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天下第二城

抵达太原之前,易风先听见了汹涌的水声,沉吟不绝。春回水暖,冰河解冻,河流高涨。

太原城左汾右晋,一条大河自太原城当中横穿而过,这并非一座寻常的城池,而是三城相连,周回四十余里,汾水穿中城而过,引晋水入经西城、中城入东城。气势恢宏、景致雄奇,城中房屋建筑鳞次栉比,层层叠叠,显露着富丽、辉煌、以及繁荣的景象,像易风一行展示其中原门户,北方中枢的重要地位。

易风不是第一次见到这座城池,但见一次惊叹一次。比起塞外的怀荒,这次连城庞大无比,比起河北重镇幽州,这里繁华富裕,比起京师大兴,这里也是生机勃勃,瑰丽大气。

望着夹杂着冰凌的浑浊河水打着旋的奔腾,易风感叹连连,太原位于河东的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加上北面的太原三关,再往北还有楼烦、雁门两座雄关要塞,可以说这里确实是天然的要塞中枢,只要守住太原,整个北方都能安稳,更能保证河南和关中两大重要地区的安全。

自魏以来,太原也一直是北朝的中枢,比起西魏入关后才重新恢复生机的关中长安。太原的底蕴更比长安深厚。周隋两代立都关中,隋朝营建新都大兴近二十年,可依然比太原城强不了多少。时至今日。若将大隋的城市排行,大兴不论政治还是军事或者经济地位,都可论第一。而第二,毫无疑问是属于太原。洛阳比不了太原,扬州也比不了太原,荆州、成都、幽州更比不了太原。一直以来,虽然大隋立都大兴。并没有公开设立陪都,但隐隐的。却也是以洛阳为东京,以太原为北京。

易风和杨雄并骑上前,尉迟恭亲自担任易风的掌旗官,鲜红艳丽的赤色旗帜上飞扬着代表易风的白色猛虎。

他们最先靠近的是太原三连城的西城。高大的西城在望,隔着河水暴涨的汾水。

一座巨大的铁索桥横架在汾水河上,铁桥很大,两岸各建有一座巨大的桥头堡,以守卫河桥的同时,兼用做铁索的固定,桥头堡内建有两只万斤铁牛耸立,十几根粗大的铁索自桥头堡墙内拉进堡内,系在大铁牛之上。桥头堡周围一里。堡高六丈,用大青石垒就,只开两门。两门上都建有六层的箭楼,每层有十八个箭窗,整个箭楼前后两面各有一百零八箭窗以守卫堡门。堡门巨大,门上还钉着一百零八个大铜钉。一遇战事之时,可以直接在门上大铜钉之间涂上厚厚的烂泥,以防火攻。增强防御。

太原城不愧为军事要塞,太原城外河上的铁索桥桥头堡就如此雄伟坚固。可谓坚不可催。而更让人称奇的是太原城有三座这样的铁索桥。出现这种情况,首先不得不说是太原城的选址上以及那条汾河与晋河还有后来开挖的那条晋渠。

太原三连城东西相连,中间是一座中城紧密的把东西两座城给联结起来。而那座南北贯通河东的汾河,却正正好的自中城的中间穿过。而晋河在太原城的西侧流过,太原从这条西侧的晋河里又开挖了一条引水渠供三城使用,这条渠道从西向东,将太原三城贯穿,与南北贯穿中城的汾河,正好十字交叉。

汾河与晋渠形成十字交叉,然后又与晋河一起形成了一个三角。

太原中原的汾河与晋渠的十字交叉上,修建了一座座落于中城之中,联通两岸的城中桥。

而在太原城西侧南面的晋渠之上,则修建了一座豫让桥,在太原城南面的汾河上,又有一座汾河桥。

“这铁索桥和桥头堡都是由晋王坐镇并州之时修建,原来只有一座浮桥,很不方便,一遇冬季结冰或者暴雨冰凌等时候,就无法过河。杨广筹集款项,修建了这座坚固的十八索道大桥,从此保证了西城与汾河西岸的畅通。后来又修了另外两座”杨雄见易风不停的打量着这座城池,笑着向他介绍。

“便民还是其次,有此两座桥头堡在,这大铁桥根本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于太原西城的防御,也有相当大的保护作用。”易风点评称赞,杨广这家伙还真蛮喜欢修这些东西的,在天门关修了杨广栈道,没想到在太原还又修了这么彪悍的桥头堡和铁索桥。可以说,太原城外这两河一渠,把太原城和城外的土地切割成了七八块,使得整个太原城的防御更加复杂起来。强大了进攻的难度,增强了守卫的能力。而杨广在这河流上修建的这三座大桥也相当有用。不仅仅是方便过河,特别是他选的位置,一座桥在三城的正中间,是在城中城的中城里面。这就使得太原城东西两城相连,免于被敌军分开切割进攻,他们跨河却做到防御一体。随时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快速支援。而另外的两座桥,则都修建在太原城的南面,一在西南,晋渠与晋水的河口不远。因为晋渠是从西横穿三城,因此这条渠道实际上把西城的南部给包起来了,成了一条更大的护城河。有这条晋渠,就使得西城只有一半暴露在敌人的进攻范围之内,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太原西城的防御力。

甚至因为太原三城连接,东西直抵两侧山下,这也使得当敌人进攻太原的时候,基本上只有北面处于敌人的攻击范围之内。要想攻击南面,得从两侧翻山。而晋水和晋渠组成了一个丫形,又添了一道阻拦,这时西南面的这座豫让桥就是到绕到南面进攻的重中之中,必经之桥了。

而过了豫让桥也只能攻击到西城的南面而已,因为还有一条汾河南北贯穿而过呢,要想攻击到东城的南部,还得再越过太原城南面汾河上的汾河桥。

可以说,太原城真是建筑的太利于防守了。本身堵在太原盆地的北端,用三连城联接起来直接顶到东西两边山下,把整个大通道给堵住了。然后汾河从中穿过,使得太原城北面就分割成了两大块。又通过晋水和晋渠又切了几刀,再加上南面的两座河桥选择的位置,更使得整个太原城形成了立体防御圈。就如太原连城的布局一样,那是城连城、城套城,就算敌人攻进来,可也会郁闷的发现,他们只是攻破了第一层而已,还有一层又一层的关卡防御等着击破。而这种带有相连而又能独立性质的布局,则使得在攻防战时,就算破了一个口子也没事,还有第二道甚至是第三道防御保护着。

就有如那些带有水密舱的船只一样,船舱设计成相互不通的一个个舱区,就算一个漏水,也影响不到其它的舱,大大提升安全性。太原的这种防御风也是如此,通过河流、铁桥、还有一个个的城区把整个太原分割成了好几层以及最内一层好多块的这种纵深防御体系,可以让守军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大限制的加强防御力,最大限度的提升进攻的难度。

“也只有蒲州黄河上联通河东与关中的蒲津大桥,比这大桥更雄伟。”杨雄也是很赞叹。易风点了点头,他这次回来的时候就是过的蒲津大桥。蒲津大桥比起这座桥规模更大,更长,那也是座铁索桥,桥两岸也是用大铁牛系住大铁索,上面铺设木板。但蒲津大桥跨度更长,而且蒲津大桥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桥在河中心有一座沙洲,然后在那里建筑了一座桥中堡,一座比这两座桥头堡更坚固险要的河中之堡,把守着蒲津大桥。建在桥中央的河中心沙洲上,自然比起建在两头的桥头堡更险固。

太原城开有二十四个门,不过却没有从北面进入。因为太原城三连城,中城最小,只是连接东西二城。而西城最繁华热闹,总管府也设在西城。西城内也有三城,但却不是东西相连而是成品字形,或者说是倒品字形,北面是仓城和新城,那条东西横穿而过的晋渠南面才是大明城,也就是太原府的核心所在,总管府就在大明城内。

易风一行自北南下,从西侧那条狭长的通道到达晋渠前,经豫让桥过河绕到太原城南面,然后进入西城,再进入西城三内城之一的南面内城太明城。

进入豫让桥西桥头堡后,易风还特别要求登上城门上那高高的箭楼上眺望对岸的正对面的西城西南角。站的高,看的远,易风登高远眺欣赏着汾河与西城的美景,而李密刘文静等则都在努力的观察着西城里的一些细致之外,打量有没有什么异常,比如兵马埋伏之类的。

第532章 君临天下第38章 打脸第36章 高陈联姻第378章 暗箭第277章 死党第435章 高兴的太早第242章 三朝洗儿第58章 萧美娘的警告第338章 慢束罗裙半露胸第471章 高颎的投名状第481章 野心勃勃第120章 铲除第156章 败了第308章 揣摩圣心第26章 造反三要素第140章 野狐城第154章 杀鸡屠狗第500章 爆菊花第150章 谢文东第423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第5章 赴汤蹈刃第39章 杨广的私生子第101章 坑第546章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由他去吧第312章 美人计第333章 捷足先登第160章 兵级第451章 李靖的增援第359章 放弃怀荒第478章 皇帝驾崩第61章 单雄信第479章 兴兵讨逆第105章 夺兵权第279章 卧榻之侧第187章 陌刀第464章 关门打狗第351章 愿做太上皇第388章 果然自己人杀自己人最狠!第513章 斩草除根第280章 雷霆雨露第528章 鸟尽弓藏第196章 我看行第393章 雪夜一第163章 晋升第431章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第509章 捷报连连第314章 皇家第389章 喂不饱第374章 倒屣相迎第169章 不可阻挡第247章 不怕贼偷第172章 双刃第396章 雪夜(四)第223章 特科第536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58章 勃勃野心第109章 杨广秘令第539章 白狼城大捷第565章 再次北伐第125章 引 诱第184章 豆腐武氏第322章 吊丧第154章 杀鸡屠狗第518章 夺城第374章 倒屣相迎第140章 野狐城第137章第69章 义薄云天窦建德第253章 一户养一兵第574章 大隋、波斯、罗马和西域第550章 战争红利第286章 先发制人第498章 反击第394章 雪夜二第213章 夺旗第84章 圣人第35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68章 不幸言中第112章 种子第133章 长弓第385章 战斗间歇第417章 一眼看上了第157章 收获颇丰第19章 **和**不如第205章 上天无路第138章第314章 皇家第299章 卓尔不群第363章 梅开二度第476章 瓦解第108章 秘密武器第307章 高处不胜寒第569章 劫富济贫第38章 打脸第313章 赵王选妃第371章 发难第11章 萧美娘第29章 茶与故事第63章 白马坡第520章 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