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惶惑

“太子殿下都能对您这么服气,未来这位高丽王想必也不在话下。”

陈永寿转述了皇帝的原话之后,见张寿哑然失笑,一副很不以为然的样子,他心想我也知道一个月时间不可能在那位者山君身上打下多深的烙印,更别提人还比三皇子大一丁点,从前又和张寿没有任何交集,哪里可能因为一个月的师生之情就如何如何。

可皇帝这么说,他只能这么来传话,当下就低声下气地说:“原本皇上是要立刻召张学士面授机宜的,但那位高丽信使今天嚷嚷这话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所以三位大学士都知道了,当即就赶到了乾清宫,一会儿大概几位尚书也要进宫,所以皇上来不及见您了。”

“时间有限,皇上也知道要想把人教出个什么名堂,那都是有点强人所难,但哪怕张学士您能在一个月内,让那位者山君能够通晓利害,那也就行了。再加上张学士您不像那些一板一眼的老大人,也不像那些年轻气盛的官员,去通知这个消息更合适。”

陈永寿顿了一顿,这才压低了声音说:“经此一事,皇上对高丽的情况非常不满,我之前过来时,乾清宫东暖阁里刚刚挂了一幅地图,济州岛的位置,画了一个圈。”

地图上画了一个圈的形容,张寿忍不住一下子浮想联翩,但紧跟着就迅速收回,因为从当今皇帝那一贯强硬且随心所欲的行事方式,他觉得自己已经猜到人想干什么了。

毫无疑问,天子恐怕是打算在那座高丽大岛上驻军!可是,别看李氏朝鲜好像只会求援,想当初壬辰倭乱时被打得向明朝求援,壬午兵变时也是清朝派兵,袁世凯一度几乎是朝鲜太上皇,后世太祖初年那点事更是只能让人一笑,但是,哪怕有驻军,也就是一时。

至于某个南朝的美军基地那点事,那就不提了。

但总而言之,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攻打高句丽葬送过一个隋朝,一位御驾亲征然后战果寥寥染疾而亡的唐太宗,日本则是连忽必烈的大军都两次远征无果。甚至就连西南一隅之地的安南,大明初期那颇有战斗力的大军都打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战果到最后都丢了。

开疆拓土这点事,在华夏历史上大多都是前期占,后期丢,就连曾经一度打到欧洲腹地的蒙元都免不了退兵,分裂,再加上大多数百姓都是农民,除非活不下去,多数有故土难离的意识,所以张寿哪怕知道皇帝兴许没有占地的意思,只是警惕,他也并不太看好。

除非是做好殖民的完全准备,除非是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否则这种驻军时间一长,不是将士思乡心切,就是迅速腐化。

面对打躬作揖的陈永寿,张寿知道自己就算去乾清宫见皇帝,这么一个硬塞过来的包袱也未必能推掉,当下就没好气地说道:“既然陈公公这么说,那我就试一试好了。不过,若只是教导一个去国离家,满心惶惑的孩子,这很容易。但是……未来的高丽王不一样。”

陈永寿当然知道这是皇帝强人所难,当下连连点头道:“是是是,皇上也知道如此,所以并没有打算长长久久留着者山君。毕竟,算算日子,派出去问罪的使节大概还没到高丽的京城呢!等得知了这个消息,估计他们也没心思催逼者山君上路,所以拖一个月没什么问题。”

反正这一日慈庆宫的授课已经结束了,当张寿送走行色匆匆不知道还要亲自去哪走一趟的陈永寿之后,他就干脆出宫前往会同南馆了。

当然,他可以随便叫个学生一块去,但朱二曾经是会同南馆的常客,陆三郎难得没有侍读任务在家陪媳妇,张琛把张武张陆叫走,而纪九说起那些高丽人就摇头说不爽利,张大块头倒是乐意,可他又不想让这个没心眼的去挡雷,所以思来想去,他也就索性自己去了。

带着阿六到会同南馆门口,张寿都甚至还没来得及报名,在此坐镇的礼部主客司主事就匆匆迎了出来。人显然是事先得到了知会,一句话都没多说先把张寿请了进去,等到了高丽使团所住的那个地块,他这才开了口。

“自从今天那高丽信使到了之后,我就赶到这里,再也没让一个人出去过,他们如今应该还不知道那个消息。”

张寿很能理解这位主事的谨慎,毕竟,这才刚刚爆出二皇子死在一群冒充使节的海盗手上,高丽王就突然死了,换成谁都会脑补出一堆阴谋诡计。因此,他少不得称赞了一番主事的谨慎仔细,等人又回过来一堆奉承,他就对人笑了笑。

然而,他却不知道,这位主客司主事那是有苦说不出,之前弹劾朱二带着纪九和张大块头来此闹事,那是犹如石沉大海,连一点后续消息都没有,甚至传出风声道是皇帝对他不满。尤其是等到那一桩石破天惊的消息出来之后,他简直是觉得脑袋都有些凉。

如今他看这院子里的高丽使节,那根本就不像什么使节了,而是觉得他们像随时会一点就爆的炮仗!幸好正旦大朝稳稳当当度过了,否则他简直觉得自己可以辞官回家了!

当张寿见到者山君的时候,就只见这位高丽王子正满面苍白地坐在床上,一边则是侍立着战战兢兢的正使——那位可怜的礼曹参议。想到这两位上午刚刚面对了四皇子带人质询,此时却又强打精神应对自己,他就觉得自己仿佛是恶客。

可再转念一想,这里是大明会同南馆,人家才是客人,自己却是半个主人,他那一丝怜悯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人家回去之后就是一国之主,哪怕是藩属国的一国之主,也好过之前形同质子似的呆在大明,这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心情,还用得着别人同情?

因此,张寿毫不客气地在锦墩上坐下,随即就笑意盈盈地说:“上一次相见,是在城外就那么照了一面,今日再见,方才知道者山君是真的身体病弱。京城一到冬日就酷寒入骨,你还得好好调养才行。”

之前初来乍到,还没来得及进城,就见识过张寿这一行人赶路时的肆无忌惮,尤其是还见识了那位曾经和叔父相争的秦国公长公子,因此这会儿再见张寿,无论者山君还是礼曹参议,全都觉得一颗心跳动极快,满满当当都是惶恐不安。

因此,哪怕张寿俊秀娴雅,态度温和,两人却全都不敢有任何马虎,礼曹参议更是立刻抢着答话道:“多谢张学士您的关心体恤,您是太子殿下的老师,听说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却还亲自来探望我们,我们实在是感激涕零。”

张寿见者山君嘴唇蠕动了一阵子,最后干脆没说话,他就淡淡地说:“我是很忙,所以今天四皇子既然已经来过,如若无事,我当然也不会来会同南馆。今天高丽那边来了一个信使,带来了一个消息。”

高丽信使?

哪怕平日礼曹参议和者山君不是一个派别的人,这会儿却忍不住对视了一眼——但要说交换眼色那却是不可能的,小小的者山君也难以领会那么复杂的东西。但此时此刻,却是者山君先主动问道:“请问张学士,信使带来了什么消息?”

明知道张寿是卖关子却还发问,礼曹参议当然觉得这位年少的宗室有些幼稚,可他自己其实也很想知道具体情况,更盼望是国内先察觉到了济州岛那边有异样。可紧跟着,他就觉得自己的浑身血脉都仿佛冻结了一般。

“高丽信使说,你们的大王因病薨逝了。”

者山君只觉得整个人都弥漫在一股不可思议的情绪里。叔父虽说最初不是世子,但年长之后的种种表现却俨然是一个强硬派,若不是在天朝京城受到过申饬,而后国内一片责备和反对的声音,叔父也许还会直接表现出想要把高丽从藩属国的境地挣脱出来的野心。

这次他为什么会那么轻易就被人送到大明国子监,还不是因为叔父刚刚即位,就大刀阔斧地把刀子砍向了那些在国内也算是权倾一时的名门贵族,所以接下来就拿他立威?

可怜母亲守寡多年,兄长比他身体更糟糕,他为了他们的安全,根本不敢说一个不字,当然也轮不到说一个不字!这样一个年轻且野心勃勃的叔父,竟然就这么死了?

者山君以为自己会狂喜,会轻松,会幸灾乐祸……可事实上,他最大的情绪却是浑身冰冷,只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迷雾正笼罩着整个高丽,就连堂堂大王都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甚至连命都保不住。

而礼曹参议却是惊得连牙齿都在打颤了。出使不是特别好的差事,也不是太坏的差事,毕竟陆路过来一趟,遭遇盗匪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有性命之危,如今的大明也不像早些年似的动辄挑礼,然后把使者拉出去砍了,所以正因为如此,大王派系的他才被派了出来。

还来不及有任何表现,大王这就竟然死了?

那他怎么办?或者说,他的家族怎么办?会不会被动裹挟上谁的阵营,然后做出什么很可能抄家灭门的事?他早上才刚刚对四皇子解释过那几个婢女和火者的出身,难道他的子女日后也要沦为这样的下场吗?

而已经吓够了两个人,张寿也就没有继续卖关子,而是笑眯眯地说:“那信使据说并没有带任何书信,但还带了另外一个口信,那就是,大王大妃想要迎回者山君入嗣先王,继承王位。”

者山君的一张脸顿时僵在了那儿。叔父死了长子,但还有一个次子,可竟然还要他去入嗣,继承王位,这是为什么?国中文武两班能够同意吗?他陡然想到当年父亲去世的时候,明明有他和大哥两个儿子,祖父却根本没想过册立世孙,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叔父。

他曾经觉得不明白,尤其是看到母亲暗自掉过无数眼泪之后,更觉得这实在是欺负他们孤儿寡母,可现在,他终于隐隐有些理解了。

祖父的王位本来就是从他的堂叔鲁山君的手上夺回来的——那位十一岁即位,从世孙一路当到世子的大王,尚且都坐不了王位,更何况他那个至今才两岁的堂弟?而现如今,祖父这一系出自祖母慈圣王后的子孙,最年长的就是兄长和他了!

所以,所谓的大王大妃希望他入嗣先王,继承王位,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他年长,所以祖母慈圣王后才会选中他。她经历过癸酉靖难这种事,所以当然会极力避免幼主在位,权臣虎视眈眈的局面。毕竟,在朝鲜,被逼退位的王从来没有好下场!

者山君在一瞬间想了很多很多,可又仿佛什么都没想,而比他反应更快更强烈的,毫无疑问便是那位想要努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礼曹参议。

人到中年的他几乎想都不想地大声叫道:“大王大妃英明,者山君少年英才,必然能支撑江山社稷,忠于天朝。”

这最后四个字明显是硬生生加上去的,但在场的两个人谁也不会反对。只不过,相比气定神闲的张寿,者山君此时却非常担心在刚刚闹出那样风波的情况下,大明会扣住自己,不放他归国。即便他对王位没有那么强的执著,可迟归一日,兴许就是天翻地覆。

更可能殃及到母亲和大哥。

所以,哪怕早上已经带病下床跪过一次,此时此刻的他依旧掀开被子摇摇晃晃想要下床,可这才刚刚挣扎起身,就被张寿一根手指头给按住了额头,当下不由自主地就跌坐了回去。

“不用求我什么,因为信使是直接嚷嚷开来,而且还没有带书面的信,所以是真是假还要值得商榷,如今皇上已经召集内阁大学士们去商议了,我可没有权限决定这样的事情。”见者山君一下子露出了极其惶惑的表情,他就突然话锋一转道,“但是有一件事定了。”

他瞅了一眼侍立一旁,眼睛和耳朵却分明正十分在线的礼曹参议,轻描淡写地说:“从今天或者最晚明天开始,我大概要给者山君你做几天老师。当然,我说的话,你可以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因为学习这种事,是勉强不来的。”

第一百八十章 设套和再发难第两百一十四章 你儿不如我儿,他爹胜过我爹第四百五十八章 任是无情也动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五百三十六章 依依第二百七十五章 打探和分班第七百九十二章 今夜不能眠第一百七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二十七章 何方高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捣黄龙,绝妙捧哏第一百三十六章 赵园本是大观园第八百四十六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六百四十九章 假打不如不打第二百九十章 举一反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拍案第三百七十三章 移镇的背后第四百三十二章 任劳任怨老黄牛第五百六十八章 谁是奸佞小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从不甩锅王大头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人转?第七百八十二章 诱之以利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课题的代斋长第七百五十七章 称呼,谗言第三百九十七章 述而不作?第七百七十五章 捧场,头铁第五百二十章 找麻烦的天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和叛贼探讨学术问题第七百二十九章 同去凑热闹第三百一十六章 确实有问题!第三百八十七章 吃穿二字第七百一十四章 相似却不同第六百九十四章 动人第两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绵绵情话第八百零二章 不轻狂,枉少年第五百九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一百二十四章 唐时有个和尚第七百五十六章 降伏第二百四十五章 让轿第二百七十六章 对调第七百一十二章 墙倒众人推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挂东南枝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乱第一百零六章 寻人司礼监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山更有一山高第八百二十七章 撒泼遇铁板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魔王驾到第一百七十二章 戏到一半乱纷纷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闹事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七十三章 谁误人子弟?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五百三十一章 婚期第两百零六章 终非同路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戏到一半乱纷纷第四百五十五章 敲人头壳问配方第四百五十四章 从人参果到芋圆第一百五十四章 念头通达第七百六十五章 夜行第七百八十八章 武人之心第七百零一章 性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秋风扫落叶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也很绝望啊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条道走到黑第三百七十七章 撒手掌柜最轻松第十三章 暂住变长居?第四百七十章 方程第七百八十章 请君入瓮第二百六十七章 其疾如风第三百三十三章 顶尖的吃货第二百九十七章 骑牛和农事第七百六十八章 宗师,求救第二百七十章 使耕者饱腹,织者无寒第三百四十二章 谁人不解风情?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明正大!第四百九十八章 海上镖船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人带刺第六百六十三章 九出十三归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辈子白活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所求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头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七百一十七章 同心,异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课题的代斋长第八十六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四百七十一章 慈父和严师第七十六章 没功名没出身?第两百零九章 劳烦张博士多多费心第二十一章 有智慧的陆猪头第五百七十七章 石破天惊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两百二十七章 说来就来第五百四十章 礼未行而行第五百八十八章 秋后算总账?第三十八章 最美丽的误会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剑,别小气第一百五十九章 谁家千金慕贤郎第四百五十章 张寿的加赛题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门?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