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虎脱柙(六)

说什么都是假的,丁一的意思很鲜明,他想看看景帝到底想不想给他一个下场:远离中枢,不用惹得景帝不快,所居又是山蛮之地,也算是自请流放了吧。若是景帝愿意真的容下丁一,这就是一个绝好的台阶。

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个能接受的台阶。

景帝自然也是明白这丁一话里的意思,这个时候若是说些什么“何忍弃朕而去?”那真的就是逼丁一养匪自重了,丁一又不弱智,哪里会这样哄得来?就算景帝答应让他当首辅,丁某人也是绝对不会信的。

“如晋何至疑朕如斯?”景帝苦笑着摇了摇头,拍着丁一的肩膀说道,“若是如晋真在京师住不惯,想为国守,那便依如晋所请吧!广西战事一了,按着沐家的旧例,如晋也当封王了,到时朕便将大明南门,交托于如晋了。”

丁一微微泛笑,躬身作揖道:“君恩深重,安敢不碎身以报!”

景帝站了起来,一把按住丁一的手,无比落寞地说道:“不当说这样的话啊,你须好好的活着,国家危难还需凭仗卿等啊……再说,母后那边,也就你能教她开怀……”然后他似乎很伤感,不愿再说下去了,摆了摆手,自行入乾清宫而去。

宫钥已下,丁一这除夕夜自然也就不能回家,于是便由兴安带着他去安置,虽说原则上皇宫之中除了皇帝之外再无男人,内侍太监都是阉割过的,但皇城守卫的军人总还是必须的,所谓“更番上直”的宿卫,所以丁一随兴安去的,就是腾骧、武骧四卫与那些带刀散骑舍人的宿处。

与掌书写诰敕的中书舍人不同。带刀散骑舍人是武职近侍,对于丁一,这些武人自然是很有好感的,看着丁一过来。都纷纷行礼。丁一笑着一一回了礼。到了房间内,却对兴安说道:“圣上憩下之后。还请公公过来一趟,学生有些体己话,要与公公说说。”

兴安听着,急急往后退了一步。张头左右打望了一下,然后立时仆倒磕头:“容城先生,放过奴婢吧!先生所托,奴婢都已依嘱而行了,何必来为难奴婢这么一个残缺可怜人儿呢?先生慈悲啊!”

他是聪明人,一听就知道丁一为什么要让他过来。丁某人又没有特殊僻好,找他过来当然不会有什么好事了。而在宫中。丁一能用得到兴安,无非就是通行无阻的这张脸了。要知道担任宿卫的腾骥、武骥四卫,该管上司就是御马监,而作为司礼监太监的兴安。实质上的内相,除了慈宁宫之外,去哪里会被阻拦?

丁一想要的,无非就是让兴安带他去南宫找英宗!

兴安哪里敢去?而至于他为什么要对丁一这么低声下气?内相啊!至于么?普通的皇家子弟,他一样可以用下巴看人的。想想王振当权的年代,谁不服就弄谁吧。问题是此时不同往日,兴安的景帝,跟王振的英宗,在正统性上就有根本不同。

而且更重要的于谦握紧了相权,景宗想要给兴安如王振当年的权力,也是在所不能的。

但这不重要,太监也是有尊严的!

或者说,他们因为身体上的残缺而产生的自卑,让他们心理扭曲而生出一种变态的自大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

所以兴安这做派,要让别人看到,绝对眼珠子掉一地了。

可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不能给皇帝添堵,若是景帝不痛快了,他这太监也就到头了。太监的权力源头就是皇帝,而景帝现在要想方设法让丁一去广西,连恩科都能鼓捣出来,兴安这么有眼色的人,哪里会不懂得,这关节,万万不要去触丁一的霉头?

所以南宫他肯定不会带丁一去的,那也是会给景帝添堵的事;但态度上,丢脸一点无所谓——我都这样,杀人不过头点地,丁容城你便免开尊口了!至于说行前所托,是丁一上回要挟他,让他暗中帮补南宫一些东西,别搞到钱皇后去做女红来补贴家用,他的确也是有帮补过的,想想英宗和钱皇后还有那些侍候人等,单就温饱来说,能吃用得了多少东西?司礼监大太监只要一个眼色就能办妥的事情,只在于他愿不愿办罢了。

丁一也没有受他这礼,侧身避让过去硬把他搀起来:“公公不必如此,若有不便,就作罢了。学生此去,生死不知,原想若是方便,就去与好友相告一声,如是让公公困扰,便当学生没说过好了。”丁某人这次,却是出奇的好说话。

兴安听着也有些愣住了,没想到丁一这么好说话。不过,此时不走,还等丁一回过来神再行纠缠么?所以连忙打了个哈哈,作了揖便抽身要走。却听丁一在身后笑道:“不知公公以为,丁某能不能平得了广西的乱局?”

这话不可能不接吧?充耳不闻转身就走的结果,兴安觉得丁一到时必定会在景帝面前递小话!他可不同于世间其他人对于丁一的感观,在他心里,丁一就是一个啥也干得出来的恶棍,甚至他犹豫了一下,直到觉得很可能到时丁一推辞去广西,会以此为由说:“连兴安都不看好学生平叛,还是另择贤能……”那就麻烦了。

所以兴安极为无奈回身强挤出笑脸,但刚要开口,却又马上捂住了嘴。

因为他本来是想说”丁容城名动天下,一旦出马,自然手到擒来。“但想着一会丁一倒打一耙,来上一句“如此轻易不若请公公前去,也好为国分忧。”那怎么整?所以他下意识地捂住自己的嘴巴,也顾不上失态了。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兴安憋了一阵,挤出这么一句,却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话,又苦着脸道,“此乃军国大事,安是奴婢能插嘴的?容城先生,看在奴婢仰慕先生,礼节不曾有亏的份上,还是放过奴婢吧。”这句朱元璋留下的话,其实早成扯蛋玩意了,从王振开始,连那刻着这句话的石碑都被挖走了。兴安这么说,只不过是不愿去涉及丁一所问的问题。

丁一听着笑了起来,指着兴安道:“丁某于公公心中,便是如此不堪么?故意诱问,再陷人入罪?”兴安自然是连道不敢作此想,只不过脸上表情却是明明白白地表露着:是啊,咱家心里丁容城就是这等人!

“学生是在想,若能平定广西,占城稻颇为出名,何不兵锋南指,把占城也纳入王化?须知河北这边收成不好,南米北上是常况了,若有占城这产稻之地来帮补一番,想来也是有益于生民的……”丁一摸着短短的胡茬子,这么笑着说道。

兴安听着赔笑道:“容城先生,这占城是在天竺,该是兵锋西指才对。”

“学生看来,应是南指才是。”

“南边是安南啊!”

丁一点头道:“便是安南,安南虽有不臣之举,也有不臣之心,这侯大苟,内中怕就是有安南人支助,否则,安能为祸经年?恐是反贼军中将佐,都是安南将领担任,也说不好的……征平安南,而后再兵发占城!”

“先生,过了。”兴安终于收起脸上那歉卑的笑意,冷起脸来这么说道。

这方才是一个司礼监 大太监的气度。

因为他觉得已没有必要再赔笑脸了,丁一越线了,在兴安来说,他是这么认为的。

安南,兴安就是安南籍。

丁一倒也没有跟他扛下去,点头道:“公公说得对,是过了,毕竟广西犹在逆贼手里,什么南下西掠,言之过早。”

兴安的脸色方才好看了一些,但就在他要告辞的时间,丁一却又开口:“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兴安听着,气得全身发颤,咬牙道:“丁如晋!汝欺人太甚了!咱家身为司礼监太监,也不是你随手便能揉遍搓圆的,与咱家结怨,于你又有什么好处?尤其是你即将南督广西,远离中枢之际,何必来与咱家结怨!”

因为丁一所吟的诗,是一首唐时的古诗,韩愈所作的诗。

这首诗的原由,是韩愈上《谏佛骨表》,力谏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也是抑佛、辟佛,以此为已任,被问罪也不改其志。

而兴安这人,不贪财,但他也有自己的喜好,就是佞佛,不是好礼佛,而是执迷到佞佛的地步。他借着皇后的名义,去度了数万僧人的事,于谦也是很看不顺眼,发过火的。只不过内廷是皇帝家奴,只要忠心,其他事,官府衙门真管不到。

在兴安面前,丁一吟愈诗,什么意思,这已经很明白了。

所以兴安才会与丁一陈说利害,劝他不要跟自己作对。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看他认真起来,丁一却也收敛了脸上的笑意,再次用了一句李白的古诗来回答兴安的诸多疑问。

第2章 筚路蓝缕(十二)第2章 绝户计(三)第6章 伤别离(五)第117章 血腥序幕(十四)第98章 天子赐颜色(十)第6章 会师(四)第9章 风*流*眼(二十)第127章 待从头(十)第72章 把吴钩看了(五)第6章 伤别离(二)第5章 忠义无双(六)第3章 永镇广西(二)第26章 江山万里烟(十六)第102章 只待东风(六)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六)第76章 闲游独木桥(六)第111章 血腥序幕(八)第13章 江山万里烟(三)第3章 飞地(七)第3章 永镇广西(二)第78章 闲游独木桥(八)第1章 风吹海不平(三)第1章 入埃及(五)第3章 爪哇(十六)第6章 欧洲(十六)第6章 伤别离(二十三)第1章 督广西(二十一)第1章 伴君如虎(四)第11章 日久见人心(一)第92章 万事皆备(十一)第101章 只待东风(五)第48章 教看风云手(九)第6章 伤别离(二十一)第8章 决斗(十六)第129章 待从头(十二)第9章 风*流*眼(三)第5章 君临(五)第114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六)第84章 虎脱柙(十九)第3章 爪哇(一)第3章 永镇广西(三十)第2章 割袍(二)第48章 幽怀恨无句(十八)第1章 伴君如虎(七)第3章 立储(四)第66章 更有强中手(十一)第1章 风吹海不平(二十二)第8章 考较(二)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五)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十)第3章 爪哇(十四)第124章 待从头(七)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十六)第1章 伴君如虎(五)第82章 雄鸡一唱(十一)第128章 待从头(十一)第2章 绝户计(十三)第3章 永镇广西(二十七)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十五)第5章 忠义无双(六)第3章 立储(一)第34章 尺土是汉天(一)第3章 飞地(十一)第2章 定埃及(十六)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三)第84章 虎脱柙(十七)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82章 雄鸡一唱(八)第3章 飞地(一)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六)第1章 督广西(十一)第3章 永镇广西(二十四)第15章 江山万里烟(五)第5章 忠义无双(十七)第57章 更有强中手(二)第111章 血腥序幕(八)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一)第6章 欧洲(十三)第8章 决斗(二十一)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82章 雄鸡一唱(十六)第4章 出印度洋(一)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十)第4章 万山在握(八)第2章 明敕星驰封宝剑(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八)第3章 飞地(三)第1章 伴君如虎(八)第29章 江山万里烟(十九)第3章 爪哇(十六)第6章 伤别离(十八)第84章 虎脱押(二)第1章 督广西(一)第8章 转进(十一)第8章 转进(七)第11章 日久见人心(三)第8章 转进(十一)第5章 君临(二)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一)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