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

“尊敬的陈副相、邹部长、李部长、方司长,首先感谢贵方这几天来对我们荷兰使团的热情款待,大明帝国首都繁华的市场、干净整洁的街道、非常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以及精美的食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最为美好的印象。

我和我的同伴一致认为,大明帝国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度,比我们去过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盛和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非常高,这一点足可以和我们荷兰国民相媲美!

我们觉得,抛开不同的国家治理制度不说,大明帝国现在的皇帝陛下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仁慈和慷慨的君主,这一点通过昨天我们参观养济院就能得出结论。

我和我的同伴都被贵国对人性的关怀所感动,同时也为我们荷兰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感到羞愧!

尊敬的几位先生,我们郑重请求,在谈判结束后,请给我们一个觐见明帝国皇帝陛下的机会,我们想要亲自向这位伟大的陛下致敬。并且,我们希望贵国政府,能够把皇帝陛下的肖像画赠送给使团,我们将会带回国内,向荷兰国民展示陛下的英姿,并讲述他的事迹,让这位伟大君主的光辉形象能在欧洲范围内流传!”

会谈在礼部衙门的二堂内进行,大明官方参加会谈的依旧是武英殿大学士陈奇瑜、礼部尚书邹维琏,鸿胪寺卿李进番、司宾署署丞方用之,荷兰方面只有范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维特两人,黄安继续担任现场翻译。

为了防止有守旧官僚破坏会谈的气氛,朱由检并没有让礼部的几名侍郎参与这次会谈。

在双方见礼落座寒暄几句后,范布隆霍斯特神态庄严的站起身来,对大明官方的款待表达了谢意,随后对朱由检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出人意料地提出了索取画像的请求。

陈奇瑜等人一边微笑,一边听这位满脸褐色胡须、身材高大的荷兰人对大明的夸赞,各人心里都是十分的受用,尤其是听到对方对大明皇帝的盛赞时,陈奇瑜等人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当黄安把范布隆霍斯特的请求翻译出来后,陈奇瑜等人先是一阵愕然,在与邹维琏相互对视一眼后,陈奇瑜当即痛快地点头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虽说历代大明皇帝在位时,都有无数番邦小国派遣时节出使大明,但还没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请求,没想到这名来自极西之地的红夷居然有着这种心思,在座的大明官员对这位大胡子的好感骤然提升了数个档次,就连黄安也是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胸膛,翻译的时候声音也是格外洪亮。

通过对范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维特的表情判断,陈奇瑜迅速断定对方这个请求确实是真心实意,并没有想通过这种要求来获取谈判筹码的用意在里面。

“贵使请坐,本官代表大明朝廷,对贵国于我皇之尊崇表示谢意。

我大明上承中华数千年之礼仪,向以仁孝为之国方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为我中华文明之精髓。

中华之土上,历朝历代帝王都以此为基本执政之策,而我皇明当今圣上,更是将儒家文明之核心要义进一步发扬光大,论起仁之一字,我皇可谓万世仅有之一也!”

陈奇瑜神色庄重地发表了一番感言,邹维琏等人也是频频点头表示认同之意,秀才功名的黄安挠着头皮,费尽心思才把这段话的大意翻译明白,范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维特在似懂非懂的情形下,也是一起点头表达了赞赏。

会谈刚一开始,气氛就热烈了起来,这似乎预示着接下来的谈判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范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维特的心中不由得多了一份对成功的希冀。

“尊敬的诸位先生,我们这次远东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与大明帝国达成展开全面贸易的协定,对此,我们也是抱着最大的诚意和愿景,希望双方能在互利互让的基础上完成协议的签署,这样将会对双方国力的提升都有巨大的帮助。”

巴列维特微微欠身示意后,把荷兰方面的诉求讲了出来。

与第一天双方见面不同的是,他值此未提台湾问题,而是将全面贸易作为了双方谈判的主要目的,这种细微的变化被老奸巨猾的陈奇瑜和邹维琏敏感地捕捉到了。

“贵使所提全面贸易之说,本官虽不通晓,但也知大概之意。但本官再次强调的一点是,台湾是大明固有之土,任何他国占有台湾一寸土地都是非法的,除此一点外,其余皆在可谈之列!”

巴列维特讲完之后,陈奇瑜先是点头表示理解对方的诉求,但随后便斩钉截铁的定下了谈判的基调。

“尊敬的陈副相,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台湾远离明国本土,在明国政府以前,我们现在所处这片土地上换过无数王朝,但都没有把台湾视为中国的传统领地,所以我们荷兰方才在岛上修筑城堡,用作我们远东贸易的一个中转站,这一点还希望贵国政府能够理解。

现在你们明国政府突然提出,台湾岛是明国的领地,这个说法让我们一时难以接受。为了双方谈判能够成功,我们希望贵方能够妥善考虑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双方完全可以在台湾岛上划分边境,让台湾成为荷兰和明帝国共同拥有的土地,这样会对双方以后的全面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面对陈奇瑜定下的调子,巴列维特对此提出了荷兰方面的疑问,并且在话中委婉表达了荷兰并不想独占台湾的想法。

“呵呵,对于贵使台湾并非中华固有之土之说,本官并不认同。

本官在此只举一例:早在千三百年之三国魏晋时期,吴王既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统帅一万大军渡海抵台,并与其上立碑志之,仅此一点便足可说明,台湾乃我中华固有之土。

而我皇明承继中华正统,自是顺承历朝之所辖,此一点根本不容置疑!

去岁贵国军队与我皇明偏师之一战,最终以贵国军队全军覆没收尾,我皇闻讯后当即对我台湾驻军予以大力赏擢,并谋划于合适之机将精锐之师运送上岛,以求彻底收回台湾全境。

我皇虽是仁慈之主,但于事关领土之事上却从不心慈手软,现今大明内忧外患既除,数十万勇武之师正愁无处建功立业,而贵国存于台湾岛上之人员,怕是都会成为官军升赏之功!

而贵使适才所言,贵国据台湾一地,乃为贸易中转储存之地,换言之,此地对贵国仅为临时之所,若有他处更佳之地,贵国大可弃之而不用。

据本官所闻,贵国以商立国,所求者,利也!若有远超台湾之利放在贵国面前,贵使以及贵国朝廷还会有现今之态否?”

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十五章 哗变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五章 皇庄1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七章 皇庄3第四百章 布防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