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

淮安府是南直隶一带的大府,其面积要比相邻的徐州和扬州要大出许多。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在淮安府设有盐课提举司衙门,掌管着淮北十余处盐场以及淮盐在淮安府、凤阳府、河南府、汝宁府、南阳府等地的转运行销。提举司设从五品提举一人,从六品的同提举一人,从九品吏目一人。提举司辖下每处盐场皆设盐课大使及副使各一人,皆是不入流的职官。

提举司衙门里,现任提举杨瑞正在与同提举黄灿闲话。二人都是崇祯四年会试中榜,杨瑞二榜中第,黄灿只落得个榜尾,所以品级比杨瑞低两级。二人今日闲来无事,正在品评两淮盐商谁家最为奢华之时,吏目陈继兴匆匆走了进来。

施礼过后,陈继兴开口道:“二位大人,自上月起,除淮安府外,凤阳府等地盐商持盐引前来淮北购盐者急剧减少,本月来购盐的更是双手数的过来,现盐仓内食盐已经堆积如山,两个月的盐课只有万两左右。若要如此下去,转运使大人那里怕是没法交代啊!”

杨、黄二人同时一惊,杨瑞坐正身子急道:“盐户那边是何情形?敢不成盐商都买了私盐?”

陈继兴拱手道:“下官遣人查问过,各盐场的盐户也是叫苦不迭,并无盐商前往盐场购盐!”

黄灿开口道:“你可知到底是何原因?”,他知道陈继兴为人仗义豪爽,交游广阔,与辖下一众大盐商关系匪浅,甚至与一些江湖中人也有勾连。

陈继兴回道:“不瞒大人说,下官倒是略略听到一丝风声,说是从山东那边过来了大批新盐,以低价向我司下辖盐商倾销。但实际到底如何,下官知之不详。”

杨瑞大怒之下拍案而起:“山东盐?!山东哪来的盐?!山东使司这是待要如何?食盐行销自有朝廷划归之区域,他山东使司有何职权将盐行销域外之地?不行!本官这边前往扬州面见转运使大人!定要请胡大人上本弹劾山东使司不可!真是卑鄙无耻!”

黄灿疑虑道:“山东使司该不会如此不明事理吧?如此明目张胆违反朝廷禁令之事,转运使陆大人怕是不会下次无智之令。难道是下面的人与盐商勾连,背着上司干此不法勾当不成?如此大数目的私盐,是谁给他们的胆子?就不怕被查禁后掉脑袋?”

陈继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开口道:“二位大人所言不假,此次大量私盐进入我地,并非有山东使司之人背后主使。据下官听闻,此次私盐发源地乃青州府某地,其所产之盐细白,比我淮盐要好上许多。购进之成本虽与淮盐相当,但其质占优。且其背后似有极深之背景,众多盐商迫于无奈,只得放弃淮盐转购山东之盐!”

“背景?是何背景?”杨瑞于黄灿几乎同时开口问道。二人对山东哪里出盐没兴趣,但对这次私盐背后的势力最是关心。

他们在转运使司多年,知道很多盐商背后都有官员、藩王、勋贵的影子。自己要是在不知道是谁的情形下,贸然派人查缉了这批私盐,会给转运使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以前就算是再深的背景,也不敢这样大张旗鼓的捞过界,顶多就是在朝廷允许行销的范围内多抢地盘,占据较大的州县而已。

先问清背后之人是谁,然后寻个中间人递话过去,让对方适时收手。要是再不听,就遣巡检司前往查缉,等将来打官司时好有的放矢。

官司就是打到御前他们也不会输,毕竟他们站在朝廷大义的名分上。虽然近几年两淮盐场向朝廷缴纳的盐课越来越少,但仍算是朝廷的一笔不小的收入。山东转运司其实早已式微,其在朝廷眼中已如鸡肋般存在。山东用盐基本都是靠着两淮盐场的过境私盐,只不过是以山东转运使司的名义就是了。

不光是山东,随着长芦盐场的败落,京畿一带的用盐绝大部分也是两淮所出,最后再以长芦转运使司的名义行销罢了。

这次朝廷下文裁撤长芦转运使司后,前来两淮盐场提货的盐商也是陡然减少。不过两淮盐运司的人都以为是前番那边备货太多,尚未来得及售完的缘故,也没太当回事。

这回不光是进货少的问题了,直接就是完全反转过来。衰败多年的山东盐场,竟忽然向八大盐运司中首屈一指的两淮开始低价售盐,让人感觉有点匪夷所思。

想到这里,杨瑞脸色突变,他转头看向黄灿,眼神中既有惊讶又有惶恐更有愤怒。

黄灿看到杨瑞的眼神后,开始尚有点莫名其妙,突然脑海中电光一闪,一瞬间读懂了杨瑞目光中的含义。

北地盐商购两淮盐几近断绝!山东盐低价向南直隶倾销!

两者联系起来后,结果已是显而易见——适才陈继兴说的青州某地产出的食盐,在霸占了北地市场后,已开始向两淮发起了进攻!

青州何时开始出盐的?产盐量究竟有多少?为何山东使司一丝消息也未透露出来?朝廷并未行文新建盐场,那么青州盐场是谁开的?

陈继兴尚未想到这一层,看到两位上官面色不对,以为他们是惧怕山东私盐背后的主使者,所以才显得慌急。

于是他开口宽慰道:“二位大人不必太过在意,山东私盐过境倾销,此事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理。下官以为,此事需禀报转运使大人,请胡大人上奏朝廷后定夺。”

杨瑞不耐烦的道:“你适才说此次过境私盐背景甚深,到底是何背景?快快将来!”

杨瑞决定立即将此事上报转运使胡维成。这事断不能善罢甘休,不管对方背后是谁,都要坚决予以回击,这种赤裸裸抢钱的行为已经触碰了转运使司以及相关人等的底线。

自弘治年间施行开中法以来,两淮盐场迅速崛起,从原先的几座盐场扩为今日的三十余座,无数的官吏商贾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甚至众多的盐丁灶户也跟着沾了不小的光。

这些利益就来源于官盐私卖。大明除了北疆以外,内地承平两百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原先的盐引数额,根本无法给巨大的人口数量提供足够的食盐。

有人看出了其中的关窍,在明知盐引不足以供盐的情形下,并未向朝廷上奏要求增加盐引,但大明人吃盐却并未收到影响。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转运使司上下与盐商相互勾连,直接从灶户手中大量购盐,然后打着官盐的旗号行销大明全境。

百余年来,淮盐生发了无数的官员豪商,转运使司上至主官下至巡检司盐丁个个捞的盆满钵满,两淮盐场所在府县官员也是从中渔利。围绕着淮盐已经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任何人想要触碰他们的利益,不管你是藩王还是首辅,都会遭到他们的反噬。

现在有人竟然敢强占市场,那如何能忍?

陈继兴连忙回道:“据下官所知,此次私盐背后据说是宫里的贵人!具体是谁下官就不知晓了!”

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