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

“首辅早!学生适才未曾听到首辅到来,失礼处还望首辅海涵!

有劳首辅挂念,蒙首辅大恩,延请刘御医赴家中诊治,家父身子已是好转不少!刘御医留下了诊方,并叮嘱只要按方拿药,再有月余,家父便会恢复如初!

首辅厚恩,学生无以为报!待今日下值后,自当亲自登门拜谢!”

听到温体仁的声音,李焕修急忙放下手中的抹布,带着满脸感激之情躬身到地拱手致谢。

“呵呵,些许小事而已,登门就不必了,有心即可。老夫家的门槛可是高的很,数年来,几无朝官文士跨进过!呵呵呵呵!”

嘚瑟了一早晨,老温的心情相当不错,再加上对李焕修有亲近之意,所以话语间也难得的开起了玩笑。

“首辅对学生之恩情,学生永世难报,首辅但有所遣,学生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听到温体仁如此说道,李焕修也没再刻意坚持,只是再次躬身到地施礼致谢。

这种谢意不仅是对这次家中问诊之事,也是对日常温体仁对他的照拂表示由衷地感谢。

“勤用无须多礼,抛却你我之间同僚之谊不说,身为长者,老夫亦是应当对你辈青年才俊多加照看才对。

更何况,汝日常所为之举动,不管于公于私,都有颇为可取之处,佛家讲因果,所谓因便是个人平时之行举,果是为其最终所得,只望勤用将日间所行一以贯之,那就不负老夫之期许了!”

温体仁边说便来到大案之后坐了下来,端起香茶轻轻啜饮一口,李焕修转身面对温体仁,略微躬身,静待温体仁接下来的教诲。

温体仁早就听说过,已过三旬年纪的李焕修是京城本地人士,祖上也曾出过几位中级官员,家中颇有资财与人脉,但后来家中文风不昌,数十年来并未有人中试,到了李焕修这一代更是沦落到连个举人的功名也混不上的田地。

李焕修在屡试不中后,遂对举业彻底死心,去年花钱托人进了内阁做了一名书办,也是为了说出去好听一些,倒是不在乎些许的俸禄。

而李焕修能让温体仁另眼相看的不仅是平时的勤勉尽职和有眼色,而是他那种务实稳健的工作作风和态度,这一点与自己的次子温侃极其相似,这两人的身上都没有那种文人的酸腐气,这样的特质正是皇帝所喜欢的。

只可惜的是,两人的学历都不高,尤其是李焕修,连个举子都不是,如若不然倒是可以用心栽培一番。

温体仁心里如此想着,话语中就不免流露出来这方面的意思:“勤用可有何志向?我辈即为读圣贤书之人,那当以考取功名、报效君王为己任;现顺天府秋闱在即,老夫怎不见你日常用功读书?你若是有上进之心,老夫可特准你回家用功,待秋闱后再根据实情予以考量。”

温体仁这番话语中,想要提拔李焕修的意味非常明显,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将来打算。

次子温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名字也已被皇帝记下,现在还有自己在朝堂上照看着,几年之内要是再干出点政绩来,那他就能利用职权予以拔擢重用。

但温体仁心里清楚,因为自己在朝中并无盟友的缘故,过几年致仕后,温侃在朝堂中就会显得势单力孤,将来的前途就很难讲了。

可是要他放下首辅的面子和自尊来刻意讨好朝臣,以便为儿子在仕途上留下点人脉,老温又觉得掉不下面子来。

而由于他在士林中名声不佳的缘故,会试中榜之人都不愿和他有过多交集,那些人将来有了前途也不会去帮温侃的忙。自己堂堂大明首辅,说啥也不可能放下身段去巴结这些官场雏儿,更不能到处宣传自己要广招门生,所以这两条如基本都堵死了。

现在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给儿子找几名可靠而得力的助手,能帮着儿子干出一番拿得出手的政绩,这样将来自己致仕前,能把温侃的品级再提上几阶,那也算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了。

不管从人品还是能力上,李焕修倒是个可用之人,要是能在学业上有一番成就,自己就能把他弄进司农寺中担任儿子的手下,能帮着儿子出出主意,跑跑腿干干活,这样儿子既可以少一些奔忙,而功劳却一点也不会少。

“学生多谢首辅点拨之意,只是。。。。”

李焕修苦笑了一下后继续道:“学生苦读十余载,屡试不中之下对举业已是心灰意冷,真真愧对首辅对学生之殷殷期待,仔细想来,学生真是无颜再日日面对首辅!”

李焕修面呈羞赧之色再次躬身施礼回道。

他当然听得出温体仁的话中之意,可是多年的实践证明,自己确实在学业上欠缺了一点天分,再学下去不过是在空耗时间、浪费钱粮罢了。

“唔,既是如此,也就罢了。”

温体仁说罢,暗自叹了一口气,心下不免有些失落之意。

“老夫只觉勤用日常勤勉职差,于阁臣交办之事也是俱无错漏之处,足见还是有些能力。只是现今举官之途虽已宽泛许多,但功名仍是最重要之途径。

老夫倒是有心拔擢与你,只是这生员功名也确实是差了一筹,若是强行拔擢,恐遗幸进之名,老夫也只能徒唤奈何了!”

李焕修能感受到温体仁的失望之意,他心下羞愧之余,鼓起勇气施礼道:“禀首辅,学生实是对经书奥义兴趣缺缺,学生日间所看以杂书为主,于格物致知此等小道上倒是颇为用心,平日于家中也是亲自动手制造些许小玩意以博家中孩童一乐。

既是说到此处,学生倒是有一不情之请,首辅若是有意相帮,学生将不胜感激之至!”

“哦?未曾想到勤用居然有如此嗜好,呵呵!有何请求但讲无妨!”

温体仁一听顿时来了兴致。

他知道朱由检对那些死读经书的官员并不喜欢,平时不管是在朝堂还是私下,都表达出对实用型人才的浓厚兴趣,并且想方设法的以各种或明或暗的方式推动这些人才担当重任。

那个江西宋黑子就是个典型例子。

在朝臣们不知不觉间,皇帝已经把宋应星这个举人提拔到了从四品的高位,温体仁隐隐听说,下一步皇帝准备让宋应星以工部侍郎衔赴任将作监,那可是正三品的高位,是多少进士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

皇帝的这一举动其实正附和温体仁的心意。自己儿子也是举人出身,有宋应星这个前例在,只要温侃好好努力,将来也不一定到不了这个位子。

“学生久闻司农寺宋少卿与格物一事上颇有造诣,能否烦请阁老给学生引荐一番?学生有些事情向当面请教宋少卿!”

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章 证据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八十章 困难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四百章 布防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五十章 残暴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十六章 平叛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