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

经过两天的行军,多尔衮率领两白旗三十个满编牛录,以及近五千名朝鲜铳手,共计一万三千余人马抵达镇远堡以东的清军大营,与两红旗、两蓝旗、汉军旗汇合,南线的清军总计达到了五万人左右。

阿济格则是带着两白旗剩余的十五个牛录共四千余人留在原地,在监视附近堡城明军的同时,保障清军的后路不会被切断。

为了保险起见,多尔衮在率军南下时给在松锦附近扎营的济尔哈朗送去了消息,要求后队清军拔营向南移动,以便在万一中路清军遭到明军攻击时随时上前接应。

而就在两白旗南下增援岳托的同时,与孙传庭、秦良玉达成共识的陈奇瑜,带着护卫标营以及李禄的五百人马,在对地形熟悉无比的夜不收引领下,进入西侧的茫茫林海之中,踏上了北向的路程。

陈奇瑜的任务就是整合中路得胜堡、西平堡、镇山堡等数座堡城中的明军,伺机击败中路负责策应的清军,断绝南面清军主力的后路。

当然了,清军后路的断绝起不起作用,要看正面的明军打出了什么样的效果了。

孙传庭、陈奇瑜、秦良玉一致认定,中路留守的清军人数当在五千上下,只要明军战术得当,虽不致将其彻底歼灭,但应该有取胜的机会。

就看陈奇瑜如何布置和指挥了。

“成亲王,接下来咱们怎么打?是分兵还是聚兵攻灭明人援军?”

岳托的大帐中,多尔衮沉声向并排而坐的岳托开口问道,阿巴泰、孔友德、格日楞以及八旗的梅勒章京们分列帐下左右。

多尔衮素来瞧不上子侄辈的岳托,当初要不是自己这个侄子说动他父亲代善,随后两红旗彻底倒向皇太极一边,使得皇太极势力大涨,从而顺利的获得了八旗的绝对话语权,皇帝到底是谁的还两说着呢。

从那之后,两白旗从上到下便极其仇视岳托。

多尔衮虽说心中对岳托有着难以化解的憎恨,但现在大敌当前,所有的矛盾都要先放到一边,如何击败对面的明军才是当前头等重要的大事。

“我觉着聚兵为好!对面的明军火器着实厉害,须得我们八旗全力应对才行!这一仗我是这么打算:两红旗居中,朝鲜铳手上前与明军铳手对射后,两红旗寻机突进厮杀,两白旗居左,两蓝旗居右,蒙八旗分列两翼,汉军旗留守大营。不管哪一部明军阵型松动,马队即刻冲击!睿亲王觉着如何?”

多尔衮所说的分兵,其实就是尽遣主力与明军会战,然后派偏师趁机夺下明人辎重营地,以此来打击明军的士气。

但率军来此已有十余日的岳托心里清楚,自己尽遣主力打了几天,最后在伤亡极大的情况下,才将两处守军打的退进辎重营内,要是派少量兵马就想夺下明军辎重营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明军守军虽然遁入辎重营地内,但损失与清军大体相等,现在里面至少还有三千人以上。

这几天的功夫,明人在里面不知道又挖了多少防御工事了,自己这边想要夺下辎重营地怕是还要大费周折才行。

一旁的孔友德见多尔衮似有怀疑之色,于是赶紧把攻打明军守卫营寨的经过简单讲了一遍。着重强调了明军这种立体防御的威胁性。

紧接着,尚可喜等人也纷纷坦承,在那种矮墙和炮台的工事面前,除了用人命去填,根本没有好的法子能打破明军阵地。

多尔衮听着众人的话语后沉思片刻,一时之间也是无法想到破这种工事的好法子,最后他终于同意了岳托的策略:先集重兵击败明军援兵,然后由三个方向破除营栅,一举打破辎重营地。

在经过一天的修整安排之后,在两白旗抵达的第三日辰时,此起彼伏的号角声响彻天地,漫天的各色旗帜迎风招展,数万清军从各自的大营中鱼贯而出,以牛录为单位开始集结。

就在八旗兵们在各自的认旗下整队,准备向南压过来的时候,距清军大营五里之外的明军辎重营地内,孙应元站在高高的炮台上,从单筒望远镜中看着数千清军马队率先向驰去。

按照孙传庭派人送来的策略布置来看,清军的主要目标放在了明军的援军身上,肯定是想聚重兵一口吃掉两万援军。

等到双方拉开架势大打出手,清军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西南方向时,车营便趁机出营,从东面往西挤压过去,争取将清军左翼击溃,然后孙传庭和秦良玉会趁势大军压上,汇合车营重创清军。

不管是岳托还是后来的多尔衮,都以为辎重营内只有被击败的几千残余明军,他们肯定是以守住营地为目标,绝不可能会主动出营求战,那种举动无疑就是送死。

所以,清军肯定不会把东面作为需要防范的区域,这就给了车营一个出奇制胜的大好时机。

而火力强悍无比的车营将会作为奇兵,成为决定整个战役走势的决定性力量。

兵者,诡道耳。

知己而不知彼,一胜一负、

不知己不知彼,有败无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清军上下对明军的兵力部署和战斗力所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胜算实在是太小了。

尽管车营的移动速度并不快,但别忘了这是在什么样的地方。

在这种双方总共投入了五、六万人以上的巨大战场上,除了游弋在外围的骑兵,排开阵型相互厮杀的士卒都是很难迅速移动的。

等到自己侧翼突然出现明军的消息传递到清军主帅岳托和多尔衮的手中时,先不说两人能否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应对,就算急切之间有了应对之策,再派人将命令传达给左翼的清军主将那里,中间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这段时间足够车营大显威风了。

而且偏厢车虽然是万历年间戚继光首创,曾经凭借着强悍的火力输出数次击败塞外的蒙古鞑子,但数十年后的现在,别说清军,就连蒙八旗中也不会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怪物,更别提如何防范和还击了。

当这种近似于坦克堡垒般的怪物出现时,任何试图对它发起攻击的清军都会撞的头破血流。

经过半个时辰的准备,近五千人的朝鲜铳手作为前锋率先列队向南行去,在他们走出两里地左右之后,还剩八千余人的两红旗八旗士卒也跟着出发,最后是两白旗和两蓝旗分居左右行进。

刀枪林立、衣甲鲜明的清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明军压了过去。

一场明清两军大战的帷幕徐徐拉开。

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三百章 证据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三十章 预谋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