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

对于温体仁如此上道的建议,朱由检感到十分高兴:没错,对于朕来讲,你就是最大的挡箭牌,首辅就是首辅啊,关键时候知道自己就该站出来背黑锅。

嗯,这种让朕舒心的臣子一定不能让他吃亏。等老温致仕后,只要他那个在司农寺的儿子做出一番政绩,朕一定会不吝拔擢。

“圣上,曲阜衍圣公之位虚悬已久,孔兴燮两年来连番上表请封,不管是朝堂还是士林中对此也是议论纷纷,尽管圣上压下不少朝官为孔兴燮袭封之奏本,但此事实是不易耽搁过久。

联想到此处,老臣以为,孔家实是圣上欲行之策最好之助力。只要能设法逼迫孔兴燮率先上表,自请给朝廷缴纳租赋,到时圣上便可顺水推舟,将衍圣公位赐下,那到时舆情之风波便不会迁延圣上或朝廷,圣上之策便可得顺利推行!”

没等朱由检高兴完,温体仁不紧不慢地把他心目中所谓的挡箭牌说了出来,朱由检听完后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能混到如此高位的人,的确是没有一个善茬啊。

原来并不是仅有包括自己在内的少数人有拿孔家作伐的打算,其他人也有啊,只是因为事不关己的缘故,这才没人向自己提出这种建议,这一旦牵扯到个人利益的时候,孔家这个巨型标靶果然被人毫不犹豫的给推了出来。

由此可见,读书人口中所谓的至圣先师,也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要是利益足够,万古明灯也可以被弃若敝履啊。

自己其实还没打算好这次便把孔家给抛出来,但现在看来不得不把这个计划给提前了。

“唔,温卿所言的确有理。朕也曾虑及于此,现在看来也到了衍圣公府为国做出适当牺牲之时了。

不过,如此大事,倒是不用急于求成,朕还要等一等,看看孙、卢二卿南下之差遣有无更大收获,到时朕会据此再做出相应之部署!”

为了避免士绅一体纳粮的大计在朝堂上引发不必要的动荡,朱由检还是打算故技重施,准备以差不多的利益来换取重臣们的支持,同时也会把更多的人加捆绑在一起,使大明这艘巨轮在风浪中行使的更加稳固。

一切要看锦衣卫在这次的行动中能收获多少了。

政治就是妥协。

为了达成更大的目标,适当做出让步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如果这个让步是拿着少数人的利益,来交换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好处的结果,那这种妥协就是胜利。

派锦衣卫去就是为了抄家敛财的,但朱由检虽然知道是江南士绅集团牵扯其中,但并不清楚到底是谁、有多少人会被牵连进去。

既然内阁首辅都觉得应该把孔家拉下水,那就给庄元洲以及兖州府的锦衣卫下达指令吧,在锦衣卫侦缉江南命案的同时,把孔家的事办妥,这样双管齐下也不耽误功夫。

在从温体仁家离开之后的第二天,一队锦衣卫催马驰出京城奔往了山东方向,并在第四天到达了兖州府。

对此一无所知的孔家人不知道的是,大明最顶尖的两个人,就在一次简单的宴饮之间,便轻轻松松的订下了事关孔府兴衰的策略。

“既是圣意已定,明府打算如何去做?此事须得计议周全后一击奏效才可,否则定会引发不小之风波,给我皇增添不必要之麻烦!”

曲阜县衙二堂内,一身商贾装扮的锦衣卫兖州千户所千户刘进以知县故交的身份来到曲阜,与庄元洲商议如何逼迫孔家就范之事。

自从上次将自己的打算密奏朱由检之后,念头通达的庄元洲便放弃了想把知县权利抢夺过来,以便维护朝廷和自己尊严的打算,变成了曲阜士绅们希望看到的那个泥胎木塑,对衙门里的大事小情一律不再过问。

闲来无事时庄元洲换上青衣小帽,带着仆从或是街市闲逛,或是出城去往乡间,与种地的农夫闲谈,或者是带上食物帐篷登高望远,俨然一副不理俗事的模样。

他的这番举动被有心人看在眼中,最后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这位县尊看来是读书读坏了脑子。放着孔家这颗遮天大树不抱,硬是跟远在天边的朝廷站在一处,结果现在看到夺权无望,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看这情形,这位是准备熬到任期后拍屁股走人,对于是否大权在握已经无欲无求了,照此下去,吏部的考评肯定是拙劣,将来的前程也是堪忧,千辛万苦中试后弄到如此结局,实在是令人慨叹不已。

庄元洲确信,自己已经把皇帝的心思猜的大差不差,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皇帝肯定会对孔家下手,之所以现在没有动手,最大可能就是欠缺理由和时机罢了。

果然,在一天天内心的煎熬中度过的庄元洲,终于等来了皇帝明确指示,随之而来的还有令他并不喜欢的锦衣亲军。

不过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庄元洲心里分得清楚,指望朝廷方面的助力,自己想搬到孔家是不可能的,对付这个屹立了一千多年的豪门大户,唯有动用厂卫这种带有毁灭性力量的机构才能完成,自己需要的是立功,能让皇帝高看一眼,至于和谁合作,并不重要。

他心里早就清楚,别看孔家高高在上,千百年来就连历朝皇帝也不敢或者不能撼动它,并且也几乎没有帝王想去动它,但今上的作为却和历朝历代的君王截然不同。

衍圣公之位虚悬两年,今上硬是不肯下旨袭封,这可是千百年来从未出现过的。

这两年中,无数的朝堂大佬、士林名宿纷纷上书朝廷,请求尽快让孔兴燮承继爵位,以安士林之心,可这些奏章进表无一例外地犹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得到丝毫的回应。

庄元洲知道,孔家不过是历朝历代帝王利用的工具和傀儡而已,他们需要孔家这尊神像的存在,然后会在背后通过孔家向世人传递自己的意志,以此来达到统治人心、江山永固地目的。

不过,今上像是要打破这个惯例,但不知道想用何种方式来取代孔家的影响。

不管了,只要能达成最初读书时的目标:位列朝堂,大权在握,安黎庶、扫不平,那便一定要站在能够帮助自己完成心愿的那一方。

“不知刘千户对此有何打算?依本官看来,若想事成,须得采用非常手段方可,而亲军所长也正在此处。

本官以为,想要迫其就范,不必太过繁琐,单刀直入最为省力,其效亦为最佳!”

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三十章 预谋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二章 骆养性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二百章 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