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富庶

崇祯十八年五月十五,黄历有云,此日冲龙煞北,诸事不宜。

这不是迷信,事实证明已故老国丈周奎的预言是对的,的确是诸事不宜,远道而来志在必得的淮阴侯就中了招,他麾下四万大军被不足八千中卫军打的乱花流水,铩羽而归。

好在这场战争持续时间很短,从开始到结束,满打满算,不过一个时辰,可谓来也匆匆,却也匆匆。双方都没有伤筋动骨。

唯一伤亡惨重的要数三千多青皮漕帮马帮,这群暴民本想跟着刘芳亮北上,到北京打打秋风,没想到最后却把自己小命搭上。

至于其他伤亡,都在双方承受范围内。

中卫军步兵损失一百多人,骑兵损失五十多人,顺军步甲死伤六百,老营精骑损失三百,顺军伤亡是明军五倍以上。

考虑到顺军四万多人的体量,一千人损失完全可以忽视。

与半年前发生在京师西郊的密云大战相比,中卫军与顺军的战斗实在是乏善可陈。

不过对交战双方来说,意义却是非同小可。

经此一战,刘芳亮的皇帝梦终于醒了。

刘芳亮一度以为自己有问鼎中原称王称帝的实力,现在看来,他和朱由检的差距还很大。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顺军怕不是中卫军对手。

所以占据京城什么的,还是交给多尔衮他们去干吧。

你永远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能叫醒他的只有他自己。

顺军与中卫军之间差距,已不是单纯靠数量所能弥补。

刘芳亮不是没遇见过对手,几年前,他在河南,与孙传庭血战,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将几千白杆兵全部歼灭。

然而和中卫军相比,孙传庭的白杆兵还有不小差距,至少他们在身处绝境时会选择投降,而中卫军完全不惧生死。

当看见区区三百明军骑兵便将八九百老营精骑彻底击溃碾压,刘芳亮彻底断绝了北定中原的幻想。

“明军还是有两把刷子,京城不可取啊,金銮殿上的位置太烫屁股,这狗头皇帝,咱不做了!走也!”

这两句感慨颇具浪漫主义气息,类似与秦末的项羽汉末的曹操,如果刘芳亮能够名垂青史,这几句话必然也会被记载下来,类似于“我可取而代之,”“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然而刘芳亮本人却是极度理性的。

他的理性表现在,这次虽然吃了败仗,损失了些人马,却严束部下,不让他们烧毁麦田。

所以当马秀才提出一把火烧了皇田时,被刘芳亮狠狠扇了一耳光。

“奶奶的腿,亏你还读了那么多圣贤书,这种绝户计也能想出,奶奶的腿!搁在往前,老子就要割了你舌头!”

此刻马秀才脸上印着五根手指,火辣辣的疼,伸手护住自己小白脸,一脸委屈表情。即便如此,他还是拼劝谏:

“大将军,不可有妇人之仁啊!把麦子留给朱由检,只会让明军实力更加强大,”

“滚!烧了皇田,山东要饿死多少百姓!奶奶个腿,你们读书人有良心吗?你还有良心吗?老子真想把你心掏出来看看是不是黑的,”

刘芳亮是正儿八经庄户出身,知道烧掉即将成熟的庄稼意味着什么。

马云腾还要说话,被刘芳亮喝退,“闭嘴!你想报仇,自己去找朱由检,老子不杀人了!”

南阳秀才一脸愕然的望向刘芳亮,没想到大将军翻脸比翻书还快。

“滚,滚回南阳,老子最见不得回回儿!再不走,老子就送你下去和你两个兄弟团聚!”

马云腾脸色阴沉,拂袖而去。

左右亲兵望向马秀才离去方向,各人扬起顺刀,面露杀意。

”让他滚吧,不用杀他,朱由检会杀他的,”刘芳亮微微颔首,意味深长道:

“老子以后不能乱杀了,否则就和朱由检没什么两样了,”

这当然不是淮阴侯良心发现圣母心泛滥,这位乱世枭雄,别说烧皇田,屠城灭国也毫不心软。

之所以没有报复,原因很简单,刘芳亮害怕朱由检报复自己。

实际上,战胜顺军后,朱由检没有下令继续追击,就算是放了顺军一条活路。

这种情况下,再烧人家麦子,惹毛了暴君崇祯,搞不好中卫军会从山东追到河南,把他们全部活剥皮。

而且这只是宏光皇帝与崇祯皇帝之间的战争,刘芳亮不过是来打打秋风,如果明军不堪一击,他就顺便攻占北京,过一把皇帝瘾。

现在看来,自己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那就要赶紧开溜,犯不着在山东死磕。

只要实力尚存,回到江淮,自然不愁吃穿。

三万多顺军垂头丧气走在临清与聊城之间的土路上,路面上尘土飞扬。

与王师北上时大不相同,此时没有士人乡绅出来欢迎,更别说犒赏。

马云腾滚蛋后,刘芳亮眉头紧皱,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

“大将军息怒,不要和个酸儒秀才一般见识,“

燕王朱常济策马靠近刘大将军,小心翼翼道:

”大将军,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咱们上万石粮草让明军给截去了,弟兄们粮草不足,怕是走不回河南了”

朱常济现在俨然已经成了刘芳亮的智囊,大将军对这位叛变藩王倒也颇为器重,毕竟他从前是朱由检身边心腹,留着此人将来还有很多用处。

“不需要你提醒,老子知道!”

刘芳亮怒气冲冲,心里窝火,他奶奶的,当初打顺风仗的时候,这些个土豪劣绅,个个争先恐后跑来给刘芳亮送米送面,生怕落在旁人后边,现在看刘芳亮他们战败,自然也没人来过问王师了。

朱常济心领神会,连忙道:

“这些个土豪劣绅,平日里鱼肉乡里,侵占了多少好处!个个都是墙头草,朱由检来时,就投靠明军,大将军来时,就投靠顺军,这山东留给朱由检去管也好,咱们就·····”

刘芳亮抬头望向朱常济,嘿然一笑:“燕王和我想到一块了,”

随即对身边几名副将道:

“奶奶个腿,这些个土豪劣绅,见咱们打了败仗,连口水都不给喝,奶奶个腿,抢了他们,”

崇祯十八年五月下旬,王师由济南撤退,路经聊城临清,裹挟流民,大肆抢掠当地乡贤豪绅,名曰“王师来了不纳粮”。聊城城东李氏,临清城北刘氏,皆当地名门望族,被刘芳亮劫掠一空,妻女遭人***惨不忍睹,土豪刘晓博被当众斩首。

崇祯十八年,五月十八日,刘芳亮率五万人马返回淮阴,其中包括新近裹挟的一万多流民。

此时淮阴已被宏光朝廷攻克,唐王朱聿键被枭首城头,刘芳亮随即派人将淮阴城中明军赶走,并派人将朱聿键首级送往北京,这也算是向朱由检示好,毕竟唐王不是刘芳亮亲手杀害的。

刘芳亮大军继续向南,逼近南京,顺军借口粮饷不足,哗变在即,在淮阴以南继续抢掠,要挟宏光朝廷,索要白银三万两,粮草无算。否则将投靠朱由检。

刘芳亮惨败的消息在江南传播,乱军威胁下,南直隶风声鹤唳,各地乡绅纷纷上书,请求宏光皇帝采取对策,保住他们家产。

然此时左良玉忙于攻伐川蜀,决心做四川王,其余几位总兵,面对汹涌而来的刘芳亮,或主张诏安,或主张剿杀,争论不定。

朱常渭自知不能控制众人,随下诏说要死守南京,誓与南京共存亡。

这样的表态把江南各种东林党大佬吓得不轻。

没有人愿意和南京共存亡,尤其对这些家产都在南直隶的土豪劣绅们,朱常渭可以一无所有,只要他的兵,东林党和他不一样。

在宏光皇帝的软硬兼施下,江南士人再次筹集粮草饷银,犒劳王师。刘芳亮受到银子粮食后,立即上书,表示自己正秣马厉兵,准备再次大军北伐,铲除暴君。

这当然只是套话而已,除非朱由检暴死,或者多尔衮攻陷北京,否则打死他也不会再和中卫军交手了。

经此一战,宏光朝廷与刘芳亮关系彻底破裂,淮阴侯也很自觉的占据淮阴以北,山东以南,不敢轻易南下。对宏光朝廷只是听封不听命,宏光朝廷短时期内也无力北伐,双方又回到战前的态势。

此战,崇祯皇帝收获甚丰。

刘芳亮遗弃在济南的三万多石粮食,两万多两白银全部上缴国库,朱由检对顺军并没有表示感谢,因为这些银子粮食大都是忠君爱国的江南士绅捐献来的。朱由检对江南乡绅也没有表示感激,因为他们的银子都是崇祯皇帝本人的。

崇祯皇帝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忍不住大声感慨:

“江南真是富庶之地啊,等朕把山东经营好了,也要过去抢他一把!”

第三百十二章 霸业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占莫卧儿帝国(六)第十七章 骑虎第二百九十一章 复仇第三百四十八章 潘神是头羊第三百十三章 倾国倾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线无战事第三百零八章 断魂第二十一章 白鼠第五十五章 逼宫(京师篇)第三百零八章 夜王第二百二十三章 联盟第三百十五章 文明野蛮第三百四十六章 全军覆灭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线第三百零四章 殖民第二百一十六章 盗墓第三百十八章 日落第九十二章 包衣第三百章 王国(朝鲜限制级)第二百一十六章 煤矿第一百七十五章 驾崩第二百一十章 冲锋第二百八十一章 渡江第二百六十三章 进化第一百零四章 向南第一百五十九章 舰队第一百一十三章 战甲第九章 抄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国第九十章 首战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线第三十二章 铭记第三百零六章 瘟疫之源第一百四一章 进攻第三百零一章 血滴第三百章 酒器第七十一章 皇田第三百章 妇人第三百零二章 萌芽第三十八章 危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动员第一百八十九章 丰收第九十章 临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困兽第二百六十一章 相煎第二百七十章 炮击第三百四十五章 西伯利亚邪灵第四十七章 初战第三百零五章 清洗第三百章 酒器第三百章 武士第一百三十章 沦陷第九十章 临战第二十七章 红颜第三百一十二章 舞女第三百一十章 屠岛第八十五章 两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弃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动员第二百二十八章 炼狱第二百三十二章 审讯第四十二章 摊牌第三百章 忠义第八十六章 尘土第三百四十五章 西伯利亚邪灵第三百零二章 崩溃第五十七章 屠戮(京师篇)第一百八十五章 冲锋第三百五十五章 奔腾年代第三百一十章 浮萍第三百章 樱花第三百三十七章 新的征程第三十章 下手第四十章 赔本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线第一百七十五章 治病第三百五十九章 乱世佳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十月围城第三百章 挽歌第二百三十章 初战第一百八十一章 麦客第六十八章 切腹(日本篇)第二百三十五章 夺门第一百七十八章 禽兽第二百一十一章 傀儡第三百章 王国(朝鲜限制级)第三百章 初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俘虏第三百零六章 后院第三百四十章 荒野生存第三百零三章 盟友第三百零六章 瘟疫之源第三百章 酒器第六十三章 逃亡(日本篇)第一百六十二章 进攻第三百一十章 传首第八十六章 尘土第三百零九章 登陆第三百章 忠义