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天问(五)

李隆基听到此处微微一怔,良久才反应过来高力士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

“元一,你刚才说,说什么?长安,长安收复了?”

李隆基难以置信的盯着高力士,沉沉发问道。

“哎,哎,前些时日郭子仪大将军领着朝廷大军一举击溃了崔乾佑部叛军,长安城收复了!”高力士显然也是十分激动,连连应着:“陛下,如今长安收复,新皇要接您回长安呢,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李隆基听到此处,脸色一下子变得阴沉了下来。

“朕不愿意回去,朕不愿意见到那个逆子!”他兀自背过身去大口喘着粗气,因为极度愤怒连带着面颊上的胡须都颤抖了起来。

若不是因为那个逆子,玉环也不会死,磷儿也不会死,太多的人都不会死。就是因为,因为这个畜生作出这般天理难容的事情,才害死了这么多的人!

“陛下,您看,您看”高力士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沉叹了口气,良久才挤出一句话来:“便是平常百姓家,好讲究父子相距呢。这长安城可是您的家啊,如今长安被官军收复,您怎么能不回家呢?”

李隆基冷哼了一声,一挥衣袖道:“家?那儿如今是那个逆子的家,不是朕的家!迎接朕回去?怕是那个逆子见朕独自在蜀中住着,心中不安吧?”

高力士才一出口他便猜出了李亨心中的打算,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心思唯有自己清楚,如今那小子登了帝位却心中发虚怕朝中有人说他得位不正,这才要把自己接回长安好生拘管着!

“陛下,看您说的,新皇,新皇再怎么也是您的儿子啊。这天底下,哪里有儿子对老子不孝敬的道理?”高力士被李隆基这一将逼了急,一时拿出了寻常百姓的土话跟太上皇讲起了道理。

“更何况,您来蜀中本就是巡幸,既然是巡幸就总要回去啊。如今长安城已经收复,您若是不回去,史书上又该如何记载?”

李隆基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朕不在乎!现在是那个逆子掌权,史书写的如何又与朕何干?”

高力士叹了口气道:“陛下,便是为了永王爷的一家妻儿,您也得回长安啊。新皇那边已经是网开一面了,若是您执意不回,恐怕”

李隆基闻言蹙起了眉:“你的意思是,朕能落得这般下场还要感谢那个逆子?哼!磷儿的妻儿有朕护着,朕看谁敢动!咳咳,咳咳”

李隆基一时气血上涌,憋得面红耳赤大声咳嗽了起来,吓得高力士忙俯身上前替李隆基捶起了背。

“陛下,您看您这又是何苦呢?您回到长安,小王爷和王妃得以安享天年,这不是顶儿天的好事吗?您要以大局为重啊!”

“朕偏不!朕倒要看看那个逆子还能干出什么勾当!难不成他还要学炀帝亲手弑杀父君?”

李隆基执拗起来也不是常人能够说动的,此番来了气看来是要与李亨抬杠抬到底。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国难存二君。自从新皇在灵武登基以来,蜀中这边儿的政令便没什么人听了。丧失了权利最直接的后果便体现在说话的分量上。由于不能再直接封赏官员,李隆基明显感觉到剑南道官员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碍于君臣之礼有些话不好说到明面上,但在供物的规制上确是下降了不少。

想他李隆基执掌大唐江山四十余载,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臣子没驾驭过?这般的小心思,如何能逃得过他的眼睛?

“看您说的,看您说的!新皇要是存了这样的心思,那便是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便是老奴,老奴也要替您讨要个公道!”

知道李隆基正在气头上,多说别的非但没有益处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高力士只得向李隆基递上一叠软话。

“哼,这还差不多!”李隆基听李亨被高力士骂的狗血喷头,只觉得心中稍稍舒畅了些。心情平复了下来,他便开始认真考虑高力士所说的话。不回长安是绝对不可能的,首先自己那个宝贝儿子绝对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总会千方百计的把自己‘迎回去’。其次,自己在蜀中待得也并不愉快,长安毕竟是帝都,在那边住着对自己的身体是有益无弊。只是凡事都得讲个条件,此事自然也不例外。自己那宝贝儿子想接自己回长安“尽孝”当然可以,但要拿出一些诚意来!

“要朕回去也可以,不过他得保证不能加害磷儿的妻儿!若是他不回去,朕便是拼将了这副老骨头,也要向天下人讨要一个说法!”

李隆基说的激动,径直挺起了身,连带着轻咳了几声。

“咳咳,咳咳”

“陛下,这点您就放心吧。永王爷虽然被夺了王爵,但不是没有波及到小王爷和王妃吗?日后虽然小王爷不能承袭爵位了,但依着前朝惯例封个州别驾还是可以的。”

高力士说的不错,国朝屡有父子相残,逼宫夺权的事情发生,可以借鉴的例子确实不少。便拿太宗文皇帝来说,他的首位太子承乾谋反未遂后被贬为庶人,徙往黔州。太子的爵位被剥夺后,他的两个儿子自然也就成了庶人。但毕竟是皇家的孩子,太宗文皇帝心中生怜,便分予两子一州别驾的官职,也算是尽到了最后一份心意。

既然前朝有现成的例子,怕新皇也没必要在这样的小事上纠缠吧?毕竟现在木已成舟,端坐在大明宫中的是老人家,难道他还害怕几个乳臭未除的半大小子会造反谋权?

“希望如此吧!”李隆基苦笑着摇了摇头,声调里满是哀然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经过半月的跋涉,太上皇李隆基的銮驾终于抵达了帝都长安。

从明德门入长安,行走在朱雀大街上,李隆基不由的唏嘘慨叹了起来。

此时长安城已经被官军收复了一月,一切似乎又恢复了战前的样子。

曾经被战火摧毁的房舍复又重建了起来,并辅以更优良的木材;曾经被鲜血染红的坊墙被再次粉刷一新,宣示着大唐的新生。一切都昭示着叛乱即将被平定,大唐中兴在望,但李隆基却总觉的这之中少了些什么。

是什么,这之中究竟缺少了什么?

是人心啊!

李隆基顺着萧索的街道望过去,只见来往的百姓皆是瑟缩着身子,竭力使自己走到快一些。他们的面颊上再也看不到当初那灿烂的笑容,再也看不到那份从骨子里透射而出的自信。

现在的长安城百姓,拖着一张木然的面孔,刻意的将自己包裹了起来,生怕受到旁人的觊觎。

他们是受伤受的太深了啊!

李隆基苦笑着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他早就听说官军收复长安时曾经向回鹘人借兵,而回鹘人出兵的条件很简单那就是城破之后土地归大唐,而钱帛女人悉数归回鹘所有。据说长安城破后,回鹘人疯狂的在城中劫掠了三日,这三日的所作所为甚至比叛军还残暴。

怪不得长安城中变得这么冷清,怪不得百姓的面上没有了一丝一毫的荣光。

李隆基不忍再看下去,朝马车外侍候的高力士摆了摆手,示意加快行进

太上皇的马车停在了大明宫丹凤门前,前来相迎的是个他老人家从没见过的将领。

很显然,这短短的几年内,新皇已经将禁军从里里外外清洗了一遍,这之中该是再没有李隆基能够认识的人了。

“太上皇,陛下遣派我接您入宫!”那禁军将领冲李隆基拱了拱手,恭声道

ps:其实一直想细细剖析李隆基当时的心境,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其实我觉得人还是经历的多了才有震撼感吧。

第12章 论道(二)第52章 山海(五)第55章 山海(八)第69章 碑界(三)第68章 采薇(五)第43章 长啸(三)第51章 取舍(三)第13章 执守(三)第86章 逐日(一)第48章 袍泽(九)第2章 槐香(二)第41章 天方(四)第38章 荒野(三)第58章 破晓(二)第63章 天威(一)第28章 解鞍(一)第7章 乱世(七)第12章 早春(一)第50章 汉匠(三)第46章 长啸(六)第10章 城南(十)第4章 上元(四)第60章 尚农(四)第78章 万里(六)第38章 荒年(三)第78章 大贼(三)第8章 杜宇(三)第78章 万里(六)第44章 天方(七)第19章 佛蛊(七)第23章 卧冰(五)第11章 执守(一)第16章 早春(五)第53章 取舍(五)第53章 天问(五)第66章 天威(四)第2章 江左(二)第26章 浮沉(四)第55章 山海(八)第14章 朔风(四)第61章 洛书(五)第40章 无言(二)第53章 取舍(五)第43章 无言(五)第3章 上元(三)第25章 青谶(七)第10章 凭栏(四)第3章 乱世(三)第60章 尾声一第10章 杜宇(五)第26章 斩蛟(二)第34章 因果(四)第3章 槐香(三)第29章 行者(四)第78章 万里(六)第16章 鼓刀(六)第3章 武陵(三)第32章 夜战(一)第15章 朝歌(五)第39章 流年(六)第77章 万里(五)第17章 朔风(七)第26章 浮沉(四)第12章 鼓刀(二)第1章 武陵(一)第55章 流火(五)第54章 暮夜(一)第15章 早春(四)第39章 始乱(五)第30章 国子(四)第10章 盛世(十)第10章 凭栏(四)第66章 破锋(五)第42章 击筑(三)第57章 捭阖(三)第12章 执守(二)第71章 起死(三)第39章 无言(一)第5章 槐香(五)第10章 盐道(四)第95章 正邪(八)第85章 血袍(十)第12章 盐道(六)第77章 血袍(二)第4章 武陵(四)第89章 逐日(四)第90章 正邪(三)第73章 社稷(五)第30章 送魂(八)第39章 忘机(六)第15章 朝歌(五)第34章 忘机(一)第70章 天威(八)第48章 沧浪(七)第9章 杜宇(四)第4章 武陵(四)第23章 浮沉(一)第18章 朔风(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