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

由于无法预测郑芝龙在开海问题上到底持什么样的态度,在经过全面考虑后,朱由检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

首先当然就是派钦差去往福建,全力争取郑芝龙在此事上能够与朝廷合作,这也是朱由检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依据朱由检的判断,郑芝龙妥协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数年来展现出来的强悍武力,加上对郑家的优待,软硬兼施之下,对于已经富可敌国、现在只想将荣华富贵绵延下去的郑芝龙而言,舍弃一定的利益并非是很难做出的选择。

但开海毕竟是从郑家以及名义上听从他的海寇们口袋里抢钱,就算郑芝龙同意了,平时依附他的那些大小头领是何态度就不好说了。

设立海关,将原先由郑氏集团从海商们身上抽取的保护费改为给朝廷纳税,这对相当一部分亦商亦寇、已经自由散漫惯了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在这些人的心目当中,陆地上归朝廷管,一望无际的大海则是他们的天下,海面上那些来往不觉的商船就是一个个移动的银库,那些银钱就是老子们的,现在有人想要过来抢食吃,这不是找死吗?

要知道,郑家那面小小的认旗,一面旗就能卖出一千两的价钱,哪艘商船只要没有认旗,最后的结果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

一艘船一千两,郑家拿六成,剩下的四成由其他人分润,就算大头都让首领们拿了去,但每个海盗都或多或少能拿到一些,这就是郑家的凝聚力所在。

在巨额利益的驱使下,天王老子也没放在这伙海寇的眼中,而朱由检的抢钱计划无异于火中取栗,结果到底如何,现在全是未知数。

若是策划的不够周密,最后很可能会出现十几万海寇各自为政、东南沿海乱象分呈、正常的海贸遭到严重打击的局面,这是朱由检最不愿看到,也是他无法接受的结局,也会对他的整个战略造成极坏的影响,会让大明海军的建设至少推迟数十年的时间。

“此事事关重大,若想彻底解决此事,靖海伯之态度是最为关键之所在,须得精心谋划,将一切不利因素考虑在内,最后拿出一个切实可行之方略方可。

邹卿作为钦差,朕倒是未有异议,但此事卿须与陈卿仔细斟酌会商,力争在不引发东南沿海太过动荡之况下将此事办成,事成之后,朕自会不吝升赏!”

邹维琏虽然与郑芝龙相熟,但以他的行事风格来看,去了郑芝龙处也不过是以朝廷大义的名分来行事罢了,可是这件事仅靠大义的名分是远远不够地,必须施以其他手段作为辅助才会提高成功的概率。

在这个时候,陈奇瑜这位智谋深远地战略家就该登场了。

论起对人心的洞察力,邹维琏根本无法与陈奇瑜相提并论,之所以委他作为钦差,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打消郑芝龙的戒备之心而已。

“臣遵旨,待会商毕,臣自会抓紧与邹部堂商议此事!”

陈奇瑜起身施礼接旨,刚才还有些不安的心里也彻底安稳下来。

对于刚才随着大伙儿一起反对皇帝的那番举动,陈奇瑜也是多少有些后悔,生怕因此失了圣眷。但现在皇帝居然将如此大的事情着落在他的身上,那说明对他并没有产生恶感,只要自己能带着邹维琏把此事办得漂漂亮亮,再往上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心里一直瞧不起海寇出身的郑芝龙,但陈奇瑜却并未在战术上轻视这个大明新晋伯爵,郑氏所拥有的势力确实不容忽视,要想按照皇帝的意思,将这股无法掌控的势力收归己有,的确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启奏圣上,现下无论是山东灾民移往辽东,抑或是河南灾民迁移湖广,由于事涉上千万人口,其中大小事情琐碎繁杂,不论是户部、工部以及牵扯其中之地方官府,所需官吏已是力有未逮,甚至可以说是远远不够,这也导致移民过程中,由于官吏不到位而引发的混乱状况。

内阁已接获数十份地方奏报,请求增加官吏数量,以避免诸多不可控之事生发,臣据此上禀,以便圣上明察。”

陈奇瑜和邹维琏接旨后,温体仁起身施礼禀报道。

现在北地的移民工作已经陆陆续续开展了三年时间。

除了陕西各府向西安府、平凉府等地就近迁移,山东中南部灾民向南四湖迁移、山西部分灾民持续向台湾迁移外,山东西北灾民移往辽东、河南南部两府移往湖广的工作量最大、牵扯的人口最多,事涉其中的官吏已是不敷使用。

已经精疲力竭的相关府县的主官纷纷上书内阁,请求朝廷能够增派人手,能够让奔波其中的官吏们得到喘息之机。

温体仁的奏禀让朱由检顿时惊醒过来。

随着皇帝的位子越来越稳固,自己还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

自己只想着能够尽快完成移民开发的战略,却根本没顾及到下面具体办差官吏们的辛苦。

在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的当世,底层官吏们只能徒步跋涉于万水千山之间,同时还要管着数百万计移民的吃喝拉撒,这种长期的精神和身体高负荷运转下,一向懒政惰政的大明官员吏目们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当然了,这种官场新风气之所以能够卓有成效,也是在利益和有效监督双重作用下取得的。

在按照职差拿月薪、办差还有额外的各种补助、表现突出的底层吏员会得到晋升品级等等各项物质利益刺激下,直接与黎民百姓打交道的底层官吏们爆发出了空前巨大的工作热情,在加上督察院御史、锦衣卫校尉的明暗监督,这才使得相关官吏们没有出现对政策的抵触情绪。

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官吏们工作的热情也在逐渐衰竭,生理和心理上也即将到达极限,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还要继续进行下去的移民工作也将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是时候该找些劳力去帮忙了。

“此事是朕疏忽了,亏得首辅于内政之上始终关注如一。

三年来,北地相关地方官吏于救灾一事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内阁及吏部、督察院、亲军堂官应就御史及亲军所呈报数据,做出相应赏擢,此事须尽快着手会商。

至于增派人手一事,首辅可有良策应对?”

朱由检先是夸奖了老温一句,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询问道。

“此事老臣倒是有一策呈报圣听!”

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章 心安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一百章 心安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三百章 证据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二十四章 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