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

“放!”

立于清军中路炮阵中间的孔友德一声令下,排在炮阵最后面、射程最远的二十余门红夷大炮次第打响,明清两军之间的大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震耳欲聋的巨响接连不断,犹如天空中雷神敲响了战鼓,一团团浓密的白色硝烟刚刚升起,转瞬间就被旷野上的劲风吹散。

负责指挥大炮施放的孔友德将三百余门火炮分做了三层,最前排是射程较近的五百斤重的佛郎机炮,两百余门火炮分作两处,中间相隔足有近两里,两千名两黄旗的步卒和五百马队列阵其间,为的就是保护炮阵,以免被明军步卒突进后毁伤炮阵。

第二排是近百门重达千斤的小号红夷大炮,这种射程达到两里的大炮以及前排的佛郎机炮,一部分是孔友德降清时带去的,还有部分是缴获明军的,再有一部分就是皇太极下旨让被掳去的汉人工匠仿制而成的。

随着红夷大炮的打响,二十余颗弹丸腾空而起,已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蓝色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雅的弧线,朝着三里之外正在前进的明军阵列砸了过去。

在后阵楼车上的孙传庭早就用单筒望远镜观察到了清军正面炮阵,在他的命令下,勇卫营与车营的大方阵都改成了以千人为一队的纵列队形,两列纵队之间都有较大的空间,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炮打的杀伤效果。

这个时期由于火器并未彻底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还没有流行散兵线,这种打破了传统阵列方式的纵队还是首次出现在战场上,这种创意当然是出自朱由检的授意。

在这种以冷兵器为主的大型会战的战场上,保持阵型是非常重要的,一两万人如果排成散兵线,虽然会因而减少炮弹造成的杀伤,可是一旦接阵,如此多的人在混乱之下根本无法组成阵列,那样的结果肯定是接战必败,所以说列阵而战是冷兵器时最基本的常识。

简单对比就是,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但如果是数十根筷子聚在一起呢?

而勇卫营这种纵队方式却是以营为单位,一旦接战,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组成方阵迎击敌人。

前方有车营强大的火力做掩护,这就给了后方步卒充足的列阵时间。

听到大炮的巨响之后,对炮弹的毁伤效果熟悉无比的明军士卒虽然心中感到恐惧,但在平日历里养成的听从号令的习惯下还是齐步前行。

这二十余颗弹丸眨眼之间带着轻微的呼啸声而来,有的砸向缓缓移动中的车营,有的越过车营砸向了后面的勇卫营步卒纵队。

别说就在当世,就是放在后世中,有各种辅助瞄准设备的大炮,想要打击移动中的目标也是非常困难的,何况在这个命中全靠蒙的滑膛跑时代。

清军大炮发射时威势不小,但炮手的瞄准方式都是靠目测,弹丸的打击是以面为主,至于最后是不是命中,那句全看运气了。

正对着弹丸前进方向的明军步卒眼睁睁的看着弹丸迎面扑来,有反应快的老卒迅速避让到一旁,以躲避弹丸下落后弹起的路线,而一些经验少的士卒来不及避让或者因害怕而忘记避开,便只能带着巨大的恐惧感闭上眼睛听天由命了。

二十余颗弹丸有一小半落在车营行进路线的前方,在地上弹跳数次后便停了下来,没有给明军带来任何伤害,但其余的还是有五六颗击中了几辆偏厢车。

其中有一颗弹丸正好砸在拉车的犍牛身上,一下子就把那头七八百斤重的犍牛身子打成了两段,那辆偏厢车顿时歪到一边,幸运的是炮手并未上车,弹丸命中目标后动能迅速消失,滚动几下后便停了下来,并没有给车后的明军带来二次伤害。

有的弹丸则是直接命中了车厢主体,一时之间车厢被砸的四分五裂,四处乱飞的碎木如同利箭一般将跟在车后面的数名士卒扎伤,痛叫声随之响起。

有一颗弹丸正好砸在车厢上的佛郎机炮上,Duang的一声如同敲钟一样的响声中,这枚失去了大部分动能的弹丸向一侧弹跳,落下时将一名明军士卒脑袋砸的稀烂,而那架佛郎机炮身被砸的跳动一下后歪到一边,木头支架已被震的支离破碎。

而另外的七八颗弹丸则是越过车营飞向后面的步卒纵队,一时之间,这一大片区域内血肉横飞,惨叫声不绝于耳,至少有五六十名士卒倒在血泊之中,伤亡者周边的纵列顿时骚动起来。

尽管勇卫营已经参加过不少大战,很多士卒与清军交手也有数次,但从来都是明军用强大的火力压制着清军,而在无法还手的情况下硬挨清军的炮轰还是头一回,在这种对未知的恐惧感下,有些士卒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有的则是因为胆怯而放慢了步伐,这也导致了一些纵列产生了不小的混乱。

紧接着,清军的小号红夷大炮也打响了数十门,施放完最后排红夷大炮的炮手们迅速向前面的炮阵跑去,准备燃放已经备好弹药的小号红夷大炮。

汉军旗的炮手太少了,三百多门火炮总共只有不到一百名炮手,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保持火力的持续性。

培养一个炮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初登莱巡抚孙元化是通过澳门的葡萄牙商人,花费重金从葡萄牙军队中聘请了几名炮兵教官,用了几近一年的时间才教出了一百多名炮手,最终这些人大部分都跟着孔友德渡海投降了皇太极。

“疾进!”

站在最前排行进中偏厢车里的孙应元观察着清军炮阵的动向,果断的大声下令,他身侧的一名号手立刻吹响喇叭,悠长尖利的声音从隆隆的炮声中穿透而出,听到指令的驭手强按着内心的恐惧感,纷纷挥鞭驱赶,被堵住耳朵的犍牛不由自主地迈开四蹄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清军的第二轮炮击发射的弹丸更加密集,给明军带来的伤亡数也是成倍的增长着,又有五六辆偏厢车被集中后失去了战斗力,后阵的勇卫营步卒也有近两百人或伤或亡。

负责指挥步卒的勇卫营副总兵茅元仪不顾不时落下的弹丸,带着几名亲兵策马穿过纵队之间的空地,奔至步卒纵队的前排,然后喝令亲兵将自己的大旗高举,以便引领着士卒前进。

随着一面黑底白字的“茅”字大旗的迎风招展,在炮击之下有些慌乱的士卒看到主将的将旗后,已经有些动摇的军心顿时稳定下来,低落的士气重新变得高涨起来。

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八章 皇庄4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三百六十章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四十章 大战4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