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

当曹变蛟率部折返临洮府,并将土默特部的使者带回后,曹文昭立即带着十余名蒙古使者赶赴平凉府,去拜见正在平凉府巡视的陕西巡抚孙传庭。

自剿灭高迎祥、安抚宁夏镇后,孙传庭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屯田安民等事宜上。

崔世生、谢仁星、杨明盛等人以及一大批西安府的官吏被抽调到了平凉府,协助当地官员展开了大规模的收拢流民、兴修水利、开荒拓田等诸多事宜。

西安府的成功经验被完全移植到了平凉,加上河套地区极为丰富的水资源、大片肥沃的荒地,又有西安府连续丰收后的大笔余粮作为支援,平凉府一改原先人烟稀少、缺少活力之像,变得热闹无比起来。整个河套平原几乎随处可见开荒的人群,一个个新的村落安静的矗立在新垦田地的边上,近百万的流民分布在了广袤的河套平原之上,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不再是麻木和绝望,一张张充满生气的面孔重新鲜活起来。

孙传庭下令将巡抚衙门以及各地官府中的吏员衙役全部派遣出去,分成若干小队,分头落实好府衙制订的各项章程。

为调动下层办差的吏员的积极性,参照朱由检在京城实施的提薪标准,孙传庭将剿贼所获的大笔银两作为补贴,直接发放到了具体办差的每个人手中,并言明这是圣上自內帑出银补贴,这种做法极大的提高了各级官吏衙役的办差热情。再加上锦衣卫和御史的四处查访,使得各项安民政策基本上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在冬小麦播种完毕之后,兴修水利成了整个农闲时节的头等大事。

在工部都水司官员的勘察指导下,黄河边上正在树立起一架架的大型水车,水车下青石修成的一道道沟渠直通田地。等到来年开春后,这些黄河两岸的沃土再也不用因为无水灌溉而发愁,丰收在望已经成了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的共识。

“自中丞亲临平凉以来,崇祯九年下半年是下官永生难忘之年,下官从未想过官府应当如此应对灾情与民众,亦是从未见过此等官吏与百姓上下同心、共克时艰之举!中丞所思所行皆是开历史之先河,有孙中丞在陕西执政,实是陕西之幸、大明之幸!下官从未觉做官原来竟有如此乐趣,现下心中更是豪情满怀,惟愿追随中丞做出一番更大之成就出来!”

平凉知府谢延年满面红光冲着孙传庭拱手道。

年近四旬的谢延年是天启四年的进士,中试后辗转大明各地府县,虽说也是做出了一番政绩,这才逐渐升到了了五品的位子,但始终是在荒僻之地任职。

他来到平凉已有四年,按照吏部新的章程,明年任期将满后将会被调往别处为官。朝中缺少靠山的谢延年心中明白,京官想都不用想,江南繁华之地平调也不好办,最大的可能就是去山东、河南、湖广等大府任职。

虽然他对朝廷深感不满,但现实就是如此,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有靠山的他也只好认命。

出于对前途的悲观失望,加上陕西连年干旱下,流民盗贼四起,朝廷对陕西各地官府的支持几近于无,谢延年在焦头烂额、苦苦支撑之际,对于政务也是逐渐懈怠起来。

除了对于朝廷的种种不满,谢延年对于整个大明的形式也是非常不看好,天灾人祸、流贼日益势大下,朝廷还能支撑多久?

这一切自去年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今年,新任巡抚孙传庭剿灭高迎祥,将平凉府作为安置陕西流民的另一重要据点,并采取了一些列直接有效的措施之后,谢延年逐渐冷却的心重新火热起来。

他刚才的一番言语并非恭维之词,确实是出自他的内心之言。

孙传庭的身体力行以及推行的种种策略,彻底打破了官府一向高高在上、凌驾于百姓头顶的惯例,也让谢延年的认知发生了巨大改变:做官原来既可以让百姓受益,也能使得自己内心有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下官对知府所言亦是感同身受!中丞行事,能他人所不能,行前人之未行,拯百万民众于水火,灭流贼千军于顷刻,凡此种种,皆使下官等望尘莫及;此生能于中丞麾下任职,实乃下官之幸事也!”

平凉府同知方文也是施礼赞道。

因为在剿灭马进忠等流贼中有立功表现,加上孙传庭在请功册中对其不吝赞美之词,原任灵台知县的方文已被超擢为正六品的平凉府同知一职,原灵台知县一职由孙传庭拔擢杨明盛暂代。

虽然杨明盛只是生员的身份,但孙传庭秉持朱由检的旨意,任人唯贤维德唯能,上奏吏部的同时也给朱由检上了本子,将杨明盛、崔世生、谢仁星等人两年以来的功劳摆出,朱由检赞赏之下授意吏部尚书周云批准了孙传庭的举荐。

孙传庭此举也使得众多缺少功名、但实干能力突出的吏员看到了希望:只要用心做事,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如杨明盛一般为官一方,而不是终生都混迹于被上官呼来喝去的下层之中。

“为官一途当以秉持初心为重,如此方得善念之始终。我等初读圣贤书之时,心中所想何曾是为了富贵荣华?即便做官是为了个人之私利,但在私利达成之时,顺带使治下之民生有所改善,此两全美事何乐而不为?本官最恨枉顾私利、残民以逞之官吏!其为官之时无视生民之疾苦,终日所思皆是醇酒美妇、投机钻营之事,掌朝廷所赋之权,却毫无用其利民之责!此等庸官恶吏自该人人得而诛之!寿存、修志当牢记本官今日所言,今后无论晋升至何等品级,行事应以利民为重,如此方不负先贤之教诲,亦能使己之良知稍安!”

孙传庭端坐于平凉府二堂主位上,目光炯炯的看向座下的谢延年和方文,二人闻言皆是神态肃然的起身施礼受教。

经过数月的相处共事,孙传庭对谢延年和方文这两名年轻官员还是很有好感的。在执行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决策时,两人都能放下身段,亲赴一线参与到安抚流民的过程中去,这在大明官场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不管其目的为何,但数月来二人都是不辞辛苦,奔波辗转于平凉各州县,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各项差遣中去;正是其以身作则的良好示范效应,也使得下属各级官吏无不干劲十足,也让安抚流民的种种举措得以更好的落到了实处。

对于自己就任陕西以来取得的种种功绩,孙传庭非常满意,心中也是暗暗自得:放眼大明,不论是剿贼还是安民,谁能在短短两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洪承畴?卢象升?内阁那帮废材?六部那些庸人?哼哼!

对于皇帝升赏洪承畴与卢象升大学士一事,孙传庭心内虽略有不满,但很快便想通了:若无洪、卢二人数年来苦苦支撑,自己就算出仕也是面临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那样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正在这时,谢仁星从堂外匆匆而入,给孙传庭见礼后禀道:“中丞,临洮曹总兵已至衙外,说是蒙古土默特部使者请见!”

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二百章 客户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八十章 困难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八十章 困难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