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

“不知圣上招臣等入宫所为何事?可是与朝廷新政有关?抑或是孙、卢两位又遇到何等阻碍?

时值年关将至,各地官吏心思大都不在政务上了,此也是人之常情。

况新政推行不必急于一时,待年节过后,内阁自会行文各布政使司,要求各地务必于三个月之内彻底贯彻完毕,逾期未完结者,主官佐贰一并撤换,故而,还请圣上不必心焦。”

在冲着朱由检行过揖礼之后,在发现皇帝的脸色与往常无异,心下感到奇怪的温体仁暗暗地大口呼吸几下,努力让气息恢复正常后拱手施礼,试探着把猜测到的皇帝有可能关心的问题做了简单陈述。

由于最近大明各地局势都非常平稳,除了两位阁臣南下督阵办差之外,各地官府上呈的奏报中,并无特别紧要之事发生,所以皇帝已经有数日不曾召见一众阁臣了,阁臣们也难得的轻松起来。

但今天在快到午时的时候,宫里的一名小太监忽然气喘吁吁地跑到内阁,说是皇帝紧急召见众位阁老,在看到这名小太监一脸焦急的神情后,阁臣们一边暗自猜测,一边匆匆赶来,年近七旬的温体仁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体力不支。

“今日召集诸卿前来,是因江南之地再次有大事生发!大伴,给阁老们看座!顺便将卢卿之奏报发于诸卿传看!”

朱由检此时的心情已经恢复平静,并且心中也有了计较,在敏锐地观察到温体仁的身子似乎有些站立不稳后,随即吩咐了下去。

数日之前他带着王承恩前往内阁视察时也是一路步行,从乾清宫到会极门足足走了半个钟头,算距离的话,这一段应该有三四里地的路程。

这段距离对其他正值壮年的阁臣倒是无所谓,但对于快七十岁的温体仁来说,这一路急赶确实有些吃不消,于是颇为细心地朱由检立刻吩咐给众人看座。

不一会功夫,几名太监搬来锦凳,众臣纷纷施礼逊谢后坐了下来,王承恩走下御阶,将卢象升发来的加急奏报交到了温体仁手上。

卢象升的奏报很短,只是将自己遇袭之事简略说明,并在奏报的末尾附上了几名主谋者的名单,至于还有无其他涉案之人,因为锦衣卫正在查证之中,所以并没有具体情况的说明。

很快,这份奏报便被众臣传看完毕,随后便回到了朱由检身前的御案之上。

“启奏圣上,我皇明立国两百余载,但从未有如此骇人听闻之事生发!

值此太平盛世之下,竟然有如此丧心病狂之徒,若是卢建斗及江苏两主官不幸遇害,那必致天下舆论哗然!

此事影响之恶劣,已远超前番松江府袭官案,老臣以为,当以重典惩之!”

温体仁面色沉重的率先起身施礼奏道。

文臣最忌惮的就是这种刺杀事件,一旦有人开了头,那以后就会有人在身处绝境时效仿,真到了那个时候,整个朝堂就面临着巨大的动荡,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后果不堪设想。

随后一脸愤然之色的陈奇瑜也起身奏道:“启奏圣上,臣观此惊天之案主谋者,皆是食皇明俸禄数十载之人!

彼辈不思国朝养育之恩,悍然行此人神共愤之举,为一家之私利,竟欲以卑劣之行径谋害国之重臣,臣以为,除却要对其人施以极刑外,还要往更深处掘之,以求将同党一网成擒!”

陈奇瑜虽然自视甚高,并未把朝堂上大多数重臣放在眼中,但他对卢象升的赤胆忠心还是相当敬佩的,再加上两人都是以文臣的身份统领过大军,经历过战场上的生与死,所以心里还是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在。

没想到的是,某些昔日的朝廷重臣竟然对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忠臣下毒手,这种行为比流贼还要恶毒狠辣,必须要以最严厉的手段进行回击,将这伙人斩草除根,威慑其他居心叵测之人。

“启奏圣上,前有松江府袭官,今有卢建斗以钦差之身份被刺杀,臣以为,如此连番行举以使江南人等目无纲纪之心暴露无异!

臣附议首辅与陈玉铉之议,对此事件当以最严厉之手段镇压之!”

杨嗣昌紧接着起身奏道。

随后李邦华、侯恂、范景文三人也是各自起身,皆对此事的主谋予以强烈谴责,并附议前面几人的建言。

刺杀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事已经大大超越了文臣们的底线,这是他们根本无法容忍的。

今天因为动了你的利益,你就敢刺杀卢建斗,那下次再有利益冲突,被刺杀的又会是谁?

这种卑劣的行为比厂卫还要让人憎恨。

厂卫虽然让人讨厌,但行事还是有规矩的,只要不触怒皇帝,正常人根本不用担心。

这次幸亏是久经沙场的猛人卢象升,若是换了在座诸人,现在怕是街坊邻居都要到自家府上吃丧宴了。

“诸卿且坐。

此事就如诸卿所言,性质之恶劣已是触犯了天条!实是天不容也!

谢某诸人既是饱读经书,又是食朝廷俸禄,多年来巧取豪夺,家产可谓十分丰厚,但其对朝廷,对天下有何奉?

现今朝廷新政只不过是让其承担应有之义务,未曾想,彼辈便行此丧心病狂之事,足见其日常时便将自家之私利置于朝廷之上!

杨卿说的对!

由松江府袭官案,至南京刺杀钦差及官府主官一案,此两案接连生发,足以说明,江南已非朝廷之江南,实为某些人之江南,此为朕绝不容许之事!

为惩前毖后,朕决议,此案之侦办完全由亲军一力行之!”

阁臣们听到皇帝最后的定论,便知道,这回皇帝是要大兴牵连之事了。

撇开刺杀钦差一事太过恶劣不说,就单说遇刺的卢象升本人,朝堂上谁不知道,这是皇帝最为敬重的重臣之一?

幸亏卢象升安然无恙,要是卢象升真的不幸身亡,皇帝一怒之下,江南怕是要有无数的人头落地了。

帝王之怒,血流漂橹。

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三十章 预谋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七十章 商路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