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

就在朱由检筹划着海外战略之时,后宫中却有人正在为他操心着选妃的事宜,而且这几个为他的“幸福”生活忙碌的不是外人,正是周后与懿安皇后张嫣。

说起大明皇帝选妃之事,就绕不开太祖朱元璋他老人家。

有感于历史上有诸多家族势力庞大的后妃干政,致使外戚坐大而严重威胁到皇权的恶例,朱元璋在登基之初的洪武元年,特地命人编纂《女训》,作为后代子孙管理后宫的家法。

《女训》中规定,在后妃的遴选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为了让自己身后的皇帝能够时刻铭记历史教训,朱元璋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宫中,并要求后代君主对后妃严加管理,不得违背。

事实证明,老朱这套方法还是很管用的。

自太祖太宗之后,有明一代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从未出现过强汉盛唐时那种后宫干政、外戚坐大的恶性事例,除了太祖太宗两朝之外,不管是后宫还是外戚,存在感都是极其微弱,甚至微弱到几乎被所有人无视的地步。

不仅如此,大明有不少皇帝就连每三年一次的选秀活动都很少举行,不管此举是有意还是无意,总归是减少了诸多民间骨肉离散的悲剧发生。

周后与张嫣之所以动了要给朱由检选妃的念头,原因就在于前几日周后得到的一个消息:田弘遇田国丈收养了一个养女。

据说,此女色艺双绝、艳压群芳,可谓是一个绝世美人。

这也就罢了,毕竟收养义女是人家的私事,谁也无权加以干涉,可是有确切的消息证实,此女是准备送入宫中的。

这就意味着,一旦传闻为实,那田贵妃就在宫里多了一个名义上的妹妹,这就打破了目前后宫中周后、田妃、袁妃三足鼎立的平衡局势,若是此女受宠,那承乾宫的势力或许就会逐渐压过坤宁宫一头,这可是周后万万不能接受的。

虽说皇帝一直对自己非常敬重,并且早早的给朱慈烺定下了太子的名分,但要是夫妻之间长期见不上面,彼此之间的感情难免变淡,甚至疏离,一旦有人在中间搞事情,说不定就会引发一系列无法想象的恶果,甚至会严重到朱慈烺的太子地位也会被动摇的地步。

这个又不是没有先例。

万历朝的国本之争不就是如此吗?

神宗皇帝宠信郑贵妃,随后在有心人的蛊惑下,便想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给拿掉,把他与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因为群臣反对的缘故,神宗一气之下甚至几十年不上朝,不见朝臣,虽说最后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得保,但这期间担惊受怕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更何况,现在自家的夫君可不是神宗皇帝能比的。

手握剿贼平虏安抚天下等逆天功劳的朱由检现在非常强势,行事大有顺之昌逆之则亡的气势,要是太子长大成人后行事不尽如人意,田贵妃的儿子再表现的出色一些,说不定就会有糟糕的局面出现。

“皇嫂,妹妹我并非妒妇,并无反对皇上纳妃嫔之意。

妹妹我现下已是人老珠黄,而皇上正值壮年,对女色再节制也是有所需求,故此那名陈姓女子入宫也是无可厚非之举。

可是,就像我刚才所言那般,将来之事谁敢保证?

诸多事端都是从无到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真是到了那般田地,妹妹我可如何自处?烺哥儿又该怎生是好?

妹妹我现下已是心里一团乱麻一般,思来想去,还是想让皇嫂给我拿个主意!”

懿安皇后张嫣所住的慈庆宫中,周后一脸忧愁之色的对着这位皇嫂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当初朱由检还是信王时,选妃的过程就是由张嫣主持的,也正是张嫣将周玉凤定为了信王妃,并且在朱由检登基后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从这一点上讲,张嫣确实是周后命中的贵人,也是她在后宫中的精神支柱之一,每每遇到难以开解的难题时,周后都会前来慈庆宫寻求帮助,时间久了,张嫣和周后之间宛如亲姐妹一般。

“皇后莫要过分担心。

俗语说知夫莫若妻。

你二人相濡以沫已有十余载,期间更是给皇帝诞下了数名子女,皇帝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更是一个睿智英武之明君,岂会行出毫无道理之事。

田国丈收养义女预备送入宫中一事,所为无非是为帮田贵妃固宠,此举虽是有些小人之心,但也很难说是多大的错事。

宫外之人怕是不知咱们后宫之事,天下怕是有许多人以为,我大明后宫之中会与民间那些大户人家一般,因着家主妻妾众多,所以妻妾子女之间整日勾心斗角、斤斤计较,想尽法子邀宠固宠。

岂不知大明历代帝王,包括今上在内,基本上都依祖宗之规行事,哪有因专宠而废弃大义之事的。

如神宗爷爷宠爱福王那般之事例,于我皇明可谓是绝无仅有,以皇帝之睿智,岂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举!”

听完周后脑洞大开的胡想乱想之后,张嫣笑着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此事做出了分析和判断,一番有理有据的说辞也让周后心中的郁闷稍减。

“田国丈也是,平白地做出如此之举,着实可恨!

皇嫂你也知道,妹妹我身为后宫之主,平日间生怕因处事不公而至田妃、袁妃受了委屈,从无嫉妒之心生发、

难道是田妃于田国丈入宫探视时说过我的不是,这才让他有了此念不成?”

周后说着说着又有了新的想法,神情也从担忧变成了有些气愤样子。

前番他老爹不知什么原因被皇帝处罚,名下的两处庄子也被分给了田弘遇和袁也让,周后虽然也厌恶自家的老爹和兄长,但自家的东西却被夫君拿出来分给了其他两宫,这让她的心里也是很不舒服,现在一想到田妃极有可能背后嚼舌根,心里的担忧顿时被怒气所替代。

“皇后,你就莫要纠结于此了,若是想理清此事,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法子!”

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三百章 证据第三百六十章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九十章 平息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