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

锦州城祖大寿府邸的书房内,祖泽润将朝廷行文双手呈给主座上的父亲后退在一旁。

被勇卫营从山海关放归的管事祖军跪在地上。他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并将勇卫营交于他的文书带了回来。

祖大寿阴沉着脸接过行文看了起来。

行文是兵部尚书签发的,内容很简单。大意就是经有司查证,辽东疑有不法之徒交通建奴,为其提供军品物资,从中牟取暴利一事;今特此行文辽东及山海关一线各部官军,从即日起严查来往商队行人,勿使任何军资经由山海关及锦州防线经过,直至朝廷解除禁令为止,违者以通贼论处。

简单浏览一遍后,祖大寿随手将行文撇到一旁,然后烦躁的挥了挥手,一旁的祖泽润轻声喝道:“滚下去!”

正在胆战心惊的祖军闻言如蒙大赦,磕了个头后起身倒退着到了书房门前,转身轻轻打开房门后闪身出了屋内,然后将两扇门悄悄的合拢。

祖泽润待房门关闭后,轻声问道:“父亲,朝廷此举已于翻脸无异!我祖家何曾受过如此奇耻大辱?若是不予以回击,以后难免会叫人轻视!此事该当如何,还请父亲大人示下!”

祖大寿瞅了这个长子一眼,没好气的问道:“如何回击?起兵攻打山海关?别忘了你姑父所部已被调离!此事是朝廷对我祖家的警告,让我等收敛一些,总不能为此事就与大明撕破脸皮吧?”

祖泽润开口道:“父亲,孩儿觉着情形对我辽东越发不妙起来。朝廷这几年一改从前优容辽东之策,饷银军资比起原先少了许多,且时常行文斥责与我,此次更是直接公然动手抢夺我辽东物资!长此以往,我祖家以后如何自处?”

祖大寿皱眉道:“以前朝廷手无强军,我辽东军乃其唯一之依仗;不管是抵御建州还是调往关内剿贼,处处都彰显我军之实力,朝廷无奈之下只能由着我等。可现今形势与前几年已经大为不同,洪亨九与卢建斗倏忽间变得善战起来,前年更是出了个从未听闻过的孙传庭,比起洪、卢二人毫不逊色,关内流贼巨寇竟先后被几人绞杀殆尽。更兼有与昌平击退阿济格的勇卫营,这数只强军其势已成,我辽东已非不可或缺之军,故此朝廷才会步步紧逼!为父虽然早知其详,但终是苦思无策啊!”

祖泽润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父亲,孩儿觉着,唯今之计便是以建州大举进逼宁锦,我部苦苦支撑下恐有失地之危为由,向朝廷施压,迫其放开禁令,恢复军资粮饷之供应,然后再转手卖与建州!”

祖泽润的话语让祖大寿沉吟起来。

他明白长子的意思:继续养寇为重,并且不再是以前遮遮掩掩的小规模资敌,而是明目张胆的厚养建州。

建州近年来虽然通过四处征伐掳掠获得了大量的人口物资,实力逐渐壮大起来,逼得辽东军不得不龟缩于城内被动防守,但祖大寿等人并不认为建州有改天换地的本事,他们还需要借用外界的助力才能维持下去。

开什么玩笑,就这不到两百万人,怎能将拥有亿兆子民的大明给办了?

在他们的眼中,建州与靼虏一样,都是饿极了就窜来大明啃上一口,然后继续回去在深山老林里打猎捕鱼,就这样在循环往复中苟延残喘而已。

当年横扫宋、金的蒙古铁骑的后代,现今不也是唱着敕勒歌,顶风冒雪在塞外放牧吃土吗?

宣大、延绥等边镇的将门不也同样在做辽东的事吗?也没见鞑子翻了天,两百多年了,难道鞑子就没想打回来吗?

想,但是他们没祖宗的本事了。

建州同样如此。

辽东恶劣的环境决定了,建州根本不会有多大的前途。撑破天就是等辽东将门逐渐衰败后,建州寻机一点一点蚕食辽东,最终替代辽东将门后据有整个东北地区,成为一个与朝鲜一样的割据政权。

而祖大寿等人所要做的,就是怎样延缓自家衰败的时间,同时将建州的实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既不让他们趁机做大,又不能让他们衰弱到能被一口吃掉的地步,这样才会维持祖家、吴家的长久富贵。

祖大寿们希望这种情形会永远保持下去,维持目前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目下辽东尚未开冻,大军难以行进,并非上报建州犯境之时。我儿之策倒是可行,待到雪化时便以此借口上报吧!现下咱们暂且隐忍为重。明日便给朝廷回文,表示我辽东自会尊令行事。并言明此次查扣之物资,乃有人冒用我祖家之名所为,人犯已被斩杀,之后将人头送往京师!同时亦要如往常一般,继续讨要粮饷军资,勿让朝廷察觉有异才好!去做吧!”

祖泽润会意,施礼后匆匆离去。自以为逃过一劫的祖军未曾想到,自己虽为家生子,世代为主子勤恳效忠,到头来自己的生死不过是在主子的一念之间而已。

乾清宫内,朱由检高居龙座之上,温体仁等阁臣以及六部、督察院、大理寺等有司主官,司礼监各大铛分列于御阶下。

长达九天的会试已经结束,礼部将此次录取的三百名贡士名单呈上,供皇帝御览审查,然后各位重臣商议朱由检提出的举子、监生入国子监培训,然后择优出仕之事。

朱由检浏览一遍三百人的名单,陈子龙、夏允彝尽皆上榜,孙传庭在奏本中力荐的庄元洲亦在榜中,但名次排在了后面。

方以智出人意料的没有上榜,这让朱由检感到意外的同时,也对此次会试的公正性持有了乐观的态度。

看来大明官员大部分还是有节操的,不能全信明史上对这些大臣泼的脏水。

方以智的老爹方孔炤贵为挂左副都御史衔的一省巡抚,礼部竟然未将其公子列入榜单,足见其中并未有太大的黑幕。

此次会试的会元为赵士春,江苏常熟人士,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很响亮的名声。

朱由检并不看重名次,更看重的是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务实作风,所以将来其是否能在殿试中一举夺魁,现在还不好下结论。

朱由检开口道:“此次会试结果甚合朕意,诸卿近段时日都辛苦了,尤其是礼部诸人!朕会自内承运库拿出五万两白银,赏赐此次参与会试之官吏兵卒,各人赏银数额交由温卿执掌!”

温体仁出列施礼接旨,众人都明白,这是皇帝在趁势给温体仁拉拢人心的机会,这也算简在帝心的一种体现,间接表明皇帝对最近有言官攻击温体仁奸佞小人一事的的态度。

礼部尚书张国维得到皇帝的肯定,心下也是暗自得意,他出列施礼奏道:“臣请圣上,贡士榜单既已御览,殿试定于何时举行?考题钦定还是由礼部出题?还请圣上示下!”

朱由检挥手道:“殿试时日按惯例即可!题目由朕来出!”

殿试一般在会试后的月余之后举行,题目即可由礼部出,也可以由皇帝亲自拟题。

张国维退下后,朱由检微微侧身看了一眼王承恩,后者随即大声道:“接下来议举子、国子监监生出仕一事!诸臣可直言其事,勿得涉及其余!”

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十七章 樊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五十章 残暴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九十章 平息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五章 皇庄1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