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看那张喷火的老脸么
肖九岐闻言顺着傅元令的目光望过去,仔细一瞅,思量一下这才说道:“这人是谭贵妃身边的总管费林。”
傅元令还是谭贵妃宣召她进宫那次跟费林远远地见了一面,这大晚上的只觉得眼熟一时间没认出人来。
“费林不在宫里伺候,来这里做什么?”肖九岐嘀咕一句,“肯定是谭贵妃又出什么幺蛾子。”
这话一落地,就看到费林已经找到了罗长英,在他面前不知道说了什么,傅元令二人就看到罗长英转身进了船舱,再很快的皇帝也出来了,急匆匆的下了大船,坐上小艇离开。
傅元令看着肖九岐的神色不好看,心里也叹口气,皇后娘娘还在湖上呢,皇上就怎么走了。
俩人现在也不好走了,肖九岐看着傅元令眼中带了些委屈之意,“我不能陪你了,我得先把母后护送回宫。”
原想着今晚上要陪她一直到回府的,结果现在……
“去吧,要不要我陪你过去?”傅元令琢磨着皇上扔下皇后就走了,这会儿大约去见皇后娘娘,也会让娘娘面上尴尬,自己还是别露面了。
“不用了,你忙你的,早些回去歇着,别太累。”肖九岐难得细心的叮嘱道。
傅元令伸手给他整了整衣裳,笑着说道:“我知道了。”说完,傅元令招手,随即就有船划过来,傅元令看着肖九岐上去离开。
肖九岐站在船头上,就看到夜色下的傅元令带着温柔恬淡的笑容凝视着他,映的她明艳的五官都温柔起来。
肖九岐对着她摆摆手,看着傅元令回了船舱,小船渐渐远去,这才收回自己的目光。
傅元令坐着小船先去了文会那边溜了一圈,没发现什么问题,又悄悄的离开。
戚若重跟元礼果然都没走,一直在盯着,见到傅元令二人都有些高兴。
傅元令简单的问了几句,知道只有几个地痞来闹事,转瞬就被衙役带走没起多大的风浪,自己也是松口气。
“大姑娘,你赶紧回去休息吧,马车都准备好了,元智她们都等着呢,这里您就放心吧。”元礼有点心疼的看着大姑娘,这阵子太累了。
傅元令确实有些疲累,就道:“那好,我先回去,有事情记得通知我。”
“是。”元礼亲自扶着大姑娘上了马车,又叮嘱元智跟元信几句,看着马车离开,这才转身离开。
伯府的人早早就回来了,毕竟太夫人年纪大了,经不得太闹腾,傅元令回府的时候静悄悄的,回了自己的院子洗漱过后,就进了帐子躺下。
费林……
梦中没少跟谭贵妃身边的费林还有宿嬷嬷打交道,这二人上行下效,其实对她并不怎么尊重,大多时候还奉了谭贵妃的意思为难她。
所以,她心里极其厌恶二人。
现在费林出现在这里,必然是谭贵妃出了什么事。
这种事情,谭贵妃能出什么事情让皇帝扔下皇后就直接回了宫?
傅元令翻来覆去到后半夜才睡着,等到了第二天醒来就知道为什么了,谭雪薇在中秋节小产了,谭贵妃得了消息惊怒之下晕了过去。
纵然傅元令猜测着谭雪薇这一胎生不下来,但是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没了,这才查出有身孕多久?
傅宣祎已经生了皇长孙,要是谭雪薇再生下肖霆的嫡长子,梅莹玉就算是顺顺利利生个儿子,这前程也不大光明。
只要谭雪薇生不出嫡子,梅莹玉的孩子将来就能跟傅宣祎的儿子争一争。
再说,傅宣祎怀孕时几次遇险,以她的性子有机会报仇绝对不会放过。
所以……
傅元令猜着这件事情只怕梅莹玉跟傅宣祎都出了手,不过想起梅家的作风,应该是梅莹玉主导,傅宣祎顺水推舟。
吴王妃小产的消息很快地就传遍了,谭贵妃震怒要彻查,谭家也闹着要查,一时间吴王府里就更热闹了。
闹了两天,皇长孙被折腾病了,几个太医往吴王府连夜守着,整个上京都被吴王府的家事吸引住了目光。
据说傅宣祎抱着皇长孙跪在吴王跟前磕头,说是王妃的孩子没了,如果一定要拉着皇长孙陪葬,她们娘俩就碰死在王妃门前。
傅宣祎哭着请了吴王去她的院子,看到里面被翻得乱七八糟,屋子里一片狼藉,皇长孙的衣裳被褥更是被扔了一地,吴王大怒,把闹事的谭家人都赶了出去。
傅宣祎生产时本就身体亏损,这么一闹跟儿子一起躺下了,吴王心怀愧疚,顾不上小产的王妃,一直陪在傅宣祎母子身边。
傅元令听说谭贵妃知道后气的眼前发黑又晕了。
真是好大一场热闹。
从头到尾没有梅莹玉什么事情,傅元令微微眯眸,果然梅莹玉不是个简单的,这是滴水不沾啊,这手段厉害。
肖九岐绘声绘色的跟傅元令讲述玉芙宫那边的热闹,“你是没看见,谭贵妃那脸色真是精彩极了,我长这么大就没见她这么倒霉过,活该。”
傅元令想了想,看着肖九岐问道:“这件事情皇上就没说什么?”
“老头能说什么?儿子后院的事情,也就是母后跟谭贵妃好插手,但是母后才不管他们家的烂事儿,闹得越厉害越好,让谭贵妃自己折腾去呗。”肖九岐喜闻乐见,简直是要举双手加油。
傅元令就道:“娘娘不管也好,吴王府的事情,娘娘不管做什么都落不得好。”
肖九岐看完热闹,这才跟傅元令又说道:“你之前说的那件事情我跟母后说过了,母后同意,你什么时候用人直接说一声就是。”
傅元令高兴地说道:“这可是个好消息,我得先去秦府看看情况再说。”
肖九岐“啧”了一声,秦溢这人脾气又臭又硬,他是一点也不想跟他打交道,“到时候跟裴秀说一声,让他把人给你送来。”
反正他是不去秦府的,去干什么?
看秦溢那张喷火的老脸么?
反正这些名门大臣,一向对他横鼻子竖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