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九)

也许在这个时代,也许作为旁观者,丁一是残忍的、凶残的,用还没发生的历史惨案,做为仇恨的根源,在尽其所能的进行报复和清算。≧,看上去,就是一个悖论式的逻辑,因为倭人对华夏犯下的滔天恶行,还要再过几百年才发生,而这显然就是丁一所有仇恨的根源。

但对于丁一来说,并不是这样,对他来说,时间是连续的,几百年后的的年代和现在的年代,在感情上是连续的,他不会去做狗屁推断,不会去做什么猜测,就是要报复,就是要复仇,一旦对倭国动手,他便不可能会留手。

“别说什么正义,别说什么志士,做为一个政治家,你在我面前说出这样的话,太幼稚了。”丁一微笑着对着宗名山全说道,“我可以怜悯你,真的,至少对于你来说,我愿意给予一点尊重。”然后丁一对着曹吉祥说道,“允许他挑选二十名亲信来见他。”

然后丁一对宗名山全说道:“我给你机会,在五天以内,如果倭国有志士高手,能够战胜我,我可以留幕府将军一条命,注意,仅仅是他自己的一条命,他将替代倭王,前往华夏献俘。”

山名宗全的眼里便有了生机,如同抓住了最后的一根稻草。

倭王对于倭国来说,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对于他们,更象一个精神象征,如果连这个精神象征都被毁灭,他不敢想像,倭国将堕入什么样的境地。哪怕明军都撤出了倭国,那么在这片土地上。也将是无尽的战乱。

没有犹豫,很快他就报出了二十个亲信的名字。而曹吉祥也很快地把其中的十七人带了进来,那没有到场的三个人,其中两个已经在沙场上身死,还有一个不知所踪。

山名宗全向丁一望了过去,他象一头垂危的狼,想在最后的时刻,留给对手,一道足以证明自己的爪痕:“殿下能接受多少志士的挑战?”这是一种骄傲,哪怕是最后的骄傲。

丁一微笑着点了点头:“如果你能做到。可以是整个倭国,我并不介意。”

于是那一丝骄傲,就这么脆弱的破碎了,比冰花更易碎的骄傲。

的确,整个倭国,丁一战胜、征服的,不是一个高手,几个高手,是整个倭国。

他站在平安宫里的大殿之中。望向跪于阶下的山名宗全,温和地手持着折扇,脸上带着微笑,没有什么杀戮的味道。没有什么霸道的气势,只是稳稳站在殿中,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执着折扇轻轻摇动,雪白儒衫在黑衣精锐之中。如此的醒目,他甚至根本就不顾忌“将军不骑白马”的原则。因为这已是被他踩在脚下的平安宫,他有足够的实力和气魄,让这倭国不得翻身。

山名宗全垂下了脑袋,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做为遮羞布了,带着一点麻木的心死:“十人可以吗?”其实他醒悟过来,就感觉到这是一件很儿戏的事。已经把平安宫踏在脚下的丁一,根本就不必要接受这样的挑战。

但他无法不捉住这最后的稻草,一种飞蛾扑火式的行动。

“十人太少,一百人吧。”丁一留下这么一句话,微笑着点了点头,走入了宫里。

一进了宫殿里,不单是杨守随、李秉、曹吉祥等人,连被曹吉祥拗断了手指骨还没好的李绍,都劝说了起来:“殿下乃是大明军魂,天子御弟,安能亲身冒险,与彼等倭人做血溅五步之争!”

看起来巫都干送的许多倭女,却还是让李绍重新考虑了自己的站队,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胜利,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扬威域外、名留汗青的诱惑,让这旧式的士大夫,有了更多的想头和盼头。

“行了。”丁一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停下来,“我不打算跟他们玩什么挑战。”

“只是倭国有志士,总得让他们自己冒出头才好些,比起我们自己去倭国之中搜寻,省力许多。”

丁一压根不打算在这件事扯皮,直接向李绍问道:“项侍郎在九州那边,已经开始接手军事上的防务了,克述你怎么说?这倭国的政务,你能接得下来么?这回我是真的要回华夏了,兵部那郎中和五军都督府来的指挥使,你也见过了,我这边当真是耽搁不起。”

指骨仍上着夹板的李绍,全没刚到筑前时的劲头,也许沙场真的能让人成长。

他开口也不跟丁一对着干了,极为恭敬地行礼问道:“敢问殿下,能给下官和项侍郎这边,留下多少可用之兵?”

“对马那边还有四个朝鲜兵的团,大约八千人出头。舰队经过对马岛时,把这几个团都运到筑前给你们。”怎么分配兵力,丁一早就是胸有成竹的事情,指着案上铺开的地图对李绍说道,“一万余经历了战事的朝鲜兵,再给你留下二千,暂时就只有这么多了。驻军分三处,九州守备处驻在肥前,四国守备处驻在土佐,平安守备处驻在京都;另在越前这边设立东海舰队治所,由马负图负责。”

“殿下,这兵马太少了!”李绍自觉改变站队之后,却也就开始学会向丁一诉苦了。

“济州那边不出意外,两个月后有三万新兵完成训练,会有两万人补充过来给你们。反正只要他们老实纳税,倭国内部的事,你们不要去插手。你现在要头痛的,不是兵力的问题,是怎么向各地大名,收取战争赔款;北陆道、东山道、东海道那一片,他们主动投降,只要老实纳捐,你不必去管他们。”丁一再三的叮嘱,他是担心这李绍别被连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有兵在手,就于倭国四处征伐。

赢了并没有什么太好的效果,一旦出现折损,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倭人对明军的畏惧。

那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事。

而倭王和幕府将军足利义政就被带上来,跟着他们入殿的,还有后土御门、细川胜元。丁一挥了挥手,杨守随就把文书契约放在他们的面前,这是一道关于战争赔款的条约,主要几点就是:

倭王彦仁自削妄称皇号,并将倭王之位禅让于后土御门;由细川胜元出任幕府管领。

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指派死士行刺大明皇太后,罪证确凿,族诛,倭王及幕府管领为此付出白银一千万两以作偿补;山名宗全杀害大明天朝派出使者李舜臣,倭王及幕府管领为此付出白银十万两,并诛山名宗全男丁,妇女归大明礼部教坊司四海大都督府分守处管教,终生贱役不能赦免。

大明本着上天好生之德,对此表示了谅解。并将倭国列为不征之国,明、倭百姓相眭和平,凡居倭之明人必受该国保护身家安全;

倭王及幕府等向大明宗室及使者人等谋刺,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银元,倭王及幕府准为偿补。

总共是二千二百一十万两白银,分三年还清。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两白银加息五两银子。

后面还有划让租界驻军,以及大明人等在倭国拥有治外法权等等。

倭王彦仁倒是痛快就是签字用印了,他本来在倭国也就是一个精神象征,有什么所谓呢?

继承倭王之位的后土御门和幕府管领细川胜元,后者不必说,已是丁一脚边哈巴狗,后土御门只怕明军的屠刀挥到自己头上,连忙就在彦仁后面也附署了。

但是足利义政就不肯签署了,他是要族诛的货啊,这签也是全家死绝,不签也是全家死绝,他跪在平安宫外还有一丝侥幸,这时清醒过来,哪里肯签?只是连连冲着丁一磕头乞命。

李绍却就跟他说:“殿下却是给你留了一线生机,你若是懂事,签署之后,未必没有一丝活命机缘。”便把刚才丁一和山名宗全的打赌说给他听,足利义政泪流满脸,连忙执笔签署了。

去到第四日,七十余名倭国的武士,聚集在平安京时,便有朝鲜籍的士兵过来,引了他们去平安宫,教他们在平安宫的殿外列队等候着。这些武士就是山名宗全召集起来的所谓倭人志士。

他们个人并不高大,但一个个都如铁墩子一般的壮实,有人用白巾拭着太刀,有人扶着刀鞘,试图让自己的精神气达到最佳的状态;有人在为同伴鼓劲:“大明的上样,总归只有一个人,一把刀!尽力而为!”

“哈依!”很多同伴受了他们的激励,大声地应和着。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丁一终于出现了,彦仁倭王、后土御门倭王、管领细川胜元、足利义政、山名宗全就跟在丁一身边。

然后,就没什么然后了。

一个营的警卫团士兵,用手中的步枪,射击了第三次以后,就没有一个还能站立着的倭人武士,而警卫团士兵所做的,就是上了刺刀,上前去一个个的补刀,直到这些武士都解脱了。

第40章 幽怀恨无句(十)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一)第3章 永镇广西(二十三)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八)第82章 雄鸡一唱(九)第4章 新君(二十)第84章 虎脱柙(十四)第4章 新君(十)第4章 新君(五)第3章 飞地(五)第11章 日久见人心(十三)第3章 永镇广西(十)第9章 风*流*眼(二十二)第5章 忠义无双(十二)第4章 出印度洋(八)第5章 忠义无双(六)第1章 旧部(十)第4章 万山在握(三)第7章 狰狞(六)第83章 其血玄黄(十五)第82章 雄鸡一唱(十四)第3章 飞地(十六)第27章 视死忽如归(五)第3章 退婚(一)第24章 视死忽如归(二)第84章 虎脱柙(十六)第1章 旧部(一)第101章 只待东风(五)第3章 心如铁(七)第3章 爪哇(十三)第38章 勋贵(二)第8章 转进(十五)第72章 翻云覆雨(三)第1章 风吹海不平(二十二)第4章 枪在肩(三)第1章 旧部(五)第12章 洗剑血成川(一)第33章 收徒(一)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三)第34章 幽怀恨无句(四)第78章 赢取自由身(三)第18章 江山万里烟(八)第83章 其血玄黄(十五)第40章 幽怀恨无句(十)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一)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十九)第83章 其血玄黄(五)第4章 新君(五)第3章 立储(七)第6章 欧洲(二十)第27章 谋逆(三)第4章 万山在握(十五)第4章 新君(七)丁一的奋斗三十六第3章 凭陵杂风雨(三)第6章 伤别离(二十一)第10章 万事开头难(十)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九)第9章 风*流*眼(一)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七)第7章 风萧萧(一)第8章 决斗(二十一)第1章 温柔乡(六)第9章 风*流*眼(二十)第11章 日久见人心(三)第5章 租界(七)第4章 新君(二十)第128章 待从头(十一)第2章 定埃及(八)丁一的奋斗三十五第3章 立储(七)第6章 伤别离(九)第8章 决斗(二十一)第67章 麻烦(四)第3章 爪哇(十六)第6章 欧洲(八)第4章 新君(十一)第41章 教看风云手(二)第83章 其血玄黄(十八)第8章 决斗(十二)第1章 风吹海不平(十八)第43章 教看风云手(四)第6章 伤别离(七)第3章 立储(九)第5章 夺门(五)第6章 伤别离(十六)第11章 日久见人心(十四)第6章 欧洲(一)第85章 万事皆备(四)第6章 故人心(二)前情回顾已阅第一卷的读者请略过第31章 幽怀恨无句(一)第56章 受辱(二)第2章 定埃及(十六)第29章 或言尧幽囚(二)第109章 血腥序幕(六)第32章 或言尧幽囚(五)第1章 督广西(十七)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十三)第2章 明敕星驰封宝剑(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