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

“启奏圣上,宗藩事涉天家私事,更兼与亲亲之人伦有关,故臣等不敢轻易置喙。但圣上所言确是事实,两百年来,诸藩坐享其成,但却于皇明无任何补益,期间与朝廷、百姓龃龉之事数不胜数,实是到了革旧除弊之时,至于具体如何处置,臣等恭听圣裁。”

听到朱由检突如其来的一番言论后,事先没有打探到半点风声的众臣先是一阵愕然,随后众人之间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温体仁率先起身施礼奏道。

皇帝想拿天下人人厌憎的宗室开刀,这当然是文臣们喜闻乐见之举,温体仁的话只是想从侧面提醒朱由检:虽然您的这一决策我们双手赞成,但由于涉及到了亲亲相隐的人伦观念,您这样干,很可能会在青史上留下不好听的名声,至于如何选择,还是您自己看着办吧。

亲亲相隐是汉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这个词简单解释,就是说亲人之间不能胳膊肘朝外拐,不管对错,自家人就要向着自家人,哪怕杀了人,亲人也要帮他遮掩辩护。

与之相反的概念相信后世人更加耳熟能详:大义灭亲。

这个在后世是极为褒义的行为,在当下是绝对违背人伦的,会被所有人唾弃。

当然了,朱由检不会太过在乎这些,所谓的青史留名,有时也是可以从中转圜的,强势者无所不能。

“启奏圣上,裁减诸藩所享永业之事,臣等并无异议,但许诸藩可离封地之议,臣以为尚需好生斟酌一番。

圣上宅心仁厚自不必多言,可宗室中人并非皆如圣上之品性。现圣上欲借开海之事整治江南,臣以为此举虽是利国利民,但或许会引发不可测之动荡,而此时若废除宗藩不得擅离封地之规,万一有心怀叵测之人从中蛊惑,说不定会有更大祸患生发。”

很少发言的李邦华起身施礼后,把撤销宗藩无故不得擅离封地可能引发的后果讲了出来,但他的这番话并没有引起其余重臣的共鸣,陈奇瑜更是面带不屑的起身反驳道:“梦暗兄此言有些过虑了。

江南诸辈久处繁华,血性早已消散于醇酒美妇、烟雨飘摇之中,现既有孙白谷、卢建斗这等久历沙场之重臣亲自督阵,彼辈谁敢妄动?

若是有人试图寻衅,别说尚有厂卫暗中窥伺,就算只有三二家将在侧,亦能将彼辈杀个屁滚尿流!

宗藩亦如此状。其人身份虽贵,但空拥巨财而无民心,既无兵甲之利,又无贪天之望,何来祸患生发?

以圣上之英明,岂能未曾虑及此处?

故此,圣上不管欲以何策推恩,诸藩只有束手拜服之论,余者皆不须忧之!”

陈奇瑜说罢,朱由检不禁暗自点头。

论起看大势的眼光,李邦华确实不如陈奇瑜。李邦华正直敢言,人品没的说,但思维还是太过固化,总是拿着历朝历代发生过的个例来推断当下的事件,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看来老李还是更适合言官这个角色,在朝政问题上确实有所欠缺。

“玉铉所言有理,老夫实是想的过了,谨受教!”

李邦华为人坦荡,听到陈奇瑜一番分析之后当即向他拱手施礼以示尊重,丝毫没有因为遭到对方的驳斥而恼羞成怒的样子。这种君子之风让包括朱由检在内的众人均是大为钦佩,陈奇瑜也是赶忙拱手回礼,二人相视一笑,心中再无芥蒂。

“李卿实有历朝名臣之风范,朕心甚慰!诸卿所论皆是为公,此般风气已具盛唐之象,望诸卿今后一如既往,你我君臣携手奋进,共谱皇明新篇章!”

“臣等谨遵圣喻!”

群臣齐齐起身拱手施礼回应道。

“启奏圣上,不知圣上欲推何策于诸藩?

据臣所知,周藩所献田亩已成开封府之公田,目下分与三百户佃租耕种,至今共缴纳佃租十二万石之多,其产出均已纳入开封府常平仓之内。

若是圣上裁减力度加大,那各地官府仓房积粮将会连年递增,此实乃天下黎民之幸也!”

侯恂看到朱由检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对宗藩动手,生怕他拿出的举措力度太小,于是赶忙举出周王献出三十万亩田地后给朝廷带来的好处,试图蛊惑朱由检以此为标准,让诸藩们全都献出一半田地来。

“侯卿所言乃小道耳,朕此次欲将宗藩之事做一个彻底了解,永消诸藩于大明之害,并将视为永例!”

朱由检微微一笑,几句话之间便一下子将众人的胃口吊了起来。殿内诸人收起各自的心思,把目光全部聚焦到了朱由检的脸上。

“据朕所知,两百年来,诸藩所积甚巨,其所拥巨财大部来自经商所得,各人名下田地所出并非各府主要收入。

自崇祯九年下半年,朝廷于运河开征商税以来,除却四海商行及各亲王府之外,所有行进运河之商船,全都照章纳税,此笔收入也成为太仓充盈源头之一。

有鉴于此,朕欲下旨,从即日起,无论是四海商行还是各亲王府,所有经运河贩运货物,全部与普通商户一样缴纳商税,此令将由驻运河钞关亲军执行!”

朱由检的话音一落,众臣心里都是暗自吃惊不已:卧槽,皇帝对自己下手可真够狠的,居然连自己的税都敢收,这可是千古未有的奇闻啊!

不过,皇帝既然来了这么一出,那谁还敢不缴税?谁还好意思不缴税?

这下那些整天指桑骂槐的江南士绅们嘴巴该闭上了吧?这还怎么骂?

“仅仅如此还不够,众所周知,目下大明最为缺乏的便是粮食,而不管是皇庄还是诸藩,所拥田地皆是免赋税之田,如此算来,朝廷便少了近两百万顷应纳之赋税。

故此,朕决意,自即日起,皇庄及诸藩名下所有田亩,除却应享之永业田外,其余全部按朝廷之规缴纳租赋!”

随着朱由检这段令人感到震惊无比的话音落地,殿内的空气就像突然凝固住了一样,包括王承恩在内的众人全部石化当场。

自古以来,皇帝就是天下之主,向来只有皇家向他人索取,从来没有过皇家向别人缴纳赋税之事,可是,眼前的这位年轻帝王却打破了这个亘古不变的规矩,竟然准备向朝廷缴税。

“皇爷,您再好生想想啊!这天下是咱家的,天下万民就该供养天家,哪有天家拿出钱粮给别人缴税的道理啊!如此一来,咱们天家岂不是与常人别无两样?”

首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王承恩再也顾不上什么规矩,满脸焦急之色的扯了扯朱由检的衣袖小声劝道。

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八章 皇庄4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