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

就在大明全国上下沉浸在新年的热闹气氛之中时,东北的建州却是一片厉兵秣马的忙碌景象。

尚未解除封冻的道路上不时地有数量不一的八旗兵伍携带兵甲骑马行进,成群结队衣衫褴褛的汉人包衣,或推车或挑担,在八旗兵的监护下,冒着尚未消散的严寒从四面八方而来,将大批的粮草物资运往义州方向。

与外面犹自冰冷的气温相比,盛京崇政殿内却是温暖如春,皇太极召集了亲王贝勒们正在商议出兵南下的事宜。

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燃烧的火龙,让整个皇宫的大部分殿内温度维持着舒适感,使得居住在各殿的贵人们,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里也感受不到一丝冰天雪地的味道。

“郑亲王,各旗兵马集结到何种程度了?粮草物资可是准备妥当了?”

御座上的皇太极面色红润有光。

经过一个冬天的将养,他的身子已是恢复如初,并且数月未再发病。

“回皇上的话,现下各旗兵马大部集结到位,汉军旗除了守卫义州的人马以外,其余留在盛京的都已经向义州赶去。插汉部因着要赶着牛羊前来盛京,故此尚有几千人未到。不过据探马回禀,顶多再有五天便能赶过来。粮草物资先已是大部运往了义州,剩余的只要大军出征时随军就成!”

坐在阶下下手左侧第一位的郑亲王济尔哈朗神态恭谨的施礼回禀道。

自从他哥哥阿敏因忤逆皇太极被圈禁之后,济尔哈朗对皇太极越发地尊重,说话行事处处以臣下自居,但凡是得了好东西,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内送入宫中,以博得皇太极及其他贵人的欢心。

济尔哈朗这些行举没有白费功夫,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宫中贵人都对他赞不绝口,皇太极也是投桃报李,将他的位子直接提到了亲王首位,压过了礼亲王代善,成为群臣之首。

“好!郑亲王做的不坏!只要粮草物资备齐,这回大军南下便无后顾之忧了!睿亲王,两白旗的朝鲜铳手是何情形?朕听闻前端时日有人妄图叛归?莫不是两白旗短了他们的粮饷所致?眼看大战在即,怎地未战先乱了军心?两白旗要是统带不了,那就将这些铳手交给两红旗,以免上阵误了大事!”

皇太极目视济尔哈朗下手位的多尔衮语气不善的发问道。

两白旗在多尔衮和阿济格的亲率下,于去年集结重兵前往朝鲜打粮,在大败朝鲜军队之后,逼迫朝鲜国王交出了十万石粮食,最后还带着五千名朝鲜铳手返回了盛京。

这批数量巨大的粮食大大缓解了建州缺粮地危机,也让皇太极更加坚定了南下抢掠地决心。

必须趁着还有粮食的时候再去抢劫了,要不然等这些粮食消耗完毕,夏收还没到来,整个建州就有陷入饥荒的危险。

已经开始的小冰河时期对东北也造成了不小地影响。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建州所辖雨雪急剧减少,大批田地里的庄稼因缺少灌溉而长势不佳。

而出自荒山野岭、思想和行为极度野蛮落后的皇太极们对此却是束手无策,根本拿不出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的发生。

幸亏范文程、宁完我等这些汉人还知道一些常识,他们上书皇太极后得到许可后,率领包衣中的工匠四处打井修渠,这才稍微缓解了一下一些地方的旱情。

但由于大明两年来持续的禁运,打井修渠所用的铁料器件成了制约建州抗旱的主要因素,在消耗掉一定数量的铁料之后,打井事项被迫中止。

剩余的铁料还要作为军资使用,要是全部农用,一旦发生战事该当如何?

粮食减产就减产吧,到时候让那些尼堪少吃点就成,饿死了是他们活该,到时候再去大明抢人就行。

但长久这么下去可不是个事,皇太极在考虑再三之后,决定必须尽快派兵南下,寻求从大明那边得到足够的物资补给。

皇太极下了决心,这回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抢劫了,而是要遣重兵大举压上,力争把松锦等城池全部拿下,彻底将明军压回到山海关以内。

“八哥,铳手的事已经了结了,也算不得是何大事,斩了几个领头闹事的之后也就无事了,军心未见不稳,八哥宽心好了!这五千人可都是两白旗打朝鲜带来的,自是还由我两白旗统带着。有咱们八旗军纪镇着,上了阵谁敢不听号令?”

多尔衮敷衍的冲着皇太极拱了拱手,轻描淡写的回了几句,并未将皇太极的威胁之意放在心上。

前着十几天,由于两白旗的一个牛录章京醉酒之后鞭打了一个朝鲜铳手,结果引发了铳手的众怒,那个牛录章京和几个八旗兵也被铳手们仗着人多围殴了一顿,最后那个受伤牛录章京手下的八旗兵要与铳手火拼,被闻讯而来的阿济格制止。

最后的结果就是参与殴打的二十几名铳手被斩首,牛录章京和几名手下则是被罚了一些银钱了事。

阿济格这种处置手段在其他族人看来实属正常,但却引起了朝鲜铳手们内心的强烈不满,只是出于对八旗的惧怕,这帮朝鲜军不敢发作而已。

“哼!两白旗处置此事何其粗疏,就不怕使人心寒吗?!明军火器已非汉军旗能敌,这些朝鲜铳手将是我八旗对付明军之利器!要好好待他们,如此方能让他们卖命!郑亲王,稍后你带上三万两银子去朝鲜军营地,除却抚恤一下死者之外,其余的根据官职将银子发放下去,就说是朕的犒赏!”

皇太极可不是阿济格那种莽夫能比的,他自是知道军心是如何凝聚的。

这次明摆着是阿济格处置不公,如果不及时化解朝鲜军队心中的怨气,真要上了战场,难保不是一触即溃的局面。

“臣遵命!”

不等多尔衮出言反驳,济尔哈朗已经起身接旨。

多尔衮冷哼一声没再言语。

毕竟是面临大战,他虽然对皇太极收买人心的举动有些恼怒,但还是忍了下去。

反正这群铳手还在两白旗的控制之下,将来打完了他也没打算让这些人回去,到时候直接归到两白旗名下,你老八再想对付咱们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шшш¸ttκд n¸C〇

“此次攻伐明国之战关乎我大清气运,是为我大清立国以来最为关键之一战,军令一下,须得全军用命,不得有丝毫违逆!若有不听令者皆斩!此战功成之后,我大清不但实力剧增,且随时可进逼明国京畿一带,逼迫明国皇帝将重兵集于山海关一线。到时明国西北防线将会如同筛子一般,处处皆是漏洞。而我大清兵马可趁虚直入边墙,攻略明国宣大、延绥等边镇,拔其城镇、掳其人口钱粮,或许不过十年,我大清便可借路西北之地,直驱明国京师,大明之花花江山说不定就是我大清的了!”

此时此刻,御座上的皇太极神采飞扬,仿佛现在就坐在紫禁城里那张真正的龙床上一般。

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