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

卢象升判断的果然没错。

率先从官驿中败逃的田雄和丘钺,仗着对南京城内地形的熟悉和了解,沿着大街小巷向家中狂奔。

这时他们的心中除了保命的念头外,哪还有余暇顾及到谢启光会如何。

田雄的脑海中已经有了打算:逃回家中立刻收拾贵重物品,然后带上未成年的小儿子直奔秦淮河,雇一艘小船后逃出南京再说。

下半辈子只能隐姓埋名活着了,至于去哪里落脚,到时候看形势再说。

田雄并没有把自己的心思告知丘钺。

虽然两人平时亲如兄弟,但逃命这件事还是自求多福吧。

走秦淮河的人越少,生存下来的机会越大,要是一起走的人太多,半夜三更的要是惊动了别人,说不定就会引发不测之祸。

段利用得知谢启光是幕后主使者之一后,马上便向卢象升告辞离开,准备立刻安排人手去谢府拿人。

冯友明迟疑片刻,还是向两位上官告罪一声追了出来,撵上段利用之后,向对方暗示府衙中有不少人会对新政的实施有所阻碍,并表示这些人平时便与谢启光一伙走的很近,极有可能是刺杀钦差案的同党,希望段千户秉公执法,他作为南京知府绝不袒护属下等等。

段利用哪里听不出冯友明话中之意?这是想借他的刀砍别人的头罢了。

“这些文人真他X的蔫坏!

自己拿不下的事,非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拿老子当枪使!

这老小子是看准了老子这回吃了大挂落,此回行事肯定是无所顾忌,这才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往老子这个筐里装!

我呸!

也罢,既然是将功补过,那此次索性牵连更多些,表功之时也更能让宫里和卫中高看一眼,也送个顺势人情出去好了!”

段利用一边思忖一边点头,拍胸脯打包票表示肯定不会放过这些害群之马,此次会把可疑之人一网打尽,还南京一个朗朗乾坤。

只是办案的校尉们风餐露宿,着实辛苦,你看你们南京府衙能不能拿出些许津贴予以补偿一下?

冯友明虽然作风务实,但在官场多年,也不是个傻子,听到段利用的一番表态后当即表示,南京府衙自会拿出相应报酬慰问亲军上下,不使亲军校尉们白白出力。

作为死对头的文臣集团和厂卫,居然在这个时刻难得的有了配合与默契,这种场景可是许久未曾见到了。

段利用快步穿过血迹斑斑的官驿前院,带着几名护卫出了大门,招呼过一名百户了吩咐几句,那名百户随即集合手下校尉,打着火把直奔谢启光府邸而去。

凌晨寅时左右,天际边已是微微亮起,南京城内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手持各种兵刃的官军身影,但大部分仍在熟睡中的市民对此却是毫不知晓。

为了表现出对所有事情毫不知情的样子,谢启光在昨日天色未暗时便下令关闭宅门,并吩咐下去,所有府内之人一律不得外出,随后在酉时便上床入寝,但因患得患失的缘故,直到亥时才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并在天色未亮时便醒了过来。

谢家府邸距离官驿七八里之外,昨夜的铳声并未传到此处,因睡眠不足而略显憔悴的谢启光披衣坐起。

和衣睡在外间的婢女耳目灵性的很,听到里间有动静后随即翻身下床,点亮烛火后来到门口轻声询问一句,谢启光轻嗯一声,容貌秀丽地婢女手端蜡烛轻轻推开房门进来,随后开始伺候着自家老爷去屏风后面解手,完事之后再将木制马桶提到屋门外,再次回到里间服侍着谢启光穿靴更衣,此时谢启光的老妻犹自酣睡不止。

“自己还是太过于谨慎了!

应该吩咐田雄他们,事成之后尽速遣人来府上报信,省得自己一直提心吊胆的!

此时的卢象升首级应该被砍下来了吧?

那个赵之用和冯友明怕不是也已横尸当场?

待天亮得信后,自己便会在一众官绅们的推举下,主持南京大局了!

首先要做的便是六百里加急呈报北京,将此骇人听闻之事报上去,顺便在请求彻查此案的同时,将引发惨案之原由讲清楚,联名力谏,请求即刻废止新政,以免将来再次发生此等悲剧。

南京这帮勋贵既是装聋作哑,那今后便休想再从江南拿到好处!

要上本朝廷,就说某些勋贵阴蓄兵甲、为祸地方,叫朝廷把他们那些家将给废掉,成为没了爪牙的老虎,将来还不是任由地方拿捏!”

想到这里,谢启光暗自点头,对自己的深谋远虑佩服不已。

似是有脚步声传来,听上去还不止一人。

没等谢启光醒过味来,脚步声先是停顿一下,随后朝着他这间亮着灯光的屋子而来,紧接着,外间紧闭的屋门被人一脚踹开,一股寒风瞬间把屋内的暖气全都带走,同时也让谢启光的心如坠冰窟一般。

“谢启光?!”

就着屋内点亮的烛火,一名身穿蓝色罩甲的年轻百户目带不屑直视谢启光开口问道。

“你等。。。你等是。。。何。。人!?”

谢启光勉强维持着身子没有瘫倒,在被惊醒老妻的尖叫声中哆哆嗦嗦地回道。

“拿了!带去前边审问!”

那名百户一声令下,两名校尉扑上前去将谢启光捆了起来。

没用多少时间,在锦衣卫惯用的手段还没使出几次,受刑不过的谢启光便将王铎等人供了出来,很快,这份主要幕后者的名单便传到卢象升手中,随着天色逐渐亮起,在官军的配合下,锦衣卫开始挨个府邸拿人。

等到天光大亮后,王铎、徐文渊、唐世济、潘世良等主谋全都被擒拿归案,校尉们开始对他们的家产进行查抄。

等到卯时,各衙门的衙差全部上值后,近三千名官军在衙差的配合下大索全城,对昨夜潜逃的贼人进行了地毯式搜索,经过一天的搜查,绝大部分贼人被拿获,只有田雄等寥寥数人逃出了生天。

卢象升与赵之用、冯友明的联名奏本也以六百里加急地形式发往了京城,南京城很快便会面临着一场百年未有的腥风血雨。

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十五章 哗变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十六章 平叛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八十章 困难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