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乱

朱泾从来没想到,居然会有一天,自己在这家里孤立无援,人人反对。如果是家里人贪恋兵部尚书这个位子的权势,那么他至少还能撂下一堆义正词严的道理,然而,从首先表示反对的妻子九娘开始,人人的理由都很有说服力。

九娘反对,是因为觉得太夫人素来以大事为先,而且大夫并没有说会有生命之忧,你天天呆在家里在人面前晃悠,偏偏又不是会说话哄人开心的性子,时间长了,太夫人这个当娘的不会觉得有个儿子膝下尽孝很好,而是肯定会嫌你这个儿子天天在眼前晃太烦人。

张寿反对,是觉得太夫人即便是病人,却依旧需要尊严,你这个儿子辞官回家奉养,反而会时时刻刻提醒她的老弱,不利于她调养康复。而这个理由,也得到了朱莹大力支持。

朱廷芳反对,是觉得皇帝任用朱泾为兵部尚书,正是为了制衡朝中某些官吏,如果就这么挂冠而去,除非是楚国公张瑞能够立马接任,否则其他人恐怕不符合皇帝的心意。

而就算朱泾一心为公举荐楚国公,可两家世仇在京城是有名的,就算楚国公承你这份情,其他那些觊觎兵部尚书一职的文官,不会说朱家外举不避仇,反而会大肆造谣生事,幸灾乐祸,到时候皇帝和楚国公尴尬不说,若是风声传到太夫人耳中,反而不利于安养。

至于儿媳张氏和朱二,一个自然是夫唱妇随,另一个则是张寿和朱莹的应声虫。于是,堂堂赵国公府的主人,朱泾就落得个孤立无援无人响应的地步。盯着面前一大堆人看了好半晌,他最终一声不吭拂袖而去。

他这么一走,除了朱二有些心里发毛,其他人却是个个面色如常,而张氏则是多问了一句:“刚刚要商量事情,太夫人那边没有留人,这会儿我先去侍疾?”

知道张氏是想把地方留给他们说正事,九娘就摇了摇头道:“你公公被我们大家群起反对,这会儿想来心里憋屈,肯定已经去庆安堂诉说苦衷了。就让他先去陪一陪好了。年纪大的人难免有个三灾八难的,就像阿寿说的,我们首先得自己稳住,不能当作是天塌了。”

“先看看娘这几日是否能有好转,是不是能下床。若是真的卧床不起,他要辞官也好,要请假也罢,自然都在情理之中,可现如今正旦在即,他又是国公,又是兵部尚书,这样一辞官,等于把烂摊子丢给别人。”

说到这里,九娘这才看向其他人道:“大郎你也尽管去衙门做事,我和你媳妇还有二郎,再加上莹莹,大家轮流侍疾就好。家里这么多人,没有吃闲饭的,怎会让庆安堂里的娘受委屈?至于莹莹你要去女学,二郎还有皇上交待的事情要做的时候,那就尽管去。”

“至于阿寿,你只要常来就好,娘很喜欢你这个孙女婿,你陪她多说说话,比什么都强。”

见九娘安排得面面俱到,张氏自然无话。而朱廷芳点头答应之后,却说自己要去看看父亲,张氏则是出去召见内外管家和管事娘子,把太夫人病中这些日子的安排吩咐下去,他们两夫妻一走,朱二就一下子活了过来。

相比朱泾这个爹,九娘这个继母对他一向都不错,他当然是不怎么怕的,此时上去一把将张寿拉到九娘面前,苦着脸把纪九那不靠谱的计划给出卖了,这才在那唉声叹气起来。

“我之前也是信了他的邪,现在事情闹得天大,偏偏祖母又病了,我说妹夫,这接下来我该不该借着祖母病了这机会退出?”

“退出干嘛?纪九确实是不够低调,但之前张琛就已经高调和人冲突过了,皇上若是真的要低调,派人在使团中扒拉扒拉,总能找出一两个嘴不紧的探问,还用得着让你们上?”

没等张寿说话,从后头上来的朱莹就没好气地哼了一声,继而恨铁不成钢地说:“皇上说是要探探猫腻,其实还不是想考考你们这三个人,否则高丽贡女背后的名堂有什么要紧。祖母要是知道这件事,肯定也会让你做到底。奉旨做事,这多难得,你还要往外推?”

张寿呵呵一笑接口道:“区区一个高丽小国的什么者山君,他是贤是愚,是阴险还是纯良,皇上确实无所谓。然则多年未曾有贡女之事,不论诏书是怎么回事,高丽此次却一送就是九人,看名册都是出自他们那边的所谓名门。”

“皇上大概是还想知道,真的是自愿,还是其他缘故。”

朱二终于觉得自己这是听懂了一点,但又好像没听懂。

虽说祖母正病着,情况还不知道好坏,他不应该急于自己的事,可他这是少有地直接领受皇帝的任务,因此当下就急切地问道:“就算不是自愿,她们家里逼着,又或者高丽王压下来,她们几个女子有什么办法?”

“再说了,最难的难道不是这些女子应该如何安置吗?”

他一边说一边烦恼地抓了抓头,然而,下一刻,他就听到一直都没说话的九娘笑了一声:“阿寿说的不是这些女子是否自愿。身为女人,生在官宦之家,看似不愁衣食,身份高贵,但大多数人不过是当成联姻的工具,哪里有什么自主权?”

“阿寿说的是,皇上说不定是想知道,这是高丽王摊派给他们家里的任务,还是他们主动请缨,又或者是高丽王认为这是美差,摊派给他们家里,又或者是要打压他们家中,于是把他们家里的嫡女选入此次贡女的行列。”

“至于皇上如果不想纳入后宫的话,这些女孩子将来如何安排,你就不用操心了。了不起给朝廷重臣们一人添一个高丽小妾,就算此事不成,放在女学里也不是不可以。”

“我才不要!”朱莹登时眉头倒竖,“高丽女人关我们女学什么事!还有,娘你别说得这么不当一回事啊,就算皇上不会塞给咱们家一个高丽侍妾,可这会让多少人家鸡飞狗跳!”

张寿顿时莞尔,随即想起了传说中袁世凯的三个高丽小妾,有说其中一个是朝鲜公主的,也有说其中一个是王妃妹妹的。但总而言之,一个千金带着两个丫头嫁过去却平起平坐这传闻,各大小道媒体那简直是说得天花乱坠,哪怕真假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但那是人家已经快亡国之前的事了,至于现在,人家李氏朝鲜虽说内部争权夺利,家族兴衰起伏,大明觉得那是小国寡民,其实相对于欧洲那些国家,那也不算不小了。

大明皇帝要纳后宫,人家当然会乖乖把美女送来,可如果皇帝不收,却是一群年纪一大把的臣子收高丽妾侍,那就有点坑了。人家固然不敢有违,但日后的态度说不定会微妙变化。

想到这里,张寿就呵呵笑道:“据说高丽王公贵族常常说中国语言,写中国文字,这些女子既然能进入名册,想来无论语言文字都没有任何问题,可比我家里那个来自佛罗伦萨的小子强多了,莹莹,你就真觉得她们配不上女学?”

朱莹顿时没好气地斜睨张寿一眼:“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不想说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高丽那边比大明还要更执迷于三从四德那一套,我是怕她们把其他人带坏了!”

张寿看了看含笑不语的九娘,一时莞尔:“但莹莹你有没有想过,她们被送来,无论因为什么理由,都不可能再被送回去,否则高丽国内随便鼓噪点什么,要么就是高丽王在我朝脸上抹黑,要么就是政敌借着她们往她们家里泼脏水,到时候她们说不定就是死路一条。”

“要知道,高丽那边也是从开国之后就没有太平过,为了大统,以子迫父,以叔凌侄,杀人从不手软,臣下灭族也比比皆是。我朝和她们家里没仇没怨的,何必这么坑人呢?”

“但是,大明留下她们无所谓,但与其重臣家里多一个高丽小妾,还不如女学那边多几个高丽女子做事,毕竟,读过书且能够安安分分呆在女学做事的女孩子,不太容易找。”

朱莹顿时沉默了下来。

别看如今女学那些女夫子们都是未嫁之身,看上去好似还一个个都不准备嫁人了,但皇帝希望这些曾经为大皇子和二皇子选的女孩子赶紧婚配,别耽误了,随着时间过去,她们当然很可能回一个个嫁人,从此相夫教子。

到那时候,还有多少人到女学来当这个女夫子?

于是,足足好半晌,她才小声嘀咕道:“这些高丽女子做女史可以,做夫子绝对不行!”

“那是当然。”这次说话的却是九娘。她所想和张寿不谋而合,此时自然而然就露出了深深的笑意,“只不过是给她们找一个无害有益的去处而已,哪里轮得到她们去当老师?”

朱莹这才满意了,而此时此刻,一直都没机会开口的朱二,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当下可怜巴巴地问道:“可是,祖母现在病着,我这个做孙子的不在家里侍疾,回头却带着高丽那个者山君招摇过市,传扬出去,别人不会说我没心没肺吗?”

“二哥你本来就没心没肺……”朱莹哂然一笑,见朱二那表情更可怜了,她意识到自己这话过分了,当即就软言安慰道,“就像娘说的,先看看祖母情形,若还不是太坏,那自然不要紧。你带着纪九和张大块头在外招摇一阵子,那些等着看咱们家热闹的反而摸不准。”

“这就叫,故布疑阵!”

朱二这才恍然大悟。敢情他这不单单是完成皇帝的任务,还是在外给家里打掩护?他一下子来了精神,见九娘也欣然点头,显然对朱莹的说法毫无异议,他也就放下了心头包袱。

有了继母和妹妹撑腰,他就不用担心父兄捶他一顿了!一物降一物,只要不是涉及家国天下这种大事,这母女二人正好完克那父子二人!

京城这种地方,除非绞尽脑汁故布疑阵,混淆视听,否则任何事只要发生了,那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因而,朱二纪九和张大块头三个擅闯会同南馆的事为人津津乐道之际,赵国太夫人突发重病的消息也因为请了两个御医和一个名医,同样不胫而走。

于是,当被张寿派人接回来的罗三河满脸憔悴地进了慈庆宫时,他就听到里头传来了清脆的说话声:“三哥,我们真的可以去赵国公府探望太夫人吗?别人不会因为我们去,就在外头造谣生事说太夫人病得如何如何吗?”

罗三河听出那是四皇子的声音,随即一下子就醒悟到,这是在说要去探望赵国公朱泾的母亲。刚刚回京的他当然不知道太夫人病了,此时不禁微微一愣,而这么一迟疑,前头带他来的人已经先行进去禀报了。

于是,正在出神的少年内侍就听到里头传来了一个盛气凌人的声音:“人来了还杵在外面干嘛,难道要我们去请你吗?”

随着这声音,看到四皇子虎着脸出现在自己面前,换成以前的罗三河,纵然不吭声,脸上也会难以抑制地流露出某种情绪,但今天他却低下了头,随即低声说道:“四皇子,之前是我自以为是。”

四皇子完全没想到这个挺讨厌的家伙竟然会这样明确地服软。他有些诧异地盯着人看了好一会儿,最后到底还是忍不住好奇:“你在那村里也呆了一个月,最后结果如何?”

如何……罗三河想到那鸡飞狗跳的学生,懒散且完全没有责任心的父母,得过且过的氛围,仿佛永远一成不变的乡间生活,他最终扯动嘴角,流露出了一个苦笑。

“我觉得自己肯定能挑出几个被埋没的孩子,结果一个月下来,我才知道,我想多了。别说我呆上一个月,就算呆上一年半载,三年五年,说不定也依旧于事无补。”

听到这里,四皇子虽说对比自己的情况,着实也有相同的看法,但还是摆出一副前辈过来人的架势,微微扬起头说:“你这话就不对了,这是因噎废食,哪有因为一时挫折,就觉得自己所作所为全然无用的?嗯,我和三哥要去赵国公府探望太夫人,你也一起跟着吧,我可和你说,我和张琛在白家村收拾得那些人服服帖帖,还选出了两个不错的孩子!”

第十八章 最是难负美人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学生易哄,孺子易懂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挂东南枝第二百五十三章 别苗头第三百一十章 鲶鱼第三百三十三章 陷阱?都杀了!第三百零一章 哄抬,咸鱼第三十一章 既见君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养废物第八百五十三章 偷懒和猜测第七十四章 葛氏语录新编(上)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寻常路的大戏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两百二十一章 新式纺纱机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过……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万千难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七百六十四章 透心凉第两百零七章 请君为试金石第六百八十九章 匪夷所思第五百一十四章 为女须强第八百六十章 威吓第两百零六章 终非同路人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婵娟第一百零四章 自投罗网的陆尚书第两百二十六章 坐地分钱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讲学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出题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关心则乱,天子挑刺第七百三十四章 鸡犬不宁第七百七十四章 威胁?妥协?第七百四十二章 柔能克刚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万千难第四百二十二章 秋风未到蝉先知第四百零一章 逞强就灌安息汤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托“理财”?第两百二十一章 新式纺纱机第六百八十一章 黑锅第二百五十章 众星捧月第一百七十一章 易如反掌第二百四十三章 边镇需强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陪客和眼光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门?第八百六十章 威吓第八百四十二章 大忽悠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爷第五百六十八章 谁是奸佞小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婚期何日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第五百七十章 有其徒必有其师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数理气自华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数理气自华第两百二十四章 硬的不行来软的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不是内定的?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言不逊引祸来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讲学第二百四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九章 小先生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七百三十一章 动之以理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八百七十六章 匕见第三百三十一章 孝子顶罪?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马和伯乐第七百六十一章 鹰犬和评判第两百一十九章 高手有高薪?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坚钢意如铁第六百零八章 落水第三百一十六章 确实有问题!第六百八十章 安慰第六百五十一章 能翻几层浪?第七百九十七章 求知若渴第五百零八章 嘉尔志高华?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诱,连消带打第八百五十章 接触第四百三十九章 学生易哄,孺子易懂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寻常路的大戏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敢违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恶有报,陆三难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战国子监第四百三十九章 学生易哄,孺子易懂第八百八十一章 事后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拥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门?第五百零七章 因为无知,所以弱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马和伯乐第五百二十四章 裂痕第三百一十二章 偏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当诛,其情可悯第六百二十章 教训第四百三十二章 任劳任怨老黄牛第八百零九章 简单粗暴效果好第一百九十二章 死对头第一百一十三章 我觉得你样样都好第六百零九章 蹊跷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兴师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