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少年名将

“臣赞成。”一听说能够给户部节约这么多资金,并且还能赚钱,守财奴高静明马上出来赞成道。

“臣等赞成。”

侯君集、李道宗、张亮等军方将领十分高兴,作为军人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无仗可打,只要有战争存在,军方才能够显示出他们的重要价值。

魏征也说道:“原来是这样啊!臣赞成。”

“臣附议。”

“臣附议。”

大臣们纷纷说道。

如今的大唐人,都有着泱泱大国的心态,他们傲视天下,把战争看做旅游一般,很少有人反对。

接着,李佑说道:“不仅如此,我还准备出兵倭奴国。”

这次,没有认出来质疑了,大家都等着李佑往下说。

李佑说道:“为什么要出兵倭奴国呢?有人会说了,你儿子是东瀛列岛郡王,这是给你儿子打天下呀。你们还别说,我还真有这个想法啊,我儿子快四岁了,马上就入小了,我这个当爹的,要给他准备一份贺礼啊。”

唐朝男子年龄段划分:出生为黄,人们常说的黄口小儿就来源于此。4岁为小,16岁为中。21岁成丁,也就是开始承担赋税、兵役和劳役等社会义务了。60岁为老,不再承担国家义务。

“哈哈哈哈。”大臣们一阵哄笑。

李佑说道:“众所周知,高句丽、百济已经并入了大唐,新罗已经臣服了大唐,朝鲜半岛也即将开始经济建设。

东瀛列岛距离朝鲜半岛很近,如果不彻底拿下倭奴国,他们随时可以对朝鲜半岛进行侵扰,大家还记得多年前倭奴国袭扰我登州地区的事情吧。

我大唐海军不可能长期停留在朝鲜半岛和九州岛,因此必须彻底解决东瀛列岛的问题。

还有,朝鲜半岛急需展开大规模的移民行动,那些旧军队要给他们找个出路,攻打倭奴国正是发挥他们作用的地方。

攻打倭奴国前期是要花一些钱的,不过也会获得巨大的回报的。其它的不说,倭奴国有着天下最大的银矿之一……”

从1562年到江户时代这漫长的400多年时间里,位于本州岛根县大田市的石见银矿是东瀛列岛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银矿,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产银国,以至于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产自那里,东瀛列岛也因此被明朝人称呼为“银群岛”。

此时,白银比黄金贵,大臣们一听这个,都激动起来了。

“打,臣赞成。”

“臣附议。”

“臣附议。”

“嗡嗡嗡。”大殿上议论纷纷。

李承乾很高兴,眼下的朝堂比起以前的朝堂,有了更大的进步,人们尽管也会有不同意见,也会有争论,但是却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帮派之间的恶意攻击。朝堂干净透明,空前的团结。

出兵岭南道和倭奴国的决定就这样通过了。

李佑决定带着大将李道宗、薛万彻,侯成、高通和5000名飞虎军、登州都督府的1万原东征军、程处亮的百济都督府的1万唐军,以及5万名高句丽新军、新罗和百济各2万军队,海军大部,参加攻打倭奴国的战争。

此时,九州国拥有3万军队,在那里还有2万高句丽新军。这次参与作战的军队总兵力达到了20万人,海军舰艇231艘。

军费从各国捐献修建永安宫多余的资金中拿出了1200万贯,新罗和百济各负担200万贯,扶余国负担100万贯,在百济、登州和济州岛建立了后勤补给基地。

西北王府。

李佑开始准备东征倭奴国的事情了,西北王府门庭若市,军方将领纷纷前来请战,或者为自己的之侄争取参加这场战争。

这天下午,在王府的客厅里,三位年轻的军官正在等候李佑的接见。

坐在靠近门边的一人名叫李谨行,22岁,浓眉大眼,身材高大魁梧,22岁,靺鞨(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名,今牡丹江一带)人,蓍国公突地稽之子,现任监门卫正八品队正(散官正六品振威校尉)。

从左到右第二位叫王方翼,23岁,中等身材,身材粗壮,方脸盘,皮肤较黑,并州祁(今祁县)人,其祖母为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王仁表之子,现任金吾卫从八品旗牌官。

第三位叫程务挺,21岁,中等偏高身材,眉清目秀一表人才,洺州平恩人,东夷都护程名振之子。现任监门卫正八品队正。

这三位可是后来威震四方的大唐名将,现在是藉藉无名下级军官。

这三位小将出身贵族,一个个傲气十足,可是他们听说西北王殿下要接见他们,却一个个激动不已,按时来到了西北王府。

不久以后,正在西北王府的李道宗陪着李佑过来了。

李谨行等三人急忙起身行礼说道:“臣等见过西北王殿下,见过李郡王。”

李佑招呼他们坐下,跟他们闲聊了几句家常,问道:“我这次要去打倭奴国,你们可愿意跟着去吗?”

李谨行等人可是名将种子,他们的心中早就充满着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渴望,马上一齐回答道:“臣等愿意。”

李佑笑道:“你们愿意,家里也愿意吗,要不要我替你们去说情啊?”

三人急忙说道:“不用,父母大人都会同意的。”

李佑可是百战胜将,或者说是福建,他可是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跟着这位王爷稳稳地一场军功,何况在大唐李佑现在是第二号人物,而且这位王爷护犊子,多少人想跟着他混,只要能够跟上了他,前途无可限量,那可是千年修来的造化,他们的父母巴不得呢。

李佑笑道:“好啊,你们这次是想直接带兵作战,还是留在我的中军当个参谋啊?”

“臣等愿意带兵作战。”三人一齐说道。

李佑说道:“这就对了,我看好你们,以后就跟着我征战吧,将来一定会成为我大唐名将的。”

三人激动不已,一齐说道:“臣等愿意追随王爷,万死不辞!”

李道宗说道:“王爷能够看中你们,这可是你们的造化。这就回去准备吧,后天到我那里去报到。”

“是,郡王阁下。臣等谨遵将令。”李谨行等人兴奋地告辞离开了。

李道宗好奇地问道:“殿下,您怎么看上他们几个了?”

在长安的大唐勋贵子弟多如牛毛,即使是名将子弟也是一抓一大把,李道宗不知道李佑为什么会看上他们几个,他可是知道李佑看人的眼光的,在他的手下牛人辈出,薛仁贵、刘仁轨、王玄策等人各个名震一时。

李佑没法说为什么,他笑道:“李端就很不错嘛。”

李道宗对自己的侄子很满意,他高兴地说道:“还是殿下您调教得好啊。”

高桥九美子原本只是想着让李佑帮助她的父亲和哥哥,争取一些军费和军械物资什么的,她实在是没有想到,李佑竟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出动几十万大军,并且亲自带队去帮助她打仗,幸福极了。她加倍地服侍李佑,把东瀛女人的温柔展现到了极致。

远洋舰队到达广州以后,要从水路到长安,大型舰船是无法通行的。陆童等人将从美洲带回来的货物换装上内河货船,乘坐吃水浅的五级风帆战列舰,从长江邗沟走大运河,再通过黄河,然后到黄河的分支通济渠、洛河、广通渠,最后到长安。

三月二十,昆明池畔人头攒动,李承乾、李佑和朝中大臣们,远洋舰队人员的眷属们以及数万长安百姓都在这里,迎接远洋舰队的归来。

哈米德、慕容钵和裴迪兰等人以及李承乾和李佑等人的妻妾也跟着过来看热闹。

“来了,来了!”有人激动地喊道。

上午10点,远处白帆点点,一只船队出现在人们的眼帘。

第八十六章 除了二傻子,就是他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人指点第六百三十六章 致命的秘密第三百五十张章 超级诱惑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国的真正含义第三百四十三章 称心第一千零八章 唐朝来客第七百零八章 天火焚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聪明的海盗第六百三十四章 好了,你赢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难缠的崔氏第一百五十五章 番邦使团第七百九十五章 愤怒的松赞干布第七十六章 赚钱短平快第七百七十七章 鬼使神差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神奇的王爷第九百二十六章 给他点颜色看看第九百八十九章 圣宫第五百五十七章 排名第一的治愈手段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家不见第二百六十八章 王八蛋的威力第八百九十四章 箭在弦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我跟他不死不休第八百五十九章 消于无形第四百三十八章 神童狄仁杰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正的战略意图第五十五章 简直是佛昂第三百一十三章 还有什么意外第三百九十五章 朕决不轻饶第六百三十五章 你不相信王爷的智慧吗第三百八十四章 今后你就是我的兄弟第三百三十五章 太欺负人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李承乾的判断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恪对李佑的重要性第一百三十八章 超级明星第三百四十一章 绝对的意外第一百八十八章 千里之外抢风头第六十三章 全城押注第三百二十五章 这就是王爷做事的水准第六百七十七章 影响朝局的关键人物第九百七十一章 信任和保护第八百四十九章 我难道也不是好人吗第七百六十四章 风云突变第三百六十章 您不觉得很可怕吗第八百一十三章 心计第八百八十六章 都不是等闲之辈第五百三十四章 国家利益第八百三十五章 想死别带上我第七百章 解决李佑的好机会第八百五十三章 紧迫第八百五十九章 消于无形九百五十七章 咱们又见面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李承乾的决断第六百九十八章 托孤第三百四十五章 小娘子,有人欺负你了吗第二百九十四章 幸福太短暂了第九百九十九章 好歹活一个第五百六十一章 忙碌的大雪天第四百一十一章 留在洛阳的理由第七百四十五章 坟茔事件第六百七十三章 沉甸甸的责任第三百三十一章 练兵的绝好机会第九百一十六章 吃饱了撑得第二百四十六章 高级秘籍第八百四十四章 十分顺利第一千零九章 百年海军第一百七十章 中招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我跟他不死不休第九百七十六章 多派点儿船过去第三百三十三章 铁浮屠出击第四百二十三章 斩首行动第四百九十八章 放弃兄弟,我还是人吗第六十五章 孔颖达的惊叹第七百三十四章 移民政策第六百六十五章 泱泱大国王霸之气第三百四十五章 小娘子,有人欺负你了吗第二百三十四章 欢迎弹劾啊第九百六十七章 穿越者的贡献第九百八十一章 怀璧其罪第三百三十六章 何去何从第六百四十五章 狂热的大唐第六百四十章 王爷,小的是黑豹啊第四百三十二章 李泰的秘密第一百二十三章 殿下,你这可不对了第五百零五章 长孙皇后的赌注第七百五十九章 任我行的创意第五百零三章 撬开蛋壳第七百九十五章 愤怒的松赞干布第一百零四章 像听评书一样过瘾第三百三十三章 铁浮屠出击第二十一章 隔壁王寡妇第二百六十一章 终于开窍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古老的漕帮第二百七十一章 戏演得真好第九百八十四章 罗马人给我等着第六百六十六章 闪电战第五百七十四章 机敏的李世民第二百章 神迹第四百三十七章 怀英是谁第三百四十三章 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