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公正

席过未久,黄巢向于轲询问报名之事是否顺利,于轲一直怀疑是黄巢预先替他向县尉送了重礼,所以在县衙中那官差才会那般点头哈腰的对待他,本是有心一问,但因白启明在场也不好开口,故只是将那官差如何如何对待白启明的恶劣之事说了一遍。

黄巢越听越上火,呯的一拍桌子,骂道:“狗眼看人低,真是狗眼看人低,如今这世道,这些狗官们的眼中除了钱之外什么都没有。”

白启明虽瞧不上黄巢,但人家这几句话却说在了他心坎上,引起了他的共鸣,先前那般抵触的情绪顿时减了不少,于是愤然道:“治国之道,最讲究的就是‘公正’二字,而今却是吏治腐烂,律法毁败,为官者竟可为钱抛弃公正与良知,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长此以往,我大唐江山必有累卵之危呀。”

于轲稍觉意外,他本以为白启明会讲治国之首讲究的是“仁义”二字,却没想到他提及的却是“公正”,与大多的读书人理念不同,再联想到他那一篇著名的《民生赋》,似乎此人的头脑中竟是潜藏着几分现代的治国理念。

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在这样的时代,注定永无出头之日。

“公正,白兄说得不错,可是从古至今,有哪朝哪代做到过公正呢。”于轲早已不相信这个时代还会存在什么公正。

“于兄此言差矣,譬如汉朝文景之治,我朝太宗贞观之治,无不是政治清明,官吏廉治,公正广施于天下,于兄怎能说从未存在过公正。”白启明否定了他的观点。

于轲一哼,道:“即使是短暂的存在过白兄所言的公正,那白兄可曾想过,为何只是昙花一现,无法永存吗?还有,就算文景之治实现了公正,某却记得汉景帝时的晁错一心为国,一力推行削藩之计,而景帝却为平定诸王之怒,将其斩杀,那某倒要问白兄,晁错犯了哪一个律法,罪竟当诛,公正又在哪里?”

“这……”白启明一时间哑口无言,憋了好一会才道:“某实在不知该如何评论于兄之言,只是想问于兄,莫非你真的认为公正无法实现吗?”

公正啊,在这样一个时代,公正只是相对的,公正的基准是统治者所定,只要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那便是公正的。

于轲想这么说,但想他二人一定听不懂什么“统治者”之类的词,说多了还得费心解释,便是摇头一笑,道:“某也是被那狗官气不过,说了些激动的话而已,白兄莫要当真,来,咱们喝酒。”

白启明是个执着而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从来都认为自己所信奉与为之奋斗的理念是正确的,虽然刚才那一番争论让他陷入了无法回击的地步,但他一直都认为于轲是在强词夺理,在狡辩,现在听于轲这么一说也就信以为真了,便是举杯一饮而尽。

“其实于兄说得倒也没错,这世上哪有什么公正呢,谁不想有权有势,谁不想当官当将,只有如此才能不被人踩在脚下欺凌。”黄巢误解了于轲那一番话的真正含义,在他眼里看来,世间本就是弱肉强食,强者欺凌弱者是生存法则,强者对弱者稍好些那便称之为“仁义”,所以他一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仁义之辈,他们的庄子也一向号称“忠义庄”。

“看来某与黄少庄主观点相差甚远,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白某告辞了。”

于轲没想到这家伙真是说翻脸就翻脸,几句话不对胃口就要走人,正要上去劝慰,黄巢却是一把将他拽住,没好气的说道:“他想走就让他走,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写得几篇破文章吗,来,别管他,咱们喝咱们的。”

黄巢是什么样的人,这白启明说了一通不屑的话,拂袖而走,黄巢没有去揍他个半死就不错了,于轲了解他的性格,明白二人若再多说几句,非闹出大动静不可,慨叹了一声,却也不再去追白启明,猛灌一口气,叹道:“这位白兄虽然有些执拗过激,却也是个仁厚之人,他若考不上个功名,那真是国家之损失。”

黄巢冷笑一声,道:“如今这世道,空有仁厚之心又有何用,他不去向那县尉打点好处,就算是李太白附身也决计通过不了县试。”

黄巢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于轲,他神色一正,问道:“黄兄,说实话,你是不是替某向那县尉送了好处?”

黄巢怔了一下,讪讪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于兄法眼。不错,某昨晚差人送了一笔钱给那县尉,所以你今天报名时他们才会对你那么客气。”

“黄兄呀,你这么做之前为何不与某商议一下?”于轲稍有些埋怨之意。

黄巢一摆手,不以为然道:“这还用商量吗,不管怎么商量,这钱总归是要送的,除非你不想通过县试,或者是让某再去杀一遍县衙,不过就算某把这帮狗官杀过十遍百遍,换上来的都会是这个德行。”

黄巢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于轲明白,这却是无法逃避的现实,他在大学时就曾经历过这样丑陋之事,一门必修课的老师,公然宣布这一门课通过所需的价钱,声称如果有人敢不送钱,那无论这个人考的成绩有多好,都绝对不会让他通过。

人人都恨那老师如骨,但却无可奈何,因为那老师在学校有很硬的后台,大部分人都乖乖的交了钱,少数几个胆敢以身试法的都撞得头破血流。

所谓盛世尚且如此,更何况如今的残唐乱世。

想要改变,首先要改变自己,于轲承认,到了最后,他还是可能选择黄巢替他所做之事,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只是他自恃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也一定可以通过县试,如此一来,心里多多少少会几分不痛快。

“谢黄兄了。”于轲闷着头灌了三杯,黄巢体会不到他现在的心情,还道他酒兴上来了,于是也陪着痛快的干了三杯。

“黄兄,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帮一下那位白兄呢?”于轲终还是为白启明感到可惜,忍不住替其张口。

黄巢摇头一笑,道:“某说句心里话,于兄你既然开了口,某当然没有理由拒绝,但你也看得出,那姓白的跟你我不同,他根本就是个一根筋的书呆子,某若帮了他,他非但不会有半分感激,更会对某恨之如骨,你凭心而话,某应不应该去做这等吃力不讨好之事呢。”

黄巢的话不无道理,那白启明确实是这样的人,如今黄巢把于轲当成了知己兄弟,他没有理由让黄巢去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世上本来有许多身怀忠良的奇才异士,只是这个世道不给他们报效国家的机会,或者说,他们不愿为了实现理想而放弃一些东西。

结局,在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吗?

第一章 佳人第四十六章 赐死第四十七章 聚义第三十三章 重逢第五十一章 身世第二章 长安第三章 擂台第十六章 缉盗第七章 求助第十七章 普王第三十八章 方主第四十三章 淑妃第四十八章 手段第十章 叛乱第十五章 财政第三十二章 官匪第四十八章 手段第二十一章 天机第十三章 杀人第四十八章 赌命第三十章 降将第五十四章 拥兵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五十一章 战事第四十三章 淑妃第十六章 缉盗第二十四章 围城第七章 公主第四章 才子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六章 志愿第十三章 杀人第四十三章 淑妃第四十二章 嫁祸第二十一章 素雪第十八章 朱邪第一章 佳人第二十八章 军饷第三章 擂台第四十章 夜店第一章 少年第十五章 财政第四十八章 手段第五章 故人第五十四章 拥兵第五十五章 争位第十九章 局势第二十四章 围城第二十一章 天机第二十八章 色诱第三十二章 官匪第二章 长安第四十四章 享乐第九章 驸马第十六章 缉盗第五十一章 战事第四十五章 本恶第三十二章 官匪第十九章 征税第三十六章 公正第五十一章 战事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三十九章 青梅第十五章 财政第二十三章 相见第十九章 征税第九章 驸马第五十七章 锋芒第六章 报复第三十八章 方主第四章 才子第四十六章 赐死第四十一章 压寨第五十六章 让步第三十九章 兴唐第一章 佳人第三十一章 血战第五章 故人第二章 长安第五十四章 拥兵第二十三章 初战第二十二章 透露第五十四章 传艺第三十六章 公正第十五章 盗贼第四十七章 聚义第二章 工作第三十章 降将第三十九章 青梅第二十四章 围城第三十一章 佞佛第三十三章 重逢第十七章 神策第四十章 夜店第三十四章 狗眼第十七章 神策第十五章 盗贼第十七章 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