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

就在朱由检筹划着海外战略之时,后宫中却有人正在为他操心着选妃的事宜,而且这几个为他的“幸福”生活忙碌的不是外人,正是周后与懿安皇后张嫣。

说起大明皇帝选妃之事,就绕不开太祖朱元璋他老人家。

有感于历史上有诸多家族势力庞大的后妃干政,致使外戚坐大而严重威胁到皇权的恶例,朱元璋在登基之初的洪武元年,特地命人编纂《女训》,作为后代子孙管理后宫的家法。

《女训》中规定,在后妃的遴选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为了让自己身后的皇帝能够时刻铭记历史教训,朱元璋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宫中,并要求后代君主对后妃严加管理,不得违背。

事实证明,老朱这套方法还是很管用的。

自太祖太宗之后,有明一代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从未出现过强汉盛唐时那种后宫干政、外戚坐大的恶性事例,除了太祖太宗两朝之外,不管是后宫还是外戚,存在感都是极其微弱,甚至微弱到几乎被所有人无视的地步。

不仅如此,大明有不少皇帝就连每三年一次的选秀活动都很少举行,不管此举是有意还是无意,总归是减少了诸多民间骨肉离散的悲剧发生。

周后与张嫣之所以动了要给朱由检选妃的念头,原因就在于前几日周后得到的一个消息:田弘遇田国丈收养了一个养女。

据说,此女色艺双绝、艳压群芳,可谓是一个绝世美人。

这也就罢了,毕竟收养义女是人家的私事,谁也无权加以干涉,可是有确切的消息证实,此女是准备送入宫中的。

这就意味着,一旦传闻为实,那田贵妃就在宫里多了一个名义上的妹妹,这就打破了目前后宫中周后、田妃、袁妃三足鼎立的平衡局势,若是此女受宠,那承乾宫的势力或许就会逐渐压过坤宁宫一头,这可是周后万万不能接受的。

虽说皇帝一直对自己非常敬重,并且早早的给朱慈烺定下了太子的名分,但要是夫妻之间长期见不上面,彼此之间的感情难免变淡,甚至疏离,一旦有人在中间搞事情,说不定就会引发一系列无法想象的恶果,甚至会严重到朱慈烺的太子地位也会被动摇的地步。

这个又不是没有先例。

万历朝的国本之争不就是如此吗?

神宗皇帝宠信郑贵妃,随后在有心人的蛊惑下,便想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给拿掉,把他与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因为群臣反对的缘故,神宗一气之下甚至几十年不上朝,不见朝臣,虽说最后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得保,但这期间担惊受怕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更何况,现在自家的夫君可不是神宗皇帝能比的。

手握剿贼平虏安抚天下等逆天功劳的朱由检现在非常强势,行事大有顺之昌逆之则亡的气势,要是太子长大成人后行事不尽如人意,田贵妃的儿子再表现的出色一些,说不定就会有糟糕的局面出现。

“皇嫂,妹妹我并非妒妇,并无反对皇上纳妃嫔之意。

妹妹我现下已是人老珠黄,而皇上正值壮年,对女色再节制也是有所需求,故此那名陈姓女子入宫也是无可厚非之举。

可是,就像我刚才所言那般,将来之事谁敢保证?

诸多事端都是从无到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真是到了那般田地,妹妹我可如何自处?烺哥儿又该怎生是好?

妹妹我现下已是心里一团乱麻一般,思来想去,还是想让皇嫂给我拿个主意!”

懿安皇后张嫣所住的慈庆宫中,周后一脸忧愁之色的对着这位皇嫂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当初朱由检还是信王时,选妃的过程就是由张嫣主持的,也正是张嫣将周玉凤定为了信王妃,并且在朱由检登基后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从这一点上讲,张嫣确实是周后命中的贵人,也是她在后宫中的精神支柱之一,每每遇到难以开解的难题时,周后都会前来慈庆宫寻求帮助,时间久了,张嫣和周后之间宛如亲姐妹一般。

“皇后莫要过分担心。

俗语说知夫莫若妻。

你二人相濡以沫已有十余载,期间更是给皇帝诞下了数名子女,皇帝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更是一个睿智英武之明君,岂会行出毫无道理之事。

田国丈收养义女预备送入宫中一事,所为无非是为帮田贵妃固宠,此举虽是有些小人之心,但也很难说是多大的错事。

宫外之人怕是不知咱们后宫之事,天下怕是有许多人以为,我大明后宫之中会与民间那些大户人家一般,因着家主妻妾众多,所以妻妾子女之间整日勾心斗角、斤斤计较,想尽法子邀宠固宠。

岂不知大明历代帝王,包括今上在内,基本上都依祖宗之规行事,哪有因专宠而废弃大义之事的。

如神宗爷爷宠爱福王那般之事例,于我皇明可谓是绝无仅有,以皇帝之睿智,岂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举!”

听完周后脑洞大开的胡想乱想之后,张嫣笑着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此事做出了分析和判断,一番有理有据的说辞也让周后心中的郁闷稍减。

“田国丈也是,平白地做出如此之举,着实可恨!

皇嫂你也知道,妹妹我身为后宫之主,平日间生怕因处事不公而至田妃、袁妃受了委屈,从无嫉妒之心生发、

难道是田妃于田国丈入宫探视时说过我的不是,这才让他有了此念不成?”

周后说着说着又有了新的想法,神情也从担忧变成了有些气愤样子。

前番他老爹不知什么原因被皇帝处罚,名下的两处庄子也被分给了田弘遇和袁也让,周后虽然也厌恶自家的老爹和兄长,但自家的东西却被夫君拿出来分给了其他两宫,这让她的心里也是很不舒服,现在一想到田妃极有可能背后嚼舌根,心里的担忧顿时被怒气所替代。

“皇后,你就莫要纠结于此了,若是想理清此事,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法子!”

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四百章 布防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