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

庄元洲赴任曲阜知县已有差不多半年之久了,而这半年的官宦生活彻底颠覆了他多年来形成的认知,也促使他抛弃了某些幻想,最终选择倒向了皇帝这一边。

初至曲阜之后,在参加过一系列例行公事般的士绅宴饮活动后,庄元洲按照预先的计划,时常身着便装,带着仆从开始深入田间地头,打算对曲阜当地社情民意做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为后续的治理打下一个坚实地基础。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忙碌之后,庄元洲对自己能不能在任上干出一番政绩产生了严重怀疑。他已经察觉到,作为名义上曲阜县最高行政长官的他,只要不向孔家低头,自己的政令就根本出不了县衙。

自从太祖朱元璋把曲阜知县一职钦定为孔家世袭以来,凡两百年间,历任曲阜知县均为孔家子弟,加上衍圣公这个在士林中无可撼动的名号,曲阜名为大明所属,实际上已独立于朝廷管辖之外。

而自打现在的朱由检于崇祯八年穿越过来后,出于对孔家种种劣迹发自内心地厌恶,便于当年年末将太祖定下的规矩做了改动,改派外官担任曲阜知县一职,想通过这种手段瓦解孔家在曲阜,乃至整个兖州府的庞大势力。

但事实证明,朱由检的这种举动是徒劳并且可笑的。

作为第一个就任曲阜知县的外姓官,李少华在赴任当天便去了衍圣公府,当着孔胤植的面便表明了态度:自己虽然是朝廷命官,奉命担任曲阜知县,但自己并无意冒犯侵占衍圣公府的权威,在曲阜,一切规矩照旧。

自那之后,在孔家的大力支持下,曲阜县各方面一如既往,李少华也因处处以孔家指令为尊,所以在吏部每年的例行考功中都被评为上等,只等着五年任期届满便能顺理成章地官升一级。

而这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却因孔胤植的溺毙戛然而止,李少华也因衍圣公莫名溺亡被断坐失之罪而罢职回家,随后曲阜知县和衍圣公爵位虚悬,宫里好像忘记了有这两件事一样,尽管孔家屡屡上表请封及授官,但所有的表章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回应。

庄元洲到任伊始,孔家虽然也安排旁支子弟宴请过他,但孔胤植的长子、名义上衍圣公爵位承继者孔兴燮却一直没有露面,孔家大房一脉更是对他的到来视若无睹一般。

庄元洲心里自然清楚,孔兴燮虽然并没有承袭爵位,但俨然已经当仁不让的以新一代衍圣公自居,这是等着自己亲自登门拜访呢。

而他却非常清楚皇帝对孔家的厌烦,所以这个门是无论如何不能上的。只要自己一踏入孔家的大门,那就意味着仕途的终结,就算孙传庭的面子在也没用。

所以庄元洲到任后只是象征性地去孔庙祭拜一番,对士绅们种种或明或暗的提示充耳不闻,坚决不入孔家一步。理由是衍圣公位虚悬,作为朝廷命官,他去拜见名义上还是庶民的孔兴燮于理不合,只要孔兴燮承袭爵位,他自然会亲自登门拜访。

看到新任知县如此做派,曲阜的乡绅官绅们随即采取了有意无意疏远他的策略,而庄元洲对此也并不在意。在他的思虑中,曲阜只不过是他仕途的起点,只要能摸清皇帝的真实意图并且付诸于行动,然后在吏部考评中得到中等名次,那就不会阻碍他顺利的升迁。

但是庄元洲很快发现,自从他这番表态之后,只要与他相关的几乎所有事情都变得糟糕起来。

首先便是夏粮征收遇到了重大阻碍,朝廷给曲阜定下的一千石赋税征缴指标根本无法完成。户房典吏在征缴赋税期间,先后数次拿着各种表格找到庄元洲,然后逐一说明,某户本应上缴多少,但因田地干旱少雨以致绝收,故而无法征缴到位;某乡因为收割前突遇狂风冰雹袭击,以致庄稼大面积倒伏和减产,别说上缴赋税了,就连今年的口粮都成了问题等等。

最后户房典吏坦言,今年的赋税征缴只能完成三百石,剩余的七百石空额已无力完成,只能请知县大老爷自己想办法了。要么是就拿这三百石上缴,然后在年末吏部考评中被评为劣等;要么是自掏腰包添上这个大窟窿,花钱买个平安,以保证在仕途上不留污点。

这名典吏最后还笑眯眯地告诉庄元洲,如果知县大老爷想自费购粮,他倒是认识几名大粮商,保证比市价要便宜些许,并且还暗示,上任大老爷遇到这种麻烦事,最后都是孔家帮忙才完成了差事。

庄元洲在不动声色的把这名典吏打发走之后,心里已经明白,这一切都是孔家在背后作祟,只要自己现在马上去孔家拜访,那这次的赋税征缴肯定会如期完成。

对于孔家这种上不得台面的龌龊手段,没想到圣人之后气量如此狭小,庄元洲对此既感可笑又感失望。

在前段时间四处体察民情的时候,庄元洲对孔家所拥有的田地财富已是大致知晓一些,知道曲阜应该承担的一千石粮食赋税,对于坐拥几十万亩良田的孔家来说如同九牛一毛。

在皇帝和重臣们想方设法筹集粮食安置数千万灾民的情况下,每年田地中出产上百万石粮食的孔家却对此视而不见,而且趁机提高粮价大发横财,这种行径已经不能用龌龊来形容了。

直到这个时候,庄元洲突然明白了皇帝为何深厌孔家,并且想要让孔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了。

让孔家这数十万亩田地能够上缴赋税,这才是皇帝的根本目的,而衍圣公爵位一直虚悬,就是皇帝想借此拿捏孔家的手段之一,但是这种事需要有人去做恶人,自己不幸或是有幸,被皇帝给看中了。

不对!

一旦孔家数十万亩田地上缴赋税,那大明其他的士绅大户呢?圣人之后都能缴税,你们凭啥不能?

皇帝这是打算要与天下士绅为敌啊!

想到这里,庄元洲突然之间心跳加速,人也彻底醒悟过来,与此同时,心里顿时感到既惊又佩。

他其实很清楚,大明现在根本不缺粮食,之所以粮价腾贵,主要是因为天下的士绅大户们,把名下不纳赋税田地出产囤积了起来,然后借着天灾人祸之际投入市场谋取暴利。

而一旦皇帝这个宏大的策略最终达成,那太仓就会很快变得充盈无比,到时候不管何地发生多大的灾情,朝廷都可以从容应对,从而会避免再有崇祯初年大规模流贼事件的发生。

手里有粮,心中才会不慌。

可是,如果真要这样去做了,那可就会立刻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公敌了,会被整个士绅集团所唾弃,若是皇帝顶不住压力半路放弃,那出头的人便会被当做替罪羊推出来,最终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同样,如果这个战略能够成功,那自己的前程将会是一片光明,今后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将来位列朝班绝对没有问题,甚至入阁执政也大有可能。

面对这个成功与失败并存的机会,自己该如何选择呢?

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九十章 平息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七章 皇庄3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六十章 追击2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九十四章 献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