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启智

都已经削了顾寡妇的头发,让人一副鬼剃头的模样,还一刀柄敲落了人不知道几颗牙,眼下看顾寡妇这一口血的凄惨样子,这居然也叫行事软弱?

村里人之前只见叶氏对人不假辞色,对张琛和四皇子也就是淡淡的,顶了天时常送些饮食盒子过去,而张琛和四皇子那也就是对一群听课的孩子挥舞戒尺凶了一些,平时也不见多少傲气,所以相处久了,不免也就不把他们当成什么尊贵人物。

刚刚顾寡妇开始闹事讹钱的时候,不忿自家孩子没有得到机会的这些村民不免有些看热闹的心思,可张寿一出现就反应激烈,手段凌厉,而村长也对顾寡妇骤然翻脸,紧跟着那位往日不显山不露水,只是稍微清冷一些的叶小姐,那竟是把顾寡妇整治到那般田地,他们就终于知道怕了。此时此刻,也不知道多少人噤若寒蝉,四周围恰是鸦雀无声。

而村长那更是满脸尴尬难言,偏偏张寿根本不理他,含笑和叶氏一行人告别之后,眼见人就只带着那个相貌平平常常,村长称作小卫的女孩子转身离开,他就和气急败坏的张琛以及四皇子打了个招呼,见萧成和小花生急急忙忙把两个懵懂孩子推到面前,他就考问了几句。

然而,也不知道是害怕,还不知道是还没从刚刚那一幕中回过神来,白山山和白小水那是答得磕磕绊绊,不见什么灵性。结果,还是四皇子醒悟得快,赶紧窜了过来,小声解释道:“老师,白山山是记性好,但他不是背书的记性好,他是背数字的记性好。”

“他能听两遍就背出老师你教我的五十位圆周率。”

自从张寿正式推广了《葛氏算学新编》,他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各种自己熟悉的名词术语给规范了,所以此时四皇子一开口就是圆周率,他不由得呵呵一笑,继而就若有所思地上下打量了这个明显对数字极其敏感的少年几眼。

他当然不会怀疑四皇子的话,也没兴趣当场再考问这一条,点了点头后就笑问道:“那另一个呢?”

这一次,把注意力从叶氏暴起伤人那一幕上转移开的张琛就连忙接了口:“这小子是最勤奋的一个,也是最认真的一个……当然,天赋也不错,从大字不认识一个到认识好几百个字,会写的字虽然没那么多,但几次都被我看到他在泥地上一笔一划学写字。”

张琛说着就顿了一顿,随即干笑道:“不少古人就都有沙地练字的故事,虽说不知道这小子是不是听说过而后仿效,但不论怎么说,这份刻苦的心思都挺难得的。”

要是没有刚刚那一幕,此时村人们既然得知面前的是京城那位赫赫有名的张学士,少不得一哄而上推荐一下自己的儿孙,可刚刚张寿一来就展现出不好欺负的一面,叶氏又当众露出了厉害的一面,他们就不敢乱来了。

哪怕有人对白山山和白小水这两个小子的所谓资质很不以为然,也只是躲在那低声嘀咕几声。而这时候,他们就只听张寿开口说道:“那就带他们去京城呆几天吧,过年之前送回来。若真的资质好,回头就让他进公学读书吧,回头可以享受助学。”

张寿都这么说了,村长虽说心头怏怏,却也只好赔笑称是,又殷勤挽留张寿留下来用些饮食再走,结果却遭到了婉拒。于是,他只得按照最初准备的戏码,让那些学了一个月的孩子们排列整齐,背了些张琛和四皇子这些天教的唐诗算是送行。

三四十号人整整齐齐站在一起那么一背,却也自有一番气势。张寿听在耳中,等发现这些孩子都眼巴巴地瞧着自己,他不禁莞尔,就让阿六去车上拿了一大包早就准备好的糖渍肉脯来,却是一人分了一块,一时间,一群孩子们自然是人人喜笑颜开。

而等到张寿让小花生和萧成把那两个从来都没出过村子的孩子领去他带来的另一辆车坐,他就把张琛和四皇子叫上了自己这辆车。当马车逐渐驶离这小小的白家村时,他明显注意到,这一大一小明显有些心绪不宁。

张琛和四皇子确实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他们也不是没见过真实的平民生活,但见过,与真正和人生活在一起,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个月,亲眼目睹人家吃饭干活的劳碌日常相比,感受还是不一样的。

高高在上的他们,何尝吃过这样的苦头?哪怕在授课的时候,真的被那些愚钝没见识的同龄人给气得七窍生烟,可看看这些人一成不变,仿佛永远都不会有变化,也看不到任何未来的生活,已经学会了思考的张琛和四皇子谈不上感同身受,却也深感烦躁。

尤其是临走之前,竟然还遭遇了那样的一幕,他们甚至有一种这个月完全白呆的感觉——如此愚昧自私的村民,就算给再多好处,再教什么东西,也是白搭!

所以,在登车之后,随着马车前行,两人都久久没有开口说话。而亲自来接他们的张寿不用想都知道他们这情绪的由来,因此也没有开口,而是悠悠然地坐在那闭目养神。

毕竟,刚刚那顿践行宴不是早饭也不是午饭,用后世的称呼来说,大概可以归之为早午饭,所以一大早从京城出发的他才能赶上。但这一路紧赶慢赶,哪怕不是骑马也不是走路,他依旧疲累得很。就在他半睡半醒的时候,就听到了四皇子弱弱的声音。

“老师,我从前听先生们讲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好像是亘古不变的至理。那么,很多劳力者辛苦做事,就是为了求一个温饱,而求一个温饱之后,方才有力气继续做事,继续做事仍是只求温饱,如此循环往复……那么他们在人世间活一辈子的意义是什么?”

这本来也是张琛心头萦绕的问题,却没想到年纪小他一大截的四皇子竟然问了出来,一时张大公子就有些脸色发黑,甚至有一种小破孩子都快追上自己的危机感。可是,让他接着四皇子的问题进一步展开,他却又觉得有些丢份。然而,他也确实很想知道答案。

于是,张大公子干脆不吭声,只等着张寿的回答。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足足良久,他就听到了张寿的笑声:“这个么……我不知道。”

张琛还从来没听到张寿这么明确地说出我不知道这四个字,一时愕然抬头。再看四皇子时,小家伙恰也是满面惊讶地瞪着张寿,显然也没料到这样一个答案

“我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什么事都知道?”张寿睁开眼睛,冲着面前这一大一小笑了笑,“我是因为某些师承的关系,比你们知道的东西多,见识看上去也挺广博,但那是有限的,郑锳你刚刚提的这个问题,已经突破了我所学的范围。当然,我可以给你一点参考。”

张寿坐直了身子,坦然地看着面前两个身份有些许不同,但脾气却颇有共通之处的人:“你们这次在白家村呆了很久,可曾发现,十三四岁……不,十岁以上却目不识丁的孩子,习惯已经养成,思路已经固定,无论你们下多大的功夫授课,都是事倍功半。”

“而且,小小年纪的人,已经学会大人狡猾的那一套法门了,哪怕学习,也更多想着偷懒,如何能用最偷懒的方式,得到你们许诺的奖赏。”

“而稍微小一点,大概七八岁的孩子,接受能力稍强,无论是学习读写,还是学习其他的东西,只要给一点点甜头,他们也许真的会去用心,只不过这份心思不能长久,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性情不定。所以也许兴趣过后就撂开手了。”

“而更小一点,四五岁五六岁的孩子,要么就懵懵懂懂,浑浑噩噩,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明白,要么就有很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资质好一点的,甚至比大一点的孩子背诗认字更快更好。”

张琛和四皇子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心里都觉得,张寿这是一直关心着他们这边的进展,所以才会把情况摸得这么清楚。

于是,这一次张琛就抢着说道:“确实是这样没错,但我们这次选出来的白山山和白小水,他们其实就是一个八岁一个九岁,但都很难得地肯用心……”

“就算他们用心,也要你们先用心才行。不过,你们这一走,很多人没办法巩固记忆,几天之后学过的东西也就忘了。这也很正常,因为十岁以下孩子的记性和领悟能力,和大孩子不一样,所谓资质,也可能和伤仲永里的仲永一样,很可能随着长大而泯然众人。”

“你们想一想,这次如果你们没有去白家村,那些刚刚已经能够在饯行时给我背出几首唐诗的小孩子们,他们一辈子能听过几首诗,又能背得出几首诗?而你们如果走了之后再不回来,他们现在学会的东西,多久之后就会遗忘?”

见张琛和四皇子登时面露沉思,张寿就慢悠悠地笑了笑。

“而那些资质实在是太差,刚刚送行时就连那些简简单单的诗,都背得磕磕绊绊,混在人群中人云亦云的孩子,如果他们真的从五六岁开始就读书写字,你们觉得他们真能读得好书吗?”

“很显然,这个答案十有八九是……不能。其实就和张琛你不喜欢读书一样,平民之家的孩子,哪怕你供给他最好的读书条件,从小就让他们读书,也有不少人根本就读不下去。我的一个老师曾经对我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但是……”

“但是,那百分之一的天赋,却胜过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世上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比你更天才的人,却比你更努力!所以,有些人注定再努力也只是劳力者。”

这后两句话,对于从来没自认为是天才的张琛,以及从实际情况确定自己不是天才,而自家三哥才很可能是低调努力天才的四皇子而言,那可谓大不是滋味。

张寿却仿佛没有看到他们的异状,优哉游哉地往后一靠。

“而就算是天才,还有比天才更天才的。就比如每一科有几百个人考中进士,但最后能位列宰执的人有几个?而从古至今的那么多宰辅,能名垂青史,纵使街头小儿都能说得出来的又有几个?”

“大多数人,其实就和郑锳你刚刚说的一样,温饱之后才有工作的力气,而拼命工作只为求一个温饱,循环往复。而少数人不用为温饱发愁,生来就小康、殷实甚至富庶,然而只知道饱食终日,三代之后家道中落,乃至于子孙和求温饱的百姓再无区别的,却也很多。”

“有些人有青云之志,却没有与此匹配的能耐,碌碌终身却还愤世嫉俗。有些人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但德行不同,所以一念可造福百姓,一念可祸害一方。再往上……”

“王朝更迭,风云际会,有人脱颖而出,这些人里头,又有多少其实只不过是出自偏远小村,放在治世时会被评价为能力低下,一辈子碌碌无为出不了头的?”

“所以,小村中的人缺乏眼界,缺乏引导,甚至你们为了他们辛辛苦苦一个月,他们却可能因为一个愚鲁寡妇的胡言乱语,就在旁边幸灾乐祸地看热闹,而不知道站出来替你们说话……这就是现实。因为他们让儿郎跟你们读书是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是为了将来利益。”

“他们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原因很简单,我朝有科举,但科举的题目套路,是那些买得起时文选集,天天研读琢磨的有出路,还是村里只不过跟着塾师学过几年时文,根本买不起也没看过那些名家的文章的有出路?”

“他们出生就运气不好,所以哪怕有号称公平的科举,仍然落后城里人太远,更不用说什么富贵之家,书香门第。而他们也没有什么有眼界的父母,为了一点点小钱卖了儿女,还美其名曰为他们着想的父母,那也比比皆是!”

“顾寡妇今天是想用继女来讹钱,所以我还能想办法治她,但如果是亲生父母要拿子女讹诈钱财,又或者把人变卖到什么见不得人的去处,谁能管得着?”

张寿微微眯起了眼睛,随即轻轻叹了一口气:“所以,所谓教化,说到底,是为了让子女能够比父母一辈多点见识,日后能够教导他们的子女再比他们更多点见识,如此循环往复,一代比一代强,方才能够真正开启民智!”

第三百一十三章 男儿当自强第三百三十五章 东渡漂流记第两百零三章 奇怪的朱公子第七十三章 谁误人子弟?第九十二章 曹冲称象和阿基米德定律第二百三十六章 字付张卿第七百三十八章 太勤奋,欠收拾第三百八十一章 就为了买绸缎?第两百零九章 劳烦张博士多多费心第二百四十章 如你所愿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纤,醉翁之意第七百九十七章 求知若渴第二百九十七章 骑牛和农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挂东南枝第二十二章 竹林深处有难题第三百二十八章 夫唱妇随第八百七十章 舍弃第五百二十四章 裂痕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不争?第七百五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乱第二百七十六章 对调第二百三十六章 字付张卿第两百一十七章 选婿之后第一百七十七章 清早呼上朝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所求第五百八十五章 谁难倒了谁?第四十七章 葛氏新书和多事之秋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数理气自华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汤团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悟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与不服第一百零四章 自投罗网的陆尚书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子报仇,从早到晚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当诛,其情可悯第八百七十五章 图穷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活力?来谈谈心吧第五百九十三章 枷锁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明正大!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条道走到黑第两百一十八章 好事将近第二百七十六章 对调第七百二十三章 软硬兼施第四百七十三章 教训熊孩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护短的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行我素第四百零六章 民以食为天第两百一十一章 倒啃甘蔗第四百零七章 请千万留他一条命第二百七十八章 打人者朱莹?第两百章 有我在,怕什么鬼第四百二十八章 管家何人,选拔大赛第八百四十五章 父子夜游第五百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九十四章 纨绔擅长的领域第七百二十三章 软硬兼施第四百章 临行且谆谆第五百二十四章 裂痕第八百五十一章 可疑第九十五章 葛氏术语手册第六百一十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五百四十章 礼未行而行第六百六十九章 责以大义第八百一十九章 淡然强势第二百六十五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第五十六章 演技不过关?第一百五十二章 曲项向天歌第八百二十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六百一十二章 这个位子,你来坐第十四章 三面受敌?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设第三百九十九章 老师常背锅第三章 挟持第五百零九章 不避嫌疑第七百八十五章 关心则乱,天子挑刺第四百三十六章 废后大赢家第七百章 难题不留白第三百八十九章 通风报信,意外之喜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激学官第六十四章 府试第七第四百二十五章 奉旨试吃?第三百八十七章 吃穿二字第三百零九章 滚出去!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小鬼大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礼监的底子,纷争的源头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码第一百四十九章 书非借不能读也第四百二十二章 秋风未到蝉先知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谈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间亲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镖团?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第六百九十九章 丧第二百三十四章 看房?造房?第三百七十四章 本是同根生,性情各不同第七百二十四章 近墨者黑?第六百四十八章 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