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城内

寿州城头上,知州刘致远背负双手眺望着绵延数十里的流贼大营,心头沉重异常。在他身后,同知汪卫、通判许攸、寿州卫指挥使李隆正在悄声谈论着什么。

宽阔的城墙通道上,在几名卫所千户的指挥下,数百名青壮正在来回奔忙,搬运着守城用的各种器械,每座雉堞下面堆积着灰瓶、礌石,每隔一个垛口另外放置滚木,上千名寿州卫的军卒以队为一组坐地歇息,保存体力等候流贼攻城。

汪卫上前几步向背对着他的刘致远拱手道:“大人,看情形,流贼暂无攻城迹象,大人还是回衙等候消息,守城一事交于李指挥使便可。”

李隆拱手大声道:“还请大人回衙歇息,这里有俺老李盯着就成!大人尽管放心,贼人要想破城,非得踩着俺的尸身过去不可!”

他数代世袭,家就在寿州城内,妻妾儿女数人,奴仆十多人,也算颇有家业之人。为了保住祖宗数代的积累,他也非拼命不可。

刘致远缓缓转过身来,肃声道:“从今日起,州衙搬到箭楼中,衙中各曹房主事俱到此处听命!本官吃住均在此!除非流贼破城或别走他处,否则本官绝不离开!”

汪卫和许攸互相看了一眼后,拱手领命。

刘致远接着开口道:“着令刑房主事,即刻召集捕快、衙役、差役,分作十组,每组二十人,轮流巡视四座城门既城内主要街道,城内百姓无事不得出门!但凡有乘机作乱者,杀无赦!此事交由许大人负责!”

许攸拱手后匆匆下城而去。

刘致远看向汪卫,开口道:“汪大人,城内原有之官绅,以及近日举家逃到城内的各地乡绅,皆有守土之责!值此危急存亡时刻,众人应当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共同守卫家园!请汪大人代表官府出面,召集官绅士绅捐献钱粮,以便自城内募集青壮守城!相信以众人的眼界见识,自不会在钢刀加颈之时还贪恋些许财物!之后你用募得之钱粮在城内广招人手,前来听命!”

汪卫郑重拱手应道:“请大人放心,下官自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募得更多的钱粮!招募更多人手!”

刘致远点点头,汪卫转身匆忙离去。

李隆拱手道:“大人,何不趁着贼人都在南面,放开北门让城内百姓撤离呢?”

刘致远苦笑道:“一旦打开城门放百姓离去,你觉得守城的军士还有几分士气?人心惶惶之下,贼人无需费多大力气便会破城,到时逃离的百姓能跑多远?况且大多数百姓心存侥幸,以为就算贼人破城也不会丢掉性命。岂不知贼人视人命若草芥,就算逃离,贼人追上去,百姓有几人得活?”

李隆不以为然道:“百姓可以逃往荒僻乡里,也可逃进山中,总比城破后任人宰杀要好!”

刘致远点头道:“你说的倒也未尝不可。本官之所以下令严防死守,也是接到凤阳巡抚陈大人的手令,陈大人言明会遣援军前来,望我等死守寿州,务使流贼破城,待到援军赶至,定可保寿州安然无恙!”

刘致远作为从五品的文官,其实没必要向一个卫所指挥使解释,但这个时候士气最为重要,说出援军一事,能给士卒们带来希望,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下,士卒们会爆发出更强大的战斗力。气可鼓不可泄就是这个道理,虽然他也不知道援军何时才会赶到,但有希望总比没有强不是?

他也知道陈奇瑜之所以下令死守,也是想将流贼挡在寿州这座凤阳的门户外。太祖当初不知道怎么想的,堂堂龙兴之地居然未建城墙。凤阳就像一个全身赤裸的美人,就等着流贼们上去蹂躏摧残。可能他老人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子孙会沦落到被土匪欺负的地步。

李隆一听有援军,果然兴奋不已,他扬声笑道:“哈哈,原来大人早有准备啊!既然有援军,老子还怕这些土贼作甚!本来老子打算阖家殉国,这下不用死了!哈哈!能活着真好!”

李隆嗓门洪亮,周围坐地的士卒听到他说的援军二字,本来早就胆寒的军卒们顿时胆气壮了起来,紧张担心的神态一扫而空,个个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很快,有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城墙,士卒们兴奋的情绪也传染给了正在忙碌的民壮们,一时之间城墙上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刘致远不知不觉也被这种欢快的情绪感染,本来异常沉重的心情也感到轻松了一些。他望着这一张张淳朴鲜活的面孔,心中慨叹:一场大战下来,这些面孔自己还能看到几张?他们家中的父母妻儿往后会有多少时日,活在痛失亲人的无尽苦痛之中?

州衙的二堂之中,头戴乌纱,身穿青色鹭鸶补服的汪卫坐于主座之上。这个位子向来属于知州,作为副贰官的同知哪有机会坐倒这里,今日刘致远放权给他,汪卫终于有机会品尝到主位的滋味。户房的书办和几名书吏坐在一侧,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着笔墨纸张,准备用作记录之用。

堂下两排座椅上,坐着数十名城内官绅和躲避流贼逃进城内的乡绅,一些临近相熟之人正在窃窃私语,话题无非是城池能否守得住,以及州官召集来的目的等等。

汪卫神态威严的打量一下众人,然后清咳一声,开口道:“本官乃寿州同知汪卫,今日受知州大人所托,召集诸位先贤士绅前来议事。想必诸位也能猜到下面所议为何事。流贼已至,寿州处于沦陷之危!我等所议便是如何守住寿州,守住家园,守护黎民百姓,守住家中老小的性命!”

位居左排首位,曾任南京工部侍郎一职,现已致仕归家,年已七旬的于腾蛟微一拱手后开口道:“汪大人不必多言!流贼祸乱大明为时已久,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无数士绅百姓惨遭屠戮!现今贼既已至,无他,舍命耳!命即可舍,何况财乎?!朝廷养士两百余年,该是我等报恩之时了!老朽捐银五千两,粮一百石!”

坐在他下手的是曾任云南按察副使,现已致仕,年已八旬的周凤翔,老头须发皆白,但声若洪钟,他大声道:“毁家纾难方为豪杰!老朽捐银三千两,粮两百石!”

汪卫三旬年纪,正值热血之年,眼见二位如此做派,不由血脉偾张,他双手猛地一拍,大声道:“好!二位老大人实乃我辈之楷模!本官自会建言知州大人向朝廷上本禀报此事!以为天下朝官之榜样!”

于腾蛟和周凤翔手抚长髯,微笑不语,他们这个年纪对于一切都已看淡,汪卫的话并未让二人心中有何波澜。

二人的慷慨解囊带了个好头,余下的不管是致仕官员也好,家族有人在朝为官的士绅也好,背靠官府经商发财的乡绅也罢,面临生死关头的众人纷纷抢着表态,虽然捐资数额不能超过两位致仕朝官,但捐献的粮食却是不少,最后统计的数目让汪卫吃惊不小:此次劝募,到场的三十余位共捐白银八万四千两,粮食五千零两百石。捐献粮食最多的是寿州本地粮

商李金仙,他一人捐粮两千五百石。

书吏将各人所捐钱粮数额汇总后交到汪卫手中,汪卫当即令户房安排人手和车辆,将这些物资从捐助人府中搬运到衙门库房中,并向刘致远请示后,寿州卫派一百人守护库房,任何人没有知州衙门手令不得靠近,否则可以当场斩杀。

刘致远还表示,等打退流贼后,将在州衙门前立碑,上面镌刻众人姓名和数额,以供后人追思敬仰之用,此举博得一众士绅的强烈好评,这个时代的人最希望的就是能青史留名。刘致远的方法正搔在众人的痒处,募捐活动至此落得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八章 皇庄4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章 骆养性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十六章 平叛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一百章 心安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