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皇庄2

王承恩搀着崇祯的胳膊下了马车。下车后崇祯举目四顾,四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有几个农户身着短衣在田地里劳作,因为小麦已经收割完毕,所以他们都在用锄头锄地。

马车前面不远处是一个农庄,一个太监服饰的中年人小跑着往这边来,身后还跟着一个身着锦衣卫服色的校尉以及几个农户打扮的老人。

大明的皇庄始于明中叶,宪宗时始名皇庄,太监曹吉祥作乱被平息后,其名下的田地被宫里没收,开始设立皇庄。宪宗皇帝的这一举动,开启了皇室搜刮土地的恶潮。后宫有权势的妃嫔,各皇子,外戚勋臣争相效仿。到现在为止,北直隶一地皇庄的土地所有量已占整个田地面积的七分之一,这可都是不向官府缴纳赋税的田地,这么大面积的土地产出不交税赋,无形中加重了其余民户的负担。而且,在皇庄内,土地所有权与司法权、行政权相结合。皇庄的管理非常混乱。一般的皇庄,都是派宦官去掌管的,宦官带着一旗校,再豢养着一帮无赖,“占土地,敛财物,污妇女”,无所不为。

崇祯正在思考着,庄里跑出的那群人已来到近前,为首的太监身材瘦削,脸上透着精明的神色。

离崇祯身前十步步左右,众人跪倒在地,那太监尖着嗓子高声禀道:‘’奴婢御马监奉御刘朝等叩见皇爷!”,跟着跪下的其余众人只顾磕头不敢说话,崇祯听道名字后心里顿了一下,感觉耳熟,记忆里这人最后也是力战殉国,具体细节无从知晓,但忠义之心是有的。

“起来吧!”崇祯说罢,迈开步子往庄里行去,刘朝等人赶紧起身。等皇帝和骆养性走出数步后刚要跟随,几个锦衣侍卫冷着脸扬起刀鞘拦住那几个出来迎接的庄户,只放刘朝和庄里的校尉过去。

那几个农户吓坏了,刘朝陪着笑脸对落在后面的王承恩说道:”王公公,这几个是皇庄的庄头,平日里我不在时他们负责庄里的大小事务。皇爷如果想知晓皇庄的大小事情,他们最是明白不过,还是让他们后边跟着吧!”王承恩斜视了他一眼道:“这些人可靠吗?关系到皇爷的安危,这可是天大的事!”

刘朝赶紧赌咒发誓道:“王公公尽管放心,都是世代住在庄子里的良民,我敢保证绝对可靠!”

“那就跟着吧!记住,让他们离远点,皇爷召见时方可近前!”王承恩说道。

”是是是,就照公公的吩咐!”刘朝赶忙应道。

王承恩落在后面就是有事要问刘朝,眼看皇帝就要进庄了,他疾步前行,刘朝急忙跟上。王承恩问道:“今早皇爷突然要看皇庄,咱家着人知会的你,时间紧迫,你准备的怎么样?”

“好叫公公得知,小的得到讯息后,立刻着人打扫庄内,把庄里最好的房子扫除一新!黄土垫道实在是没来得及!至于庄里的农户,小的已经告知他们不要出门,全部在家里。只有田里还有几个做做样子,要是四处无人,皇爷也会觉得不对不是吗?”刘朝脸上堆着笑容答道。

“只能这样了!眼下只盼皇爷不计小节,要不咱们可吃罪不起!”王承恩担忧的说道。

刘朝也没法接他的话,心想,谁想到皇爷突然要看皇庄?并且选中的还是自家所管的庄子!眼前皇爷除了祭祀大典,平日里绝不会离开皇宫,皇爷这是怎么了?难道是话本看多了,要学里面的微服私访?当然了,他也只敢在心里这么想,绝不敢说与任何人听。

崇祯带着骆养性不疾不徐的进了庄子,周围几十步外是持刀拿枪的锦衣护卫,庄子规模不小,庄里的房屋基本是黄泥为墙,茅草为顶,道路还算平整,只是甚为狭窄,明显有才铺垫的痕迹,路两旁栽着不少柳树,看直径都已是不少年岁了,绿荫遮地,蝉声鸣响。

“让刘朝近前回话!”崇祯吩咐道,身旁的侍卫赶忙向后奔去。

不一会,王承恩带着刘朝赶了上来,来到近前,王承恩道:“皇爷,让刘朝带路去屋里,您边歇息边问话?”崇祯点头,刘朝疾走几步在前引路,拐了几个弯来到庄子的中心附近。

眼见前面一座庭院,青砖黑瓦,甚是齐整,门楼有点破旧。两扇大门敞开着,门口已经是站着两排侍卫,甚至房顶上也有两个拿弓箭的侍卫,警惕的打量着周边。

刘朝来到门前,躬身禀道:“皇爷,这是本庄庄头的家院,奴婢已经布置妥当,请皇爷入内休息!”

崇祯迈步走进院子,这是个只有一进的院子。迎面是三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厢房,院子的一角种着槐树和枣树。所有房子的窗户纸都洁白无瑕,一看就知道是才换上的。院子里一尘不染,地上看来用水撒过,水分基本蒸发完了,走路正好带不起尘土。

崇祯点了点头,走进了正房。进去后迎面摆着一张崭新的雕花紫檀案几,案几上是一套青花瓷的茶具,案几后是一张花梨木的太师椅,两旁各摆放了几张座椅。崇祯知道是精心布置过的,这样的家具在农家已经算是极为难得了。

崇祯在太师椅上坐定,摆手道:“你们都坐吧,赶了半天路也都乏了。”

王承恩他们连忙说不敢,崇祯不耐烦了,说道:“让你们坐就坐,少聒噪。”

骆养性才欠着身子坐了一旁的椅子上,只敢坐了三分之一,王承恩和刘朝哪敢坐,王承恩站到皇帝的身后,刘朝则侧立在皇帝一边几步远的地方。

“刘朝,你先给朕讲讲这皇庄的大致情形吧。”崇祯开口道。

刘朝赶忙躬身站定,回禀道:“奴婢启禀皇爷,这庄子是皇爷您名下四个皇庄里最大的一个,共有田地三万余亩,庄户五百八十六户口两千七百三十四名,其中男丁一千六百三十二名,女子为一千一百零二名,内有成年男丁一千零十一名。”

“去年出产多少粮食?庄里有多少大牲畜?土地怎么浇灌?”崇祯继续问道。

“禀皇爷,打前年起,雨水甚少,所以收成不好。去年产小麦两万余石,其余各种杂粮一万余石,向宫里纳粮两万余石。现有耕牛47头,骡马83头。以前灌溉田地主要靠村外的白浪河,去年起,河水逐渐干涸,奴婢着人打了几口井,供庄里饮用以及灌溉之用。”刘朝如数家珍,看来平日里对庄里事务还算尽心。

崇祯听罢沉思起来,这刘朝办事比较用心,不像前世所看资料上那样,宦官横行乡里,手下一班打手,在庄里俨然皇帝般的存在,粮食产量也算可以。这时期毕竟没有化肥农药,纯粹靠天吃饭,亩产一石算是不错的产量,并且还有杂粮,估计就是大豆及其秸秆。

“为什么不种玉米和红薯?”崇祯记得玉米和红薯在万历年间便已传入中国,难道记错了?

“皇爷恕罪,皇爷所说的也是粮食吗?奴婢闻所未闻,更别说种植了!”刘朝忙道,连王承恩与骆养性也一脸的迷惑。

崇祯恍然,在这个信息传播极度缓慢的世代,平常人的生活仅限于身边不超过十里的范围。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很多人从出生到死去,连县城都没去过,更别提其他的了。哪像后世,某明星出轨,裤子还没提上,网上已经是地球人都知道了。

“不知者不罪。朕说的玉米和番薯皆是耐旱之作物,并且产量极大,同样一亩田地,如果种植番薯,产量是小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朕回宫后就着人探访,如果全大明能推广种植,那我大明就不会再有因饥饿而死之人,也不会有因为天灾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百姓了!骆养性,这件事就交给锦衣卫了。回去立刻安排各地卫所查探玉米番薯之事,办成之人朕重重有赏!”崇祯对骆养性吩咐道,骆养性急忙起身躬身答应,心里却是将信将疑。

刘朝忽然抽了自己脸一巴掌,说道:“皇爷您口渴了吧?奴婢只顾回话,忘了给皇爷沏茶倒水了!”说罢,出去招呼了一声。

王承恩跟了出来,对刘朝道:“皇爷御用的茶具侍卫带着,不用你的,你安排人烧水吧。”说完冲一个侍卫摆了一下手,那人立刻跟着烧水的庄头进了灶房,刘朝一下反应过来了,满脸堆笑说道:“奴婢这是昏了头了,怎么敢让皇爷用外面的东西喝水。”

这时崇祯背着手走出了屋子,骆养性跟在身后,崇祯对刘朝吩咐道:“带朕四处走走看看!”,刘朝答应后前面带路出了院子。

村里静悄悄的,仿佛没有人一样,朱振卿的前后左右有几十名侍卫围着,侍卫们一个个如临大敌,眼神警惕的扫视四周。偶尔能看到几家紧闭的房门后有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在打量着朱振卿一行。

崇祯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他也知道作为皇帝,如果和前世领导人那样和百姓亲切交谈是不现实的。这种封闭的环境里的百姓,看到庄头都会畏缩,更别提皇帝了。既然刘朝已经安置好了,那也没必要非要摆出亲民的姿态,自己能做的是努力让他们的生活变好,这才是根本,而不是假模假样的嘘寒问暖。

沿着村子的主路走了大约一刻钟,便来到村子西头。放眼望去,村子几百米外有一条小河,因为连续的干旱,河水已接近干涸,河床基本袒露,只有河中间还有小股的溪流在缓缓流淌。河边的树木倒是郁郁葱葱,毕竟植物的根系能延伸地下,可以充分的吸收地下水的水分。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十五章 哗变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六十章 追击2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