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

代善在先后接到哨探数次回禀,得知这支人数只有数千的明军就在前方十里之处后,立刻下令三千人马加速前行,以免这股明军闻风而逃。

已经很多年没有带兵参战的代善这次是信心满满。

虽说自从崇祯九年阿济格在昌平败北之后,八旗上下对明军重新重视起来,但自从萨尔浒之役后便一直压着明军狂揍的自信心却是丝毫未减。

一直留在盛京的代善当然知道清军主力南下后连番受挫之事,这让他对南征能取得什么战果不再抱有什么希望。

前方不断传来的战报表明,明廷已经将最精锐的新军调派到了关外,这种情况下八旗已经很难占得什么便宜,不如撤回来休整一番,趁着明军主力云集关外,遣大军向西,由宣大一线寻找口子突进去抢掠一番,这才是最实用的战术。

当看到皇太极不顾病体,执意要亲率两黄旗主力南下增援时,代善劝说了几句,但却被皇太极给驳了回来。

代善心里清楚,自己这位八弟之所以要如此,为的就是挽回定策南下失败的面子,不让两白旗那弟兄三人找到攻击他的理由。

去就去吧,反正和自己没多大关系,谁当皇帝自己都不会过分,实力强大的两红旗可是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只要自己和族人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爱谁谁。

可是就在皇太极亲赴松锦不久之后,东面突然传来了噩耗:赫图阿拉老寨被明军给打破了。

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直觉告诉代善,明人这次显然是有一个完整的大策略,其图谋肯定不小。

在制止了豪格想立刻带兵赶赴赫图阿拉,将这个股不知死活的明军杀个干净的鲁莽行为后,代善向前线的皇太极发出了急报,并随即向盛京城外的各个方向派出了哨探。

既然明人早有预谋,那谁知道会不会还有别股明军潜在盛京周边,就等着城内派出兵马东进后一举袭破盛京?

在安排完了这两件事之后,剩下的就是等消息了。

好在派遣出去的哨骑在两日后便纷纷回返,盛京周边方圆一百五十里内并没有明军的踪影,这让代善和多铎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三天之后,宁完我跟随两黄旗的五千援军急匆匆赶了回来,在传达了皇太极的旨意后,代善抢下了率部歼灭东路明军的差事。

作为皇太极智囊之一的宁完我突然回返,让代善察觉到了一丝别样味道。他本想从宁完我的口中打听一下前方的战事进展情况,但宁完我只是含含糊糊回了一句:皇上准备退兵。

这句话并没有多少含义,但代善听了却是彻底放了心。

这回肯定是没赚着什么便宜,就连老八亲至也没用,不过退回来也好,这样老八就会想到,自己给出的策略才是最好的。

代善抢着率队出征,就是想要一份功劳。

在主力受挫、御驾亲征也没见到任何成效的情况下,自己这个留守亲王能带人消灭明军侧翼人马并收复老寨,这个在平时看起来不算什么的战绩,在大军回返后可就显得十分地耀眼和出色了。

只要功劳在手,将来在分配物资丁口时,两红旗就会取得优先权,实力就会进一步增强,自己和儿子的亲王位子就会更加的牢固,不管是老八还是老十四他们就更要拉拢自己,到时候可是好处多多。

“主子,明人这阵势瞧着有点难打,咱们是不是等到右路两黄旗那两千人马到了之后,再聚兵攻杀这伙明人?”

两红旗甲喇章京善继打马小跑过来,冲着骑在马上手搭凉棚观瞧敌阵的代善禀道。

在清军左前方五里的地方,五千明军早就列好阵型严阵以待。

就在清军数股哨骑来来回回探查明军底细时,刘国能和张文耀在查看了附近地形之后,决定背靠浑河面南布阵,静待清军的到来。

本着未虑胜先虑败的原则,在不知道清军究竟有多少人马的情况下,刘国能和张文耀决定采取最为稳妥的挖壕筑墙的方式构筑工事,以此来增加士卒的安全感和信心。

当初兵部给他们下达的袭破赫图阿拉、造势威胁建州侧翼的任务早就完成,现在他们这支只有五千人的孤军已经深入到了建州的腹地,在外界消息完全隔绝的情况下,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留着性命,等到主力击破清军主力、一路打到盛京,那样他们才能平安回返大明,享受应得的荣耀,以及那些藏在某个地方的大量财富。

明军首先派出了四个各二百人的小方阵,将留下的数十骑清军哨骑隔绝在外,防止他们进行骚扰,随后数千名随军青壮在明军的指挥和监视下开始挖掘工事。

明军在营地东、西、南三面挖出了前后间隔三十步、每隔五十步便有一个对外通道的环形壕沟,将自己的整个营地包裹其中。

第一道壕沟边沿隔二十步放置一门虎蹲炮,每门炮有两名炮手站在壕沟内,随时准备操纵火炮的发射,两千名长枪手与五百名刀盾手蹲坐在壕沟内,负责与冲到近前的清军肉搏。

第二道壕沟里,位于前面虎蹲炮的空档之间各置有带着三角支架的抬枪一门,用以射杀较远的目标。

两千名铳手分作四阵列阵第二道壕沟后面,这样可以根据清军的主攻方向随时移动。

因为考虑到刘张两部参与的都是小规模战斗的缘故,兵部特意给他们配发了二十门抬枪。

抬枪长达一丈左右,重达二十余斤,有效射程可达两百余步,威力巨大,有着九头鸟的绰号。

抬枪带有三角支架,类似于后世机关枪的两条支架,使用的是一两重的大弹丸,属于重型单发武器。

作战时,射手趴伏与地面瞄准后击发。

抬枪虽然威力惊人,中弹者绝无幸免,但装填速度太慢制约了它在战斗中的地位。

在大型会战的战场上,这种临敌只能一发的火器作用太小,虽说中枪者必死,但你一枪要打准了才打死一个敌人,对于动辄成千上万人参与的战阵上来讲,这种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道壕沟里的虎蹲炮施放完后就会顺着壕沟向后面转移,然后第二道壕沟里的铳手开始实施第二波打击。

但是抬枪在这种相对较小规模的战斗中,尤其是防守时倒是可以发挥出它的最大威力。

就在明军构建好工事后不久,代善领着两红旗的三千人到达了距明军不远的地方。

刘国能和张文耀在观察到清军还不如己方人数多时,心里是既感轻松又觉失望。

轻松地是清军人数不多,这场战斗将不会太过困难。

失望的是本想凭借工事杀伤更多敌人,立下更多功劳的愿望破灭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六十章 追击2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