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

“孙将军辛苦了!车营不愧是当世之利器!本官与秦督亲眼目睹车营大发神威!此战实是打出了车营之名声!追敌不必急于一时,东虏此番受创甚巨,短期之内需要歇养恢复,定不会迅即北返!待清理完战阵后在追敌不迟!”

大胜之下,一向威严持重的孙传庭脸上也不禁露出了笑容,秦良玉则是与孙应元见礼后匆匆而去。

看到手下的儿郎奋勇搏杀下伤亡不小,作为主帅的秦良玉既感欣慰又觉心疼,只是半天没发现马祥麟的身影,所以她得赶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刚才战场上发生的一幕幕,孙传庭和秦良玉在楼车上看的一清二楚。

就在右翼出现危局时,孙传庭制止了秦良玉要亲自上阵厮杀的举动。

他和秦良玉因关心子弟伤亡而心中生乱不同,孙传庭是根据全局的战况来做出判断。

他知道眼下的形势看似危急,但实际上清军已是强弩之末,周遇吉已经正在调派掷弹兵前往支援。

而且由东而来的车营已经击溃了拦截的清军,正在向着两白旗的后路逼来。

清军主将若不是庸才,这时候只有下令撤退这唯一一条路可走,要不然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果然,随着周遇吉将掷弹兵调派到两翼,清军极其猛烈的攻势顿时被制止住,而察觉到可能会被两面夹击后,清军主将果断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孙将军,你派人传令,将你营中的医疗队调遣过来!此次我军虽是取胜,但伤亡亦是不小,士卒体力消耗巨大,须得歇息恢复一番!”

孙应元拱手接令后吩咐一声,一名亲兵飞奔而去。

“辎重营地内可留下合适兵力布防?此时须防东虏趁我军大意,派军偷袭我方重地!”

孙传庭收回四处观望的目光,目视孙应元发问道。

“禀学士!卑职于营地内预留战车二十辆,只要建奴胆敢偷袭,定教他有来无回!”

孙应元极为自信的拱手回道。

“唔,既是有此备,本官相信建奴也讨不得半点便宜!不过,为以防万一,孙将军还是先率部尾随其后,压向东虏大营,逼迫其不敢轻举妄动,待此间将士整军之后,本官与秦督自会率军与你部汇合!”

孙传庭点了点头后下达了命令。

左右两翼以及中路的清军正在陆续后撤,因为有数千骑兵压阵,大战之后损失过巨的白杆兵已经无法配合秦军追击。

战场上到处都是忙碌穿梭的民壮以及医疗救护人员的身影。

他们正在搜寻官军伤者予以救治,阵亡将士的遗体也需要尽快焚烧后收拢骨灰,清军遗留的尸体也要尽快挖坑埋掉。

时节已至二月末,气温越来越高,尸体和地面上的血肉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可能就会爆发疫病。

清军经此重挫后也需要时间来恢复,至少两天之内不会仓促北返,何况陈奇瑜已经去了北面,对面的清军想要顺利退回到松锦一线怕是没那么容易。

现在明军寻机大量杀伤八旗主力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随后只需尾随清军北上,期间再寻找战机就行。

孙传庭对孙应元的谨慎和稳重很满意。圣上真是有识人之明,这几年拔擢的几名大将都有方面之才,足可独当一面。

从刚才的战况来看,二十辆偏厢车的火力覆盖范围极大,重挫之下的清军根本无力与之对抗,辎重营地可谓是固若金汤。

“卑职遵命!”

孙应元接令施礼恭送孙传庭离开,随后带着亲兵回返车营。

“咱们这回着了明人的道了!连番大战之下,我八旗健儿伤亡极大!明人步卒凶悍,又有那种古怪炮车,继续接战下去只会徒增折损!现下议一议吧!接下来该当如何才好!”

多尔衮强压着内心的愤怒、懊悔、不甘等等负面情绪开口直奔主题。

返回大营的多尔衮等人齐聚帐内,召集留守的耿仲明、逃回来的尚可喜商议下一步的策略。

孔友德带着手下的三千人正在和阿巴泰一起掩护清军回撤,所以二人并未出现在帐中。

今日一战,两白旗折损人员最为严重。

经过粗略查点,两白旗阵亡达两千余人,伤者更是阵亡的倍数以上,其中很多被炮弹、震天雷击伤的重伤员估计很难挨过几天。

最要命的是,派出去的白甲兵死伤有百人之多,这让多尔衮心里如同刀绞一般。

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伤口感染的几率非常大,尤其是被铅子击中的士卒,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阵亡人数会持续的增多。

两红旗因为只发动过一次攻势,在被震天雷大面积杀伤之后,便忙着搬运尸体、清理盾车残骸,还没来得及再次进攻便接到警迅,所以最终伤亡只有五六百人,和两白旗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右翼的两蓝旗在与白杆兵交手中没有占得丝毫便宜,后面又被明军掷弹手打击一轮,在伤亡近千人后撤了下来。

左翼蒙八旗三千人只回来半数多一点,右翼骑兵因为还没有寻得机会参战,所以基本完好无损。

总的算起来,此战清军共阵亡多达四千余人,轻重伤者有五六千人以上,随后几天内肯定还会不断地有伤员死掉,至于最终有多少人熬过来就不知道了。

这次的损失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当年的浑河之战了,但浑河之战最后是以清军胜利告终的,而这次直接就是惨败,并且极为罕见的出现了清军溃逃的场景。

这一切在让多尔衮等人羞恼不已的同时,心底隐隐有了一丝的恐惧。

什么时候无敌的八旗勇士竟然变成了与明人一样畏敌懦弱了?

明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强悍善战了?

连续出现的几支明军不仅是在火器上让清军难以力敌,就连八旗引以为傲的白刃战居然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睿亲王所言极是!我军断明人粮道之策看似高明,其实已落入明人圈套之中!现下须得尽快知晓明人接下来之举动,如此我军才能有相应之对策!不过,首先一点便是,此地已不可久留,越早北返越好!”

岳托已经没有心情再去嘲讽折损严重的两白旗了。

眼下的形势已是极为严峻,明军那种数量极多的炮车根本无解,在辽西这种地势平坦之地,八旗兵再强,也根本无法近身。

只要明军以炮车为先导,己方除了后退别无他法。

“两位王爷,奴才觉着,既是两位王爷有北返之意,那后路须得护好!明人一向狡诈多计,沿途堡城又皆有驻军,若是这些明军齐出,我军后路恐有被断之虞啊!”

一向少言寡语的耿仲明突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事实也正如他所担忧的一样,此时后路的阿济格所部正在陷入苦战当中。

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九章 皇庄5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