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简在帝心

在之前的时候,崇祯皇帝有通过陈新甲身上的窃听种子获悉,孙传庭早已经到了山西境内,曾派人向陈新甲这边请求沿途所需军粮,不过陈新甲给出地答复,是粮草原本就不多,要给三边总督洪承畴所部用。

如今,后来的洪承畴都已经到了,那孙传庭到哪里了呢?

崇祯皇帝正在想着,忽然又有内侍来报,说陕西巡抚孙传庭领军也到京郊了。

一听之下,他便有点奇怪,孙传庭竟然这么快,几乎和洪承畴同时到了,难道他没受军粮制约?

正想着,内侍又报内阁辅臣杨嗣昌请求觐见。

崇祯皇帝都不用猜,知道京师外面来了两支勤王军,外廷都知道的,杨嗣昌自然也不例外,此时过来,十之八九是为了洪承畴和孙传庭这两支军队。

这么想着,他便传旨让杨嗣昌觐见,心中倒是想看看杨嗣昌有个什么说法?

一番见礼之后,杨嗣昌果然一开口就提及了京郊外的两支勤王军道:“陛下,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皆已赶至京师。但据臣听闻,沿途粮草,皆是先供给了洪总督,微臣心中纳闷,不知孙巡抚一路赶来,所需军粮从哪里来?“

说到这里,他偷看了下皇帝的脸色,而后又继续奏道:“陛下先前刚有严惩扰民之援剿总兵祖宽,就是警示其他各路军队,要引以为戒。这孙巡抚身为文官,微臣料他不至于和武夫一般,因此,臣愿意前去核实一二,以释孙巡抚之嫌,请陛下恩准!”

从表面上,还真找不到任何他想搞掉孙传庭的蛛丝马迹,反而是一心为孙传庭考虑得样子,不明底细的人,还真容易被他骗了。

崇祯皇帝心中评价着,表面不动声色,当即点点头准奏道:“杨卿所言有理,准奏!”

杨嗣昌听了心中一喜,马上接着又奏道:“陛下,洪总督这边没什么不妥,千里来援,朝廷理应犒赏,慰问一二,如此军心可用,有利接下来的战事。”

言外之意,就是要崇祯皇帝立刻接见下洪承畴,至少要做出表彰其千里来援之姿态。

从道理上来说,也确实是这个理,崇祯皇帝也应该这么做。

在原本的历史上,杨嗣昌也使出了这一招,其实是进行区别对待,建议崇祯皇帝接见了洪承畴,却不让孙传庭入京师觐见,使得孙传庭心中不服,有了怨气。导致杨嗣昌再出招之后,中计而气得耳聋,做出了一些不适当的举动,从而被杨嗣昌攻击,最后被下狱问罪。

杨嗣昌在说完之后,便看着崇祯皇帝,等待答复。对此,他心中还是有把握的,因为他所提的建议,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皇帝不至于反对。

可是,崇祯皇帝其实是明白他真实目的的,又岂会上了他的当,因此他看着杨嗣昌,脸上似乎微微笑了下,笑得让杨嗣昌心中一咯噔,怎么有种不好的预感?

正想着,就听崇祯皇帝开口说道:“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朕了,既然这样,那就一起召他们两人觐见,朕要亲自问问孙巡抚,看他是怎么答复的,就不用劳烦杨卿跑出京了。”

“……”杨嗣昌一听,有点傻在了那里。早知道这个答案的话,就不应该提后面的这个事情,先奉旨出去为难孙传庭一番,然后回禀说孙传庭有问题,单独召见洪承畴就顺理成章了。

此时,崇祯皇帝已经这么说了,他也没法阻拦。毕竟孙传庭好歹也是一名封疆大吏,又在对流贼的战事中,常打胜仗的,本身就有觐见皇帝的资格。

怎么办?杨嗣昌心中问自己,就这样错失了机会?

不愧是心思敏捷之辈,杨嗣昌立刻想到了应对之策,当即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既是如此,那微臣愿前去军营传旨,顺便也能实地查看下两军状况。要是有什么问题,相信微臣也能看出一二。”

“哦?”崇祯皇帝一听,脸上带点玩味地说道,“杨卿的意思,是认定孙巡抚那边会有问题了?”

杨嗣昌听得一愣,心中感觉,皇上怎么越来越难说话了?

不过表面上,他还是立刻恭敬地回奏道:“陛下,臣的意思,是臣好歹知点兵事,如若由臣亲自去军营一趟,回头京师要有流言蜚语,也可以为孙巡抚作证,相信别人就不至于再说什么。”

呵呵,要是你不给孙传庭作证,反而陷害孙传庭呢?以你的身份,岂不是更对孙传庭不利了?崇祯皇帝听了,心中冷笑一声想了下,而后却是点点头道:“杨卿说得有理,那就这样!”

杨嗣昌一听心中一喜,正待殿辞出去。

可就在这时,却听崇祯皇帝又开口说道:“陈宝庭?”

“奴婢在!”贴身内侍陈宝庭立刻躬身候旨道。

“你随杨卿一起去,就跟着杨卿,军中武夫不知礼节,如若军中兵头有对杨卿无礼,就记下名字回奏于朕!”

边上的杨嗣昌听得无语了,以他的身份,就那些大头兵,又怎么可能对他无礼?就算是孙传庭,也没那个胆子对他无礼!皇帝这样做,也太照顾自己了吧!如此一来,有些事情反而不好做了。

他想推辞,崇祯皇帝却没给他机会,让他赶紧去就赶紧回,免得耽搁了回头的战事。

杨嗣昌无奈,只好带着陈宝庭奉旨而去。

看着他出殿的背影,崇祯皇帝心中也有点无奈。如果要是有足够多的窃听种子,那就不用派陈宝庭去,都能知道杨嗣昌去城外军营后做了什么事情。

当然了,不派人去,要是杨嗣昌不说话,只是从举止上轻视激怒孙传庭和他的人,故意找事的话,光靠窃听种子也是没法知道的。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之后,杨嗣昌便带着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前来觐见缴旨了。

对于洪承畴、孙传庭这两个人,崇祯皇帝在后世也是闻名已久,此时看到两人随着杨嗣昌在行礼,不由得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洪承畴和孙传庭两人是同年出生,可光从面相上来看,却是洪承畴要年轻一些。而且洪承畴的举止,很符合大明文官的身份,反倒是孙传庭,举止之间,则多了一些军伍之气。

崇祯皇帝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进殿时,洪承畴一脸恭敬,在和杨嗣昌或者内侍偶有对视时,都是和蔼悦色,让人有种亲近感;而孙传庭却是面无表情,一直严肃着一张脸。他们两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洪承畴好相处,而孙传庭难以打交道。

见礼之后,崇祯皇帝便严肃着脸说道:“建虏还在关内肆虐,两位卿终归是能及时赶至,朕心甚慰,希望你们两人在接下来的战事中,能用心尽力,杀虏报国!”

“此乃臣等份内之事,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洪承畴一听,立刻便恭声回奏道。

而孙传庭则迟了片刻,似乎稍微犹豫了一点后奏道:“陛下,建虏势大,恐不能和其正面交锋。微臣以为,当慎之,择其薄弱而击之,需要一定时间才行。”

“……”崇祯皇帝听得无语,你个孙传庭也真是,不看看洪承畴是怎么回答的?就这么直来直去,难道当皇帝的会喜欢听?

呵呵,不过朕喜欢!

心中虽是如此想着,不过表面上,崇祯皇帝却不动声色,看着下面,忽然,他发现杨嗣昌偷偷地瞧了孙传庭一眼,那眼神中带着一丝戏谑,有点看戏的味道。

崇祯皇帝心中有数,他随即看向孙传庭,忽然开口说道:“听杨卿说一路上你没有从地方拿到军粮,那这一路过来,杨卿有点好奇,你是怎么到达的京师,军卒所食之粮从何而来?”

孙传庭一听,转头看了下杨嗣昌,他的脸上一直没有表情,也不知道他心中是怎么想杨嗣昌的,很快就转回头,向皇帝一礼回禀道:“陛下,微臣正要弹劾沿途之府县,他们言粮食只能供给洪总督。如若不是微臣清屯充饷所得粮饷能支撑军队到达京师,军中无粮半路哗变,就非臣能控制了。”

很显然,孙传庭是早就算到勤王路上可能筹不到粮食,就自己带着粮食上路了。

崇祯皇帝一听,脸上露出了笑容道:“看来孙卿的清屯充饷之策很不错,做得好,给朝廷解决了很大一块麻烦。就算太祖在天之灵知道了,也是会欣慰屯田之策其实是行之有效的!”

孙传庭从崇祯九年自请陕西巡抚,在榆林建军时,就是自筹钱粮,没有让朝廷这边拨下粮饷。他的自筹方式,就是打着祖制,清屯充饷,收回被侵占的军田,实行了自给自足。军卒有了后勤保障,也使得他麾下这支秦兵战功卓著。

如今崇祯皇帝当面就清屯充饷之事夸他,就等于是充分肯定了这清屯充饷的策略有效,甚至为此还搬出了太祖,不得不说,这个肯定得份量是相当重了。

一听他这话,杨嗣昌刚才还戏谑孙传庭的脸色,顿时一僵,人就呆在那里了。

而孙传庭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做那清屯充饷之事,其实是得罪了相当多的人。不过他自信只要打胜仗,朝廷就必须借重于他,就不会有关系。但无论如何,他心中还是有点不安的。

此时当面听到崇祯皇帝这么肯定他的做法,一颗心顿时放进了肚子里,竟然罕见地脸上有了一丝激动之色,真心实意地抱拳躬身奏道:“陛下圣明!”

边上的洪承畴略微低着头,斜瞄了一下孙传庭,心中有点诧异。

他和孙传庭都在陕西,而且他是三边总督,孙传庭的做法,有不少人为此把这事捅到他这里来过的。不过他明白,如今大明的重心,是剿贼平叛。孙传庭那么做,又是打着祖制,他就算为底下人出面也不方便,就没管。

但是,他却一直以为,孙传庭迟早会为这事付出代价的,这种做法,最不明智了!

可是没想到,如今皇帝竟然当面如此夸奖,很显然,这个孙疯子是因祸得福了,有皇上如此肯定,至少短期内应该简在帝心,前途不可能有事的。

他正在想着,崇祯皇帝已经转头看向杨嗣昌,对他说道:“杨卿这下可以放心了吧,孙卿自己带了粮食,并没有卿听闻地劫掠地方!”

“看来,微臣听到得那是谣言!”杨嗣昌被崇祯皇帝这么直白地说出来,很是有点尴尬,连忙低头回奏道。

同时,他心中也有点叫苦,看这个情况,孙传庭又得皇上这么大的好感,这可真是雪上加霜了!

到了此时,穿越者的蝴蝶效应,已经完全显现出来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时候,卢象升已经战死;而孙传庭刚到京师时,就被杨嗣昌阴了一把,而后又是他向崇祯皇帝建议,让洪承畴守卫京师,孙传庭却代替了卢象升的职责去和满清打仗。

等到满清军队出关之后,杨嗣昌又给崇祯皇帝出了主意,调洪承畴为蓟辽总督,而把孙传庭踢回陕西去。如果只是这样还没什么,关键是孙传庭亲手训练出来的精锐秦兵也要留在京师,让孙传庭自己一个光杆巡抚回去。

这把孙传庭给气出了病,就告病辞官,毕竟耗费几年心血练出来的病都没了,回去打屁仗。结果又是杨嗣昌向崇祯皇帝提醒说,孙传庭对朝廷有意见,心怀不满,才称病辞官。最终,孙传庭为大明南征北战,战功无数,结果却下了大牢。

如今,崇祯皇帝的这一系列言行,无不表明了他非常看重孙传庭,哪怕他奏对的时候,说话直来直去,皇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颇多夸奖,这让杨嗣昌心中憋着的那些主意,不是刚用出来就破产,就是胎死腹中了。

就只是这一次召见,崇祯皇帝就对洪承畴和孙传庭有了直观的印象。孙传庭就不说了,洪承畴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文官。不过比起其他人来,相对而言,就务实一些,有本事一些,也是可以用的。

ωωω¸тт kan¸¢〇

这次的召见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崇祯皇帝惦记着战事,让杨嗣昌给他们两名主帅讲解了一下最新的战况,而后又给洪承畴和孙传庭旨意,让他们休整一日之后,就全军开拔,前去和卢象升汇合,听从卢象升调遣指挥。

163 腹背受敌957 巴黎会议36 奏章479 作死的倭国660 离间148 脸面(为唐铁光盟主加更6/11)813 唯大明独尊733 吓到了126 白高兴了一场395 各自打着算盘942 对策973 下战书853 议和啥669 王霸之气470 奇怪的人821 一定不会给你们添麻烦445 卢象升抗旨462 一个很大的局635 状元榜748 不是很嚣张的么?58 钱庄内913 希望91 没有担当的后果815 投海自尽616 生子当如孙仲谋314 天助我也587 骄傲302 万万不可643 总算搞定760 狗头军师864 悲剧977 百万大军957 巴黎会议676 计中计8 内书堂701 汤若望的劝说742 给皇上的礼物83 朕就看看969 这下放心了405 兵役814 又被震惊了775 粮草危机115 怒火烧向谁153 隔街有耳681 浑水摸鱼191 哑巴亏895 风紧扯呼151 修理勋贵976 煮酒论英雄776 明军必死464 按皇上的说法804 酒后吐真言525 人间地狱704 自取灭亡393 你要干什么?(为道法自然成心魔万赏加更)142 多尔衮的手段(为唐铁光盟主加更3/11)904 看谁狠271 内应866 地道战723 坐山观虎斗10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539 结盟579 死都要问清楚(为掌门风起叶落V加更1/5)761 都没有问题(补昨天的)860 累成狗370 这次不一样了!939 简单粗暴284 陪读的诱惑913 希望335 怎么会这样?764 要死739 意外之喜(补昨天一更)282 皇子的教育问题882 国运之战732 这还怎么搞?961 后悔啊744 荷兰人的智慧424 整顿内政336 下饺子喽(感谢ZhengyuanHX的万赏)847 老夫聊发少年狂206 打死数典忘祖之辈(为推荐票一万五加更)705 濠镜澳协议864 悲剧550 大决战355 崇祯十四年到了815 投海自尽487 挖个大坑把建虏埋了587 骄傲214 形势急转直下460 将计就计295 怒火中烧140 朝堂之辩36 奏章281 顺势加码454 惩恶扬善151 修理勋贵707 安南人杰417 本王不服啊!266 一一发落337 就这样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