脑儿把黑锅往人头上一推,自己仿佛如同白莲花一般洁白无瑕。

奸臣,甚至还包括大多数所谓的权臣,除非能成功谋朝篡位,否则大多数时候,就真是替皇帝背黑锅的。别看无限风光,然则却也替皇帝承担了万众怨念,因此一旦成为众矢之的,皇帝只要从善如流地采纳忠言,把这个奸臣除掉,那就又摇身一变成了什么圣明之主。

当然,有些时候奸臣不太好铲除,比如韩侂胄,那当皇帝的就不得不用尽手段了……

咳咳,他好像想得太远了。但是,从这种角度来说,废后以及大皇子和二皇子的死,是不是也可能皇帝对这母子三人厌恶透顶,于是干脆一再纵容,任由他们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然后再做出忍痛大义灭亲的样子,把这三块最大的绊脚石直接就踢开了?

正当张寿以最阴暗的心理来分析这个问题时,他突然觉得自己双手按着的三皇子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随即人就轻声说道:“老师,我很后悔……我很后悔刚刚在父皇面前说那些话。其实我并不想为那两个并不亲厚的兄长鸣不平,我只是想让父皇心里好过一点。”

“如果他们没这么坏,父皇会不会好过一点?可我错了,因为刚刚父皇看上去更难过了。”

张寿顿时微微一怔,随即他就不由得苦笑了起来,那个大胆猜测也被他丢到了九霄云外。

如果皇帝那重情义且特立独行的一面只是假象,那么,皇帝也实在是假装得太好了,因为人成功骗过了大多数大臣,而且一骗就是那么多年!算了算了,哪怕皇帝真的因为意图立幼而策划了这一连串事件,那也和他无关,他和三皇子一样,又不是真的替人鸣不平。

他也只是因为惊讶三皇子的选择,于是选择了帮腔而已。

他伸手把三皇子转过来,迫使其面对着自己,见这个早就不再腼腆的太子殿下恰是泪流满面,他不由得在心中暗叹,即便三皇子还小,但上位如此之快,坊间还是有一种声音,那就是三皇子默不作声坐山观虎斗成功上位,而后再心狠手辣铲除嫡母嫡兄。

可是,就在一年前,人还仅仅是个被表扬就会兴高采烈的腼腆孩子,顶多就比四皇子那个熊孩子懂事一丁点而已。是东宫太子这个位子,迫使三皇子努力成长,但也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让其不得不处处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虽然,历史上的太子长大了也没几个好鸟……

“我说过了,太子殿下没错。”

张寿呵呵一笑,替三皇子擦了擦眼泪,这才淡淡地说:“不用后悔,因为你没有偏听偏信,你才尽你所能查到了所有你能查的。所以,把胸膛挺起来,因为你替大皇子和二皇子说话,不是仅仅做出兄友弟恭的样子给别人看,而只是因为你不忍心你父皇难过。”

“这种不忍,比什么都可贵。因为这代表皇上从当年开始就一力维护你们兄弟的那一片心意没有白费,你心里就一直把皇上当成最重要的人。这不仅仅是臣子对君王的敬意,也是儿子对父亲的孺慕……如果我是你的话,这会儿就转身进去。哪怕不说话,陪着他也好。”

张寿没说这个他是谁,但三皇子哪里不知道张寿这言下之意?他微微瞪大了眼睛,随即就不假思索地疾步奔回了乾清宫正殿。

而他这一走,朱莹不禁目瞪口呆,好半晌才有些担心地皱了皱眉:“阿寿,我知道你这是一片好意,但皇上刚刚明显在气头上,你这会不会好心办坏事?”就和我好心解围,结果却很可能坑了大哥一样……虽然皇帝还没下旨真把事情丢给大哥,但那不是一句话的事吗?

张寿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着反问道:“莹莹,你爹正因为你二哥的事情生气的时候,你如果进去陪他,哪怕不说话,他会生你的气吗?”

“当然不会……啊!”

脱口而出答了一句,朱莹就明白了张寿的深意。

她登时想到张琛,张寿曾经公然抨击秦国公张川管生不管养;又想到陆三郎,张寿曾经带着她在陆绾面前直截了当地说陆绾小觑了那个小胖子;再想想曾经不被家中重视的张武和张陆;曾经犹如蔫了的菜一般,自己也完全不知未来为何物的自家二哥……

恍然大悟的同时,她险些就把心里一句话说出了口——你生来就没见过父亲,居然比那些有父亲的人更懂得如何与父亲相处!

张寿并不知道朱莹在心里已经把他当成了调解父子关系的专家——他只是旁观者清,再加上对这年头父子之间要么犹如上司下属,要么犹如老鼠和猫一般的关系非常反感罢了。

很多时候,只要当父亲的放下一点架子,当儿子的更多几分勇气,很多事情就能够有转机。这种情况,适用于张川和张琛,陆绾和陆三郎,当然也适用于朱泾和朱二。而皇帝和三皇子之间反而不用这么麻烦……三皇子只要多在皇帝面前做好那个懂事儿子,那就足够了。

太子和皇帝的关系是一个绝世难题,他没指望父子俩之间的融洽关系一直持续到永远,但至少多持续一段时间,能管用三五年也好,十年八年更好,因为天知道皇帝活多久。

于是,和朱莹并肩出宫上了马车时,张寿就不想再继续乾清宫里那个话题了,反而是饶有兴致地和朱莹谈起了数日后他们的婚礼。对于这个话题,朱莹自然更为关注,毕竟,女孩子没有一个不注重自己的婚礼,尤其是她即将嫁的还是自己喜欢的男人。

因而,当张寿说出某个数量的时候,她还是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阿寿,你是说,你问过吴姨发出去的请柬张数,结果算下来,那天张园至少要摆五十桌?”

“没错。”张寿揉了揉眉心,满脸苦恼地说,“我实在是想不通,就凭我相熟的人,认识的人,哪怕算上所有学生,二十桌人顶天了,怎么能有五十桌这么多?可我问娘,娘却说送请柬的事都是阿六在打理,数目也是他统计的。问阿六,他却对我说,到时候我就知道了。”

朱莹也同样满心狐疑。要知道,昨天她大哥娶大嫂,赵国公府前院后院,总共摆了一百多桌,但那是因为男客多,女客更多,很多家里男丁在外做官的人家,也因为太夫人的面子而前来有女客出席。而对于张家来说,男客也许不少,女客却真心不会多,因为都去朱家了!

“话说怎么会是阿六在送请柬?他不是每天跟你出门吗?他哪有那么多空闲?”

“这也就是我最想不通的问题。”张寿没好气地环抱双手,“你看,我娘都嫌我的字写得难看,阿六也好不到哪去,但他对娘说,能找到字迹好看的代笔者写请柬,而且不花钱,娘多相信他啊,当然就让他去操办了。这下倒好,除了他,家里谁也不知道请柬送了哪些人。”

朱莹终于忍不住蹙起了眉:“除了向来和你交好的那些人,比方说陆祭酒刘老大人这样肯定会来的熟客,再加上九章堂这些学生,也许还有太子殿下因为敬你是老师,于是亲自来……可闻风而动的那些家伙肯定不会有请柬。”

“对,就算太子殿下来,有人打算锦上添花,于是跑到张园来凑热闹,那也应该是凤毛麟角,毕竟,这年头很多官员都是很讲颜面的。”

张寿说着就呵呵一笑,若无其事地说:“毕竟,我这样的走运幸进之人,那些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从科场杀出来的老大人们,在我成婚当日没有请柬就跑来贺喜,这也实在是太没有风骨了。所以,最初我打算准备一些酒席以防万一,但那样也顶多三十桌。”

“关键就在于,阿六请谁来写的请柬,那些请柬又发给了谁?”朱莹见张寿点头,她就不禁笑吟吟地摩拳擦掌道,“那还不简单,揪住阿六审问就是了!我就不信他不说实话!”

面对摩拳擦掌的大小姐,张寿先是莞尔,随即就叹了一口气:“我之前和你大哥一样,都没怎么管家里这婚事筹备,都是娘和阿六在那操办。等我昨天晚上从娘那儿得知这消息逼问他却避而不答之后,这小子就不见了。很显然,他是知道我要追问,所以躲了个没影。”

“莹莹,你刚刚没发现吗?他根本就不在外头。”

“他平常最注重你的安危,怎么可能因为要卖关子就丢下你?”朱莹满脸不信,可她探头到外头一张望,她就发现,今天跟张寿出来的,是杨好等几个小的,而车夫也是一个平日里她也见过好几次的熟人,阿六确实不知道跑哪去了!

这下子,不得不信的朱莹只能坐了回来,见张寿满脸无奈的样子,她不禁抱怨道:“都是你平日纵容的他,这下可好,卖关子卖到我们的婚事上了……我就不信他能躲得过今天,还能躲得过明天……有本事这十天八天他都不出来!”

然而,仿佛是一语成谶,接下来这几天,朱廷芳万般无奈地接过了皇帝那个堪称绝顶大难题的任务,连找孔九老爷茬的时间都没了,而去怀柔调查大皇子之死的花七却迟迟没有归来。在这段时间里,阿六竟是真的完全消失在了张寿和朱莹的视线中,只能从别人口中听到他的存在,这也让准小两口异常无奈……

很快,赵国公府发妆的日子就到了。

第四百九十三章 别多一分钱第八百一十章 交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第一百五十七章 地图第三百七十六章 丝和布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严,师之惰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钟双制?第八百三十三章 高丽贡女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坚钢意如铁第一百六十五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第八百二十章 学习使人进步第四十一章 葛门徒孙第四百五十四章 从人参果到芋圆第八百六十四章 蛊惑第一百三十四章 钓到了好大一条鱼……第一百六十四章 九章堂的第一个课题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将和打赌第七百三十七章 成双入对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与不服第四百三十九章 学生易哄,孺子易懂第一百一十二章 请君再上轿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剑!第六百八十章 安慰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如辞京去?第六百零五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钟双制?第三十章 欺世盗名之徒第八百二十八章 启智第五百三十六章 依依第五百零六章 闻名不如见面第四百一十六章 我看好你!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子报仇,从早到晚第七百四十七章 恣意第七百六十四章 透心凉第四十三章 下次天上掉什么?第三十一章 既见君子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头第四百一十七章 谢生婚否,会馆吃客第三百三十四章 跋扈,蠢哭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汹汹第一百八十一章 狗屁不通!第三百三十二章 请君游“花园”第四百零七章 请千万留他一条命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房钱第三十一章 既见君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刺心暖心,晴天霹雳第七百九十一章 谁善解人意?第七百八十章 请君入瓮第八百一十八章 家庭教师第八百四十三章 没完没了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纤,醉翁之意第一百四十四章 自己蠢就不要找借口第四百一十一章 风景这边独好第三百七十七章 撒手掌柜最轻松第五百四十九章 抢先报喜讯第五百五十五章 反客为主第四百四十二章 堵不如疏第两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书房第一百五十三章 十四环密钥第一百九十九章 听你的第五百二十四章 裂痕第四十一章 葛门徒孙第七百七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零六章 闻名不如见面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二百四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三百章 钱能解决的都是小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诬良为贱的惯犯第六百五十三章 病急乱投医第一百八十七章 婚事和锻炼第二百六十三章 童言无忌第四百七十九章 务实的教育第一百四十三章 声声惊堂木第七十六章 没功名没出身?第二百五十九章 月明亦是杀人夜第六百四十章 婚礼贺客忙第三百六十七章 无影脚第八百二十章 学习使人进步第三百八十一章 就为了买绸缎?第六十八章 授课和闹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小姐的起床气第三百零三章 考试第一百三十一章 先立业,后成家第三百七十六章 丝和布第五百八十三章 冠礼如戏第四十七章 葛氏新书和多事之秋第六百九十一章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战国子监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看中的全拉走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辈子白活了第二百七十章 使耕者饱腹,织者无寒第四十六章 跑还是打第六百六十六章 放榜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和叛贼探讨学术问题第四百九十七章 肃然起敬第三百六十九章 闲人不闲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话剧吧第六百六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八百章 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