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 都忘记这号人物了

很快,崇祯皇帝就收到了南洋水师的禀告,有关从西夷俘虏口中得到的消息。

第一个,是弄清了这些西夷来自哪里,有什么目的?

第二个,是来的航线如何,沿途有那些情况?

对于这第二个,刚好能让他大概了解了之前想要搞清楚的事情。就是印度半岛尖尖上的情况。崇祯皇帝获悉,那尖尖角上的部分,并不是莫卧儿帝国的领土,而是被葡萄牙人殖民的果阿,还有那狮子国,也就是后世的斯里兰卡,上面也有葡萄牙人,不过当地土著并没有被征服,还一直在打仗。

在原本的历史上,双方会一直僵持,最终葡萄牙人被荷兰人干掉,而后荷兰人又被英国佬干掉,最终狮子国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崇祯皇帝初步了解了情况,却有点迷惑了。按理来说,葡萄牙人在南洋这边的势力被驱逐,多少总有一点反应吧?比如派兵过来看看?这都过去多少时候了,竟然压根没派人。

看着世界地图,看着狮子国和果阿的地方,考虑良久,他忽然又有点明悟。

以前在大明沿海的时候,葡萄牙人受到荷兰人的压迫,自己却无力反抗。到了后来,大明沿海闹得最欢腾的是荷兰人,而不是最早跑来的葡萄牙人。

另外,在马六甲海峡,按照之前了解到的情况,淡马锡也是葡萄牙人占领的,但是,他们一直和当地的土著打仗,并不能征服之。荷兰人又跑了过来,在巴达维亚开始建城。但是就算这样,这南洋的情况依旧是这样,并无任何援兵。

如今加上狮子国这边,崇祯皇帝大概得到了一点结论,那就是葡萄牙真得已经不行了,至少已经无力向远东大量派出兵力。否则的话,也不可能任由荷兰人嚣张。更不会和土著一直打个不停,早就增派援军征服淡马锡和狮子国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葡萄牙人已经完全不管那样这边,他们只想经营好国阿和狮子国而已。除非哪一天,葡萄牙人能征服狮子国,完全控制这个地方后有余力的,才可能继续往东扩张吧?

想了会这个事情,崇祯皇帝暂时不去想了,反正已经派出了锦衣卫,等进一步的详细消息传来再说吧。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不由得又看了一眼世界地图的倭国部分。马上就是寒冬了,一般来说,这个时候都是躲在屋子里造人过冬了。不过,这一个冬天,满清余孽却没有消停,而是继续在发动攻势。

想想也是,辽东可比倭国的本州要冷多了。就目前倭国本州的这点冷,对于满清余孽来说,还真不算什么。也不知道德川家光派人刺杀了阿济格,引来了满清余孽的疯狂报复,没完没了地,是不是会后悔?

继续闹腾吧,德川家光的家底还没有败光,最好明年能来个决战,自己就可以伸手摘桃子了。崇祯皇帝想着,便退出了聊天群。

而此时,一如他所想的德川家光,正在将军府里大发雷霆。没办法,每天都收到坏消息,说建虏屠了哪里,杀了多少人,抢了多少东西。之前听到宫本武藏回报说杀了建虏一个亲王的喜悦,早已荡然无存。甚至他已经怀疑,宫本武藏这是没有杀掉关键人物,是杀错了奴酋,才引来了这么疯狂的报复。要知道去年入冬的时候,那些建虏可都是乖乖地休养生息,那会像今年这样反常!

为此,宫本武藏又被他叫了去,一顿骂之后,指定他要刺杀多尔衮或者豪格。这个入冬的疯狂,最主要的就是这两人。想想也是,一个是建虏的皇帝,一个是建虏的皇太侄,没有能耐肯定不会坐这个位置的。

该发泄地发泄之后,德川家光也没有丧失理智,盯着敌我势力地图又琢磨了起来。

从目前收到的战况消息看,本州南边估计都要沦陷了。派出的主力跟着建虏的跑不现实,那些建虏的主力,大部分是骑兵,来去的速度太快了。如今之计,唯有收缩兵力,依托地势进行防御,稳住阵脚再说了。

这么想着,德川家光便决定把主力收缩到名古屋、静冈等地进行防御。南边的乱象,一定不能蔓延到江户这边来,这是底线。

于是,他立刻按照这个想法召开会议,商讨之后传下命令,进行部署。

德川家光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本州中部这里,有一条飞驒山脉。由北向南沿富山、新潟、长野、岐阜县边界延伸,与木曾、赤石山脉形成倭国中央山纽。后世非常有名的富士山,就是这条山脉的一部分。

基本上,这条山脉,到了冬天的时候,山上都是白雪皑皑,没法过人的。只要重兵把守几个交通要道,就能扼守住南北,把建虏阻拦在南边。

德川家光的新部署下达之后,就意味着大阪压力就大了。

临近大阪的神户,已经被建虏攻占。大阪这边听到后,虽然已经有所准备,突击囤积物资,可也终归是有限。

建虏在攻破神户后,又立刻挥兵东进,除大阪没有攻打之外,其他防御能力弱的村镇,基本上都去屠杀了个遍。这个时候,其实可以说,大阪已经是一座孤城了。要换之前,还可以期待主力来救援,可如今主力退守名古屋那边,大阪就危险了。

当然,德川家光也没有放弃大阪,这颗钉子要能一直在,就能有效牵制建虏,不会没有后顾之忧而全力攻打名古屋等地。他决定从海路进行补给,让大阪能坚持多久就多久。

想着这些,他的目光就盯向了大阪不远的那个地方,眼神中透着狠辣,一拳砸了上去。

没多久,在江户的锦衣卫密探就发了消息给锦衣卫指挥使,而后刘兴祚就给崇祯皇帝禀告说,德川幕府在江户一带征兵,准备出兵剿灭困在四国岛的满清余孽。

崇祯皇帝一听,也不在意。连带多铎在内的三千满清余孽被灭的话,多尔衮就真成孤家寡人了。对他来说,满清余孽被多尔衮掌握着,还不如被豪格掌握着更好一些。

不过他从钱富贵那边已经知道,多尔衮似乎有想法,想去把多铎搭救出来。

没事,且看他们狗咬狗吧!

崇祯皇帝用吃瓜群众的心态想着这些事情,忽然,系统提示一条私聊。他便点开一看,却是吴达济发过来的私聊,禀告说原朝鲜叛逆国君,跟着多尔衮一起逃去倭国的光海君已经不行了,怕是这两天就会死了。

看到这条私聊,崇祯皇帝才想起来,原来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不管他死不死,其实都已经无足轻重,甚至连满清余孽也没想着用他,丢在九州一直没管。

吴达济连续发了几条私聊,都是说光海君情况的。

九州岛这边经过连番大战之后,物资奇缺,光海君这边,之前就一直只有一点粗粮。不过从上个月开始,连粗粮都没了,米糠混着粗粮,就这,份量都不多。说起来,光海君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这么一折磨下来,其实也就差不多了。更为关键的是,他最近似乎老是做噩梦,梦见他的列祖列宗,从这点上就能推测出来,估计是临死不远了。

对此,崇祯皇帝只是回复一句“知道了”,并没有多说什么。

对于光海君,他原本的打算,如果是能俘虏的话,就会押解回朝鲜,让朝鲜省的大明百姓来审判他,算是给朝鲜百姓一份大礼。不过很显然,这是不可能了。

虽然崇祯皇帝对光海君并不怎么在意,但对吴达济来说,还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的。他在给崇祯皇帝禀告完之后,自己一个人独自坐了好久,而后起来去到光海君的住处,一个以前普通倭人住的房子。

房子很破旧,不过还能挡风,门口站着的两个兵,也是朝鲜族的,说是护卫,其实是监视。吴达济过来的时候,就听到这两人躲在隔壁屋子里聊天。

“这个死老头,怎么还不死!”

“就是,早死早超生,也免得我们一直站在这边受冻了!”

“不过说起来似乎也有好处,至少他的那份口粮,我们都能截他一半。要是他死了,我们恐怕就吃得更少了,你说这样下去,我们会不会饿死啊!”

“谁知道呢,反正现在城里每天都有不少人饿死!”

“……”

吴达济刚听到对话时,脸上浮现出了怒意。光海君再怎么不好,都是你们两人的主上,竟然还敢截他那份口粮?不过等他听到后来,脸上的那怒意便消失了,轻轻地叹了口气,用力“咳嗽”了一声。

屋里的讨论声立刻便没了,一名守卫出来一看,顿时恭敬地说道:“小人见过大人!”

另外那名守卫也跟进出来,对吴达济连声问好。

在他们的眼里,吴达济是大清皇帝眼中的红人,掌握实权的人物,比屋里关着的那位曾经的主上要厉害多了,自然要好好巴结。

吴达济并没有多说话,挥挥手,让他们两人去门口守着,没有传唤不准进来。

等这两人出了门之后,吴达济才推开主卧的门走了进去,并没有先禀告一声。

进了房子,稍微暖和一点点,屋里屋外的差别,也只有这点了。

此时已经是正午时候,光线还是比较好的。屋里没有人,只有床上的被子隆起,显然是躲在被窝里。

吴达济缓步走了过去,站在床前,果然看到光海君就躲在被窝里。

露在外面的脑袋上,头发已经全部花白了,胡子拉渣的,显然也没有人打理。虽然闭着眼睛,可从他的面部表情上看,似乎有点痛苦,似乎在经历什么非常不好的事情。

吴达济没有说话,就只是默默地看着光海君。不过心中应该在想着什么事情,脸上一会有愤怒,一会又换成怜悯。

屋子里很安静,可忽然之间,光海君的脸上出现恐惧之色,好像是竭尽全力喊着话,可说得不清楚,很是含糊,吴达济听不清楚,不过却能猜出来,好像光海君是在害怕下地狱。

额头的汗都出来了,猛然间,光海君睁开了眼睛,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不过当他看到面前站着一个人时,顿时吓得一下往床里缩了进去,嘴中喊着“孤也是被逼的,不要来抓我……”

似乎是在求饶,不过当他看清站着的这个人,并不是阴间使者,而是自己的臣子吴达济时,便楞了下,没有再说话。但刚才的这事,似乎耗尽了他的力气,就躺在那里,眼睛看着屋顶,也没有理吴达济。

很显然,他心中也是恨着吴达济的。遭遇如此窘迫,吴达济是多尔衮眼中的红人,掌握着民生,却不给他一点帮助,无论如何,他都至少不会有好感。要不是怕吴达济报复,他甚至都想破口大骂了。

屋子里经过这么一番动静之后,便又安静了下来,唯有感觉屋外有“呼呼”地寒风,虽然没有吹进屋里,却让屋里的人更是感觉到了一分寒意,使得光海君又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身子,尽量往被窝里躲下,好像能更暖和一点。

过了好一会后,吴达济冷冷地开口了:“殿下可曾后悔背弃历代先王的遗训,最终落得如此地步?”

听到这话,光海君显然没有想到,眼珠子转动,一下盯向他。

“不说以前,如果不是大明出兵,朝鲜早就是倭寇的了。你亲身经历,为何却没有一点感激,反而疏远大明,甚至投靠了建虏。殿下的心中,难道连一点基本的礼义廉耻都没有么?”

听到这话,光海君显然愣住了,不过他随后似乎又充满了力量,一下就爆发了,脸上带着怒意:“闭嘴,孤有什么错?孤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朝鲜!大明打不过大清,孤自然要投靠大清了,要不然,朝鲜就会被大清灭掉,你知道么?”

“可殿下口中的大清,已经被大明给灭了,余孽逃来倭国,惶惶不可终日,就怕大明随时打过来!”吴达济的脸上忽然变得愤怒,厉声低喝道,“殿下,你可后悔么?”

322 不霸气但实用986 归来793 祭奠535 奴酋有动作1235 里子面子都要1111 大明发力290 皇太极的震撼163 妖魔鬼怪都出来了(第四更)80 奉旨逛怡红院1037 大明皇帝的影响力706 两把大钳子1153 南方造势1031 皇上要看录像203 大明之骠骑将军1078 四面楚歌714 这可怎么办啊311 好险1225 祖国强大了,谁还愿意在外飘荡151 皇太极这是要干啥167 培养巾帼英雄89 发号施令609 抢粮1210 衍圣公的奏对1329 灭了他们418 青史留名(第三更)139 引导249 热烈欢迎4 第一个任务771 省亲(第三更)238 误打误撞221 对卢象升的交代564 就怕猪一般的队友(第四更)538 没有稳重老臣的劝谏啊674 精辟之言(第三更)268 大明皇家水泥公司539 林丹汗犹豫了118 少有的大捷795 不情之请547 强者为王533 宝刀屠龙727 畜生446 我不嫁887 也不是真心造反(第三更)99 刘王氏的勇气138 民议1327 围魏不是救赵1231 还要中心开花393 招安张献忠953 亡国灭族的一刀80 奉旨逛怡红院842 不好1210 衍圣公的奏对1080 魂兮归来兮648 胜利凝聚人心(第五更)1059 舌生莲花920 分析218 责任435 约定(第三更)134 亲自审问1146 世风日下270 吴达济的见闻(第三更)14 清查内宫660 西线战事的隐忧677 怎么有划痕?(第三更)626 同袍的含义968 大有可为1189 火车744 静观其变(第三更)518 厂公子1093 朝鲜定也182 晋商会议1271 说曹操,曹操到!(为风踪影的万赏加更)931 考核指标583 明军打了一个大胜仗(第三更)1201 倭国局势1276 朕如此高大威猛1018 盛典53 激动的刘兴祚255 个个倨傲不训(第三更)647 兄弟们,今天给你们报仇了(第四更)761 虽远必诛啊(第四更)154 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1230 这肯定是凑巧158 这运气还真是没谁了1222 聊天群的快捷244 下马威672 有了1263 教育司945 运筹帷幄284 游击战1246 隐户1330 大明的敌人只有来自外太空89 发号施令406 什么神通59 老婆热炕头483 消息不对等的战争100 建虏的杀器946 紧张1006 科技神器414 各自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