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欲擒故纵

此时殿上,杨广就如昨夜三人商议好的一样,当杨坚否决了由天子以及太子统军出征后,杨广又抛出了一个人选。

“儿臣还有一个人选,可由汉王挂帅,统领我大隋百万精锐,讨平突厥!儿臣还保举由尚书左仆射高颎为长史,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司马!”

杨坚一听这个提议,眉头直接就皱了起来,东征一战,三十万人马连高句丽人影都没见到,就死的差不多光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兵败而还后,杨谅和高颎还打起了嘴仗,相互指责,这使杨坚十分不满。现在杨广提议这两人搭档统军,杨坚一下子就觉得不满了。若没有杨广提议,其实杨坚心里也一直考虑由高颎来出任这样一个协调者的,但是现在杨广一提议,他却马上就在心里否决了。

如果说杨坚对高颎的否决,还只是因为去年东征一战的战败,而导致对老伙计有些不信任外。那对于汉王杨谅,杨坚可就真的是根本的不信任。养在京师二十余年,去年送到并州上任时,他对这个儿子是很充满希望的,但经过去年东征一战,他已经看出来,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其实就跟京师里那些豪门的纨绔子弟一样,面上光鲜而已。打仗输赢本是常有的事情,可关键是儿子在战后的表现,没有半点反省检查的意思,反而只是一味的推卸责任,指责高颎,根本就不肯承担半点责任,这个儿子还太年轻,还缺历练。在即将开始的大战中,他是不适合出任统帅之职的。哪怕只是名义上的统帅。

还没等杨坚否决,杨谅已经跳了起来。大声道:“启禀父皇,儿臣最近身体不适,恐难以担此重责。”

杨坚脸色有些难看,杨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不肯出战,表面的太差劲了。

“陛下,既然汉王身体不适,儿臣还想举荐一人,赵王原为武州总管,屯兵塞上。去年以微弱之兵,先后屡屡击败突厥骑兵,指挥有方,有勇有谋。赵王身为皇家嫡长孙,当此朝廷用人之际,儿臣以为,赵王正好有国效力,以报陛下宠爱之恩。”杨广继续举荐道。

易风也连忙站起来,推辞道:“为国效力。敢不尽心,然臣不过弱冠,不过曾在边塞上建立过区区小功。如今之战,关乎国朝命运。臣何德何能,能统领全军?臣请求陛下,但求授一先锋之职。为陛下冲锋陷阵既足矣!”

杨坚看了看易风,最后也轻叹一声。“赵王不失勇武,亦不乏谋略。然终究年少,缺少资历声望,并不适合出任三军统帅。”说着,杨坚扫了眼殿中,满殿之内,上柱国、总管不下百员,但多数不是已经老迈,就是年轻的过份,许多柱国这样原本的大将之职,现在却成了许多勋阀之后的荫官。也还有些不错的将帅,贺若弼、史万岁、韩僧寿、杨素、高颎、崔弘度、韦冲等,奈何他又不放心将如此权柄授予一外臣之手。

真正能让他放心的也就是几个儿子了,连清漳王杨雄这样的宗室,他都很难放心。可几个儿子中,太子无能,汉王无胆,秦王病蔫蔫的,蜀王倒是跃跃欲试的模样,但这个儿子勇则勇矣,太过凶悍,并非率领全局的人选。如此一来,满殿之中,能符合他心意的一时间倒只剩下了一个次子杨广了。

看着杨广,杨坚突然觉得晋王越想越合适。首先晋王早年有过统兵伐突厥的经历,后来更是担任过统领平陈五十余万大军的经历,可以说,杨广实在是有些太适合担任讨伐突厥的统帅了,若他不合适,就再没有其它人更适合。而且他又想起年初议伐高丽之事,当初杨广一开始是自荐统兵的,但后来南越夷人叛乱,杨广抽不出身来。他任命杨谅为帅后,晋王还数次上表说汉王不适合统军,又说了好多关于东征的建议,比如当选在秋后进军,又如当加强粮草运送能力,加强防疫等等,可惜他当时都没有怎么重视。结果,最后东征三十万大军连个高句丽鬼影都没看到,就先发疫症再遇风暴、暴雨,然后是断粮,最终几乎全军覆没而返。

越想杨坚就越觉得杨广适合,最后忍不住一拍御案,“朕已经有了一个最好的统帅人选。”

这个时候,其实不用杨坚说,大家都已经差不多知道了这个人选是谁了。高颎坐在那里,心里不由直叹气,眉头紧皱着。失策了,他感到自己今天十分失策,从头到尾,一直被杨广掌握着主动权,被他牵着走。本来他想要自请统军,谁知道杨广却十分聪明的把他和汉王那个无能的家伙绑在一起举荐出来,一下子就被皇帝给否决了。再加上先前连续举荐天子、太子、以及后来的杨林,这到最后,适合的人选都推出来被皇帝否决了个遍,剩下的也就杨广最合适了。

本来高颎是打算自己先举荐杨广统军,然后再由兵部尚书柳述等人反对,再由他们举荐太子挂名统帅,然后由自己来担任长兄,实际统军。谁知道,最后却成了这么一个结果。

这时杨坚已经在御案前缓缓说道:“晋王杨广,素来贤明,能文允武,开皇三年曾统兵讨伐突厥,开皇九年,更统领一百零九总管五十一万大军伐灭南陈,数次统兵,皆不负重托。如今与突厥大战在即,正需晋王这样的宗室用心效命,为国杀敌。朕意已决,以晋王广为北伐突厥行军元帅,总领伐突厥诸路兵马,节制各路将领。”

杨广最终被拜为行军元帅,可以说既是众人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先前大军见易风被加封赵王,上柱国、司空、雍州牧,都觉得太子地位随着嫡子回归渐渐重又稳固。因此在伐突元帅的这个人选上,都觉得晋王杨广没多大机会出任。毕竟这个统帅之位太过重要,担此之职,无疑将取得巨大威望。本来都以为,会以太子之名遥领帅位,或者不设三军统帅,而只设长史或者司马来协调各路兵马,下面再分设三路行军总管。谁知道,最终天子还是任命了一位三军统帅,并且把这个职位给了杨广。一时间,许多本来以为太子之位已经稳固的大臣们,又都疑惑起来,难道储位之争还没有尘埃落定?

行军元帅人选已定,但整个指挥机构还并没有完全。

按天子和大臣们的计划,大隋是要把几十万重兵,分成三路正兵以及三路奇兵,三路正兵是陇右、河东、河北三路大隋正兵,而三路奇兵则是河套、塞上、辽西三路大隋边军,另外还将有三路蕃兵,就是河西的吐谷浑军,草原的突利军,以及东北的奚霫契丹三蕃胡骑。总共数十万大军分成了九大部份,散布在几千里的边境上,当然不可能靠一个统帅就能指挥的了的。

行军元帅为三军统帅,指挥所有的部队,但也仅仅是整体战略上指挥而已。具体到细节,则还是得分成各个战区单独作战。因此,行军元帅之下,首先得设立三大总管,各统一路正兵,另外还得设立三位行军总管,分统三路奇兵,此外还得把三路蕃兵也划入指挥。

三路蕃人那边只须派出联络使者就行,但隋军这边却还得有三大总管和三位行军总管。这三大总管和三位行军总管,就等于是三个战区和三个方面军。都得选派能独挡一面的优秀将帅指挥。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次我大隋与突厥之战,将是一场百万兵马的大战,战线更是长达数千里之宽。粮草问题,就尤其显得重要,臣举荐尚书左仆射高颎,由左仆射居于京师,负责总统协调调度粮草辎重运输补给事宜。”杨广被当廷任命为行军元帅之后,向杨坚请奏的第一个提议,就是把高颎任命为总军需官。

杨广的这招很厉害,主动请任命高颎为总军需官,一来就把高颎排挤出了这次伐突厥总指挥部。二来,虽然杨广让高颎负责粮草军需,看似把大军的命脉交给了高颎,但这次的战事规模极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确实关系到整个大隋的命运,就算高颎想要暗中搞鬼,也根本不可能。可以说,高颎若是尽心尽力把粮草供需工作做好了,这是他应该的,打赢了此仗,最大的功能是杨广的,他高颍沾不到多少功劳。而若是军需出了点问题,有了差错,那轻则是高颎失职,重则可以弹劾高颎故意想要败战。甚至万一这仗打输了,到时杨广也肯定能把战败的黑锅推到负责供应军需的高颎身上的。毕竟战时,负责军需本就是个相当吃累不讨好的差事,做的再好,也总有不到位的地方。

杨广这一招,其实也是易风支的招,当然,杨素也与易风不谋而合,三个阴险的家伙凑一起,很快就弄出了这最阴险的一招。(未完待续。。)

第481章 野心勃勃第395章 雪夜三第183章 大贺咄罗第10章 吉时已到第323章 阻击第285章 济世安民第182章 小娘子,我认识你吗?第112章 种子第236章 贵人相助第124章 战争红利第328章 绝户计第5章 赴汤蹈刃第227章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第245章 桂香院第179章 来袭第356章 为我所用第259章 暴利第248章 房玄龄的计划第151章 瓮中之鳖第21章 乱臣贼子第490章 尽在掌控第339章 抓奸抓双第435章 高兴的太早第171章 皇长孙第28章 掌权第450章 保存实力第241章 喜讯连连第152章 退避三舍第351章 愿做太上皇第541章 分封草原第226章 借鸡生蛋第353章 父子猜忌第234章 争春第160章 兵级第446章 小心高颎第452章 处 女 战第527章 我要当皇帝第325章 无情第522章 逃第494章 送女人第25章 重口味的木兰第510章 七国来朝第309章 过犹不及第550章 战争红利第19章 **和**不如第326章 一枝红杏出墙来第457章 四面合围第562章 开拓者第465章 血战乌沙堡第273章 捉钱第233章 美人逆袭第97章 先下一城第448章 汉旗飘扬第196章 我看行第101章 坑第215章 骑三营第176章 人面虎第417章 一眼看上了第101章 坑第156章 败了第406章 代号007第322章 吊丧第131章 突厥人的反应第179章 来袭第279章 卧榻之侧第141章 前所未有第312章 美人计第162章 镇将第270章 无穷之门第541章 分封草原第84章 圣人第411章 特种部队第333章 捷足先登第21章 乱臣贼子第473章 两难选择第258章 分成第552章 防不胜防第344章 晚餐第556章 前军夜战辽河西,已报生擒高句丽第438章 燕云第533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46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第545章 懵逼的史万岁第11章 萧美娘第97章 先下一城第361章 一直向东第329章 孤注一掷第421章 抄获千万第6章 黑衣人第94章 二龙堂第200章 调●戏第302章 发难第74章 军火第40章 财色兼收第22章 同心第216章 枕边风第481章 野心勃勃第269章 一拍即合第68章 风云聚会二贤庄第346章 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