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典签李密

打仗其实就是打钱,武器装备要花钱,人吃马嚼要花钱,物资运输也要花钱。射一支箭出去就可能是好几文钱甚至几十文钱,而一场战争下来,做为大量消耗品的箭支不知道要射出去几十万上百万之多。而就算是打完了打胜了,这战后论功行赏要钱,伤残抚恤也要钱,没钱根本打不了仗。

杨坚见到韦师的奏章之后,立即就把韦师召进了宫。

“赵王真要贷款五百万给你?”

“回陛下,是民部向大兴银行贷款五百万贯。”韦师小心的指出了皇帝语中的错误,显示了一把自己的专业性。

杨坚没有在意韦帅的提醒,他皱着眉头问:“赵王不是在跟你开玩笑,他真的有五百万可以借给朝廷?”

“是大兴银行借给朝廷民部这笔钱,而且银行还要求这笔钱专款专用,只用于这次北方的战事,不得挪做他用。如果朝廷同意这条,那大兴银行愿意以比市场利率更低的年利率六分借款给民部五百万贯,所有钱分五次支付,每次一百万,一个月内付清。所有的钱,按绢五金三银二铜一比例支付。”

“大兴银行不就是赵王的产业吗?这小子,哪来的这么多钱可以借贷。”杨坚还是有些难以相信,如果说是五万,五十万他都相信,可一下子要拿出五百万贯来,哪怕是绢五金三银二铜一的比例支付,可终究这也是价值五百万贯的金钱啊,赵王哪来的这么多钱?

韦师从易风那里回去之后,也是又做了一番功课的,因此这个时候马上回道:“大兴银行并不是赵王一人所有,京中诸多豪门大户巨商多有参股。据就大兴银行本金就有五百万贯,此外,大兴银行不仅借贷还有储蓄业务。他们用比借贷低三倍的利率吸引了大量的京师百姓到银行储蓄存款,然后再用储户的存款来放贷。另外。京师的大兴银行其实只是北方银行的一家分行而已,在天下各州大城,还有许多新开设的银行,大兴银行完全可以从这些银行调款来完成大额借贷业务。”

“各地的银行都是赵王的?”杨坚听了心中一惊。一个大兴银行就能随时拿出五百万来放贷,若是天下各地还有许多这样的银行,而且都是赵王的,这也有些太惊人了。

韦师如实回答道:“据微臣所知,现在各地有大约三十余家地方银行。他们都是北方银行的分行。不过这些分行与总行又是相互独-立的,有不同的股东,总行北方银行在各方有股份,相当于是各行的一个股东,各分行与总行之间又有比较复杂的一套合作模式,微臣一时也说不清楚。但,赵王是北方银行的大股东,因此也可以说,赵王也是各地分行的股东。”

杨坚低头仔细的看着韦帅所写的奏折,看着上面的一个个条款。良久后将奏章合上,叹了一声:“当初赵王向朕提议,说各地官府用公廨钱放贷。早已经不再是便民之法,反而成了害民之举。朕派人调查之后,发现确实如此,最后下旨禁止各地再以公廨钱放贷。后来赵王又向朕提议,由朝廷少府寺或者户部出面,建立直属朝廷的银行,吸取天下百姓的闲散资金,然后再借贷给有需要的商贾百姓,利民利国。当初朕认为这是与民争利之举。朝廷实不当为之,因此最后没有同意。赵王又向我奏请可以让私人建立银行。经营存贷业务,朕也就同意了。只是朕从没有想过。短短的时间里,赵王就真的把这些银行建立起来了,而且还马上有了这样的规模。到了今天,朕要用钱,一国之君,天下之主,反倒是要向他借钱了。”

杨坚长叹一声,宣赵王。

王海在一边早听的暗自心惊,他想来,赵王也太大胆了,就算有钱你也别这样显摆啊。没听说财不露白么,好嘛,你不但显摆,还显摆到皇帝面前了。拿钱借给皇帝,还一借就要借五百万,你真是胆大的没边了。你就不怕皇帝看到你这么多钱后,心里不痛快么。当下听到皇帝宣赵王,连忙主动请命接了这个跑腿任务。

一路上王海心忧如焚,赵王你作死不要紧,可是这不要连累我啊,咱家前些天才刚投了十万贯棺材本进大兴银行,你转眼间就来了这么一出,这是要害死我啊。

他现在开始后悔了,觉得赵王平时看着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现在却这样糊涂呢。你难道不知,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往年里,若是遇到个灾年,有大户人家敢私自放粮救灾,那都是收买人心的罪名。你现在开一个银行,不但把利息给降了许多,还前所未有的给存钱的人利息,这已经有收买人心的嫌疑了,你现在还要借钱给朝廷,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一见到易风,王海立即哭丧着脸道:“赵王,大事不好了,完了!”

“王内侍为何如此慌忙,何事完了?”

等王海急急忙忙把事情说完,易风倒是不慌不忙的笑笑:“王内侍勿惊,皇帝召见不一定就是坏事,且容我去面圣,相信我,不会有事的。就算真有事,我也绝不会牵扯王内侍的。”

易风进宫,杨坚一看到他就喊道:“国家用兵之际,正缺钱粮,你既然有钱,为何不献给国家,却要借,还要收利息,还要规定这笔钱如此用,甚至还敢要朕的拿矿山抵押?”

易风一见皇帝这副模样,却是心下明白这事情不会有什么大麻烦了。当下,他恭敬的向皇帝向礼,然后缓缓道:“陛下恐怕误会了。”

“误会,什么误会,你不是跟韦师说要借五百万给他嘛,哪来的误会。”

韦师在一边直翻白眼,心说皇帝你这是栽脏我啊,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我还提醒了你好几遍,说这钱是银行借给民部的。你怎么总说是赵王借给我的呢,我要借钱干嘛,何况还是五百万。

易风起身肃立。整了整衣袍,然后缓缓解释。

“陛下。首先,是大兴银行放贷给民部,其次,大兴银行并不是我私人的。我只是大兴银行的一个股东而已,大兴银行是一家私人的商铺,专营储蓄借贷保管兑换等业务,有众多股东投资建立,其经营模式也是以吸引储户资金。然后再放贷给借贷者为主。因此,这次要借给民部的这五百万,并非是我的,也并不是银行诸股东私人的钱款,而实际上是由银行吸纳的储户的存款。至于民部用矿山做抵押,也是为了降低风险,说到底还是为了保证那些储户存款的安全。”

“哼,投机倒卖,钻营取巧,奸商。”杨坚阴沉着脸下了定义。“你们这样,低息吸纳百姓的存款,然后再加息放给借贷者。甚至还要贷款者抵押,如此一来,你们不用担半点风险,坐收利息,钱生钱,钱生钱,一*商。”

杨坚向来对商人没什么好感,这跟历来的许多统治者一样,认为商人们不像农民一样耕种织布创造价值。而只是靠低买低卖进行谋利,本身没创造半点价值。因此对商人向来是没好感的,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商人们地位低下,甚至杨坚称帝后还特别下过旨意,商人和工匠不允许担任九品以上的官职,等于把工商排挤在了统治阶层。

在易风看来,杨坚的眼光和这时代的许多士人一样狭窄,这不许商人做官的旨意就跟他前几年,下旨不许五品以上官员妾,九品以上官员妻改嫁的诏书一样的不合理。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也有些理解杨坚等人的这种观念,在他们的眼里,最好就是天下百姓都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甚至世代守着自己的那块土地,一辈子不离开方圆十里,如此一来,朝廷和官府当然好管理了。如果大家都流动起来,那管理也就麻烦了。他们甚至担忧,大家都如商人般逐利,那社会的稳定性也就没了。

说到底,这其实是这个时代的限制性,毕竟眼下是中古时代,是一个纯粹的农耕时代,物资极为不丰富的时代。

但易风还是不能接受这种观念。

“陛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啊。农业是社会的基础,没有农产品的稳定供给,社会就无法稳定。工业是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行业,工业不发达,社会经济就不发达。商业是经济流通的载体,没有商业,经济就流通不起来。因此说,农工商,样样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就拿农民种地来说,如果没有工匠提供打造良好的农具,那么农民种地就提不高效率产量。粮食种出来了,但如果没有商人帮他们贩运流通,那他们的粮食就只能烂在家里,换不到其它需要的东西。陛下,天下百姓亿万,没有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完全脱离社会的自给自足,每个人都是这社会的一部份,人们各司其职,士人替天子管理天下,农民耕种粮食织布纺纱,工匠们建造房屋打造工具,商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粮食工具流通各地,这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杨坚听了这番话,对易风倒是有些刮目相看的感觉,不过就算如此,他心里依然还是觉得在社会阶层里,士人是高高在上的,农民是生产者,而工匠和商人,他们制造和贩卖,并没有士人和农民那般重要。最重要的一点,他觉得朝廷向商人借钱,很没面子,是没体统的事情。

易风看出了杨坚的心思,道:“其实朝廷如需资金周转,不用向银行贷款,也不用向百姓加税赋,还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你还有什么办法?”杨坚也知道眼下朝廷确实需要用钱,但他的观念里,除了加征战争税,或者向富人征税或者借钱,实在是没有其它的什么好办法了,总不能跟汉朝时一样,朝廷一缺钱,就卖官吧,那样的事情他做不出来。

“很简单,可以由朝廷向民间发行国债,债券上标示数额以及年限和利息,由百姓购买。到期后朝廷再连本带息支付收回。例如,朝廷现在可以发行五百万贯债券,规定三年期限。年利率为八分,债券金额可印制为一贯一张或者一百文一张。”

发行债券。这是后世相当普遍的做法。

但对杨坚和韦师来说,这却是一个相当新奇的提议了。杨坚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向天下的百姓发行债券,怎么看也比向银行的商人们贷款更体面些。不过,他对于债券的利息有些疑问,“向银行借款年利率六分,怎么发行债券年利率还成了八分。反多了两分?”两分的利率,五百万贯三年息,那就是三十万贯,向银行借三年九十万息,现在发债券三年一百二十万息,很大一笔钱了。

易风摊摊手,“现在银行的存款利息是年利率四分,如果发债券,三年期,起码得是双倍于存款利息啊。要知道。在银行,贷款基本上相当于同等存款利息的三倍了。之前大兴银行的六分年利率,那是因为特事特办。是银行对朝廷北方战事的支持。可如果是发行债券,那可是由百姓自发认领的,朝廷总不能指望每个百姓都有如此的大局观吧?”

“可他们把钱存银行只有四分年利率呀。”杨坚表示不服。

“可百姓不一定都要把钱存银行啊,他们还可以拿钱去投资,去扩大生产,收益大有可能获得更高。”

韦师这时站在一边发问,“如果朝廷发行债券,年利率八分,大兴银行是否会认购?”

易风点了点头。“我们肯定会认购一部份,这是一种很稳定的投资。虽然收益比贷款可能低,但风险也低。对于银行来说,这是健康的投资计划。”

杨坚一边听的胡子都不由的抖了起来,直接向银行贷款没面子,可如果发行这种债券,麻烦不说,到时银行一样可以购买,朝廷忙碌半天,一样等于是跟银行借了钱,但却反比直接贷款还要多付一笔不小的利息。

一番权衡得失,杨坚觉得还是直接向银行借贷比较划算,虽然心里有些不高兴,但毕竟是三十万贯的差别。

贷款协议最终签定,韦师拍了拍手上的合同,对易风道:“现在开始,赵王就是我民部的债主了。”

“别这样说,应当说大兴银行以后就是民部的服务商了。”

“服务商,这个说法不错。”韦师脸上高兴不少,一下子拿到了五百万贯的贷款,韦师立即感觉腰包鼓起来了,同时腰杆也跟着挺直了许多。“赵王的那个计划,需要多少拔款,你直接拟一个折子上来,我马上给你办了。”

易风摇了摇头,“看大司农为了这点钱也是好不容易,我也不好意思再向你伸手了。医疗计划这边,就不用大司农拔款了,我自己可以搞定。”

韦师愣了愣,“真不要?”

“不要。”易风坚决道,其实他对自己的这摊子事早有了计划,虽然确实要不少钱,但不一定就得靠民部拔款。而且别看韦师刚拿到五百万贷款,但依他观察到的,只怕自己真想从韦师那里要到满意的数额,会非常难。既然如此,那何必再去那么麻烦,干脆自己解决好了。

“赵王不是说公是公私是私,不会去银行贷款吗?”

“并非只有贷款一途。”易风高深莫测的道。

韦师有些难以理解,“赵王你不是负责这次战事的医疗药品采购吗,没钱,怎么采购?”

“我自有办法。”

送走了韦师后,易风立即让自己这个新成立的临时部门的属下展开工作,让他们向京畿以及各州县下文,公告这次官方采购项目清单,让所有想跟朝廷官方合作的商人们立即报名,来京师参与投标竞标。

这是一张很大的采购单,虽然只是负责医疗药品的采购,依然不小。毕竟这是五十万军队,甚至还有倍数民夫在内的医品准备单。光是战场急救包,易风就定了一百万份,另外还有数量更大的药品单子。所有这些,易风全都分门别类,做成了一张多达数百个的小项目,这是一张不下百万贯价值的采购单。

但易风清楚的知道,公告下发之后,肯定会有许多的商人来应标,他们绝不仅仅是看到那采购单的百万数额来,这次采购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是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如果这次能和官府搭上关系,成了公文上所书的朝廷军方指定药品供应商的话,才是最大的收益。

正是有这个自信,易风才敢不要民部的拔款,而有信心完成这次医药品采购单。

“参政,公文已经下发各州县,接下来做什么?”官厅里,易风新举荐任用的晋王府典签请问道。

易风抬头,向着年轻的典签招手:“是法主啊,来,坐下歇歇,怎么样,在我这里干的还适应吧?”

李密有些拘谨的忙点头答道:“李密多谢赵王赏识厚待,在这里一切都好,都好。”

第190章 一路向北第317章 赐婚第64章 不打不相识第384章 我下面给你吃第151章 瓮中之鳖第362章 出轨第432章 封建第308章 揣摩圣心第108章 秘密武器第63章 白马坡第223章 特科第96章 交锋第137章第410章 满满的都是算计第475章 汉王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第408章 以牙还牙第508章 改弦易辙第362章 出轨第461章 辗碎他们第232章 进击的杨谅第453章 意外抓到一条大鱼第239章 棋子第406章 代号007第289章 买买买!第87章 我又回来了第447章 易风的十三封求援信第503章 金墉第23章 盟友第321章 可敬的对手第278章 摊牌第539章 白狼城大捷第92章 开府设幕第144章 黑虎掏心第15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409章 反击第512章 荆门第349章 织一张大网第147章 鸟枪换炮第139章第441章 狼烟起 江山北望第342章 凤求凰第312章 美人计第64章 不打不相识第55章 你得娶慕容蔷薇第142章 不为鱼肉第377章 宫廷政变第468章 死路一条第53章 父子相见第560章 人头滚滚第464章 关门打狗第514章 大运河第66章 河南绿林第129章 急迫第511章 杨广归天第311章 如虎添翼第515章 亲征第520章 倒戈第442章 虎翼鹰扬第445章 易风的麻烦第125章 引 诱第95章 先下手为强第73章 地下军工坊第546章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由他去吧第53章 父子相见第461章 辗碎他们第326章 一枝红杏出墙来第383章 断开金锁走金龙第160章 兵级第314章 皇家第146章 军粮第457章 四面合围第105章 夺兵权第149章 发媳妇第241章 喜讯连连第64章 不打不相识第442章 虎翼鹰扬第328章 绝户计第84章 圣人第258章 分成第350章 请立赵王为皇太孙第538章 屠龙序章第67章 一切尽在不言中第546章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由他去吧第193章 二道沟第282章 谣言四起第488章 监国摄政第534章 皇后第488章 监国摄政第150章 谢文东第47章 猛虎、蔷薇第1章 毁人名节第58章 萧美娘的警告第391章 迟暮的王者第221章 长城军团第304章 李渊投效第38章 打脸第70章 借将第15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356章 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