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

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袭官案涉案人员做出处置,与之相配套的就是松江府及其下辖各县官员补缺的问题。

孙传庭的奏报还没有送达,估计明州(宁波)那边的情况也比松江府好不到哪去。

由于此次偌大的松江府各级主官被一扫而空,所以导致了松江府已经处于暂时的无政府状态。

基于担心各地失控的原因,卢象升奔走于各县之中,火速将各县衙中未涉事的主簿、巡检等拔擢为主官,临时掌控各县局面,他自己则亲自坐镇松江府处理各种日常公务。

对于松江府各级官员的补缺人员,朱由检决定还是依照这几年的老路子,从陕西各府表现优异的官员中抽调后南下上任。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亲历亲为参与到日常开荒拓田、打井修渠等等各种事物中去,陕西各府州县的官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作风务实的官吏,并且这种踏实的风气已经在陕西各级官府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各地务实肯干的的官员,以及工部户部衙门里的技术型官员都将得到重用,他们腾出来的位置将会被下一级表现突出的官员所替代,从而逐渐使大明整个官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直至若干年后完全占据主流地位。

这种良性循环的圈子不仅仅限于官员,也包括众多没有功名的吏员,而那些只知道吟风赏月、吟诗作赋当官做老爷的旧式官僚,在未来将会被彻底边缘化。

他们的官员身份不会被去掉,但所供职的衙门将会是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等部司,俸禄不会短缺,但权力几等于无。

其实从朱由检的本心来讲,大明官员的缺失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在他的长远规划中,小政府、大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未来大明官府要向服务型转变,而衙门的设置要向公共服务和应急管理倾斜,以后人才的培养也要着重于这个方向。

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籍籍无名之人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其中才华出众者更是不知凡几,他们并不缺能力,只是缺少供其施展的平台和环境而已。

就像自己,前世也只是个极其普通之人,若是没有穿越的话,一辈子也只会过着平淡至极的生活,娶妻生子,然后在柴米油盐中蹉跎一生。自己也根本不会想到,穿越后也能有如今的成就。

平凡但不平庸,或许这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写照吧。

在考虑完官员的配置问题后,朱由检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另一个方面。

从锦衣卫的呈报中,朱由检发现了一个以前被他忽略的问题:私奴。

涉案的四大海商家中蓄养私奴人数几近四千人,动手袭杀官员的正是从这批人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口根本不在官府的户籍册页上。

而蓄养私奴在江南地区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站在一个帝王角度考虑的话,这种隐藏的力量是绝对不能允许存在的。

有钱无势的人并不可怕。

这个人群为数最多。

他们其实只想着过自己的日子,并没有什么为非作歹的念头和野心,日常表现也是非常温顺的,在面对强权时可以说予取予求,可以说是遵纪守法的典范。

而像四大海商这样有钱有势的就不一样了。

这种人因为尝到了权势带来的极大便利,所以在财富急剧膨胀后便有意无意地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想借此来达成自己更多更大的诉求。

当某一天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时,自觉有庞大势力的他们,很可能会有铤而走险的举动,并且不会考虑到自己的冒险举动会不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伤害。

这是极其危险的,也是朱由检绝不会容忍的。

这些私奴如果手中有了兵刃武器,加上他们的主人不缺钱粮,一旦他们为了某种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虽说不会有危及社稷的风险,但把繁华富庶的江南打烂还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那这回正好顺势一起解决掉,消除这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由于朱由检已经将此事件定性为謀逆,那么这次正好借机大开杀戒,以此来震慑江南利益集团可能存在的反抗之心。

从崇祯八年至今,锦衣卫虽然奉命抄家无数,但最后被处死的人数并不多,朱由检并没有下令对犯案者的家眷进行无差别的杀戮,老弱妇孺都是以流放告终。

但由于这次袭官案发生的背景后面,正是朱由检准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时候,所以此次相关涉事人员很不幸的成为了祭旗者。

顾、吕、徐、周公然遣人袭杀朝廷官员,其行为实为十恶不赦之罪;其四家阴蓄私奴、暗藏刀兵、意图不轨,此已属謀逆,当夷九族,但朕仁心,不意牵连过甚,故判夷三族。

其四家私奴交于地方官府登记入册,并从所查抄田亩中,按每口十亩口分田划拨供其劳作养家。

江南各地私人所蓄养之私奴此次一并遣散,敢有违抗者,不论其家世背景,皆以意图不轨论处。

松江府知府谢汝运、通判黄盛举、推官耿元仁以及按察使司、各县涉案官员,身受皇恩,不思回报,日常以交通逆贼为荣,故皆属謀逆案从犯,满门抄斩,家产充公。

其余各府县吏员以同罪论处。

孙传庭那边如果侦缉完结,也要照此执行,杭嘉湖这三处最为繁华之地就是刑场。

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八十章 困难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十七章 樊城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