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 将军百战死,朕呢?

“不知道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年轻人抬头看着徐霞客,微笑着问道。

如果是一般人的话,没有自我介绍,一见面就问这问那,还要看你东西,有的人肯定会生气。可徐霞客却没有,一是他的涵养好,二是这个年轻人做得事,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做了,让他有一种感觉,似乎这很正常。

因此,他听了之后,便同样微笑着回答道:“原本我是打算在京师休息一阵后便准备回江南老家,把以前的游记整理之后,再往云南,或者洞吾,不,如今应该说是唐国,去那边看看的。但眼下听到说皇上要御驾亲征,不日当能收复辽东,就有点想改变行程,往辽东去走走看看。”

在原本的历史上,徐霞客在这个时间点前后,就是在北方游历,而后回家。在崇祯九年后,已是五十一岁的他,再次出游,最后到达云南腾冲的时候病重无法再游历。云南地方官出了车船,把他送回老家,最终病逝在江阴。

年轻人对他说得这个话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刚才从书中序言中已经得知这位老儒生的姓名和事迹。要知道,在后世的时候,他都曾读过他的游记,如今自然是记起来了。

没错,这个年轻人,就是后世灵魂穿越了的崇祯皇帝,微服私访,正好在这酒楼体察民情,撞上了这个历史名人徐霞客。

此时的崇祯皇帝,看着徐霞客,见他满脸风霜,衣裳朴实,看面相,估计都有五十多岁了,还想着要继续走遍大明的山山水水,对于这种坚持,由不得他不佩服。

这么想着,他便开口问道:“我观你衣着,似乎家境也不是很富裕吧?”

徐霞客听了,微微一笑道:”确实一般,不过填饱肚子却是没有问题。“

多余的话他也不说,只是年轻人问一句,他就答一句。

“我观你年龄,应该也不小了,为何还要再计划出游呢?”崇祯皇帝问出了第二个问题,“你的身体能受得了么?”

听到他的话语中带着关心,徐霞客心中一暖之下,便笑着回答,带着一丝潇洒道:“吾别无所爱,只想看遍天下山水景物,虽死无憾!”

崇祯皇帝听了,微微沉吟了一会,而后抬头看向徐霞客问道:“这样,我这里有大明各地的山川资料,不过缺乏整理。我想着,把所有的山川资料整理成书,如此,传开之后,其他人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大明的山山水水。只是这牵头整理的人,要没有先生这样的大才,怕是整理不出该有的效果。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做好此件事情?酬劳方面,不成问题的!”

他的打算,就是准备让各省、各府、各县、各乡把本地的地形地势,山川名胜等等都上报,而后统一整理成书。一如他对徐霞客所言,这个工程的负责人,必须要有各地游历的经验,一如徐霞客一般,才能把大明山川地理志给整理出来。

徐霞客一听,不由得大喜。他非常想亲自出去走走。虽然不怕吃苦,可确实已经年纪大了。一个人的精力终归有限,大明又如此广阔,想走遍大明的山山水水,终归是不现实的。如今这年轻人的家中,藏了大明各地的山川资料,倒也是退而求其次地一种选择。要是他所说的那个书册真能整理出来的话,也算是了却自己的一项心愿了。

这么想着,他还是犹豫了一会后问道:“工钱好说,吾并不多在乎。要吾答应也可以,只是有一件事,须得事先说明!”

听他要和崇祯皇帝讨价还价,边上的高大汉子微微有了一丝怒意。不过皇帝没有说话,他也不好插嘴,就只好盯着徐霞客的太阳穴看。

崇祯皇帝本人倒没什么不高兴地,依旧微笑着点点头道:“先生有话尽管讲来!”

“如果贵府上的山川资料简陋,或是吾已见识过的,吾不想多浪费时间,还是会辞去这份工。又或者,想必贵府上也不可能有辽东的山川资料,等辽东收复之后,吾还是想去看看,可否?”

崇祯皇帝一听是这要求,不由得嘴角微微一撇,笑了起来道:“没问题!”

见这位年轻人很通情达理,徐霞客便站了起来,向年轻人微微作揖道:“徐霞客见过东家,不知东家府上是……”

崇祯皇帝听了,扫视了一眼其他人,那些在关注这边动静地食客纷纷收回自己的目光,喝酒吃菜起来。

崇祯皇帝收回目光,看向徐霞客,带着笑容说道:“这个你回头便知。”

说完之后,他也不等徐霞客回复,便又转头对那高大汉子吩咐道:”这位先生的事情,你来安排一下,明日带来见我。“

“是,老爷!”高大汉子一听,连忙恭声领命。

崇祯皇帝解决了一件基础大事,心中高兴,也不继续体察民情了,站起来走了。其他两桌的人立刻纷纷站了起来,护卫着他走了出去。当然了,买单的事情,自然是有人去做的,不用崇祯皇帝操心。

高大汉子则留在了最后,对徐霞客吩咐道:“明日起早一点,我会来接你的。”

说完之后,也没有问地址,便在最后两名同伴的陪同下,大步离去。

看到他们都走了之后,徐霞客的那同伴忍不住就嘀咕道:“这都是什么人?好大的排场!出来吃个饭,都带了这么多随从!”

和他之前有过矛盾的那食客,想必也是个话痨,此时有同仇敌忾之心,忍不住讽刺道:“就是,好大的排场,要不知道的,还以为皇上微服私访呢……”

他一说到这里,忽然声音就断了,好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后面的话一下说不出来了。

“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忽然,一名食客激动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刚才那年轻人,不就是咱们的皇上嘛!”

“我说怎么这么熟悉,你怎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上次在忠烈堂前,我就远远地看到过皇上。你说得对,这位年轻人肯定是我们皇上!”另外一名食客跟着激动地站了起来。

刚才卡壳的那人,此时脸色有点难看地说道:“我也想起来了,那个高大汉子,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大人!”

皇帝微服私访的事情,对于京师百姓来说,也有耳闻。不过如今他们亲眼所见,顿时都激动了。这让徐霞客也听得半天回不过神来,他更是没想到,这位年轻人竟然是当今皇上。这也就是说,他的东家是皇上!

之前自己还奇怪了,不知道是哪个府上会去收集山川资料?如果是皇上,那就一点不奇怪了!还有,刚才他们人都走了,却没问自己住在哪里?敢情那高大汉子是锦衣卫指挥使,如此一来,就很正常了,自己就是住得再偏僻,他也能找得到自己,没必要多此一举来问自己。

想想刚才在皇上面前说,要是那些山川资料过于简陋就不干的话,徐霞客就不由得摇了摇头。皇上既然有志于整理大明江山的山川地理,那些资料又岂会过于简单,一道旨意下去,地方官府必会按要求做事。

他在那发呆想着,其他食客则慢慢地过了最初激动之后,就纷纷向徐霞客道喜。

吃个饭,就被皇上看中了,这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平步青云,不外如是!

而酒楼东家也赶了过来,满脸激动地听小二说清楚了情况后,立刻吩咐,皇上坐过的一桌,不能再坐人,那一桌要红布盖上,写上大字:皇上御用之桌。

崇祯皇帝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给那酒楼的影响竟然那么大。在亲自感觉到京师的舆论,都在自己的想法之内后,他便放心了。自己挖的那个坑,没人能发现!

时间过去的很快,眨眼间便到了御驾亲征之日。

京师百姓也都知道,天还没亮,就赶去奉天门广场,就想着瞧瞧皇帝御驾亲征的盛况。

这一日,崇祯皇帝在祭告太庙之后,又来到了忠烈堂前,这里集结了出征的军队。估计有皇帝御驾出征一来,随驾军队中规模最少的一次。

新军大概三千人,由茅元仪统领,锦衣卫和御马监大概有一千人;武将勋贵的家丁队伍大概有两千人,一共也就是六千人而已。有些不明底细的百姓见了,不由得都是诧异之极,这可是去收复辽东的,怎么就这么少的人,皇上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当然了,他们低声叹出口之后,自然有热心的京师百姓会给他们解答。不过崇祯皇帝倒是没有去注意百姓们的举动,他来到忠烈堂前后,就在观察着这些要出征的军队。

三个方阵,按各自所属站立。崇祯皇帝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些军队的区别。新军三千,都是燧发枪和火炮部队。这三千兵卒,虽然可能不是最强壮的,可却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笔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且方阵的前后左右,全都整整齐齐,犹如用线量过一般。

锦衣卫和御马监的一千人马,同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可每个人的表情不一,只要仔细看去,多少总有些差别。能让人感觉到,他们并不是一个整体。

有关这点,在那武将勋贵的军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这个方阵的军卒,看上去一个个远比新军要强壮,甚至都能比得上锦衣卫和御马监的人马了。可他们站在那里,崇祯皇帝眼角扫过去的时候,明显能发现有个别人可能是因为起得早的原因,还不时有人会打下哈欠。而且他们或者是从来没有站过如此长的时间,虽然不敢乱动,可身子总有扭动一下,或者快速地挠痒之类。

对这三个方阵,崇祯皇帝都看在眼里,想起之前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的奏报,说从斧头帮那得到的消息,这些天来,那些武将勋贵临时重金招了不少江湖好汉,看来为了能在这次的战事中蹭功劳,也算是下足血本了。

崇祯皇帝不动声色,扫视了一眼面前的军阵之后,严肃了脸,用威严地声音大声说道:“野猪皮原为我大明辽东总兵一家奴而已,建州女真也是我大明辽东之臣民,可他们不思忠君报国,却起兵造反,夺城池,杀我大明百姓,累累血债,数不胜数。甚至还攻进京畿之地,烧毁永平等城池,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朕当日就在奴酋当前,对天发誓过,他日必定御驾亲征,踏平建虏,收复辽东,血债血偿!“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语气稍微和缓了一点道:“有人不止一次劝过朕,兵凶危战,自古以来,打仗从来没有一定会赢的道理。有多少君王统帅,领着浩浩荡荡,无数的兵马御驾亲征,却铩羽而归,甚至兵败身死。他们劝朕,不要冒险。但是,建虏之残暴,朕已亲眼所见。建虏屠杀我大明百姓,犹如杀鸡宰羊一般稀松平常,动不动就屠城,甚至还以人为食,这种种地狱恶鬼之为,朕即为大明天子,又岂能坐以旁观!我大明以武开国,驱逐鞑虏得天下,如今又岂能让这些建虏再嚣张,再祸害天下百姓!“

忽然,崇祯皇帝的声音变得高昂起来,大声说道:”将军百战死,朕身为太祖子孙,又岂能躲在宫里,看着将士们血战沙场?朕同样是大明男子汉,热血,朕亦有!这次御驾亲征,不给辽东百姓一个交代,不让建虏血债血偿,朕绝不回京!“

在皇帝开始说话之后,奉天门广场上便自觉地安静了下来。京师的百姓,如果以前对辽东百姓的苦难还缺少感同身受的话,自从那次建虏入侵京畿之地后,就再明白不过了。

此时听到皇帝数落建虏的罪行,又提及大明太祖驱逐鞑虏建国之事,而皇帝不要宫里的安逸生活,要学太祖为天下百姓去干建虏鞑子,顿时,一个个都激动了起来。

皇上都如此,自己呢?

感谢漂亮小猪的打赏!

463 李芝奇的自信465 火烧连营39 难民176 京营初整顿150 看来可以699 我要发呆(第三更)78 南居益1187 溃不成军1186 大局已定826 心不在焉959 蹂躏范府786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112 胜利849 暴露的风险164 难题不少(第五更)1307 迁都993 神兵天降931 考核指标571 该坑还是得坑(第四更)1082 反常的豪格978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89 大嘴巴938735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664 没想到的结局1140 第一战107 射人先射马6331108 刺探274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齐泰山移1052 重情重义357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958 我就是范文程(第三更)630 趁火打劫416 李过的发现1275 绝子绝孙834 布置(第三更)965 历朝未有之良策1331 盟军必胜230 赐尚方宝剑(第五更)454 夜深人静1090 怎么办?57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583 明军打了一个大胜仗(第三更)725 不打你打谁?916 黄雀在后872 被鄙视了(第三更)1057 关键时刻232 为新军开出的价码262 可惜了白杆军307 中伏1206 周皇后的心思838 答非所问219 既往不咎548 枭雄的下场585 心事1007 泪流满面762 此战祸根904 冷面阎王252 直言不讳(第四更)247 拼着皇帝责罚也要你们体面130 忠烈堂见1245 忠烈侯并左都督896 人心127 舆论的重要性913 期待讨价还价146 露了本性?971 狡猾的皇太极1192 该是能逃过这一劫了吧1307 迁都369 扯皮(第四更)662 和鄂尔勒克1185 搞什么鬼39 难民302 沈阳的八卦907 攻心之战633183 这笔账划算585 心事1285 火拼628 期待(第三更)1106 千古一帝866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182 晋商会议5 兴奋了880 目的绝对不简单(第三更)326 找后门救人861 礼制(第五更)62 京师之乱1168 皇上显灵了202 收心444 精忠报国百死不悔467 居中调度81 麻木1277 一定要遍及全球1337 大结局686 误会了1172 崇祯皇帝新的发财之道584 对策1162 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