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督广西(二十一)

“如晋到底要干什么!”景帝无力地把奏折扔在案上,瘫在椅子上长叹了一声。在不为外人看见的寝宫里,他放下了所有在大臣面前的荣光,那样的生机勃勃,那样的精力充沛,他其实也只是一个脆弱的年轻人。

弹劾丁一的奏折越来越多了,无论是在怀集实行粮票,还是不收田税,或是增加商税,还是官绅一体纳粮,每一项都是侵犯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如果说粮票体系让他们无法从中谋取暴利,那么官绅一体纳粮,更是损害了他们本来的固有利益。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就算丁一告诉他们,正是因为这有功名的人免税免役,正是因为田税愈来愈重,商税却不见增,才会导致大明最后的灭亡,他们也一样会引经据典来说明自己的利益是如何古自有之,是如何是合乎天理,至于大明灭亡,外族入侵?谁会相信?就算相信,又有多少人会去在意?

所以他们发动了御史,疯狂弹劾丁一。

他们可以忍受丁一宣旨不跪,他们可以忍受丁一辞官科考,他们甚至还可以忍受丁如玉以女流之身出任军将!这些也许会让皇室不爽,会让士林面子稍有些过不去,但都不会伤害到士大夫阶层的根本,面对着丁一的凶狠和强悍的做派,他们都可以忍。

但现时丁一在广西干的事,就是伤到根本了,就算以丁一动辄抽刀的凶狠,也无法让这些士大夫退却了。除了弹劾之外。甚至还有人一改先前怕涉险地的心理,自请出抚广西了,说是都察院需要丁一这样的国之干城来坐镇。

“爷爷。要不把丁容城唤回京师好了。”兴安不忍看着景帝的愁苦,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听上去象是一个馊主意,事实上,当皇权势弱的时间,却不失为一个实用的主意,这就是妥协,以免与大臣的矛盾形成激化。但广西现在这模样。丁一过了两个月,好不容易有了点进展,让景帝这时候让步召回丁一。他是很不情愿的。

这时候却就听着内侍来报:“禀爷爷,于先生到了。”能在这皇宫大内里,被毕恭毕敬称为先生的,当然就只有于谦于大司马了。景帝在这种无力的时候。还是希望于谦能跟从前一样。拉自己一把,所以去请了于谦进宫来。

但是于谦坐下来第一句话,就击破了景帝所有不合实际的幻想:“此事绝无转弯的余地。”

其实景帝又不傻,只要丁一能把广西一步步光复,用什么体系,又有什么打紧?洪武年哪有什么团营?为了京师保卫战,不也一样搞出团营来了么?但于谦所说的,却是大实话。本来就是如此,士大夫阶级怎么可能同意从自己身上割肉来补贴国家?

要不就是皇帝让步。要不就是士大夫阶层退却,绝对没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办法。而于谦也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场:“老夫于身外之物并无甚么念想,生平之愿不过便是国富民强罢了,只是,并非世间皆作如此思想……”

他不贪财,就是再操蛋的人,再无耻的反对者,也不可能去说于谦贪财,可以说他好名好权刚愎自用等等,但对钱财,于谦真的没什么兴趣。可是,其他的士大夫阶层呢?他们绝大数,可是最看重这东西的。

所以于谦可以不站出来添把火,但要指望他力挽狂澜却是不可能的事了。

景帝知道自己并没有选择,不过正如他要易储而被反对一样,他更喜欢迂回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正面封驳御史和大臣的奏折,景帝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他突然问了于谦一个问题:“如晋真可以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平定广西?”这个时间是丁一离京之前,自己订下的目标。

很明显,景帝要比后世崇祯更聪明些,不会因为臣子的许诺就无条件信任。

就算最后差了丁一去总督广西,他也不见得就相信丁一所说的话。

于谦听着这个问题,笑了笑拿起杯子,如同在兵部公事房里喝那种劣茶一般,喝了一口茶,对景帝说道:“若皇帝许如晋在南京造船,依老夫看,三五年太紧,十年方是老成谋国的章程。”

景帝的脸上依旧挂着笑,但他的眼睛,却死死瞪着于谦,过了半晌,才笑道:“如此明显?”于谦翻了翻白眼,压根没有打算开口回答景帝的这个问题,这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景帝明显是不打算让丁一好的了,这点于谦要还看不透,二十年侍郎才真是白当了。

шωш ⊕Tтká n ⊕℃o

所以若是批准丁一打造一支船队,教他在平定广西之后可以功成身退、远遁海外的话,丁某人自然也不必养贼自重了,于谦估计十年的时间,丁一足够平定广西。否则,那就慢慢打吧,打个二三十年,打到门生遍天下,打到景帝死了新皇帝登基好了。

“依朕看,广西之患,应尽快平息才是,单靠左副都御史丁爱卿,于当地招募的新军组成的大明第一师,只恐血勇可嘉,可毕竟是势单力弱啊……”景帝把玩着手上的玉如意,“旧港宣慰司已久不朝,先前如晋曾议设南洋大都督府之事……南洋?不若就将四海大都督府治所便设在旧港,以如晋总理四海大都督府、四海宣抚外夷事务、兼理粮饷,兼知广西军务……以怀集暂为总理衙门、四海大都督府衙门所在,广西事了,则卸兼知广西军务之职,总理衙门及四海大都督府衙门皆移归旧港……先生以为如何?至于南京监造海船事,可由如晋推荐能员前往监治。”

于谦听着,不禁脸皮微微抽动,景帝真是一点亏也不吃的,就算同意给丁一算留一条生路,许他功成就变相放逐出洋,同意造一支船队来酬丁一对于国家的功劳,也是把握着随时变卦的可能——怀集又不是出海口,就是把江门充作这个所谓总理衙门的临时治所,也比怀集来得有诚意得多啊!

治所在怀集,丁一到时能不能走得了,只怕还是一个问题。

“另下旨,于五年为期,若广西大部仍旧不归王化,则治相关人等尸位素餐之罪。”景帝又加了一句,于谦不禁苦笑起来,只怕相关人等,现时要派去的总督军务事的官员,不一定有事,从总督降为兼知军务事的左副都御史丁一,绝对是跑不掉的了。

不过于谦事实上也并不太喜欢丁一,因为丁某人的风头太劲是一方面,而且总要弄一些匪夷所思的东西出来让他为难,例如据厂卫的线报,先前被于谦狠狠教训过的忠烈祠,在怀集,丁某人就敢偷偷建起来;若说这还罢了,那么丁一弄出那些伤害士大夫阶层利益的事,就让于谦心惊胆跳了——历史是谁写的?不就是士大夫写的么?一旦丁一被士大夫阶层弄翻,抹黑,身为恩师,他于大人的身后名,难免就有着巨大的污点。

所以正如他不可能为了景帝去跟士大夫扛一样,他也不可能为了丁一,去和景帝扛。

“先前总理宣府巡抚、大同巡抚军务,兼理粮饷的工部尚书石仲玉,边事略平已卸了任,还归京师治理部务,若由蕉菴去督广西军务,或是可以胜任……”于谦直接就给了景帝人选,而没有去接对丁一的安排那茬,有些事,于大人永远不会开口的。比如他会跟景帝说,大事已定,英宗回来了,也不可能来抢龙椅坐。

但他不会说自己赞同景帝,把英宗囚在南宫,再连门锁都灌上铅,他绝对就没说过话。

“善!”景帝听着不禁抚掌笑着点头,却还补充道,“寇已退,石太保去督广西,先生看看从九边镇军里,团营里,怎么也得给备上数万良将强兵才是啊!毕竟如晋门下那些弟子,又要监治造船,又要整治新军,哪有许多人可用?”

于谦想了想,点头道:“皇帝说得是,大明第一师,就在怀集和肇庆驻扎好了。”毕竟于大人也不想广西再出乱子,他和景帝所说的石仲玉,就是石璞,蕉菴是他的号,加了太子太保衔的,此公去了广西,若让他接手丁一的新军,只怕到时和丁某人门下弟子又要闹出什么事,可别把这刚招募的二万新军也逼反了,那就不是于大司马愿意看到的事情了。

凑出十几万军队去广西,大明现时没有这腰力,但凑出几万兵马,这硕大帝国,还是抽调得出来,如果广西能够快速平定,集中力量去平云贵的叛乱,也不失为良策。所以于谦很痛快地同意景帝的提议。

其实之所以朝廷大臣敢于弹劾丁一;皇帝、兵部尚书,会想换人督广西,最重要的就是怀集战役。此战一举吃掉了侯大苟近万兵马,要知道侯大苟纵横广西,祸及湖广、广东,所倚仗的就是那数万老底子义军,丁一以数千新军而获大捷,若以精良边军去战,安有不势如破竹之理?(……)

第3章 永镇广西(一)第3章 永镇广西(十一)第16章 洗剑血成川(五)第94章 天子赐颜色(六)第1章 伴君如虎(四)第2章 筚路蓝缕(十)第69章 工欲善其事(十九)第116章 血腥序幕(十三)第4章 新君(四)第6章 欧洲(八)第82章 雄鸡一唱(三)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第3章 心如铁(十)丁一的奋斗八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七)第26章 视死忽如归(四)第5章 君临(九)第1章 割袍(一)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一)第4章 万山在握(二十)第1章 旧部(六)第6章 伤别离(十一)第61章 更有强中手(六)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八)第4章 出印度洋(十)第6章 会师(三)第4章 枪在肩(一)第8章 转进(十六)第118章 待从头(一)第1章 入埃及(三)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六)第1章 督广西(三十)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十)第98章 天子赐颜色(十)第58章 更有强中手(三)第1章 督广西(九)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八)第3章 心如铁(七)第119章 待从头(二)第84章 虎脱柙(十)第9章 风*流*眼(二)第82章 雄鸡一唱(一)第69章 把吴钩看了(二)第17章 洗剑血成川(六)第5章 夺门(十六)第84章 虎脱押(二)第1章 入埃及(四)第7章 狰狞(三)第4章 万山在握(八)第1章 风吹海不平(二十一)第54章 工欲善其事(四)第5章 租界(十)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五)第34章 尺土是汉天(一)第11章 日久见人心(十二)第83章 其血玄黄(一)第3章 永镇广西(七)第9章 风*流*眼(十九)第8章 转进(九)第92章 天子赐颜色(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二)第7章 狰狞(十一)第1章 旧部(九)第8章 转进(三)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五)第5章 君临(一)第7章 猎火照狼山(二)第9章 快意(一)第4章 新君(二)第4章 新君(三)第67章 更有强中手(十二)第2章 远航(三)第27章 谋逆(三)第2章 定埃及(三)第3章 心如铁(十)第7章 狰狞(七)第5章 忠义无双(二十一)第3章 永镇广西(二十三)丁一的奋斗五第7章 狰狞(十三)第83章 其血玄黄(八)第107章 天子赐颜色(十九)第27章 视死忽如归(五)第36章 尺土是汉天(三)第77章 闲游独木桥(七)第4章 万山在握(三)第5章 君临(十三)第4章 出印度洋(四)第80章 闲游独木桥(十三)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二)第3章 爪哇(七)第45章 幽怀恨无句(十五)第4章 凭陵杂风雨(四)第5章 夺门(十八)第39章 熟人(一)第2章 绝户计(五)第83章 其血玄黄(十八)第83章 其血玄黄(五)第2章 绝户计(十一)第5章 君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