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

“既是无人出言,那我就分说几句吧。现下局势对我大清极为不利,当前不仅是折损了多少人马的事,最为关键之处在于,明人之火器极为难制,再对阵下去,我军怕还是会重蹈覆辙。

目下我军连番受挫之下锐气尽丧,军心士气极其低落,若无良策应对的话,还是尽早撤兵北返为好,免得明人调集重兵邀战,到时是走是留都失了先机!

等回返盛京整合八旗各部之后,战略上放弃对松锦一线之骚扰,而是遣人马由明国宣大等处掠边突进,重点搜获明人善造火器之工匠,以及巨量之硝石火药,过上几年我大清也能有与明军对等之火器,如此方为我大清立足之道!”

皇太极的话音刚落,早就有了腹稿的多尔衮抢先开口说出了两白旗的打算,他既没有尊称皇上,也没有口称八哥,语气中对皇太极明显的缺乏尊敬之意。

当初多尔衮就对皇太极决意举重兵南下的决议表示怀疑和反对,现在事实为他的反对意见提供了最佳佐证。

按照多尔衮的想法,大清目前不具备一口吞掉大明整个辽西的实力,应该还是采取分兵掳掠的方式,分袭辽西、宣大,甚至可以再次从古北口等处破口侵入京畿。

等再抢上几次,虏获大批人口粮食物资,消化一番后再对辽西明军展开强攻,一举拿下整个关外之地,从而具备随时窥视关内、威胁大明京师的能力。

多尔衮和阿济格秘议后认为,这次清军的失败与其说是因为实力上的差距,不如说是战略上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如果不是皇太极执意聚兵南下,那就不会产生现在这种无法收拾的局面,既然你作为一国之主不具备深谋远虑的本事,那不如干脆让别人来干。

但是看现在的架势,皇太极显然是不甘心就此罢兵回返,而是想再次和明军掰一掰手腕,试图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策略上的正确。

在多尔衮的眼中,自己这位八哥想要挽回颜面的行动是非常愚蠢的,结果只会造成更多八旗勇士的伤亡,进一步削弱大清国的实力,最终出现那种万劫不复的结局。

其实若不是现在的朱由检是穿越而来,按照原本历史的轨迹,皇太极这次的南下战略最后是非常成功的。

在他的亲自主持下,清军采用了围点打援、截断明军粮道的战术,在长达一年多的松锦大战中,将明军最后的精锐军队消耗一空,从而使得李自成、张献忠等一众流贼把大明推进了死亡的深渊。

遗憾的是,肆虐大明北地的大股流贼已经全部覆灭,只有少数小股贼人成了占山为王的土匪,对整个大明造成的危害根本微不足道。

更重要的是,现在与清军对抗的是火器犀利、军容严正、军纪严明、粮饷充足的勇悍之师,而不再是历史上如王朴、白光恩、吴三桂等等那些只顾私利的地方军头了。

相同的策略,不同的对手,结局也就完全逆转。

多尔衮态度上的不敬和言词中明确的反对之意,让皇太极心中异常恼怒,但他现在贵为皇帝,实在不便亲自出马与多尔衮辩论,那样就太没有皇帝的尊严了。

他当然明白多尔衮兄弟们的心思,要是现在就全军北撤,回到盛京之后,两白旗肯定会借岳托失机、以致大军损失惨重的理由谋夺两红旗的人口财物,在削弱自己这个得力帮手的同时壮大自身实力,以谋求更高的地位。

自己要是身体康健的话,两白旗基本没什么机会能登上皇位,可是皇太极心里清楚,自己这身体撑不过几年了,等自己去了地下,就算有代善的支持,有勇无谋的豪格也不是多尔衮兄弟们的对手。

说不定在自己死去几年之后,皇位就成了多尔衮的了,依照多尔衮狠辣的性子,自己的儿子铁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奴才不赞成睿亲王之言!”

就在皇太极既尴尬又恼怒的时候,洞察场上局势的宁完我站了出来,这让皇太极不禁暗自松了一口气,同时心里也是大感欣慰:还是汉人奴才贴心啊,知道关键时刻要站出来给主子挡刀枪,等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赏赐这个好奴才。

“哦?公甫有何话速速讲来!朕知公甫素有谋国之才具,每每言出必中,公甫但有所思尽管直言,不必顾忌其他!”

皇太极微笑着目视宁完我温言鼓励道。

“奴才谢过皇上恩典。适才睿亲王之言虽是有些道理,但却忘了关键一点:时不我待!”

宁完我先是向皇太极施礼表示谢恩后,直起身子向多尔衮拱手示意后开口道。

“时不我待?此言何解?老宁你有话直接说,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吊人胃口!”

多尔衮虽然对宁完我站出来给皇太极解围感到不快,但他知道此人性格直率,不是善于溜须拍马的小人,并且确实胸有韬略,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他对宁完我倒是没什么恶感。

“睿亲王,当下之情势确如你所说,对我大清十分不利,这一点毋庸讳言。但是,正因如此,现下除了与明国再次血战一场、大量杀伤明国新军之外,往后的策略都无法展开。”

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帐内众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宁完我面上,这让他的自我感觉顿时好到了极点。

“睿亲王言袭扰宣大等处之策虽是甚佳,但睿亲王没虑及到,如若我军就此退却,那明国除了留下相应之新军外,定会将此数万新军派至宣大一线,替代原先之旧式军队,如此一来,我军弃松锦转而攻宣大,其结果与现在没有什么不同。

而且大军转折往来耗费时日与钱粮无数,依我大清目下之财力恐是负担不了多少时日,万一明人如此次一般料知先机,再次布下陷阱,其结果怕是对我十分不利!”

宁完我说的很有道理。

在知道清军短期内不可能再次攻打松锦沿线后,明军肯定会猜到清军下一步会从别处入寇大明,那现在的数万人马就会移镇宣大,以边墙城堡为依托重新布置防线。

而清军从撤离回去整军,然后派哨探刺探宣大情报,以找到容易攻打的地点,到出动大军向西南移动,这中间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中间要消耗多少钱粮物资?

对于现在粮草物资日渐匮乏的建州来说,这成本实在是太昂贵了。

而明军为何要重兵布防宣大呢?

因为宣大之地是九边中最为富庶、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距离大明京师也最近,其他如甘肃镇、陕西镇、宁夏镇等等边防重镇根本没必要去打。

为啥?一是太远,二是太穷,打下来还不如自身消耗的多。

所以说,清军南下,只有辽西、宣大,从长城破口而入现在已是很难了,明廷重修了破损的边墙,布设了绵延数里的障碍,原先的卫所兵也换成了边军,在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下,大军根本无法展开强攻。

多尔衮的策略是不错,可那是建立在明军不会加强守备的情况下,可从现在明军这一环接一环的谋划来看,清军的战略意图早就被人家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

“那照老宁你的说法,只有和明人再拼一把才行?”

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十七章 樊城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章 骆养性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六章 皇庄2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