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 完颜阿骨打托梦(为书友20190203025737197加更)

济尔哈朗这边,大明叛将就围着他转,一路过来,时不时地找济尔哈朗说话,就像主子跟前的哈巴狗,一直围绕着主子讨好。直到看到阿济格他们迎过来了,才摆正了自己的姿态,退后好多。

柴时华哪怕自己觉得立下了好大的功劳,可还是怕被阿济格怼,不敢在前面被阿济格注意到。

两边为首的人一见面,客套话,奉承话,自然就不必说有多少,当然,也都是冲着主角,济尔哈朗去的。

不过,济尔哈朗的性子,却是沉稳,不骄不躁的,显得很平稳,倒是一见面就先夸了阿济格,说他这边做得好,吸引了明国的注意,宁夏那边的明军,果然没有防备,从而让他容易得手。

这话就说得阿济格心里很舒服了,比起被那些蒙古部族头目来说,都要让他舒服。毕竟济尔哈朗是亲王,是这边的统领,由他背书,才是对他功劳的最大肯定。

济尔哈朗说着话,忽然就看到英俄尔岱竟然也在,便立刻严肃了脸,认真地对英俄尔岱问道:“可是陛下有什么旨意?”

英俄尔岱听了,点点头,正想说话时,就见济尔哈朗立刻翻身下马,整理了下仪容,而后打千跪地,大声说道:“微臣恭听陛下旨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到这个情况,所有人都是一愣。没想到这当头,都突然来这一手,要不要这么虔诚,等回去让英俄尔岱宣旨不一样?至于么?

不过想归想,济尔哈朗都跪了,其他人自然也得跟着跪。

于是,到了最后,整个草原上,跪了一大片,就只有英俄尔岱站着了。

哦,对了,那些牛马也是站着的,没跪!

英俄尔岱心中,对于济尔哈朗的这个反应,心中倒是暗赞一声,回去之后给皇上一说,这济尔哈朗的忠心那是没得说了。

于是,他这算是被迫拿出皇太极的旨意,直接宣读起来。

众人一听,都是乐呵呵地高兴。

为啥?

因为皇太极是要这边来点大的,不温不火,又如何能牵制明国?

这不,济尔哈朗不是刚领军给明国一个痛击么?这算是最好的交差了吧!

因此,英俄尔岱在宣读完皇太极的圣旨,走完流程,便笑着对济尔哈朗说道:“陛下知道殿下这边的战况之后,一定会非常高兴了。”

济尔哈朗没有一点得意,反而谦虚地回答道:“这些都是本王该做的,让陛下发了圣旨过来催促,已经是人臣所不该的事情。没有及早给予明国重击,是本王做得不够好!”

他这么说话,众人就更是敬佩他了,不愧是大清名将!

回到归化城内,济尔哈朗说是要去换下盔甲,不过实际上,只是找了个借口而已,让英俄尔岱跟着他去了后衙。

只是一进去,就见济尔哈朗立刻严肃地问英俄尔岱道:“辽东出了何事?难道是明军有什么动向?不会是东江军那边出了什么事情吧?”

济尔哈朗对皇太极太了解了,要不是辽东出了什么事情,他相信,以皇太极对他的了解,绝对不会派英俄尔岱过来催他的。毕竟打仗这个事情,是不能硬来的,必须要有战机才好。

英俄尔岱一听,心中不由得对济尔哈朗又是敬佩一分,阿济格就没他这个反应。

于是,他就把济尔哈朗离开辽东之后发生的事情,前前后后都讲了,包括皇太极得范文程的提议,用德王之议来迷惑关宁军和东江军,突然发动对朝鲜的战事。以及到了后来的平壤之战,塔山之战,以及明国皇帝虚张声势,导致平壤战事功败垂成,把大清主力给调回辽东的所有事情。

济尔哈朗默默地听着这些消息,中间并没有任何插嘴,就只是让英俄尔岱在说着。甚至等英俄尔岱说完了,他都沉默了好一会。

英俄尔岱在给他讲得时候,自然也在观察的。

哪怕济尔哈朗性子沉稳,平时话不多,波澜不惊的那种,可此时,英俄尔岱也能明显感觉出来,济尔哈朗是非常震惊的。

事实上,英俄尔岱确实没有看错,济尔哈朗此时的内心世界,可谓是惊涛骇浪,再没法和以前那样,有事情能压在心里,表现得波澜不惊。

要知道,一直以来,大清都是屡战屡胜,基本上就没有失败过。从辽东一个小小的部族,最终成为了统治辽东的王者。和明国的战事,都是压着明国打的。

虽然多尔衮在天津之战失利,可还是劫掠了二十多万人畜回辽东了。后来,大清在旅顺之战也没有成功。可那是不想付出太大的代价,要不然,肯定能把明军赶下海。最重要的是,大清就不善水战,更不用说是海战了。旅顺有海上的退路,大清丢着不管,其实也是对的。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明国皇帝竟然会御驾亲征辽东,把塔山的多尔衮所部,只是一夜功夫,就全部歼灭,连多尔衮都被俘虏了。然后竟然又采用了非常及时的手段,影响了平壤之战,使得大清主力出兵都来回奔波而徒劳无功。

想着这些,他就又想起了之前的土默特部蒙古部族的毁灭,那也是明国皇帝御驾亲征的结果。

这个明国皇帝,什么时候竟然变得如此厉害了?济尔哈朗心中万分惊讶地想道,哪怕是换成皇太极来当明国皇帝,也肯定不能像明国皇帝这般,御驾亲征两次,都取得了如此辉煌战绩吧?

“殿下,殿下……”英俄尔岱等了好长一会时间,还是没见济尔哈朗有反应,不由得低声轻呼道。

被他这么一叫,济尔哈朗回过神来,心中回想了一遍,就开始问具体战事的细节。

英俄尔岱一听,能回答的,他都回答了。

济尔哈朗在又沉默了一会之后,便盯着英俄尔岱的眼睛问道:“你是见过明国皇帝的吧,以你的感觉,以为明国皇帝此人如何?”

哪壶不开提那壶,可以说,英俄尔岱最不愿意的,就是他平生之耻,也就是被明军俘虏这件事了。不过此时,是郑亲王问他话,而且很显然并不是刻意要拿这事嘲笑他,而是在分析明国皇帝。

因此,英俄尔岱回想了下被他藏在记忆深处的内容,然后严肃地回答道:“明国皇帝此人,有洞察人心之能,绝不可轻视!”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就奇怪了。明国皇帝又不是刚登基的,以前的表现,可是更多的像一个无能皇帝而已,怎么突然之间,就变得如此厉害了。

仿佛知道济尔哈朗在想什么,英俄尔岱开口补充道:“有一个消息,不知道真假。据说明国皇帝做梦梦见了明国的开国太祖,在梦中传授了本事,因此醒来之后,就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一般,变得……变得和明国太祖一般有本事。”

“这怎么可能!”济尔哈朗一听,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不过,他马上就愣住了。梦见祖宗的事情,他虽然没经历过,可梦见亲近的长辈,却是有过的事情。比如说,他就曾梦见过努尔哈赤。可是,在梦中教导指点本事的,他就没梦见过了。

但是,自己没梦见过,就代表别人不会梦见么?济尔哈朗心中如此想着,就又有点怀疑起来了。

汉人可是一直都有祭拜祖宗的传统,而且似乎有不少传说,或者是神仙,或者是祖宗在梦中指点后人的事情。

这么想着,济尔哈朗有点诧异地发现,难道明国皇帝这事是真的?难道真是天佑明国?那……那大清怎么办?

先汗托梦,都扛不住明国的太祖托梦吧?或者再往上,要完颜阿骨打托梦?

过了一会,济尔哈朗发现自己想得太远了,不得不收回有点乱的思绪,脸色变得有点凝重道:“看来,这个明国皇帝还真不好对付啊!”

“是啊,重启东江军,还是由那能文能武的卢象升统领,派去了精兵强将,这种战略,也不是以前的明国皇帝能想出来的。”英俄尔岱也跟着感慨一声道,“看来,太祖托梦的传说,未必就不是真的啊!”

这个时候,济尔哈朗已经非常能明白,为什么皇太极会派英俄尔岱来给自己传旨了,实在是辽东那边的压力,面对关宁军和东江军的夹击,压力太大了。

这么想着,他便严肃地交代英俄尔岱道:“辽东的事情,就不必在外传了。包括你带来的手下,也要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嘴巴。否则必会影响蒙古部族对我大清的信心,影响我大清军中士气的稳定!”

英俄尔岱听了,立刻点点头,表示明白。大清能慑服草原上从东到西的蒙古部族,就是靠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要是大清竟然也接二连三地打败仗,那势必会减弱对蒙古部族的震慑。如此一来,还会不会听大清指挥,会不会向大清臣服,就很难说了。搞不好,甚至都会投到明国那边去都不一定,谁让明国财大气粗,加上能打胜仗的话,肯定愿意去当明国的狗。

而辽东那边有败仗的事情,就算不传到蒙古人的耳朵里,只是在大清军卒中传开。他们都是远征而来,肯定会担心辽东的家,军心同样会不稳。

想着这个,英俄尔岱眉头一皱,就又对济尔哈朗说道:“殿下,可是,事情毕竟已经发生了,纸是不可能包住火的,辽东那边的消息,迟早会传过来的。末将所料不错的话,明国那边都会主动宣传这些事情。”

济尔哈朗听了,不由得心中叹了口气。这个情况,他何尝不知道呢!

不过表面上,就见他胸有成竹地对英俄尔岱说道:“宁可晚一些的。明国那边传言,这是敌国的言论,不可信就是。另外,本王相信,以陛下之英明神武,必定能找到办法破解目前的困境。只要我大清后续连胜,偶尔失败几战,也就无足轻重了。这不,本王不是刚刚大胜过来么!”

“殿下说得在理,末将佩服!”英俄尔岱听了,虽然心中未必也如同济尔哈朗所说这样认为,不过表面上,那是不能长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的。因此,他就附和着回应了。

但是,济尔哈朗自己却是话锋一转,变得有点沉重地说道:“本王如今打了一个大胜仗,以如今明国皇帝之能,必定会做出应变。必须要多派探子前往关内探听消息才好!你生性谨慎,也和各族都有打交道的心得,此时就交给你来安排吧。”

“喳!”英俄尔岱一听有军令给他,便立刻打千跪地领命。

他们在后面说着话,这前面大堂内等待的建虏和蒙古部族的头目,就有点不耐烦了。特别是蒙古部族的头目,他们眼馋那么多战利品,都急着想分赃,也好赶紧带回部落去。

要知道,大清一万多军队来到归化城这边,平时的粮草物资,可都是他们几个部族分担的。而他们几个部族,自己都过得紧巴巴的,如今额外要负担那么多,部族内早就苦成狗日子了,不,是比狗都不如的日子了。至少狗是有主人给吃的,而他们,却是要给主人找吃的。

这左等不出来,右等不出来,他们如何能不急,就开始瞎猜他们到底在里面干什么?甚至都猜到了好像英俄尔岱比较英俊的方面去了。

阿济格也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就这时间,都够睡一觉了,怎么样都休息够了吧?这么等着,要到啥时候?

这么想着,他就想进去看看了,以他的身份,就算进去了,济尔哈朗也不会说什么,更不用说,这一仗,济尔哈朗刚才可是亲口说了,首功是他阿济格的。

就在阿济格想进去的时候,英俄尔岱先出来,后面紧跟着济尔哈朗。看他们两人的脸色,似乎都没有大胜之后该有的表情。哪怕济尔哈朗脸上似乎带了点笑容,可不少人都察觉,这个笑容似乎有点假。

该不会,他们是吵架了?

692 阎三箭334 换人582 豪格的控诉(为掌门风起叶落V加更2/5)359 神算子崇祯447 宫里宫外都是事295 怒火中烧13 狭路相逢勇者胜65 休怪朕不客气了385 并没有推波助澜721 再战517 公布细作身份486 代善的下场502 多铎小儿,蹲那尿尿呢!522 国家赔偿746 狩猎779 日子很悠哉334 换人941 他管得过来么263 没有虎躯一震的剧情619 兄弟再会271 内应737 野心61 威风凛凛464 按皇上的说法162 狼烟起(为老衲欲成魔长老加更3/4)613 倭寇小矮子,蹲那尿尿呢?748 不是很嚣张的么?978 怕他个啥544 的确是妙啊!178 新的任命(为月票六百加更)4 五道金牌784 完了完了980 什么才是真正的糜烂760 狗头军师712 试探874 最关注的事情600 又遇见了(为堂主汉苗加更1/2)823 他做梦了298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27 混进去了653 家有一老643 总算搞定722 老汉奸139 血债血偿(为唐铁光盟主加更1/11)744 荷兰人的智慧178 新的任命(为月票六百加更)420 杀!798 来访226 把鞑子剃成光头671 虽远必诛不是喊口号(为护法无虞伦比777加更3/3)549 大清的未来就靠我了425 人心惶惶(为盟主岳氏肥牛加更1/11)79 二么?406 闻风而逃788 大明的瓶颈447 宫里宫外都是事237 大明官员学习的榜样(为五月月票八百加更)587 骄傲389 非得把这口气给撒出来不可29 欺君390 扫把星640 何通事335 怎么会这样?260 救灾717 你懂朕的意思么?915 都是在逃14 杀718 想多了8 内书堂490 对丰收的喜悦732 这还怎么搞?727 忙成狗了123 脏话764 要死487 挖个大坑把建虏埋了943 走了889 整体局势728 吕宋惨案319 盼王师久矣477 图谋摄政王434 震怒589 会师662 割了么394 不近人情91 没有担当的后果440 耿仲明之死623 本官还是先睡了!551 傻了(为盟主岳氏肥牛加更10/11)585 可有喜事?(为掌门风起叶落V加更3/5)523 内讧105 宴席议事521 赶紧救啊297 未雨绸缪488 皇上特旨交代的826 联合舰队683 见识743 安东尼的后手17 圣旨到176 军权在握(为月票五百加更)203 封赏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