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伴君如虎(二)

京师陷入了狂热之中,从来没有哪位勋贵或是大臣,哪怕向来被公认是清官的于谦,也不曾带动这样的热潮——追星,疯狂的追星。用茶馆里那些看上去有些身份的客人的话来说:“便是身段、脸蛋再好的角儿,唱念作打样样顶尖的梨园红角,也不曾有这等光景。”

唱念作打,弋阳、昆山诸腔勃兴以后,在声乐和舞蹈技艺的结合方面渐趋完善,所以便有这样的说法来区分舞台上表演的方式,通常也作一个泛指,意思便是戏行里顶尖的明星。不过他这话方一出口,边上就有人拍案而起,还不是一个人,好些人拍案而起,而且这些人里,有着儒衫的文人;有敞开胸怀里刺着纹身的江湖人;有不当值出来偷个闲的小吏;也有脚边还放着扁担,担菜入城来卖农人。可谓真的是同仇敌忾:“安敢将先生与戏子并提!”

责难的内容,有粗俗,有引经据典,有直接破口大骂,有骂娘……但大约也就是这意思,这年月,演员不算是一个尊贵的行当,倒是读书人是排在前头的,普通百姓若能提一句:耕读传家。那是能博来许多赞许的,本份种田,本份读书。

所以当这茶客把丁一跟梨园的演员放在一起说,大家就愤怒,觉得是一种极大的污辱,若不是此人见机得快,连忙道歉又把丁一歌功颂德了一番,只怕等下就得横着抬出去了。

“海内人望,安有出先生之右者!”那些儒生坐下来。傲然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唯先生做到了,这也是名至实归,有什么希罕的?”边上同伴也点头称是,“以秀才之身,舌战一众举监生,是才气纵横;以秀才之身。贡院教徒,而英国公不是逆,夫祖武其绳……而至轻取探花。想来先生是不想全力以赴,否则以先生之大能,状元安落他人之手?”这都是接近疯颠脑残的节奏了,但座间许多人都觉得有道理。找着理由给丁一开脱。“国有事而问容城!先生先震鞑靼,后按南京,再平广西,破白莲……哪有许多的精力去争这状元?状元自然于我等来说,天一般的距离,然后得中状元也不过七品翰林修编,先生辞官已是五品,区区状元。安在眼中?”

连茶馆里的江湖汉子,也嗡声嗡气地说道:“你们这些穷酸。说的啥玩意,老子一句没听懂!老子们只晓得丁大侠便是大明江湖第一条好汉!而对数万白莲教高手,丁大侠怕伤同道,竟教其他人先走,连刀圣要留下助拳都被劝走了,师徒两人,生生就把白莲教的分舵杀平了!”一百多二百人的白莲教高手,从香山县传到京师来就成了数万,这高手大约便如韭菜,割了一茬还能再长一茬?不过这当口,谁去理会这些?那些江湖人说得兴起,拍枱拍凳的,谁又敢走过去质问他们这传闻到底从何而来?

连那卖完了菜进来憩个脚的农民,也跟同伴低声说道:“要不,把娃儿送去雷霆书院?咬咬牙,不是说要读三年书么?跟着丁容城这样的大人物,三年出来就是,指不准就能出息啊!”他身边一同来卖菜的同伴却摇了摇头,“俺家就一条独苗,跟着丁容城虽好,可俺去年问过了,那些学生,会跟着丁容城去平乱打仗,刀枪无眼……”刚说到这里,便有人打断他,“你不是生了七八个闺女么?记得年纪能合适的,就有三四个,雷霆书院也收女学生,送过去,三年回来,能出息就出息,不能出息,到时十五六岁,也正好找婆家,吃住读书不要钱噢!”这末必便不是一个主意,听着这话,那只有一个独苗的农人便点起头来。

这一切,若说是自发的,那绝对是不可能。为何能掀起这样的热潮?因为丁一早就在入京之前,就安排了推手在其中运作了。这年头的宣传理念,如何跟见识过现代推广炒作手法的丁一相比?从师徒两人四骑入城开始,京城的这股狂潮,便开始被点燃了。

这让景帝很头痛,丁一进京仅仅三天,他本来想晾一下丁某人的。死掉的丁一,景帝不介意给他身后哀荣,连“文正”这样,几乎就是臣子最高的谥号都一样能给,直接封公,再过继小孩来继承香火,景帝都全心全意地在推动这一切;但活着的丁一就不同了,不在于丁一是否忠心,而在于丁一拥有什么样的力量;不在于丁一是否会做出什么景帝不愿看到的事,而是丁一有没有本事,真的割据广西!很悲剧的是,就算以为丁一只是收复三府之地的景帝,也觉得这么下去,丁一光复全广西的时候,便是他有足够实力割据广西的时候。他不得不防。

按着正常的思路的,被召进京,又被晾着,要求面圣又被拒,说是丁一舟车劳顿,先休息几天再说,那么作为臣子就该自省,去揣摩皇帝的心思,想想自己到底哪里做差,让皇帝不爽了之类,然后想法子去弥补,让皇帝原谅自己,或是乞骸骨要求退休以避罪。

但丁一压根就没有按常理来办。这三天,除了第一天休息了一下之外,他一直忙,先是去雷霆书院京师分院讲课,把千余名学生弄到书院的田径场上,整了个铁皮喇叭,就在那里讲数千年来的土地兼并,引发出来的阶级矛盾。分析各朝各代造反的根本原因,然后再结合他在广西这一年里实际看到的情况,提到如何缓和阶级矛盾和冲突的问题。

丁一讲得很讨巧,忠君爱国是挂在嘴上不离的,也没有说要杀地主,分田地,而是提出工业革命来让没有土地的穷人得到一个谋生去处,再提工业革命对于国家的好处。不论是刺探消息的厂卫,还是只管喷人的都察院,丁一都主动去邀了他们过来旁听,并且说完一节,就问御史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讲完了,就要求厂卫的人在讲稿画押按上指纹,以保证这些朝廷探子,不敢曲解或是通过断章取义或替换某些字句,来达到诬陷的效果——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仗势欺人吧,要是厂卫真敢对丁某人下手,画一百次押也没用!厂卫还讲理么?终明一代厂卫的底线就是捉人去刑部开驾帖,其他的,指望厂卫讲道理那完全是扯蛋。

接着丁一又去国子监再讲演了一次,又连接两晚办了文会,与士林中人做了讲演——如何在不损害士林代表的广大地主阶层利益的前提下,来化解和平息民乱。大家都愿意听啊,谁也不想碰到百姓造反,百姓造反就算镇压下去了,于这些地主阶层来说,也是有所损害的。

把穷人都弄成反贼,然后来镇压,摊派的各种钱财,总也是要他们出的。而就算镇压下去了,又如何?把穷人杀光,然后地主带着家人,去耕种那几百上千亩地么?

这三天,丁一忙得连轴转,这就让景帝很头痛。若只是民望所归,那就晾一下好了,等这热潮凉下来再说,问题是丁一这么不断折腾,于是不论是士大夫阶层或是民间都会有一个疑问:丁容城这样的国士,皇帝召他上京来,到底要委以何等重任?

景帝还不能说没有,没有难道是要把丁一叫过来杀头还是赋闲?凭什么?丁一在讲演里,几乎恨不得把他在广西的每一天都拿出来跟大伙说,他有多苦,他有多忙,多少事等着他办,他以两府之地,给边镇送了多少盔甲、多少火绳枪,经历了多少战事等等,都是有数据的。

“下旨训斥吧。”于谦坐在御书房里,微笑抚须对景帝这么说道,“不训斥是必定不行了。”

景帝就要哭起来了,怎么训斥啊?训斥丁一什么啊?人家讲演主题都是忠君爱国,说的也是如何为国分忧,训斥他啥?这时却就听于大司马不慌不忙地说道:“皇帝教他带二千护卫,如晋不就是没听吗?此风不可长,朝廷重臣,安能对自身安危如此轻慢?”

这话听着,景帝倒就明白了,这不是训斥,而是妥协,就是向丁一妥协:您别闹了行不?

于是第二日丁一就接到景帝严厉训斥他的旨意,大意就是丁一胡闹,没按旨意上带着亲卫上京,用词是很严厉的,不过抵不住一句“卿陷已于险地,国是问谁?”就足够让丁一明白景帝的意思了。倒是太皇太后方自听着景帝的禀报,很是生气,把丁一宣入宫中,整整骂了一个下午,据说是因为丁一不爱自身,让太皇太后动了真怒,还让丁一跪了一盏茶左右的功夫。直到丁一再三保证,以后绝对不干这种事,才放他出宫的。在这景泰三年的二月里,丁某人一时圣眷无二,只不过,景帝仍然没有宣丁一面圣奏对。

第16章 江山万里烟(六)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六)第8章 决斗(十六)第106章 天子赐颜色(十八)第5章 夺门(三)第18章 大祸(二)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五)第5章 租界二第7章 风萧萧(十五)第5章 君临(六)第2章 绝户计(八)第35章 尺土是汉天(二)第84章 万事皆备(三)完本预告及请假事宜丁一的奋斗二十二丁一的奋斗十第6章 伤别离(十)第1章 督广西(二十二)第3章 心如铁(一)第1章 风吹海不平(一)第109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一)第3章 心如铁(十二)第7章 风萧萧(十九)第12章 洗剑血成川(一)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八)第83章 其血玄黄(三)第83章 其血玄黄(八)第7章 辞京(六)第84章 虎脱柙(五)第4章 出印度洋(十)第69章 把吴钩看了(二)第3章 永镇广西(十八)丁一的奋斗二十第8章 转进(十八)第35章 幽怀恨无句(五)第114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六)第3章 爪哇(四)第37章 勋贵(一)第7章 风萧萧(四)第15章 洗剑血成川(四)第116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八)第1章 旧部(三)丁一的奋斗l六第51章 工欲善其事(一)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六)第80章 闲游独木桥(二十)第53章 工欲善其事(三)第83章 其血玄黄(十六)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十四)第6章 会师(五)第114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六)第63章 交易(七)第106章 天子赐颜色(十八)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一)第3章 心如铁(八)第4章 出印度洋(八)第104章 天子赐颜色(十六)第42章 幽怀恨无句(十二)第82章 雄鸡一唱(四)第4章 新君(五)第36章 刺杀(二)第73章 把吴钩看了(六)第4章 出印度洋(二)第80章 闲游独木桥(十一)第33章 收徒(一)第7章 辞京(九)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五)第3章 飞地(三)第3章 爪哇(十)第4章 万山在握(十)第1章 督广西(二)第7章 狰狞(十五)第65章 更有强中手(十)第6章 万事开头难(六)第84章 虎脱柙(八)第1章 督广西(二十二)第10章 万事开头难(十)第3章 爪哇(三)第49章 幽怀恨无句(十九)第40章 幽怀恨无句(十)第11章 猎火照狼山(六)第8章 决斗(十四)第9章 风*流*眼(三)第80章 闲游独木桥(十一)第5章 君临(十)第6章 欧洲(二)第83章 其血玄黄(十三)第6章 欧洲(四)第26章 谋逆(二)第8章 决斗(八)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三)第6章 伤别离(五)第31章 幽怀恨无句(一)第7章 风萧萧(二十)第2章 定埃及(七)第6章 欧洲(十三)第80章 闲游独木桥(十一)第8章 转进(十六)第50章 幽怀恨无句(二十)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