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来自佛罗伦萨

这竟然是一出精彩的西洋小子大明流浪记吗?

就连自诩为见多识广的张寿,此时此刻都不禁听得有些呆滞了。要知道,这年头的大明海船,因为没有禁海的缘故,所以从宋元之后的海上贸易得到了更加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海船比陆路风险更大,船上的武装力量就尤为重要。

所以顺和镖局的海上镖船业务,才会有人愿意大价钱入股。而曹五也同样非常敏锐,竟是打算先进行海上实训,甚至还打算训练炮战和接舷战什么的……至于火炮怎么来的,接舷战的教头是谁,那就不用说了。

所以,他此时不用猜也知道,陈永寿说的所谓商船是怎么个名堂。那十有八九是皇帝的船吧?如果没有足够的战力和底气,怎么可能在人家的地盘上还能这么嚣张?

就算不是主力战船,可那是欧洲任何一个港口城市的贵族私兵能对付得了的吗?这年头的欧洲可还不是后世指哪打哪的欧洲诸国,就连大航海时代都还没开始呢。而且据他所知,几十年前组织的多国联军,才被正在崛起的某帝国揍到元气大伤,至今还在舔拭伤口。

当然,之前他在军器局时,还从张康那儿听说了带着某些情报机构影子的人员在西边那一带活动。据说,很多都是太祖皇帝年间收拢的番邦人士,如今是否忠诚虽不知道,但如今近百年过去,却也茁壮成长,如鱼得水,据说虽没出个开国大帝,却也出过某国权臣……

如果说航海时代的欧洲盛传的只有东方的富饶和遍地黄金,那么,现如今那边盛传的还有东方的强大。至于消息么……那当然全都是当初的这些番邦人士散布出去的,这么多年下来,以讹传讹,早就不像样了!

至于是不是因为这些人活动的蝴蝶效应,导致某个历史上横亘在西亚大陆上的大帝国,现如今还不能像历史上那样控制海路,把持贸易,而是常常陷于夺位内斗,他就不知道了。

但张寿很清楚,就算那个大帝国如同历史一样崛起,随着文艺复兴以及大航海,各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殖民和传教步步深入,那些曾经被东方人不屑一顾的西方小国即将上演一场场蚂蚁吞大象的教科书式胜利,将一个个大国赶下历史舞台。

如果只想着凭借人数和冷兵器的优势,以为从前的雄厚军事底子能够继续称霸一时,那曾经地域广阔的大帝国们就要品尝苦果了。大不是优势,人口多也不是优势,一旦理念落后,文明落后,那就有可能从猎人沦为肥羊。

从西到东,一个个大帝国无一幸免。而历经劫难真正浴火重生的,更是只有一个。

当然,现在说这个有点早,所以张寿也就是在脑海中感慨了一下,随即就不由得好奇陈永寿提到的这个异邦少年。只不过,当陈永寿提到人认识字的时候,他却不以为然。

甭管人是法意西葡英之类哪一国的,通晓本国语言甚至于多种外国语言文字都还有那么一丁点可能。但是,一个私生子却懂拉丁文?这好像有点扯淡!要么是正经贵族,人显然不是,要么是神学院毕业的,可陈永寿口中那少年的年纪又不太可能。

因此,他呵呵一笑道:“这少年如今是在广州吧?番邦人士没有上报之后经过允准,应该不能进京,等他进京的话,那也应该至少得是过年之后的事了。”

“不,他正好进京了。”陈永寿说着就不由得扫视了一眼周遭众人,心想自己刚刚那卖弄好像稍稍有些过头,但想想事情早就由广州市舶司报了上去,传扬出去顶多也就是某些食古不化的家伙会啰嗦,他也就姑且丢在脑后去了。

“那个船长没把那番邦少年丢在海里,也是因为他在那个城市大闹了一通之后,惊动了那里的市政厅,以及教会。虽然从前我朝也有一些商船往来西方,但毕竟那边的国家城市太多,所以大明的船很久都没有到过那个城市了。为此,那里的市长和主教特意给船主写了信。”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面面相觑,而张寿则是哑然失笑道:“是番邦文字的信?那位船长就这么带回来了?陈公公刚刚才说,广州又或者京城这些通译本事有限,如此捎回来的信,他们能看懂?就算能看懂,朝中那些古板的老大人们,会不会抨击这简直儿戏?”

“他们会不会觉得,区区市长又或者所谓的主教,怎么有资格给大明写信?又不是国书!”

张寿说这话的时候煞有介事,任凭是谁也听不出他话语中的讥诮之意。骄傲却不可傲慢,这是身为大国最该有的意识,结果,历史上的所谓天朝是反过来了,海禁愈演愈烈,从皇帝到士大夫,前头不该傲慢的时候傲慢,后头不该卑怯的时候却卑怯,于是病虎成了肥羊。

而陈永寿当然也没有听懂张寿的意思,却竟是就着张寿这表面的问话认认真真地回答了:“那封信自然不是送给皇上以及朝廷的,而是那边的市长和教会听说船队的主人是遥远东方的一位伯爵大人,所以就送了这样一封信。”

“但船长当然不会这么托大,毕竟买书也好,收留了一个番邦少年也好,送信也好,虽说都在他权限范围之内,但回到广州后,他当然第一时间对主家,也就是渭南伯上报了。渭南伯也不敢马虎,上奏了皇上。所以,那番邦少年以及那市长以及教会的两封信一块送来了。”

张寿闻言莞尔。

渭南伯张康那真是背锅侠,之前那兴隆茶社人称是他的产业,现在可好,人名下竟是还多了一条船……不对,应该是一支在外游弋,“和气生财”的商队!这样好用的台前白手套,代持工具人,你说皇帝不扶持他扶持谁?

而其他人则是恍然大悟,张大块头更是使劲一拍巴掌道:“怪不得我家老爹一直都说,渭南伯这家伙,也不过是那点庄子,那点俸禄,可简直过得是骄奢淫逸,挥金如土,敢情他的钱都是这么来的!不行,等我回去之后一定告诉我老爹,让他也整一支船队去西边做生意!”

纪九则是呵呵一笑道:“你以为海上生意那么好做吗?得有最好的船长,最好的水手,还得有最准确的海图,否则在海上迷失方向,那可不像在陆上,随时准备喂鱼。”

见张大块头对自己怒目相视,纪九就对他挤了挤眼睛:“你们张家一门三爵,三家一块做这门生意,比一家独干要强得多。再说了,你确定渭南伯真的只有一个人?”

陈永寿还不知道,皇帝早就把某些虚实告诉过朱莹,而朱莹更是都悄悄告诉过张寿,所以刚刚才会在那煞有介事地编故事。此时发现纪九竟是已经猜到了渭南伯背后有人,他不禁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又圆了两句。

“那支船队当然还有其他股东,并不止一个渭南伯,只不过渭南伯胆大,投入的最多……咳咳,既然那个番邦少年正好在,此时也禀报了皇上,不如就把人带到公学来?他若是认识这些书本上的文字,那就最好,不认识的话,那这个私入国境的小子也就没什么用了。”

对那等远在天边,鞭长莫及,又不是极度富饶的小国,大明没有太多了解的兴趣,这又不是太祖年间。没用的家伙与其养着,还不如丢在哪个矿山里,又或者……

陈永寿心里也就是转了一下某个念头就打消了。皇帝好像未必有兴趣在宫里添一个金发雪肤的少年内侍……这位天子可是从来都没有龙阳之好!那小子和大明人士从头到脚都不一样,除非口味特异,否则谁要啊!

张寿不用猜也知道,如果那个少年真的确证了没用两个字,那么会是什么下场。见四周围其他人都在那七嘴八舌,他沉吟了片刻就饶有兴致地问道:“我曾经有幸去过军器局,也见过太祖梦天帝而造出的球仪,知道一些地名。此次那个番邦少年,他所在的是那个城市?”

“好像是……叫什么佛罗伦萨?”说出这四个字之后,陈永寿突然又皱了皱眉,不太确定地说,“不对不对,那个少年出身的城市是佛罗伦萨,但船当时停泊的港口不是这个,好像是……什么比萨?咳,这些番邦城市的名字实在是难念,我的舌头就像打结了似的。”

他一面说一面摇头:“就这些词,还多亏太祖皇帝当初早早画了地图标了名称,否则后人到了那边真不知道怎么叫……据说,在西边那些小国,往往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国家,然后占了外头别的城市。如果是让那些番邦的人直接把自己国家的名字说出来,那就如同天书。”

其他人或是在惊叹于一城便是一国,或是在惊叹太祖皇帝天赋睿智,竟然早早就绘制了这些遥远小国的地图,或是在疑惑于这些番邦小国那奇奇怪怪的名字,而张寿……听到这情理之中的佛罗伦萨和比萨,他忍不住轻轻吸了一口气。

他远远比不上太祖皇帝外国史精通,外国地图技能也点到了满值,但还是依稀记得,眼下这个年代,曾经风光一时的比萨共和国似乎已经垮了,就连整个比萨市也被打包卖给了佛罗伦萨共和国。而美第奇家族现如今在佛罗伦萨应该正如日中天……

也就略微一想,张寿就开口道:“既然如此,就把那个胆子实在是太大的小家伙带来吧!”

有了张寿这句话,陈永寿顿时如释重负。皇帝是找不到借口给张寿升官,这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而那些算学书上如果不是有那么多各式各样的图形,懂得不少天文星象却又不认识那种番邦文字的船长,怎么判断那不是算学书,也是和天文星象有关的书?

而如果认不出那是算学书,船长哪会这么轻易换出去三匹云锦?不就是因为皇帝因为葛雍即将八十大寿,打算用这些当作贺礼?虽说并不是真正的贡品,价值其实谈不上特别贵重,但如果因为看走眼而要赔那三匹云锦的话,船长送给他的私信上也声称是很心疼的。

至于写书的那种文字,如果那个番邦少年真的翻译不出来怎么办,那小子他自然是不会留着吃白饭,而皇帝借机给人升官的谋划落空,那他也没办法。

至于某个番邦少年日后糊弄张寿的可能性,陈永寿压根就没想过。别看张寿年纪轻轻……那眼光却简直是极毒,哪怕是番邦文字的算学书,那也是张寿擅长的领域。

于是,陈永寿满口答应之后,去得快,回来得也很快。

然而,虽说半山堂和九章堂的学生们全都对陈永寿提到的那个番邦少年很感兴趣,但张寿可不想放任这一群家伙围观外国友人,因此早早就撵了半山堂的学生们去讨论他们的课题,让九章堂的学生们去征战他们的题海,他自己单独在学厅中见人。

饶是后世见过无数外国友人,也包括外国青少年儿童——毕竟出国对后世国人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可此时此刻,看到一个身穿长袍,戴着头巾的金发碧眼白肤少年,他还是忍不住觉得有一种时空错乱感。

尤其是对方走到他面前时,还像模像样拱了拱手时,他就更加觉得荒谬了。然而,细细一端详,他就觉察到好似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再一细看,他立刻就看出了问题!

如今这年头的人也许不会有那么深刻的体会,但作为少年时期曾经在班级里接待过外国交流一日游学生的穿越人士,张寿却觉得这小子年纪不对。

白种人和黄种人不一样,早熟且早老,一般情况是女人比男人更明显。但是,就眼下这个少年……见过外国小孩,但没怎么问过他们年岁的中国人,说不定会以为人是十五六岁,但在他看来,这个吃好喝好发育不错的外国熊孩子,绝对不会超过十三岁,说不定更小!

尽管很想用英语来一句how old are you,但是,考虑到人家出身意大利城邦中的佛罗伦萨,而这年头的英国其实是乡下地方,张寿还是忍住了自己的恶趣味,于是好整以暇地颔首回礼:“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这是纯粹考验汉语日常聊天水平了。而他听到的,竟然是字正腔圆的京城话:“这位大人,我今年十五岁,我有两个名字,一个是佛罗伦萨的名字,一个是到了大明之后自己起的名字。在佛罗伦萨的名字,我觉得您不会感兴趣的,而在这里,我给自己起了个名字……”

“我的名字叫吴大维!”

第一百九十九章 听你的第六百六十五章 紧急任务第七百五十七章 称呼,谗言第三百九十九章 老师常背锅第五百五十一章 母子连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启智第一百五十七章 地图第七百五十三章 赏赐和贺礼第七十四章 葛氏语录新编(上)第两百零八章 历法是个坑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华殿里话异邦第八百八十章 劫后第六百七十四章 星象为虚,农事为实第四十章 师徒闹翻?第六百三十九章 过气?过火?第一章 田头偶遇第三十一章 既见君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黑暗英雄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十三章 暂住变长居?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马和伯乐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声势和敲竹杠第二十九章 纷至沓来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内强国第六百零二章 乘龙佳婿要靠抢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第八百一十八章 家庭教师第六百五十六章 视察公学的大宗正第七百三十七章 成双入对第一百八十章 设套和再发难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哥归来第两百二十八章 御前告状?第六百五十六章 视察公学的大宗正第六百一十六章 决裂,负荆第一百二十章 不良劝学记第九十七章 求救讯号110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六百八十四章 嫁妆,传书第三百四十二章 谁人不解风情?第两百二十四章 硬的不行来软的第七百八十七章 荒谬推演第四百四十九章 风波度尽生辰到第六百三十八章 思路清奇第六百三十九章 过气?过火?第八百六十四章 蛊惑第七百五十八章 另辟蹊径第五百九十二章 借题发挥和算经馆第三百三十章 深藏不露第两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书房第六百七十六章 郁郁第九十六章 表决心和不知道第四十九章 赏乐做题,饕客恶客第一百二十一章 放手做,别要钱!第一百四十三章 声声惊堂木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讲规矩,不讲人情第六百一十二章 这个位子,你来坐第七百四十三章 早生贵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丝和布第四百三十七章 人人争先第三百九十九章 老师常背锅第四百四十六章 太过火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打探和分班第四百四十章 兴隆茶社的预热日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坚钢意如铁第八百二十一章 赐金第六百二十七章 熊孩子同盟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七百二十三章 软硬兼施第八百七十八章 好时代和坏时代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间亲第六百六十三章 九出十三归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当诛,其情可悯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二十四章 颜值即正义第二百三十六章 字付张卿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人意料的挟持者第一百四十八章 揭幕第二百六十五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第四百三十九章 学生易哄,孺子易懂第一百二十一章 放手做,别要钱!第三百七十八章 偷换概念第三百三十五章 东渡漂流记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杀器第二百六十一章 从不甩锅王大头第六百四十一章 闹洞房的熊孩子第七百四十九章 能说的都被老师说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八百四十二章 大忽悠第五百九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二百八十八章 乔迁见闻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七百一十二章 墙倒众人推第二十七章 何方高人?第一百零六章 寻人司礼监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第五百八十四章 诏告尔字第六百三十章 同袍之谊第七百五十三章 赏赐和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